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糰子,隨著我更新的正畸領域科普視頻越來越多,不免也收到了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人對內容的專業度、準確性提出質疑,有人認為我不是醫生不應該提出診療建議,對此我就先在這集開頭說明一下。
第一點關於專業度和準確性的質疑,對於科普類視頻的製作,基本都是依循查閱文獻+諮詢醫生的模式產出的,每一個觀點和結論都有醫生背書,以及相關文獻的支持,但即便是這樣,大家也得深知一個道理,醫學本身就在高速發展,同一個問題在學界可能都會有方向完全不同的流派和觀點,我能做到的就是,從這集視頻開始,我都會在片尾放出所有引用到的文獻目錄給大家,方便有興趣的小夥伴自行查閱,之後也會讓醫生入鏡和我一起給大家做科普,儘可能提高公信力和專業度。
第二點,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是代替醫生給患者提供診療建議,我也不可能這樣去做,在我和大家的互動過程中出現最高頻的句子,大概就是,親愛的,建議還是以醫生的面診結果為準。對於正畸治療,我向來的核心觀點都是四個,一、必須找到靠譜的專業醫生。二、認識正畸涉及事物的基本概念,別做小白。三、認識風險。四、預防風險。至於具體的診療建議,實在是太高估我了。
總而言之,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正在戴牙套的正畸科普小達人,儘可能的利用好我身邊海量醫生的優勢資源,在我戴牙套的這幾年,給大家產出大量科普視頻,這樣以後有人想要牙齒矯正,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做功課的時候,就也有我出的一份貢獻啦。
好的,這集題外話太多了,現在進入正題,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話題是牙套妹們聞之色變的,常常和牙根吸收一起被提及的,同時也是誤解最多的,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這個詞在我之前的視頻中其實已經出現了非常多次,我也沒有具體去解釋,可以說這是正畸治療中繞不過去的一個概念,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點擊下方視頻可直接了解⬇
太百度百科的定義我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查看,打個最容易理解的比方,一棵樹能夠屹立不倒的挺拔生長,原因就是樹根牢牢扎在了土壤裡,如果把牙齒的牙冠比作樹身,把牙根比作樹根,那麼這個土壤就是牙槽骨啦。
牙槽骨作為骨組織在人體裡是非常特殊的,第一,牙槽骨沒有骨髓,全部的營養來源都是依賴牙周組織的包養。第二,牙槽骨是人體中骨改建最活躍的骨組織,對牙齒的萌出、支持、包裹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並且牙槽骨終身都可以改建,這也就是牙齒為什麼可以移動的原因所在。
這裡首先要說明一點的是,很多人對牙槽骨吸收的概念存在誤解,我理解大家常常討論的那個牙槽骨吸收,但是嚴格來說,此牙槽骨吸收非彼牙槽骨吸收。牙槽骨吸收是正畸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的現象,甚至可以說是牙齒矯正的原理所在,正因為牙齒移動方向的牙槽骨被吸收了,才能夠開闢出空間讓牙齒進行移動,具體原理我給大家解釋一下。
在矯治力的作用下,牙齒壓力側牙周膜的牙周間隙變窄、血流減少、膠原纖維和基質,降解吸收等等一系列反應之後,生成大量破骨細胞、就是這個破骨細胞,讓牙齒壓力側的牙槽骨產生吸收,牙齒才能像破冰船一樣,在牙槽骨中乘風破浪。
相對應的,牙齒張力側牙周膜的牙周間隙增寬、膠原纖維和基質增生,分化出大量成骨細胞,聽名字就知道作用,和破骨細胞相反,可以讓張力側的空隙產生新骨沉積。這個特點讓牙齒比剛才說的破冰船更厲害了,因為不僅船頭破冰,船尾還可以自動把冰給重新凍結上。
以上就是正畸的原理,牙槽骨改建的過程,所以說牙槽骨吸收是正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而大家最關心的那個讓人聞之色變的併發症牙槽骨吸收,準確來說應該是牙槽骨萎縮,是指牙槽骨在高度和寬度上都出現了減少和萎縮。大家可以想想,樹木賴以生存的土壤變少後會怎麼樣?結果就是牙槽骨包裹牙根的穩定強度,就會大大降低,正畸中牙齒移動的難度大大增加,最終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牙槽骨萎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齡增長,牙外傷,根尖周炎等等,但這些和正畸的關係不大,所以這裡我就不多討論了,主要還是和大家聊聊和正畸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三個原因,分別是牙周問題,牙齒缺失問題,以及正畸施力不當的問題。
看過上一集關於牙根吸收視頻的小夥伴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原因好像差不多,是的,所以也難怪牙根吸收和牙槽骨萎縮常常都是同時被提起,下面我就逐個給大家說說,為什麼這些問題會導致牙槽骨萎縮吧。
牙周問題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牙槽骨沒有骨髓,全部的營養來源都是牙周組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牙周膜。上集關於牙根吸收的視頻中我們也提到了牙周膜,它是夾在牙槽骨和牙根之間,起到連接、緩衝作用的,一層形態菲薄,並且結構緻密的結締組織,成分由牙周膜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等等組成。所以牙周膜不管對牙根,還是對牙槽骨來說都非常重要,大家記住牙周膜,以後的視頻它還會出現,正畸常見的問題基本都和這層膜脫不了關係。
而因為牙菌斑、牙結石等問題導致的牙周病,牙周炎,則會直接對牙周膜以及其他牙齦組織造成嚴重破壞,切斷牙槽骨的營養供給,造成牙槽骨萎縮,還會讓牙根失去牙周膜的保護,引發上集說過的牙根吸收。
更令人難過的是,即便我們去找牙周醫生治療牙周病,讓牙周膜和牙齦組織恢復健康後,萎縮的牙槽骨也不會再生長回來,其中的原理等下集聊牙齦萎縮的時候,我再仔細告訴大家是怎麼回事。所以還是那句老話,正畸期間一定要好好刷牙,好好用牙線,定期洗牙,不要出現任何牙周問題呀!
