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這片土地在歷史上有著不小的地位,這裡曾經孕育出了強大的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也是西方世界的文明之源。但是隨著時間的腳步,羅馬帝國也最後走向了衰落,而亞平寧半島也陷入了分裂與毀滅,後來這裡經歷了很多王朝的統治,也曾短暫的回到東羅馬帝國的懷抱,但是最後還是重歸於混亂。但誰也沒有想到,在這片曾經的文明之土上,最後卻也誕生了文藝復興的光明之花。
在亞平寧半島的土地上,民主政體和君主獨裁併列存在,而宗教神權和民主進步的思想也同樣在這裡盛開。在文藝復興之下的鼎盛時期亞平寧半島曾經是歐洲文化以及科技的中心,很多在其他國家沒有辦法生存的科學家都會選擇來亞平寧半島完成自己的學術研究,所以這裡眾星雲集,是歐洲科學家的集中地之一。而且亞平寧半島同時是教皇國的所在地,這裡也是歐洲宗建神權把握最嚴密的地方,也是整個世界天主教神權的核心。但是長期分裂的亞平寧半島必然會迎來屬於自己的統一。
原本只不過是亞平寧半島諸多邦國中較為弱小的一個撒丁王國,卻抓住了機遇逐漸強大起來。在19世紀的中後期奇蹟般的統一了一盤散沙的亞平寧半島,建立了一個統一的王國。其中有什麼樣的秘密呢?
01文藝復興的到來,為義大利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眾所周知,文藝復興在歐洲歷史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這場輝煌的思想革命推動了亞平寧半島本地的工業發展與科技發展。而文藝復興所帶來的各種成果,也是歐洲後來資本主義革命的根基。但是文藝復興發生在亞平寧半島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以義大利地區也就順勢成為了當時歐洲的科技思想中心,在整個歐洲範圍內都算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而這也是義大利可以完成統一的重要基礎。
而工業革命是需要大量勞動力的,當時的義大利處於分裂狀態,沒有任何一個勢力可以擁有足夠勞動力來推動本國的工業發展。但是亞平寧半島卻是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也很早的時候就完成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進步。而且一直以來都擁有著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它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中轉站之一。但是在新航路開闢以後,亞平寧半島的地理位置重要性開始下降,這樣情況下,義大利必須擁有一個統一的政府才能推動本土的工業革命發展,義大利南北合作的情況下,才能趕上世界強國的腳步。
並且隨著文藝復興的到來,宗教神權開始逐漸衰落。眾所周知,教皇國坐落在在義大利的領土之上,而教皇也長期把控著羅馬城和梵蒂岡。在歐洲歷史上教權一直以來都是凌駕於皇權之上的,皇權也必須通過教皇的認可才有效。而作為宗教神權核心的義大利自然也是被宗教勢力所嚴格把控的地區之一。
但是好景不長,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給羅馬教庭帶來了極為慘重的打擊,歐洲各國反對宗教獨裁的勢力開始越來越強大。而新教的誕生也嚴重影響到了天主教原本的勢力,很多歐洲國家都選擇皈依新教,而放棄天主教。隨著科技以及思想不斷進步,天主教在義大利的勢力也開始不斷的削弱,到後期教廷的力量已經沒有辦法在控制義大利諸邦國,而當時作為義大利邦國裡面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的撒丁王國,也趁機崛起,擺脫羅馬的控制獲得了很高的獨立自主權。
這些脫離了神權掌控的國家,不再滿足於原先的地位,他們需要更高的政治地位。宗教神權的衰落是不可阻擋的,而義大利的統一大勢也開始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王國即將在世界上出現。
02義大利國內民眾渴望統一
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各大強國都在努力地擴展自己的殖民地,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卻面臨著很大的危機。因為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優越地位正在下降,其內部社會矛盾十分嚴重,國內沒有一個統一的聲音,根本沒有辦法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去參與這場瓜分殖民地的浪潮。
本來強盛的義大利邦國,例如威尼斯共和國就開始逐漸衰落,甚至後來被強大的奧地利帝國所吞併,成為了奧地利的一部分,曾經的強大也化作了塵土。在這樣的情況下,義大利本土的經濟增長逐漸放緩,義大利民眾也開始感受到生活水平的逐漸下降。義大利國內的社會動蕩不斷,而階級矛盾也在逐漸尖銳,一場革命即將到來。
