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湖龍井,繞不開一個關鍵詞叫「土茶」。每年龍井上市的三四月,很多人迫不及待的就要開始嘗新年的第一口龍井新茶,甚至在更早的二月份,就有像烏牛早那樣的早生品種製作的龍井上市了。
但是還是有這麼一群人不追鮮、不追早,也不為時間所動,專門等一口遲來的「土茶」。
那麼,到底什麼是「土茶」呢?
首先,土茶並不是特指龍井專有,很多茶區都有屬於當地土生土長的「土茶」,更多的是被叫做「群體種」。龍井茶的群體種是最早用來製作生產龍井茶的茶樹品種的總稱,屬於原生混合型品種,大部分群體種的種植時間都超過百年,因為種植時間長,所以又被稱為「老茶樹」、「老茶蓬」。
而另一種經常被人提起的品種「龍井43號」則是從群體種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所以從時間上來看,群體種肯定是早於龍井43號的,群體種可以看作是所有龍井茶的「祖先」。目前西湖產區主要種植茶樹還是以龍井43號和群體種為主。
土茶VS龍井43號,到底有哪些區別?
很多喜歡將土茶和龍井43號作比較,非要爭論出到底哪種製作的龍井更好。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們不妨從下面幾個點來看看兩者到底有哪些區別。
1種植形式
群體種呈「簇狀」生長,抬眼望去,都是一簇一簇的,遠看就像一個個小饅頭一樣,特別明顯;而龍井43號則是目前大部分茶樹的種植方式,都是一行一行整齊排列,中間留出一道溝,供施肥、除草、採摘,也給你茶樹生長留出足夠的空間。
群體種在栽培過程中,是「有性繁殖」,也就是一種自然的繁殖過程,人工幹預很少,茶樹通過種子一代一代相傳;而龍井43號則是通過扦插技術繁殖。
2 發芽時間
龍井43號最明顯的一個優勢就是發芽時間早,對於追早追鮮的綠茶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早採一天是寶、晚採一天就是草」,採摘時間決定了茶葉的價格。
今年龍井43號的頭採大概在3月15號左右;而群體種的頭採差不多在3月二十幾號,差不多晚10天的樣子,所以明前的群體種真正的採摘製作時間也就是10幾天,產量並不高。
另外,龍井43號相對群體種來說,發芽能力更強,比較耐採摘,抗逆性也更優於群體種,更能夠抵禦外在不良環境和極端氣候的影響。
3 鮮葉品質
群體種和龍井43號在鮮葉上也有很大的區別。整體來說,群體種的外形不如龍井43號的整齊。同一片茶園當中,群體種可能有些芽葉偏大,偏瘦,芽型粗大;而龍井43號則更加的勻整、大小基本一致。
4 價格
由於龍井43號發芽早,每年都會比群體種早10來天的時間上市,所以佔盡了「天時」的優勢,普遍價格會比群體種更高。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同一產區,同是頭採的情況下,龍井43號會高於群體種,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對於當地茶農來說,龍井43號的經濟效益肯定是遠高於群體種的,所以很多茶農在龍井43選育出來之後,都將當地的群體種砍掉改種龍井43,只保留了一小部分。
為什麼喜歡「土茶」?
從上面的對比來看,無論是哪個角度,龍井43號都是優於群體種的,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群體種的龍井茶呢?
這就不得不提作為一款茶葉最重要的一點,品質了
外形群體種獨有的品質特徵是其它任何品種都無可比擬的。首先,幹茶外形來看,龍井43號完勝。當然兩者都有龍井最基本的特點,扁平光滑,色澤黃綠,只是龍井43號更加的均勻秀氣;
而群體種嘛,有點一言難盡,芽葉更長更粗老,色澤整體呈現黃綠色,但是會有一些花雜之感,芽型和顏色不均勻,粗獷的外形就好像滄桑的老人,整體給人一種貌不驚人,其貌不揚的感覺,怎麼都不會讓人覺得這是一款優質的綠茶。
當然,茶是喝到嘴裡的,怎麼能光靠外在就否定了一款好茶呢?香氣和滋味是評價一款茶葉好壞最重要的兩項因子,最終的PK當然就是香氣和口感了。
香氣:從香氣來看,龍井43號主要以豆香、慄香及嫩香為主,香氣外放高揚,但是總體上是單一的;群體種的香氣馥鬱但又低調內斂,馥鬱是指香氣的豐富度、厚重感,除了典型的炒米香,豆香以外,還會有一些蘭花底蘊;低調內斂是指香氣的濃度不會像龍井43號那麼高,但是持久性好。
滋味口感的話,同樣各有千秋,但群體種會略勝一籌。龍井43號偏鮮爽、清香的感覺,湯中也會有豆香味,回味甘甜;群體種則更濃厚,清香中帶有一些苦意,澀味,也正是這份苦澀讓一些摯愛群體種的老茶客愛不釋手,喝了群體種,再喝其它任何品種的龍井都沒了滋味。
另外,群體種和龍井43號的耐泡度也有一些差別,龍井43號可衝泡3-4次,群體種可衝泡4-5次;從品飲來看,龍井43號呈現越衝越淡的特徵;群體種在第一泡會相對清淡,往後越來越濃,再由濃轉淡。用曲線來表示,龍井43號呈直線下降的趨勢,群體種則是一條曲線,有最高點。
總結
兩個品種的龍井其實也是各有特色,喝茶時要怎麼選?還是讓你的味覺告訴你,如果你喝茶清淡,不喜歡苦澀味,那就選龍井43號;如果你口味較重,喜歡更有味道的茶,那無疑就是群體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