牙齒缺失問題
不管是因為拔牙,還是牙齒自行脫落,牙槽嵴在失去生理性刺激後,都會出現不可逆的吸收,導致牙槽嵴的高度降低和寬度減小,雖然拔牙後,創口癒合通常都沒有問題,但牙槽窩一般都只會填充一部分骨量,新生骨都無法達到原牙槽嵴的水平高度。
牙槽骨的吸收主要都是發生在拔牙後的第一個月內,接近三分之二的吸收發生在最初的3個月,更有研究顯示,在拔牙的6個月後,牙槽骨頰舌向寬度吸收範圍達3~5mm,垂直向吸收約為2mm,這就意味著牙齒移動會更加困難,甚至無法關閉拔牙間隙。這就像一個死循環,牙槽骨越萎縮,牙齒移動越困難,拔牙間隙越難以關閉,間隙存在越久,牙槽骨萎縮越嚴重,牙齒移動越困難。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拔牙後導致牙槽骨的萎縮,頰側的骨吸收要高於舌側,讓本來就比較薄的唇頰側骨壁變得更加薄,大大增加了骨開窗,骨開裂的風險,這個又是另一個話題了,我們以後再說。
正畸施力不當問題
這個在上集牙根吸收的視頻裡面說過,正畸力過大,牙齒傾斜移動等都是主要原因,其中牙齒傾斜移動的影響似乎更大一些,學者們普遍認為,牙槽嵴出現吸收,主要是由於牙齒傾斜移動時,牙周膜上的應力分布不均所導致的,這裡我就不重複說了。
想必已經有不少小夥伴聽到這後會覺得很絕望,似乎牙槽骨萎縮在正畸時是無法避免的,其實也不盡然,專業靠譜的正畸醫生,總能拿出各式各樣的預防和應對辦法,所以我再強調一次,醫生水平真的非常重要,你們怕是不知道,丁香園論壇的醫生交流版塊上,一大堆諸如我的患者牙槽嵴高度嚴重喪失怎麼辦?已經快一年了還是關閉不上拔牙間隙怎麼辦?之類的求助貼,看得我也是很揪心啊。
關於醫生們如何解決牙槽骨萎縮的手段,礙於時長我這裡就不詳細說了,簡單歸納一下就是,術前嚴格檢查牙槽骨骨量情況,前置牙周治療,預防之後的牙周隱患,根據牙槽骨高度,施加符合牙周膜壓力的正畸力,讓牙齒的根冠整體移動,在拔牙後即可使用拔牙位點保存術,來保證牙槽嵴高度。
牙周膜被破壞後可以做,牙周膜再生手術,牙槽骨萎縮導致牙齒難以移動,可以做PAOO骨皮質切開術和骨增量手術,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方法,總而言之,專業的正畸醫生可以在正畸開始之前,就把牙槽骨萎縮的風險降至最低,如果很不幸的發生了牙槽骨萎縮,專業的醫生也還是有很多手段來解決問題的。
最讓我心疼的永遠都是那些,正畸之前檢查不充分,出現牙槽骨萎縮時醫生沒發現,等發現之後不採取措施,最後以退一半費用作為收場的妹子們的經歷,簡直聞者傷心,見者落淚,希望大家永遠不要遇到這樣的事情。
我是關心你牙齒健康的牙套團糰子。下篇文章咱們繼續牙齒矯正失敗現象總結,感興趣的小夥伴記得關注我來看哦~
我們下篇文章見,拜拜。
- | 往期回顧 | -
《正畸導致牙齒脫落?原因在這!》
《你的醫生喊你打骨啦!》▲點擊圖片即可觀看
牙齒矯正丨醫生諮詢丨商業合作
聯丨系丨我丨掃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