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淨土宗的弟子們,更要參透阿彌陀佛蓮花部的心要

2020-12-11 文殊經函與文殊智慧劍
蓮花部主尊阿彌陀佛

百年以來,因為某些人看了《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佛經》三本佛教經典,沒有真正領悟理解佛教經典的真正含義,按字面意思,一字不漏教條主義的領悟理解佛教經典的含義,斷章取義,誤導眾生,誤人子弟,說什麼老實念佛,臨終時,阿彌陀佛會來接你,萬修萬人去之類的話,其實,阿彌陀佛與此三本佛教經典屬於蓮花部。

蓮花部的修法,也沒有那麼簡單容易,念幾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來接你,沒有那麼簡單容易的事。首先聽聞阿彌陀佛與西方極樂世界,聽聞的功德利益非常大,比如中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家知道是非常有名有實力的重點大學,那麼怎麼去清華北大,需要高考學子們的十年寒窗苦讀,分數線達到,才可以進入清華北大。

同理,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也是有門檻的,就算人間的清華北大都是有一定門檻的,素質學分不夠,不能進入清華北大深造,同理,極其殊勝的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也有門檻的,不經過10年以上苦修,參透阿彌陀佛蓮花部心要,認為簡單念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沒有那麼簡單的事。

阿彌陀佛蓮花部種子字藏文:舍

佛教修的就是心法,阿彌陀佛屬於蓮花部,單單嘴巴念誦,而不修心法,心中沒有觀想阿彌陀佛,是不行的,嘴巴念佛,心不知跑哪裡去,叫有口無心。

有些修學淨土宗的弟子們,好像完成任務一樣,感覺已經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反正,臨終時,阿彌陀佛會來接我,帶我去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就一百個放心,好像我已經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到時,阿彌陀佛會來接,已經萬事大吉,萬事無憂,……?

淨土宗念佛的弟子們,搞形式主義一樣,搞表面工作,不注重心法的修煉。反正,我已經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了,已經萬事大吉了,就等阿彌陀佛來接的那一天。

不僅僅需要牢記阿彌陀佛,更需要清淨祈願的力量,清淨之願力,祈願今生今世命終之時,任何地方不去,包括天界也不去,一心一意祈請投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淨土。這樣祈願後,一心一意決心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淨土,臨終時,瞬間,蓮花化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在阿彌陀佛面前,從一朵蓮花中化生出來。

佛界淨土
蓮花化生
在阿彌陀佛面前,蓮花化生
極樂淨土,從一朵蓮花中化生出來

佛教修行,特別是阿彌陀佛的蓮花部法門,更需要修持心法,學子考清華北大都需要10年寒窗苦讀,更何況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更需要下10年以上的苦功,絕非隨便念幾句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就來接,隨便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淨土。這是懶人才說的話,需要10年以上修行,參透阿彌陀佛蓮花部心要。

