寶寶發燒為什麼要做血常規、C反應蛋白?

2020-12-11 騰訊網

「目前已有100000+的家庭關注我們」

寶寶發燒到醫院看病時,醫生常要求採血做個「血常規+全血CRP」檢查。

不少家長都希望能省去這一針,因為每次扎針寶寶都得哭上大半天,很是心疼!

到底這兩個檢查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要做呢?

廣州天使兒童醫院檢驗科表示,寶寶發燒做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CRP),是非常要必要的

血常規檢查家長們都不陌生了,今天主要是講講什麼是C反應蛋白(CRP)。

CRP到底有什麼用?

CRP作為一項理想的炎症急性期指標在判斷早期反應性炎症過程和壞死程度大小的意義已被臨床廣為認可。

CRP 的參考值> 8 mg/ L作為鑑別細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界線也被廣大臨床醫師所接受。而WBC(白細胞)升高在輔助判斷兒童感染性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一直以來被臨床常規性應用。

文獻報導CRP 值與WBC 成平行關係,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經常碰到患兒經血清學檢測和病原體分離而確診為細菌性感染,而在患兒首診時出現低CPR(12 ×10^9 /L) 的結果,難以解釋。

原因有三點:

1、部分患兒就診時體內CRP 水平已從高水平降至低水平,而WBC 在該時期處於高反應期,兩者在代謝反應動力學上存在時間差

2、CRP 在不同個體的表達上存在差異,從而造成患兒在單純性細菌感染或細菌合併病毒性感染中的低水平表達;

3、低水平的CRP 在炎症感染性疾病中是存在的。

不能單純地以CRP ,有條件時,應該對感染性患兒做低水平的CRP 檢測,並應聯合血液常規的WBC 計數來綜合評價患兒的感染情況。

同時,動態監測CRP 水平變化的價值仍應在臨床上予以重視;對於細菌合併病毒性感染的患兒在不能明確診斷之前,應對其進行血清學檢測和病原學的分類。

有的家長說:C反應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有什麼標誌性意義嗎?孩子做血常規化驗,這兩項高,醫生直接就讓吃阿莫西林,但白細胞什麼的都是正常的,這是怎麼回事?

C反應蛋白是目前應用較多的一種感染標記物。

一般情況下,當體內有急性炎症、較嚴重的細菌感染或組織損傷時,C反應蛋白會在數小時內出現並持續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時通常不升高或僅僅輕度升高。

隨著病因解除、疾病治癒,C反應蛋白又會在短期內消失。所以C反應蛋白是區分細菌和病毒感染、監測治療效果的指標之一

但C反應蛋白並不適於作為疾病診斷的唯一標準。醫生需要結合寶寶的臨床表現,同時配合血常規等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後做出診斷。

超敏C反應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的是同一種物質。區別只在於,超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方法更靈敏,能夠檢測到更低濃度的C反應蛋白。目前,超敏C反應蛋白較少應用於兒童疾病的檢測,家長可以主要關注C反應蛋白的檢測結果。

所以,血常規+C反應蛋白,是一個「完美」的組合

1、能鑑別感染類型

血常規很多家長都知道是什麼項目,全血CRP指C反應蛋白檢查,這兩項作為常規檢查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常規能詳細看出患者的感染程度,通過分析血常規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指標,可以提示究竟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如果發現白細胞增加,以中性粒細胞為主,那麼寶寶很可能為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計數增高,那麼提示很可能為病毒感染。

單核細胞的正常值是3%-8%,如果大於10%的話,證明更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2、可以監測病情進展

血常規雖然能區分感染類型和程度,但一般在患者感染兩天後才會有所變化,而微量血CRP的檢查,能在病人感染後12-24小時就會產生變化,可早期判斷感染類型,它同血常規一樣,常用於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鑑別診斷

每當病毒或細菌支原體刺激機體後,我們的身體就會快速產生這種C反應蛋白。一旦細菌感染,C反應蛋白水平立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反應蛋白大都正常。

