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就此打住,想看看廣大的桌球愛好者看了我之前的文章有何反響?
再說,有關桌球的理念,有關桌球的各種技術動作,已經說的夠多的了。真的要到了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時候了。若要再繼續寫下去,那可真要到了山窮水盡、江郎才盡的地部了喲!
而今天果然有一個讀者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夠證實我所批判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希望能夠證明我的有關桌球理念的正確性。從而提供科學有效的桌球訓練方法。
而我答應了:一言為定!
事實上,有關桌球的各種理念以及桌球的技術學習,我已經在以往的文章和悟空問答中談了無數次了。連我自己都感到有點:老太婆的裹腳布的味道了。
不知從何年何月何日起,這桌球有了啟蒙教學?
記得當年容國團拿了第一個桌球世界冠軍之後,全中國的青少年即掀起了學桌球的熱潮。而那時學桌球的稚嫩少年,到如今都已成了白髮老者,但其桌球的技藝練的並不差。
沒有任何人教。因為誰也不會。於是大家一起玩,玩著玩著就會了。並且是所有的人,只要去玩了的,通通都會了。於是一打就是半個多世紀,如今仍然樂此不疲。
而桌球的啟蒙教學,還真不知是誰發明的。似乎是二十世紀末期開始盛行的。
其論調、其方法真不怎麼地。因為我恰巧參與了其中,那裡面的故事可看本人的有關文章即可明了。
之所以要再論桌球啟蒙教學,是想就其中一個重要的理念做一番探討,以期證明何為桌球啟蒙的正確理念並從中尋找到正確的訓練方法。
在我的桌球理念中首先是要:學會。要學會打桌球,就如同學會騎自行車、學會遊泳一樣。別人是教不會的,只能自己學會。
無論你總結出了多少條條框框,多少奇談怪論,最終必然是適得其反,無疾而終。
更何況其理念、其訓練方法是錯誤可笑的。
若一、一批駁一番,真的就不用睡覺了。
在此只講一個理念:桌球為什麼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更何況教的東西還是錯誤的!)
求生的本能是普通動物的必學之物。而人還可以學任何想學的知識和技能。打桌球就是技能之一。
獵豹是陸地上跑的最快的動物。它的奔跑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如何奔跑,如何捕獵?獵豹媽媽是不必手把手的教小獵豹的。
獵豹媽媽只須做示範,小獵豹只管看,邊看邊學,最終就學會了。並且是學的真本事一一快速的奔跑,最後殺死獵物。所有的動物的求生學習均是如此。
老天給了人類很多學習的能力。尤其是運動的能力。但每一種能力只給你一次機會一一即正確的理解或錯誤的理解。一但錯誤的理念成了最初的記憶,便從此根深蒂固無法更改。
是用各種動作去打球呢?還是想去打球而產生的各種動作呢?
為什麼說打桌球與獵豹的奔跑和捕獵有異曲同工之妙?
獵豹的奔跑是為捕獲獵物而產生。無論四條腿怎麼跑,怎麼跳;無論怎麼轉彎,怎麼急停一一其優美的奔跑動作美輪美奐!但獵豹並不注意自己的奔跑是多麼的快速和優美,並不磨磨唧唧的練怎麼邁步,怎麼蹬腿,怎麼跳躍。一切都是為了追上獵物。這就是根本。
桌球的各種技術擊打動作,其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擊打桌球。是在強化擊打效果的目的下產生的自然而然的動作。
對桌球的有效擊打是根本,而動作只是有效擊打的外形!
實際上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可很輕鬆的學會馬龍、樊振東的正反手大力弧圈球。
錯誤的理念即是:動作決定論。且動作還是錯誤的。例如:翹腕,夾大臂,不引拍等。
把皮毛當作內因,盡練些沒用的東西。當這些錯誤的東西被反覆練了多次之後,真的就變成了永久的記憶,而上天只給你這一次機會!
可偏偏有人總結出了一套所謂的啟蒙教學法。制定了種種條條框框,其核心就是在那裡反覆練所謂的正手攻。還美其名曰:打好基礎。
那小獵豹、小獅子們從小就開始練撲倒和撕咬的遊戲。再不斷地學習媽媽們追捕和撕咬獵物的技能,一年之後,個個成為奔跑的健將和捕殺的高手!
而人學打桌球也是如此。必須首先要學會打桌球。我們說桌球是一個綜合性的運動遊戲,怎樣才能學會?必須要親自上臺打,必須要自由自在的打。也唯有在自由自在打的時候,才能獲得對桌球的正確理解。也才能獲得正確的記憶。
而錯誤的教學法則認為:必須從徒手揮拍練起,必須要像木偶一樣的揮拍。不得用力,不得退臺,不得、不得……
可實際上是:從此便剝奪了一個人學習桌球的大好時機和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從而陷入愚蠢的泥淖之中,無論撲騰多少時日,始終不得要領。
所有的桌球高手以及所有會打桌球的人,均不是先練會了擊球動作才去打球,而是先把握了對桌球的理解(即:學會了打桌球)的基礎上,再加大對桌球的擊打力度。
說了這麼多,難道還沒理解嗎?
所以我說了:世界高手怎麼練,你就怎麼練。
桌球本來就不是什麼高難的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