相關焦點

  • 佛教宗派 :淨土宗
    今生決定成就,二十年、三十年,還嫌長了,三年、兩年,乃至「下至十聲」「下至一聲」,這個人造罪造業,沒有聞過佛法,臨命終時才聞到了淨土法門,才知道念佛,張口念一句佛號,也往生淨土。快不快?一旦到達淨土,決定不退轉。(3)必。必定。必定往生,必定成佛。沒有退墮的危險。依這個思想來衡量我們所修學的,看一看我們學的是不是易行道的法門、安樂的法門?
  • 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
    後來,大師在山西一帶廣講淨土法門,勸導門下弟子稱念彌陀名號,往生西方淨土。不久之後,這裡就成了當時淨土教的中心,遠近各處前來求法者絡繹不絕。也有世俗君子不解大師意趣,常來責問。大師回答說:「我是凡夫,智慧淺短,必須繫心一處,怎能漫無目的,完全沒有歸向呢?」
  • 淨土宗的五經一論都是什麼?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淨土宗的經綸也陸續傳入並被翻譯成漢文,到後來,專弘淨土以及涉及淨土的經綸,達到數百種之多。淨土法門大暢諸佛如來度生出世之本懷,乃一乘無上之大教。歷代祖師大德在如此豐富的淨土經綸中,慧眼擇取了五經一論作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 淨土思想、淨土教、淨土法門和淨土宗之間的關係
    當知法藏比丘發願要成就「無量壽佛」,目的是為了使聞其名的眾生可以來生其國。眾生若可來生無量壽佛的淨土,「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即是證入涅槃、圓成佛道,實與成佛無異。所以,「淨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門」──透過念佛名號,得生阿彌陀佛的淨土,達至完成佛道!
  • 佛教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誠如此言,一切爭論可以休矣!
    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一切佛教法門的修學皆應以修心為要。不拘禪宗淨土,乃至於無量的法門統統皆應以修心為要!明心見性的是我們的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也是我們的心。《觀無量壽經》有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祖經中所言,洩盡「天機」矣。
  • 淨土宗星空多璀璨!善導大師、慧遠大師乃至其他祖師
    宗祖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他對後人的影響力,如果不了解這些,後人修學就會感覺找不到依據,就會模糊。尤其是淨土宗的定祖,不是以法義上的承接關係,而是後人推戴的,這樣就不知道到底依準什麼,初學、甚至很多修學淨土門多年的,都沒有一個正確、清晰的觀念。今以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為例,略明宗祖之特殊行德。
  • 淨土宗的正脈源頭在哪裡,一定要找到
    (一)淨土宗第一奇書曇鸞大師《往生論注》,是一部偉大的淨土教著,實為中國淨土宗史上第一奇書。一部著作能稱為「偉大」,這兩個字是不隨便用的,什麼樣的書能稱為偉大的著作?「中國淨土宗史上第一奇書」,「第一」是顯示它的時間最早,也是顯示它在法門中的地位,是一部開宗、開源的著作,它的內容是這樣的。
  • 修正法師:《修學淨土要理事圓融》,開顯淨土法門之圓滿義蘊
    印光大師在《復永嘉某居士書三》中說:「今之修淨業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與而言之,亦可雲淨宗中人;奪而言之,實百有九十九,皆屬無禪無淨土。」因為淨土法門,理是秘密藏,事是大因緣。如果落於事相,不解緣起宗旨,不知四種緣起之二諦中道,則無法體會與解讀淨土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法門迥異的旨趣。總覺得淨土三經都是淺顯易懂,看一遍都明白了,就如一個導遊的資料,只是介紹極樂淨土的依正莊嚴,說明了往生的條件,說明了信心與發願的重要性,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功德願力成就的淨土,已不受輪迴且屬理想的修學環境,能一生圓滿佛果。於佛果境界則茫茫無知,如此而已。
  • 如果明白淨土宗修行中的難行道和易行道,你才會懂得如何修行
    一、什麼是難行道和易行道善導大師是淨宗一代祖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人。對淨土宗有一個楷定的標準。完全靠倒阿彌陀佛,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靠阿彌陀佛的一句名號修行淨土就是正定業。平生業成,靠他力不是靠自力修行就易行道。
  • 顯教和密教是一體的,​淨土宗是密教的顯說(黃念祖大德)
    手背就是手心的背,手心就是手背的心。所以,密就是顯的密,顯就是密的顯,兩者是一體的,都是佛法,怎麼能看成兩個不同的呢!變成了兩個,那就自然是兩回事了。雖然兩宗之間可以各有一些特色,那都是可以的。不但是兩宗之間有特色,就是顯教之中還有各派各宗的特 色,比如日本把一個淨土宗分成了十幾宗,各有特色。
  • 淨土宗祖師——簡介
    大師為人護持戒法,未曾舉目而視女人心不念名利。平生以乞食為生粗衣淡飯持戒精嚴,而對人慈愛寬恕信念堅強。淨土宗第三祖:承遠大師  承遠大師,俗姓謝,漢州人,唐代高僧,是我國佛教淨土宗第三代祖師。承遠大師宿根善利且天資聰穎超乎常人,自幼接受儒家的教育,隨著年歲的增長和閱歷的加深,思想境界因之改觀。