隨著義大利國內矛盾的逐漸尖銳,以及資本主義勢力的不斷發展。民眾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度來維護義大利本土的統一。宗教神權顯然已經沒有辦法保護義大利的民眾,而奧地利法國等國家也對義大利虎視眈眈,想要在這片土地上擴展屬於自己的勢力。所以義大利民眾普遍是支持統一的。所以撒丁王國在後來的逐漸崛起,也是受到了義大利各地民眾的支持,西西王國已經淪為西班牙殖民地,而義大利的北方也被法國和奧地利分別掌管,只有中部地區有著一定的自主權。
撒丁王國抓住機會,在義大利內部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獨立浪潮。民眾紛紛支持撒丁王國對於義大利全境的政治主張,長久分裂和相互內鬥已經影響到了義大利民眾的正常生活秩序,而這一切都只差一場契機,一旦機會來臨,統一的浪潮將席捲整個義大利王國。
03當時的國際形勢有利於統一
在義大利統一前夕,歐洲各大強國都有著自身的政治訴求,他們在不斷的發動戰爭以謀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撒丁王國可以完成統一,和它完美的外交運作有著很大的關係。例如在普奧戰爭爆發時期,撒丁王國就選擇站在普魯士這一方,而戰爭結束以後自然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撒丁王國奪得了奧屬的倫巴弟地區,這極大的擴張了撒丁王國自身的領土以及國力,這為後續的義大利統一奠定了基礎。
隨著普魯士的崛起,撒丁王國堅定地站在了普魯士的這一邊。在普法戰爭時期,撒丁王國又再一次選擇支持普魯士對法國宣戰。而法國最後戰敗,戰後的法國根本沒有實力在插手義大利地區的政治事務,而撒丁王國則趁著這個機會吞併了法國在義大利地區的代言人西西里王國。
法國和奧地利一直對義大利地區都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希望在義大利當地扶持自己的勢力。而撒丁王國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政治環境中艱難生存。他堅定地站在了法國和奧地利的敵人普魯士身邊,隨著普魯士的崛起,撒丁王國也同樣隨之崛起。奧地利在和普魯士的戰爭中戰敗,失去了對於整個德語地區的掌控,甚至被迫和匈牙利組成一個二元制君主國,才能維持國內的穩定。而法國也同樣在普法戰爭中慘敗,根本沒有能力再去插手義大利的事物。同時,撒丁王國早在之前就已經獲得義大利國內民眾的普遍支持,趁著西西里王國內亂的時候,在加裡波第紅衫軍的支持之下,撒丁王國在整個義大利半島上初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統治。
撒丁王國早在之前就對義大利全局進行了鋪墊,他支持渴望統一的加裡波第紅衫軍,而其同樣給撒丁王國帶來了豐富的回報。這個渴望統一的政治勢力在西西里王國內部掀起了革命,推翻了西西里王國的王室,並且在成功以後將整個西西里王國的土地都轉贈給了撒丁王國。這樣撒丁王國已經掌握了義大利絕大部分地區,並且擁有歐洲強國普魯士的支持,於是在這樣的基礎下,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王國由此誕生。
義大利王國十分巧妙地運用了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他知道自身實力弱小,所以在各國之間搖擺不定,夾縫生存,並且不放棄獨立自主的國家地位。他運用了一系列正確的外交手段,最後完成了整個義大利的自由和獨立。撒丁王國的成功並不是一個奇蹟,這和其歷代君主的英明有著不小的關係,如果沒有這些睿智帝王的有效政策,義大利根本沒有辦法完成統一。小小的撒丁王國在硬實力上是沒辦法和歐洲傳統強國奧地利和法蘭西所對抗的,只有使用合適的外交手段,才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王國。
總結
撒丁王國可以完成對義大利地區的統一,是多方面原因綜合而成的。但是其基本上還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給義大利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也是義大利本土資本主義可以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如果沒有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帶來的各種變化,義大利的統一毫無疑問是不可想像的。
第二,義大利在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一直以來處於分裂狀態。宗教神權對義大利地區的掠奪也是十分嚴重的,長久的分裂和內鬥給義大利人民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一個沒有穩定社會秩序的國家,是沒有辦法得到民眾所支持的。長久的分離讓義大利的民眾渴望統一,渴望建立一個完整的國家來保護他們自身的權益,所以義大利的統一是有著其歷史必然性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義大利的統一是大勢所趨。
第三,撒丁王國也是義大利王國可以建立的最重要基礎。這個國家原本只是一個小國,他和義大利本土的很多強國都沒有辦法相比,和曾經強大的西西里王國,還有威尼斯共和國相比,他都只不過是一個再弱小不過的國家罷了。但是他卻可以在夾縫中運用正確的外交政策,左右逢源,為自己的國家獲得最大利益,最後完成了整個義大利全境的統一。如果沒有撒丁王國的運籌帷幄,義大利也沒有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