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肉,湯
拉 面麵粉的品質、各種參數及抻面的手法,均與拉麵的質量密切相關。蘭州的牛肉拉麵用牛肉拉麵專用麵粉,面的傳統配方:「面是骨,灰是筋」,但是,拉麵技術, 對臂力、腕力和體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技術熟練的師傅面絲的數量可從100多根到8000根。蘭州拉麵的麵條本身抻拉制而成,但並不是它的獨有特色。我國許 多地方的面都有抻面,只是熟制方法有別。拉麵越細越佳,在一些技術比賽中,拉麵的師傅通常競比相同的一塊面誰能抻出更多根數的麵條。抻出來的面要很細,就 成了絕活。而無論多麼細,蘭州拉麵的麵條要求韌,俗稱「有勁」,要求煮好後,在碗裡能「站住」,也就是用筷子一撈又放下,麵條能在碗裡保持直立的形狀片 刻,否則就是「沒有勁」,拉出來的面就不合格。
抻面是未經發酵的「死面」,體積小含面多,一碗麵裡通常用三兩麵粉。一些頭回吃的大肚漢外行象 吃普通麵條一樣,一口氣吃上兩碗,結果撐到晚上還不餓。拉麵屬於湯麵一類。原來,我國的麵食大體可分為滷麵和湯麵兩大類。北方大多數地區都食滷麵,煮好 後,將麵條連煮麵的開水,一起盛到碗裡,再澆上滷。如果不用煮麵水而另換開水,則成為撈麵,也是一樣的,特點是麵條湯本身不帶味,味在滷子裡。而湯麵則不 同,湯麵煮好後,要加「湯」而不是開水,味在湯裡。廣西米粉、雲南米線、蘭州拉麵都是湯麵。蘭州牛肉麵不是麵條加牛肉片,而是麵條加牛肉湯。有沒有牛肉是 次要的。拉麵正宗不正宗,除了拉麵,關鍵是湯味。如果你到蘭州去,可以看到許多拉麵鋪都有一個大爐子,燒著一口大鍋,裡面煮著牛肉。這就是幌子,它告訴路 人和食客:這裡的拉麵是真正的牛肉湯麵。別看拉麵師傅操起面,一搓一拉,連抻數次,即變戲法似地拉繞出一碗細長的麵條,看起來似乎容易,其實做面的工序復 雜。傳統的做法用"蓬灰"和面, 而面則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實際上是鹼,卻又不是普通的鹼,是用戈壁灘所產的蓬草燒制出來的鹼性物質,俗稱蓬灰,加進面 裡,不僅使面有了一種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來的麵條爽滑透黃、筋道有勁。 近年來已用專用的和面劑代替. 和面技巧仍是最關鍵。首先是選用韌性強的優質精粉,提前半天,由膀圓力大的小夥子先將大團軟面反覆搗、揉、抻、摔後,搓成長條,揪成30毫米粗、筷子長的 一條條面節,然後隨食客的愛好,拉出大小粗細不同的麵條,喜食圓麵條的,可以選擇粗、二細、三細、細、毛細5種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選擇大寬、寬、韭葉 3種款式;想吃出個稜角分明的,拉麵師傅會為你拉一碗特別的"蕎麥楞"。拉麵是一手絕活,一個面節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 後,雙手上下抖動幾次,則麵條柔韌綿長,粗細均勻。觀看拉麵好象是欣賞雜技表演,拉到最後時的"一拉一閃"又仿佛是舞蹈演員在揮舞著彩帶。
牛 肉拉麵的優劣除了拉麵外,最重要的秘密在於淳香的湯,可以說湯是蘭州牛肉麵的靈魂。「馬家大爺牛肉麵」秉承了懷慶府(今河南博愛縣)清化蘇寨陳家小車老湯 牛肉麵的做法,以湯為百鮮之源,注重用湯,精於制湯,尤其講究「清湯」的調製,清濁分明,取其清鮮。湯的製法,早在《齊民要術》中已有記載,經過長期實 踐,用牛肉、肥土雞、牛肉為主料,採用三十多種調料和中藥調配熬製的老湯,經沸煮、微煮,使主料鮮味溶於湯中,中間要經過兩次「清俏」,成品清澈見底,味 道極其鮮美,是牛肉麵裡最入味兒的湯料,不僅鮮美,而且不羶不腥,味厚色醇,香濃鮮美, 滋陰潛陽,補陰虛,清血熱。養血安神,祛風通絡入脾、肺、腎三經,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功。