  • 淨宗法師:離開善導大師,談不上淨土宗!
    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善導大師集淨土宗之大成,他的淨土思想最豐富,最圓滿,不管是教理上的判釋,還是行持、儀軌方面的建立,都是最完備的。不論是佛教研究者,還是淨土宗的行人,教內、教外都公認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的實際創立者,即所謂「開宗立教」的祖師。
  • (二)淨土宗
    蓋心即土、土即心,心外無土、土外無心,故經云:欲淨其土,先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土即是心,而心又是宇宙間最大的能量,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無有一物超越心量之外,故也無有一宗能超乎淨土之外了。所以淨土能高能下,可深可淺。   如就淨土的本義說來,修行人的心清淨了,則一切土、一切處無不清淨、無不自在,十方世界無不同時化為淨土。心如不淨,即便在莊嚴佛土,亦復顛倒煩惱。
  • 念恩: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的故事
    道綽大師德望很高,是當時研習淨土教理最透徹的高僧,一生講解《觀經》兩百遍,廣勸弟子念佛往生極樂淨土,著有《安樂集》兩卷,承續了龍樹、天親、曇鸞一脈的純正淨土思想,為之後淨土宗的建立打下了基礎。經過道綽大師的講解,善導大師明白了往生極樂的方法不僅僅只有在心中觀想,還可以口中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前者難,後者易。而且只要專念名號,仰靠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任何人都百分之百往生。
  • 你想了解淨土宗,一定要知道淨土5種經典!
    淨土宗是漢傳佛教十宗之一,是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佛教宗派。淨土宗獨尊念佛,與禪宗共同成為影響中國佛教最大的兩個宗派。淨土宗的開山祖師是東晉慧遠大師,其側重於在禪境中念佛。歷代以來,中國淨土宗的祖庭是江西廬山東林寺,以及陝西西安的香積寺。
  • 淨土宗:要讚嘆眾生的閃光點
    一般而言,修行人見佛,首先就是要讚嘆佛德。如法藏菩薩於出家時見到世自在王如來,他的偈頌首先就是贊佛。法藏菩薩成佛之後,他方世界菩薩前往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首先也是讚嘆阿彌陀佛。雖只八句,淨土三經之大綱盡舉也」。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悟開師書》)是故吾人當常薰習。不僅在做功課、做法事的時候,就是平時待人接物,我們也要有這種心理上的傾向,要讚嘆。一切眾生總有閃光點,要讚嘆他的閃光點,不要一見面就找茬,天天挑別人的毛病。
  • 海賢老和尚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尊稱淨土宗第十四代祖師當之無愧 | 淨空老法師
    所以大勢至菩薩是法界初祖,普賢菩薩娑婆初祖,慧遠大師中國初祖,這要認識。他是遍法界虛空界淨宗初祖。他怎麼成佛的?「以念佛心,入無生忍」,無生法忍,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是念佛成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兩句話太重要了。合起來整的是四句:「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自得心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 佛教:「一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宗
    《大乘義章》中說:「經中或時名佛地,或稱佛界,或雲佛國,或雲佛土,或復說為淨剎、淨首、淨國、淨土。」淨土有時還被稱為極樂世界。中國人一說淨土,想到的常常是阿彌陀佛的西方極世界。《阿彌陀經》中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 今日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圓寂紀念日 | 不念彌陀更念誰
    大師基於儒學,在佛法修學上博通性相二宗、參究禪門要旨,持戒奉經,最終歸心淨土而圓成偉業,成為淨宗名盛一時、影響千古的一代宗師徹悟大師又依慧岸法師聽講法相宗,深得妙要。徹悟大師後於遍空法師座下,聽講《法華經》、《首楞嚴經》、《金剛經》等大乘經典,圓解頓開,對於性相二宗,以及三觀十乘的奧旨,了無滯礙。乾隆三十三年冬,徹悟大師參廣通寺粹如純翁,明向上事,師資道合,嗣法為臨濟三十六世,磬山七世。後來,徹悟大師接續廣通寺,率眾參禪,警策勉勵後學,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聲名播揚四方,宗風大振。
  • 淨土宗:淨業行持,也得要正、助二行相資並進
    大不孝,無論是在世間的法律與輿論,還是在冥府的審判,都是要給予嚴厲懲罰的。第二,奉事師長。「師長」有世間的師長,就是教我們知識技能的大中小學的老師們,還有出世間的師長,就是教我們佛法的善知識或和尚阿闍黎。對這些師長,我們都要以恭敬心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