提醒家長們注意,血常規檢測出的指標比C反應蛋白更為詳細,而C反應蛋白比血常規的反應更快更靈敏。

所以,對感冒、發燒的孩子化驗血常規和CRP都十分必要,兩者聯合可以幫助醫生對疾病作出快速、準確的診斷,對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一發燒,醫生為什麼就要求檢測C-反應蛋白?今天我們告訴各位答案
    一發燒,醫生為什麼就要求檢測C-反應蛋白?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現代醫學屬於循證醫學。其實就是說凡事都需要講求證據的,醫生的醫療行為需要經得起考驗以及查證,不可以憑猜靠估,對於一些比較特殊的病例,尤其是如此。
  • 孩子發燒,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是否有必要檢查?
    每次寶寶感冒發燒,都避免不了扎一針,抽一管子血,寶寶又是一頓哭鬧。媽媽們總是想盡辦法又哄又騙,還很心疼。那到底這一針需不需要扎?有什麼意義?出來的報告單該怎麼看?今天的科普小講堂裡,將給您提供答案!
  • 4周半男寶寶身高體重是多少?寶寶c反應蛋白crp值偏高怎麼辦?
    寶寶出生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寶寶吃得飽不飽,營養是否跟得上,身高、體重等身體的發育情況是否正常。其實,對於月齡比較小的寶寶來說,只要飲奶量正常,沒有先天性的疾病,不是早產兒,一般都不會出現身高體重發育異常的情況。
  • 發燒了,為何要查血常規與C-反應蛋白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小孩發燒到醫院看病時,醫生常會要求做個末梢血檢查,通常為血常規+全血CRP。家長們都希望能省去這一針,覺得每次扎針寶寶都得哭半天,很是心疼!   事實上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作為常規檢查的手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血常規能詳細看出病人的感染程度。通過血常規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指標,可以了解孩子的基本情況,提示醫生患兒究竟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如果發現白細胞增加,以中性粒細胞為主,那麼病人很可能為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計數增高,那麼提示很可能為病毒感染。
  • 小孩超敏c蛋白反應高是什麼原因
    超敏C反應蛋白是血漿中的一種C反應蛋白,又稱為高敏C反應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心血管疾病,新生兒細菌感染,腎移植等方面。 超敏C反應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全身性炎症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誌物, 是心血管事件危險最強有力的預測因子之一。
  • 人為什麼會發燒?發燒了怎麼辦?
    明明都發燒了,還瞞報!新冠疫情期間,到處都在檢測體溫,我們都很害怕發燒。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感染了新冠病毒會發燒?平時感冒發燒了怎麼辦?下面,白鯨博士梳理出6個有趣有用的問題,和朋友們聊聊發燒那些事兒。01. 人為什麼會發燒?我們所說的「發熱」或者「發燒」,即體溫高於正常範圍值。
  • 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這篇全講清了!
    寶寶出生後難免會生病,一旦送到醫院往往被要求做血常規。看著滿是數字又花花綠綠的檢驗單,很多家長懵圈了!別著急,這就教大家如何看血常規化驗單。血常規檢查有什麼用?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血常規:△ 血常規是什麼?
  • C-反應蛋白高是怎麼回事?應該如何降低:感冒發燒
    說起孩子發熱,帶孩子去醫院,醫生接著就會給孩子做血常規、C-反應蛋白檢查,做血常規家長都明白,看有沒有感染,可是做C反應蛋白是查什麼的,就未必清楚了,不管了,醫生看病我們配合。那麼,C反應蛋白究竟是查什麼的呢?它有什麼臨床意義呢? 醫院會查超敏C反應蛋白。C反應蛋白到底起什麼作用?
  • 寶寶發燒39度怎麼辦? 寶寶發燒如何護理?
    寶寶發燒39度怎麼辦? 寶寶發燒如何護理?時間:2015-11-22 12:3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寶寶發燒39度怎麼辦? 寶寶發燒如何護理? 寶寶發燒39度怎麼辦?寶寶發燒39度如何護理?其實媽媽不需要太焦急,發熱不過是身體對感染所產生的一種正常反應罷了。
  • 寶寶沒緣由發燒是為什麼?你一定忽視了這些原因
