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義大利的統一,有取巧的成分?

2020-12-22 騰訊網

長久以來,關於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我們在各種戲謔和調侃的同時也不禁疑惑,身為歐洲列強的義大利為何與歷史上同樣崛起於亞平寧半島的羅馬帝國大相逕庭?羅馬人從今天的義大利出發,軍團所至無堅不摧,最終建立起囊括整個地中海的龐大帝國,反觀近代的義大利儘管宣稱自己是羅馬人的後裔,但其國際地位、自身實力以及在戰爭中表現出的脆弱和不堪卻著實不敢讓人恭維。

事實上,如果我們探尋義大利統一的進程,並且將其與德國的統一進行對比的話,或許能夠從源頭找到些許答案。從時間上說,義大利並不算是一個悠久的國家,儘管亞平寧半島上很早就有文明出現,但直至近代義大利始終是個地理名詞,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統一的義大利國家。1796年,拿破崙率軍侵入義大利北部,一個建立在法國強權籠罩下的傀儡「義大利王國」逐漸呈現在世人面前。法軍以武力強行將亞平寧半島上的各個邦國揉為一體,然後由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兼任「義大利國王」。

圖-義大利羅馬機場

顯而易見,這種完全寄託於外部勢力的王國毫無生命力可言,因此當拿破崙於1814年被迫退位之後,「義大利王國」也隨之解體。不過法國大革命的思想畢竟影響了整整一代歐洲人,因此儘管義大利境內的各個邦國恢復了原來的割據勢力,但「統一」卻逐漸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此刻亞平寧半島上實力比較強勁的成員有撒丁王國、西西里王國、教皇國和威尼斯等,而後來完成義大利統一的正是居於半島西北部,定都於佛羅倫斯的撒丁王國。

圖-航拍義大利羅馬

客觀來說,撒丁王國比起法國、普魯士、奧地利這樣的傳統列強有些名不見經傳,其國力自然也就略遜一籌,而當時的西西里王國由西班牙控制,教皇國受法國支持,威尼斯被奧地利保護。任何一支外部勢力單列出來都可以讓撒丁王國望而卻步,這也註定義大利的統一併非如德國統一那樣完全依靠普魯士的自身實力,相反撒丁王國的統一進程有著太多的「取巧」成分。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義大利雖然完成了統一大業,但片面的「投機取巧」和實力缺失最終為以後種下了先天不足的劣勢基因。

從1861年開始,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就開始謀求義大利的統一,但面對西西里王國背後的西班牙、教皇國背後的法國、威尼斯背後的奧地利,他一個也惹不起。加富爾明白要想完成自己心中的大業,藉助外部力量是唯一可行的方案。首先加富爾拉攏法國,承諾只要對方擊退奧地利,撒丁王國就將義大利半島北方的部分領土割讓法國,於是法國與撒丁王國便結成針對奧地利的軍事同盟。1859年法奧戰爭爆發,奧地利雙拳難敵四手,撒丁王國趁機拿下倫巴第地區,但這只是所有計劃的第一步。

圖-航拍羅馬城中的梵蒂岡

1860年,民族英雄加裡波第率領紅衫軍遠徵西西里王國,在極短的時間內便驅逐了西班牙勢力,隨後加裡波第將西西里轉交給撒丁王國,後者在此基礎上改稱「義大利王國」。六年之後,普奧戰爭爆發,在普魯士的暴揍之下,奧地利潰不成軍,見時機成熟的義大利果斷向奧地利宣戰,於是威尼斯地區又落入義大利手中,接下來就只剩下了法國保護下的教皇國。1870年,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策劃下,普法之間爆發戰爭,法蘭西的軍隊已不復拿破崙時代的榮光,為了抵禦普魯士的鋒芒,甚至不得不將駐守羅馬的法軍調回,而這樣一來教皇國就失去了外部的保護。

圖-義大利羅馬風景

義大利王國再度「撿漏」,趁普法鏖戰之際出兵羅馬,於是教皇被趕到了梵蒂岡,義大利總算完成了夢寐以求的統一。從上述歷程不難看出,義大利的統一進程並不完全立足於自身實力,這點與德意志的統一有著天壤之別,或許也正是這一點註定了義大利在列強爭霸中的醬油角色。

