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日誌】九七式中戰車:陸軍的曙光 Poi!

2021-02-07 帝國圖書館

一說到日本坦克,就不能不提到二戰期間日本產量排名第二的坦克 - 九七式中戰車チハ(Chi-Ha)!





在今年的IgroMir遊戲展中,我們已經介紹過了裝備了47毫米一式反坦克砲的九七式改,當然也少不了基本型號! 畢竟它是二戰期間日本產量排名第二的坦克
除此之外以九七式為基礎,也發展出了相當多的衍生型號(其中大部分都將會在日本陸軍科技樹中登場)包含自走砲、裝甲回收車以及工程車等等特別用途型號 - 總而言之呢,它是一輛非常特別的坦克!



事不宜遲,我們趕快開始來介紹這輛九七式中戰車的早期型號吧!

這輛坦克的設計概念是根據在諾門罕地區的軍事行動中坦克作戰的經驗而來
種種跡象顯示出日本的豆戰車並無法對抗當時的新式戰車
陸軍亟需一款速度更快、防禦更好且武裝更強大的坦克

由於在蒙古與中國的作戰經驗,軍方被迫在工程師提出的數種方案之中做出抉擇
九七式中型坦克(根據日本的分類)被認為是最成功的一項方案,於是在蒙古的作戰告一段落之後立即展開部署
儘管最新且接近全面的作戰結果顯示這輛坦克依然無法與同期對手抗衡,在1938-1943年期間依然製造了超過2000輛的九七式(包含改型)


在War Thunder中,九七式中戰車將會是日本車長們最先熟悉的載具之一
與其他日本輕型坦克不同,九七式擁有良好的裝甲 - 厚度達25毫米


這輛坦克裝備了一門短57毫米火炮及兩挺機槍
九七式炮與遊戲中其他同口徑火炮不同,它的彈道十分的特別:由於射程相當短,因此即使在射擊中距離的目標時,炮口也必須大幅度的提高


這意味著或許乃可以從掩護後方開火
這門主炮可以使用穿甲高爆彈(APHE)與高爆彈
儘管它很難被稱做是一種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不過一旦擊穿就能造成巨大傷害
因為日本工程師成功的把將近100克的TNT裝入一枚57毫米炮彈裡咯!