    寶寶的健康快樂成長是每個媽媽的願望,但是寶寶還小,身體的免疫功能還不夠完善,總是會出現這樣的,那樣的小生病。感冒啦、發燒啦都是十分常見的。寶寶突然的發燒,會令家長們頭痛不已。寶寶為什麼會突然的沒緣由的發燒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寶寶緩解發燒呢?
  • 孩子感冒為什麼總要扎手指 兒科醫生告訴你血常規報告怎麼看
    不少家長表示,每次孩子發燒感冒去醫院看病時,都有被要求化驗血常規的經歷。發燒感冒不是常見病嗎?直接開藥治病不行嗎?看著自己孩子被扎手指嚇得哇哇大叫時,家長更是既不理解也不情願。        為什麼孩子感冒發燒會經常被要求扎手指?聽聽清遠市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戴汝均怎麼說。
  • 為什麼1到6個月的寶寶經常發燒?這不是巧合,父母們要注意預防
    為什麼1到6個月的寶寶經常發燒?這不是巧合,父母們要注意預防不少細心的寶媽在與朋友交流育兒經驗時,會發現寶寶一到6個月左右,就會更加容易發燒。"6個月是個坎"成為了寶媽圈的共同認識,但是許多人卻知道的沒那麼多。
  • 寶寶發燒吃什麼藥 寶寶發燒要這樣做
    新生兒的降臨是每個家庭的大喜事,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父母的心弦,寶寶生病了則更讓寶媽奶爸們揪心,尤其是寶寶反反覆覆的感冒。那麼,寶寶發燒吃什麼藥?寶寶發燒39度怎麼辦?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寶寶發燒吃什麼藥大部分沒有經驗的年輕父母一看到寶寶發燒了就會很緊張,手忙腳亂的給寶寶吃退燒藥。
  • 寶寶多少度算發燒?寶寶發燒如何護理
    體溫在37℃以上就算是發燒了。37.5℃-38.4℃是低燒,38.5℃以上就是高燒了。但每個子孩子身體狀況都不一樣,要依孩子的體質而定。 如果是按直腸溫度來算,正常寶寶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
  • 無故發燒、牙齦出血?可能是血液病惹的禍
    無故發燒、牙齦出血可能是血液病! 牙齦恐怕是人體最容易出血的地方了,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牙齦出血的經歷。還有人特別容易出現牙齦出血,刷牙時出血,啃個蘋果出血…… 有人對發燒、牙齦出血習以為常,誤認為這是小事,不重視也不理會,也有人一遇到發燒、牙齦出血就特別擔心,害怕患上了白血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那麼,出現什麼症狀時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呢?
  • 寶寶反覆發燒怎麼辦 不同原因不同對策
    由於寶寶出生後,身體各項機能都處於快速完善過程中,這時一旦受到感染,就很容易出現發燒等應激性反應,所以在兒科疾病中,也較為常見。但如果寶寶反覆發燒,特別是一吃退燒藥就退燒,停藥又發燒的情況,會讓家長們格外擔心,害怕一系列併發症出現。那寶寶反覆發燒怎麼處理呢?
  • 寶寶突然發燒是什麼原因
    如果寶寶沒有其它不適症狀,只是單純的發熱,進食及精神狀態尚可,家長持續觀察,必要時可以使用退燒藥。目前全世界公認較安全有效且適用於兒童的退熱藥有兩種,分別為布洛芬(如:美林)和乙醯氨基酚(如:泰諾林)。
  • C-反應蛋白代表著炎症感染嗎?醫生:它比你想像的更牛
    經常有一些親戚朋友在體檢後拿著生化結果來詢問,為何我的肝腎功能、血脂等指標一切正常,但C反應蛋白會升高呢?另外一些家長因小孩發燒到醫院門診看病時,抽血檢查後也會經常聽到醫生說:「C反應蛋白升高,體內有炎症,需要抗炎治療。」到底這個C反應蛋白是何方神聖?升高又是怎麼回事?
  • C-反應蛋白升高是怎麼回事?
    臨床上,驗血時發現C-反應蛋白增高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C-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漿中含量很少,當機體發生急性細菌性感染時,肝細胞會合成大量C反應蛋白入血,使其在數小時內急劇升高,是反映機體感染狀態的敏感指標,而且升高幅度與細菌感染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感染越重,C反應蛋白升高幅度越大。惡性腫瘤、局部缺血、組織損傷以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時,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等,C反應蛋白也會出現明顯增高。
  • 寶寶夜間發燒護理指南
    那麼,寶寶夜間發燒該怎麼辦?在護理時要注意什麼呢? 寶寶夜間發燒是怎麼回事? 寶寶發燒是因為位於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上調體溫所致,是寶寶機體本身對抗病菌入侵所啟動的一種保護機制,並不是一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