文:閆老師,圖:風長眼量。

相關焦點

  • 十八世紀的義大利為何能夠實現全境統一?
    而此時,1000多名身穿紅襯衫,頭戴闊邊帽的義大利人則迅速登上了這兩艘船。接著,只見有一個中年人在大聲呼喊:「為解放西西里島的同胞,為義大利的統一,前進!」然後,輪船就像飛一樣,消失在了漆黑的海洋裡。那麼,這又是咋回事呢?原來那個高喊口號的中年人叫加裡波第。他生於1807年,是一個水手出身。
  • 兩西西里王國:比撒丁王國更大的義大利邦國,為何沒能統一義大利
    1870年撒丁王國進軍羅馬,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但是在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之前,義大利的最大邦國是兩西西里王國。為何兩西西里王國沒能統一義大利,而撒丁王國完成了統一,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法軍入侵西西里1815年維也納會議規定:撒丁王國恢復對薩伏伊、皮埃蒙特、尼斯等地的統治、同時吞併熱那亞,這使得撒丁王國的實力增強,逐漸具備了統一義大利的實力;費迪南多一世恢復對那不勒斯的統治,實力增強,但對統一義大利並沒有興趣。
  • 撒丁王國實力那麼差,為何能在列強夾縫中統一義大利
    不過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國,卻在19世紀中後期統一了一盤散沙、被列強把持的義大利,並使義大利很快崛起為世界強國之一。那麼算不上強大的撒丁王國為何能在列強夾縫中統一義大利?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撒丁王國和當時的義大利形勢。撒丁王國,起源於義大利西北部的薩伏依王朝,領地主要包括薩伏依、西西里島等地。
  • 19世紀的義大利是怎樣統一的,為何被稱為乞丐帝國主義
    說起義大利,很多人覺得這個國家很浪漫,而且這個國家的水城威尼斯非常有名。不過我們對義大利的歷史了解的並不多。義大利是如何統一的,我們都沒學習過。其實義大利的統一併不是很早,在19世紀的後半業統一的。不過這個國家統一之後卻被稱為乞丐帝國主義。我們今天看一下具體的狀況。
  • 羅馬帝國曾那麼強大,義大利統一全國後為何不用「羅馬」為國名
    這一時期的義大利地區,北邊是強大的法蘭克王國,中間是教皇國,南邊政局混亂,一會兒是希臘人在東羅馬帝國支持下建立的諸多小公國,一會兒又是阿拉伯人滲透的地方。這會兒的義大利就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樣,你方唱罷我登場。儘管各個政治勢力和國家都有拿下亞平寧半島,統一義大利的想法,但由於教皇國的巨大影響力,各個政治勢力都無法誕生一位「秦始皇」,消滅教皇國統一整個亞平寧半島。
  • 艱難曲折的義大利統一
    歐洲日耳曼文明大致始於克洛維一世建立的墨洛溫王朝,之後被更強大的加洛林王朝取代,不過帝國很快分裂,一分為三,後由一分為五,而這五部分中有一個就是義大利北部地區,另外一件作為歷史源頭的事情是法國和德國爭奪的洛林地區也是發生在這王國時期,洛林王國末代國王絕嗣後,法國的原型西法蘭克同德國的原型東法蘭克對這一地區展開了爭奪,可以說後來一千年裡這一歷史的無主之地都是德法矛盾的一個焦點
  • 分裂一千五百年的義大利,為何在19世紀下半頁突然完成統一?
    第一、義大利獨立的地緣格局與獨特的歷史。位於地中海核心區的義大利,依舊四分五裂,內耗嚴重,難以集中資源對外擴張。原本是歐洲中心的義大利在進入近代後,卻淪為打醬油的,眼看世界要被歐洲國家瓜分殆盡,著急與眼紅是必然,急需尋求參與到這場瓜分世界盛宴的末班車。欲望畢竟是促使人進步的東西,在這種欲望之下,義大利人有了極為強烈的國家統一意識。第四、義大利內部矛盾,推動了義大利統一。
  • 義大利統一的寶劍
    二,投身統一加裡波第在地中海和黑海航行,曾與海盜作戰,使他養成了堅強的性格。1833年他在黑海的塔甘羅格港遇到了青年義大利黨的成員喬萬尼·巴蒂斯塔·庫內奧,該黨統一義大利的思想深深影響了他。加裡波第加入青年義大利黨,決心為統一義大利奮鬥到底。
  • 撒丁王國是如何統一義大利的?
    前段時間,自由散漫又不講紀律的義大利人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很多人說義大利人自由散漫的民族性格,來源於其長期分裂(沒有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歷史基因。不錯,義大利國家真正統一的時光的確很短。最晚直到19世紀中葉,整個亞平寧半島才算是基本統一在一個義大利國家之中,而整個義大利國家的統一是由其西北部的一個名叫撒丁王國的小國家完成的。那麼這個小王國是如何實現義大利的統一大業的呢?它的站隊技能又是如何生成的呢?
  • 【名著連載】義大利的統一