相關焦點

  • 日本陸軍的中型坦克發展之路,從九七式中戰車到一式中戰車
    在經過測試後,一號樣車的綜合性能戰勝了二號樣車,日本陸軍表示驗收合格後,三菱重工的一號樣車就被日本陸軍正式入役,也就是後來的「九七式」中戰車。二、九七式改中戰車儘管說「九七式」中戰車的表現讓日本陸軍頗為滿意,但當時的整體環境卻並不是日本陸軍想的那麼樂觀。
  • 二戰裝備講堂之九七式中戰車,日本坦克部隊的支柱!
    九七式九七式是日本二戰時期的主力中坦,與九五式輕坦合稱日本帝國陸軍雙壁,九七式中型坦克的開發始於1936年,目的旨在替代八九式中坦,先說說它的研製過程,日本軍方提出的要求是九七式中坦的重量不能超過八九式,也就是12噸,為什麼有這個要求呢
  • 日本陸軍尚算可堪使用的中型坦克,多次改進的九七式中型坦克
    但日本陸軍顯然沒有抓住這一重點,受限於軍費和技術上的限制,日本陸軍裝甲部隊的發展其實是較為緩慢的。以九七式中戰車的研發為例,日本陸軍僅僅是為了替換八九式中戰車而進行了九七式中戰車的研發,在技術層面上做出的改進就很小了。比如說八九式中戰車採用的鉚接裝甲,57毫米的短倍徑火炮等等,都是在九七式中戰車的設計上出現了,幾乎就是被原封不動的採納了。
  • 日本的「決戰兵器」,被寄予厚望,最後卻只能拆除的三式中戰車
    而日本方面也認為自己的坦克還算可以,所以這倒黴的八九式中戰車也就被用了下去。當然的,其後繼者九七式中戰車的研發也被排上了日程。畢竟此時的陸軍馬鹿們,還是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並且樂於改變的。
  • 二戰「豆戰車」的代表——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如何成為日本主力
    二戰期間,各國陸軍為了佔得戰鬥的先機,紛紛派出了自己最強的陸軍部隊去搶佔對方的領土。作為陸軍的王牌,裝甲部隊一直都是開路的先鋒,擁有一支勇猛頑強的裝甲部隊是一件令參戰國無比自豪的存在。
  • 日本陸軍的中型坦克終末,未能起到大用的三式中戰車和四式中戰車
    面對這種近乎絕望的戰局和美軍強大的裝甲優勢,日本陸軍只能繼續研發新的中型坦克,以便於在守島時可以儘可能的抵抗美軍的進攻。當然,這些新的中型戰車開發計劃,到底能有多少用處,那就只有看命了。 一、三式中戰車 對於1943年後的日軍而言,戰爭的前景是十分悲觀的。美軍投入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多,且在戰場上逐漸佔據全方位的優勢。
  • 戰敗前的日本中型坦克,苦心研發的三式、四式中戰車性能如何?
    相比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存在,日本陸軍就顯得有些不受人注意,畢竟日本陸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坦克,出去豆戰車這樣的超輕型坦克,就只剩下九七式中戰車這樣的,名不副實的中型坦克了。
  • 翱翔藍天的九七式戰鬥機,生不逢時的產物,最後淪為教練機之用
    二戰期間,為了能夠在空戰中取得一定的成績,日本陸軍航空兵可謂想盡了各種辦法,各種符合空中作戰的戰機也因此應運而生。但因為戰爭指揮等一系列失誤,日軍的空戰計劃未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而我們今天文章要提到的這架飛機,曾經被寄予厚望,但最終也逃不過被遺忘的命運,它就是日軍的九七式戰鬥機。
  • 苦澀的選擇:被蘇軍暴打後,日本97式坦克的改進
    雖然九七式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該型坦克的生產周期長,產量相對較大,所以九七式中型坦克有著許多有趣的改進型號,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幾種較為罕見的改進型號。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陸軍設計了九七式坦克,該型坦克全重僅有15噸左右,搭載了一門57mm坦克炮(該炮無法對付敵方坦克,只能支援步兵),裝甲厚度僅有30mm,雖然97式的性能落後,但是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亞洲戰場上,97式仍然是一種威力巨大的坦克。
  • 二戰日本最後量產的中型坦克三式中戰車,為何沒能發揮任何作用?
    被擊毀的九七式中戰車最大的問題是坦克炮,當時的日軍拿不出一款合適的火炮來擔任反坦克任務,只好暫時安裝九十式75毫米野戰炮。32倍徑的75毫米炮,另有一挺九七式重機槍。性能一般的三式中戰車對於三式中戰車的性能,在二戰中僅相當於德軍後期型三號坦克,無論從作戰能力和可靠性來說都不算強。
  • 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海、陸軍艦載機
    我們就以珍珠港事件爆發為起始,按時間順序理一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和開發的艦載機。 首先是海軍艦載機共15型: 三菱A5M九六式艦上戰鬥機
  • 美陸軍正在裝備新一代步兵戰車火炮
    國家利益網9月9日報導,雖然美國陸軍正考慮淘汰老舊的M2布拉德利戰車,不過仍在繼續接收國防承包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以下簡稱諾格公司)交付的,在這種戰車上使用的XM913 50毫米火炮。
  • 二戰裝備講堂之八九式中戰車,日本第一款國產坦克!
    試製一號戰車先來說說這款坦克的背景,關於它,還得說到一戰,在看到坦克在戰鬥中的威力後,同為協約國,日本決定向英法引進坦克,拉過去做研究,1925年,日本開啟坦克國產化進程,1927年,試製一號戰車出爐,其實啊,這款坦克的性能在當時並不差
  • 91式多炮塔重戰車是日本陸軍的重裝甲武士,配備槍枝但毫無用處
    但在曲折的發展中,從未補充到戰鬥中的被任命成為決戰兵器,所以威名在今天的位置無人知曉,它就是91式重型戰車。1935年,原型車交由陸軍檢驗,陸軍對新型坦克裝甲非常滿意,儘管他們還沒有仔細研究它能承受多大的損傷。但在陸軍馬鹿的眼中,這輛戰車充滿了日本的浪漫色彩,三個炮塔像古代武士一樣,攜帶三種武器參加戰鬥,隨後它被命名為"91式重型戰車"。
  • 日軍最著名的戰車聯隊之一,僅裝備23輛坦克,二戰中被美軍團滅
    該聯隊的戰車中隊採用混合編制,第1中隊裝備5輛中型坦克和2輛輕型坦克,第2中隊裝備4輛中型坦克和3輛輕型坦克、第3中隊裝備2輛中型坦克和5輛輕型坦克,聯隊本部另有2輛坦克。炮兵中隊裝備8門九〇式野炮。戰車第26聯隊作為小笠原兵團的直轄部隊由慄林忠道兵團長直接指揮。
  • 全面抗戰日軍戰車第3師團具體編制及在豫中會戰中無人能擋
    (1)戰車聯隊1071人。:轄1個輕型戰車中隊+3個中型戰車中隊+1個炮戰車中隊+1個整備中隊(3挺重機槍,76輛卡車) 即1個戰車聯隊有14輛九五式輕型坦克、57輛九七改式中型坦克,二式炮戰車7輛,輪式車27輛,76輛卡車。
  • 印度向前線增派BMP-2步兵戰車,印度人:最好的步戰車!
    而印度陸軍連坦克都只能購買或者引進生產線組裝,步戰車的數量更是少,連坦克數量的一半都沒有,這在各國陸軍裝甲部隊中是非常少見的。自從與北方鄰國發生衝突後,印度開始向危機地區增派步戰車,也算是給前線壯膽。目前當地居民已經拍攝到了為數不少的BMP-2步戰車,印度稱之為薩拉特步戰車。本著吹牛皮的原則,印度媒體稱薩拉特為現代機械化步兵的中流砥柱,是目前最好的步戰車。
  • 淺析美國陸軍精心打造的重量級「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的發展歷程
    歷史背景 在M2/M3「布雷德利」戰車服役之前,美國陸軍大量裝備的是食品機械化學公司的M113履帶式裝甲輸送車。20世紀6、70年代越南戰爭中,這種輕便的裝甲車具有與M60主戰坦克相當或更強的機動能力,美國士兵親切的稱為「戰場計程車」。然而。其薄弱的裝甲防護能力卻飽受批評。
  • 美陸軍啟動布拉德利步兵戰車替代車型的概念設計工作
    防務新聞網12月9日消息,在12月9日舉辦的線上行業日活動中,陸軍宣布正在啟動未來「可選有人戰車」(OMFV)的概念設計階段。陸軍計劃用這種車來替換「布拉德利」步兵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