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15項活動共謀京港兩地高質量發展
第23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以線上方式,在北京、香港兩地同時開幕。其中,專題活動11項,具體分為重點區域推介、擴大開放合作、科技文化創新合作、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合作4大板塊。
新京報訊 3項重要活動、11項專題活動、1項展示與投資諮詢洽談活動……昨日上午,以「深化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23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以線上方式,在北京、香港兩地同時開幕。截至2020年9月,香港在京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7077個,佔全市36%;累計實際投資1022.3億美元,佔北京全部實際利用外資52%,位列來京投資國別(地區)第一。
記者從開幕式上獲悉,京港洽談會是京港兩地交流溝通的橋梁紐帶和合作發展的重要載體,迄今為止已舉辦了22屆,推動兩地經貿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北京在香港投資方面,2020年1至9月,北京市在香港直接投資129家,投資額達12.12億美元,佔北京市全部境外直接投資的36.47%。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
截至2020年9月底,北京市在香港累計直接投資額364.43億美元,佔全市全部境外直接投資的47.32%。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
香港在京投資方面,2020年1-9月,香港在京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45個,佔全市40%;實際投資83.4億美元,佔全市70%。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等領域。
截至2020年9月,香港在京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7077個,佔全市36%;累計實際投資1022.3億美元,佔北京全部實際利用外資52%,位列來京投資國別(地區)第一。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等領域。
15項活動主要內容及項目
重要活動3項,包括開幕式,北京市主要領導與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座談會,京港雙向投資重點項目籤約儀式。
專題活動11項,具體分為4大板塊。其中重點區域推介板塊,包括投資北京推介會1項專題活動。
擴大開放合作板塊,包括京港服務業擴大開放合作、京港攜手共建「一帶一路」、京港金融合作等3項專題活動。
科技文化創新合作板塊,包括京港科技創新合作、中關村專場暨第三屆「京港青創杯」創業大賽總決賽、京港信息服務產業合作、京港文化產業合作、京港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等5項專題活動。
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合作板塊,包括京港衛生健康合作、京港食品藥品安全合作等2項專題活動。
展示與投資諮詢洽談活動1項,主要通過線上宣傳展示京港兩地在重點領域的合作成果、發展商機及重點項目,線下安排香港企業和投資人與各區、開發區以及項目方進行對接諮詢洽談。
80餘位專家探討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
市衛健委稱,今年底北京市、區、醫療機構必要醫用物資儲備應滿足超30天需求
作為11項專題活動之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以「凝聚京港防疫智慧,共抗全球疾病威脅」為主題,共同舉辦了京港衛生健康合作專題活動。昨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辦公室副主任鄧鍇在活動中表示,到2020年底,市、區、醫療機構三級必要醫用物資儲備量應當滿足30天以上需求,各類物資儲備能滿足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1至3個月的需求。
記者從現場獲悉,京港衛生健康合作專題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本次活動採取線上方式舉辦,京港兩地醫療衛生機構高層管理者、業內專家等共80餘人參加了衛生健康合作高層研討會,就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等話題展開探討,並對兩地在完善疾病監測預警機制、提高醫療救治能力、加強應急物資保障,以及強化科技、人才和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和未來計劃進行交流。
回顧新冠疫情對首都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帶來的考驗,鄧鍇表示,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的完善對於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至關重要。為了加強首都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鄧鍇認為應當做好平戰轉換的儲備。具體來說,全市範圍內應當保留一定規模的應急物資生產企業,注重產能轉換,並在京津冀範圍建立應急物資生產聯保機制;同時應當建設完善「市-區-機構-家庭」四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到2020年底,市、區、醫療機構三級必要醫用物資儲備量應當滿足30天以上需求,各類物資儲備能滿足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1至3個月的需求。」鄧鍇說。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全球健康中心辦公室主任楊鵬介紹,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呈現暴發蔓延態勢,不同大洲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許多國家甚至已經出現嚴重的社區流行。面對流行暴發、零星散發、局部疫情不同的情況,也應當採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目前我國疫情形勢整體處於低風險,監測手段主要以病例排查為主。除醫療機構排查外,入境人員排查是當下我國最重要的排查手段,應當嚴格實行核酸檢測並做好集中觀察點閉環管理;此外,應當對重點人群、場所和物品展開常規檢測和排查。」楊鵬在研討會上說。
作為第二十三屆京港洽談會重點區域推介板塊的專題活動,「投資北京,商機無限」投資北京推介會昨日上午在京舉行。推介會上,來自西城、海澱、通州、石景山、大興和天竺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的相關負責人分別對各自區域的產業體系、營商環境、政策優勢、投資機會等進行介紹。
金融科技企業和機構年收入超千億
昨日,北京市西城區政府副區長聶傑英在投資北京推介會上介紹,初步統計,西城區金融科技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總數超過200家,年收入超過1000億元。
2018年,在金融街與中關村之間的連接地帶,西城區建設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發展金融科技產業。聶傑英介紹,在該區域建設「金科新區」,區域內金融機構1900餘家,總部企業175家。金融資產規模113.6萬億元,佔全國金融機構資產規模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區域人民幣支付業務佔全國40%,外幣支付業務佔全國60%。