    到19世紀中葉,義大利統一運動己延續了近一個世紀。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的總決議,義大利被分成了8個邦國。在北半部,只有撒丁王國是由義大利人自己統治的獨立國家,此外都是被奧地利統治或受其控制的地區。南半部的兩西西里王國則是由西班牙波旁王室旁支撐握統治權的。羅馬地區還有法國軍隊駐紮。撒丁王國在整個義大利是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 義大利統一後定都羅馬,為何卻不恢復「羅馬」作為國名?
    ,或者說,「羅馬人」這個概念擴大到了義大利地區。羅馬人說的拉丁語也成為義大利行省及整個帝國的通用語言。 公元392年,基督教被定為帝國的國教,羅馬城自然又成為了基督教的中心。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羅馬教皇在宗教上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帝國的疆域範圍,深入到蠻族地區。
  • 羅馬象徵著輝煌歷史,義大利統一後為何不用含有「羅馬」的國名?
    ▲深藍色區域為古希臘人的殖民範圍,義大利南部便在其中公元前122年,羅馬人將羅馬公民權賦予其他義大利城市,意味著羅馬人已經和義大利人混為一體,或者說,「羅馬人」這個概念擴大到了義大利地區。▲古羅馬帝國將亞平寧半島劃分為義大利行省作為帝國的首都,以及羅馬人的起源地,羅馬城是當之無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講,羅馬人用全帝國的財富才供養出羅馬城的繁榮。羅馬人說的拉丁語也成為義大利行省及整個帝國的通用語言。
  • 義大利1848年革命成功,本有希望實現統一,為何最後失敗了?
    燒炭黨以趕走奧地利人,實現國家統一為目標,吸引了一大批義大利愛國者,其成員有朱塞佩·馬志尼、朱塞佩·加裡波第、古列爾摩·佩帕等,其中,馬志尼的革命思想對義大利人的影響最大,他不僅致力於將奧地利統治者逐出義大利,還希望以民主共和國的形式實現國家統一。
  • 義大利「軟弱」的王朝統一戰爭
    但義大利仍然處於分裂的狀態,並且受到外國的奴役。奧地利控制著倫巴底和威尼斯,法國駐紮在羅馬教皇國,這些外部勢力阻礙著義大利的統一。在1848年革命後,義大利境內的各個邦國大部分又都恢復了專制統治,只有撒丁王國繼續推行君主立憲制,政權掌握在資產階級的手中。
  • 義大利的統一之路,靠「抱大腿」而崛起
    此時除了北部的倫巴底和威尼斯處於奧地利帝國的統治外,義大利半島上有實力最強(除去奧地利帝國外)的撒丁王國,還有帕爾馬,摩地納,託斯坎納三個小邦,此外,還有佔據羅馬的教皇國和兩西西里王國,共七股勢力。1848年,撒丁王國的統治者卡洛·阿爾貝託認為統一義大利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向「義大利統一的最大障礙」奧地利帝國宣戰!
  • 日常被辱義大利,為什麼那麼差勁?這得從義大利統一戰爭說起
    說起義大利,大多數人對它的印象肯定一言難盡,作為各種段子、笑話中的常客,可以說「義大利被辱」幾乎已經是國人以及歐洲人的日常,有事沒事取笑幾句義大利人好像心情都好了很多。可笑話歸笑話,義大利的軍隊實力到底如何?
  • 義大利麵積是聖馬利諾約5000倍,為何不吞併?
    咱們把義大利地圖放大,會發現義大利國內還藏著兩個國家,就是著名的梵蒂岡與聖馬利諾。問題來了,面積301333平方公裡的義大利,是西方強國之一,為何不出兵滅掉梵蒂岡與聖馬利諾?要知道,梵蒂岡面積只有0.44平方公裡,聖馬利諾大上點,也不過60.75平方公裡。
  • 強悍如牛的羅馬人是義大利人的先祖麼?義大利人體質為何下降
    這用在羅馬人和義大利人身上,恰如其分,曾經的羅馬人統治義大利人長達9個世紀。如今羅馬人早已不知去向,而義大利人卻在亂世中生存了下來,成為亞平寧半島的主人,羅馬城成為了義大利的首府。    羅馬人,民族大融合  圖蒙森的《羅馬史》說:羅馬人不是徵服義大利,而是把義大利的所有民族統一成了一個國家。  羅馬人誠然是這些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但只不過是一支而已。  羅馬最初只是一個城邦,羅馬城創建於公元前753年,包括帕拉蒂諾、卡皮託利、埃斯奎利諾等七個山丘,史稱七丘之城。
  • 左右逢源的義大利巧借外國勢力完成統一
    19世紀中葉的薩丁王國是唯一有實力統一義大利的政權,但要統一義大利不僅要消滅國內的割據政權,還要打敗阻礙統一的外國勢力,那麼薩丁王國是如何巧借法、普勢力完成統一的呢,船長為你一一道來。一,四分五裂的義大利
  • 沒有統一之前的義大利半島,都有哪些國家?
    距今兩三百年前的義大利半島,還是處於分裂狀態,到處都是獨立的公國和王國,而在此之後,整個歐洲大陸,甚至可以說整個世界,都陸陸續續的開始了國家的統一,比如德國的統一,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的合併為西班牙,日本的統一,而在義大利半島也同樣如此,那麼,在此之前的義大利半島,都有哪些獨立的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