曾在清代盛極一時,後因戰亂老馬家再也未開過的牛肉麵 館。「馬家大爺牛肉麵」的製作方法精緻與考究令人瞠目,無怪乎有人出5、6百萬元購買「馬家大爺牛肉麵」的湯料配方。蘭州人吃牛肉麵,先喝一口湯,便知是 不是地道。自清朝嘉慶年間懷慶府清化陳維精做出第一碗牛肉麵至今,這湯的配方是代代相傳,所謂清湯並非普通牛肉湯,而主要是幾十種香料與牛肉原湯熬製而 成,。熬湯時選用甘南草原上出產的肥嫩犛牛肉或黃牛肉,加牛脊髓和腿骨(俗稱棒子骨),牛肝,有的還添入雞湯,再按比例加入花椒、草果、桂子、姜皮等香料 在特大罐形鐵鍋內再加入本地特產的綠蘿蔔片熬成即可,肉湯氣香味濃,清亮澄澈。這「清」自然清香無比。食用時只選用調好的清湯。煮熟的拉麵澆上清湯,佐以 牛肉丁(或片)、香菜和蒜苗,調入紅亮的辣椒油即可食用。水土也是一個方面,蘭州位於黃河上遊的一個河谷地的灘上,是省會以上級城市中地下水質最好的。另 外,蘭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產自甘南和青海的犛牛,犛牛體矮身健,脊甲高,垂皮小,毛長,色黑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成年體重200——300公斤,耐寒, 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能在空氣稀薄的高山峻岭間生存,生長期長,力大耐寒,有「高原之舟」之美稱。高原無汙染的草場環境天然放養的犛牛,除了 味道鮮美外,因其長期食用許多野生草及藥種(如貝母,蟲草、板蘭、紅花等),所以當地的牧民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我們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 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屙的是六味地黃丸」。故其肉有驅風寒之功能,還可治胃寒,風溼,類風溼等病,有滋陰補腎、強身壯體之功效,其營養價值極高,不論怎 樣,外地如何都作不出真正地道的蘭州牛肉麵的。所以吃牛肉麵還得去蘭州!
油潑辣子的做法也很有講究,先將菜油燒熱,再冷卻到100度,放 入花椒粒、草果、姜皮等過油,然後撈出,再放入辣椒麵,用溫油(從100度開始加溫),慢慢的不停的用鏟子翻滾,炸到一定火候,炸成紅油紅辣椒混合成的東 西。想想道理其實很簡單:火候不到,油沒有辣味,火候過了,辣椒糊了,就成黑色。這樣的紅油紅辣椒放到碗裡,辣椒和紅油漂在湯上,不與湯相混合,才能保證 湯的清亮。師傅介紹絕對不能直接放入辣椒麵,否則辣椒麵會將湯染紅,就不成清湯而成胡辣湯了。 吃時盛在牛肉麵上,香味撲鼻,油點晶瑩透亮,給人以美的享受。
牛肉麵的輔料也是調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輔料蘿蔔片的做法,春天用水蘿蔔 片,夏天是花纓蘿蔔片,秋冬是綠蘿蔔片。均按日需量購進,以免糠心。做法是先將蘿蔔洗淨,去其毛根和頭尾,切成長形或扇形的片,放入開水鍋裡焯一下,然後 撈入冷水浸漂,再入牛肉湯裡煮,這樣可以去其異味,吃起來軟硬適口。 清湯牛肉麵要達到色、香、味、形方面俱佳,一碗成功的牛肉麵應該是一清(湯清)、 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馬家大爺牛肉麵」的第七代傳人馬中傑先生對牛肉麵有嚴格的質量要求,用他 的話概括,就是九個字「湯清香,肉酥爛,面韌長」。 現在,清湯牛肉麵已成為蘭州小吃的主要代表,成為蘭州餐飲業的驕傲。今天,無論在何處,您都能品嘗 到正宗的清湯牛肉麵。
免費小吃技術交流公眾號免費推送幾千種精品小吃技術,敬請各位好友,關注本公眾號。回復小吃技術關鍵詞,會自動發給你的小吃技術。如果你覺得小編做的不錯,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