此外,通過「動批」等市場疏解釋放近60萬平方米空間,梳理低效樓宇空間40萬平方米,全面改造升級為智慧樓宇,為發展金融科技提供了寶貴的空間資源。
聶傑英介紹,「金科新區」啟動建設以來,初步統計,西城區金融科技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總數超過200家,年收入超過1000億元,顯示出西城區發展金融科技的巨大潛力。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西城區正在研究出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制度安排,助力金融科技發展。未來,還將舉辦更高層次、更大規模、更加開放的全球金融科技峰會,持續打造「一會一賽三論壇」等面向全球的金融科技品牌活動。
每天誕生近百家新企業 一半屬於高科技
海澱是全球高端創新要素聚集、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區域之一。聚集了清華、北大等33所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學院等99家科研院所,兩院院士620人,佔比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目前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448家。「每天有近100家新企業誕生,其中一半是高科技企業。股權投資管理機構781家,佔北京市的24.9%;披露金額的管理資本量1.1萬億元,佔北京市的32.3%。」海澱區政府副區長林劍華介紹。
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海澱區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接近8000億元,連續四年居北京第一。今年前三季度,海澱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6%,經濟總量佔北京市的24%,經濟增速、經濟總量和對北京市的增長貢獻實現三個第一。
他還透露,海澱致力打造特色產業集聚區,中關村自動駕駛示範區力爭在未來三年形成規模500億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聚。「星谷」千億級空天產業集聚區正在積極打造中。「目前,科技創新片區海澱組團已儲備『十四五』重點項目40餘個。」
今年前三季度實現進出口總值460億元
昨日,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滿群傑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天竺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值460億元,同比增長5.1%。在園區運營的企業實現營收426億元,同比增長26%,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同比增長26%。
作為北京自貿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竺綜保區走出了一條以高端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驅動的特色發展之路。天竺綜保區創新了政策功能,圍繞國際醫療健康、文化貿易、升級型消費、航空服務等高端服務貿易業態,形成了貫穿整個產業鏈的政策功能體系,確保企業能夠進得來、落得下、能發展,多項政策由國家主管部門向全國推廣複製。
在「6·18」期間,跨境電商進口醫藥產品正式銷售,我國醫藥進口有了新模式,天竺綜保區實施了全市首單跨境電商B2B出口業務,助力北京市的跨境電商從「買全球」模式進入到「賣全球」模式。
滿群傑介紹,天竺綜保區迎來發展新契機,開啟了產業開放+園區開放的新模式,一批園區產業發展急需的政策取得突破。
北京城市副中心今年投資總量達1200億
「雲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遊。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昨日,通州區政府副區長蘇國斌引用詩人王維珍的詩句,向參會嘉賓推介北京城市副中心。蘇國斌介紹,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投資總量為1200億,佔北京市投資總量的17%。
蘇國斌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區擁有著優越的區位優勢,正在建設的城市副中心交通樞紐將成為亞洲最大的TOD綜合體,匯聚3條高鐵和多條地鐵線路,將連接軌道上的京津冀。從通州出發20分鐘可到達CBD,半小時到達金融街,未來,15分鐘就可到達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到達大興國際機場,1小時到達雄安新區。
蘇國斌表示,城市副中心產業發展空間資源充裕,將為產業發展提供大量可租售的空間。同時,副中心金融生態圈正在大運河畔悄然形成,未來這裡將比肩倫敦金絲雀碼頭、東京新宿、香港中環等世界大型的頂尖商務區,成為全球領先的城市商務新樞紐。
蘇國斌介紹,今年城市副中心的投資總量為1200億,佔到了整個北京市投資總量的17%。「十四五」期間還將計劃建設一大批重大項目,預計總投資額在8000億元左右。
未來將打造長安街上「金融矽谷」
石景山區政府副區長周西松圍繞區域產業發展定位、主導產業發展情況、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等區域重點項目建設進行重點推介。他透露,光大卡中心、華夏卡中心等200餘家現代金融機構相繼落戶,西長安街上的「金融矽谷」日漸成型。
此外,作為冬奧組委所在地和冬奧賽事的重要舉辦地,2019年,石景山舉辦的各類國際級、國家級賽事活動達到197場,今年11月1日-2日,中國科幻大會在首鋼三高爐舉辦,吸引了全球科幻影視行業作家、製片人、投資人匯聚於此,首鋼園已成為首都重要的國際活動及國際交往平臺。「明年,首鋼園北區金安橋、氧氣廠、六工匯等項目將建成,吸引高新技術、體育+、文化創意等龍頭企業集聚於此,國際範兒的首鋼園區即將閃亮登場。」
周西松介紹,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是中國銀保監會和北京市政府聯手打造的全國首家以銀行保險業為發展主題的國家級金融創新示範區。目前,銀保產業園已入駐金融機構38家,吸引了中國銀保信公司、愛心人壽保險公司、光大科技公司等一批創新型金融機構,銀保園產業特色更加鮮明,未來將全力打造長安街上的「金融矽谷」。
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大興區政府副區長楊蓓蓓昨日介紹,隨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通航,作為北京自貿區高端產業片區、河北自貿區大興機場片區雙自貿區所在地——大興區,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已經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楊蓓蓓介紹,將一體推進北京自貿區與河北自貿區大興片區建設,在行政管理、貿易管理、金融創新、投資管理、服務貿易監管及財稅制度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打造全球創新資源的接駁地,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產業功能上,重點發展航空物流產業、航空服務產業、生命健康產業、科技創新產業等。
2020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目前,綜合保稅區、國際消費樞紐、國際健康產業園、國際會展中心、國際航空社區、國際航空總部園、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等高品質承載空間加快規劃建設,並已同步面向全球開展招商。
新京報記者 羅曉靜 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