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才女是,張愛玲、蕭紅、呂碧城、石評梅,每個人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都非常高,也都有很多好作品傳世。民國時期還有另外四位,分別是:陸小曼、林徽因、周旋、阮玲玉,這四位是以美貌著稱的。
這八個人中,有一個人比較特別,便是林徽因。她是四大美女之一,但也被冠以才女之名。
林徽因的文學作品並不出色
林徽因最為出名的一首詩是《你是人間四月天》。整詩溫婉純淨,情感真摯,用不同的意象描摹四月天的美好,而這樣的美好恰是孩子給予媽媽的最好禮物。
雖然不俗,卻意蘊朦朧,稍有寡淡,句式和節奏有錯落之感,但斧鑿痕跡較重。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感動和欣喜,但這樣的感動和欣喜傳達給讀者的時候卻不是連貫的,效果上也就弱了。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讚頌我說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她的《蓮燈》、《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等詩,雖然清韻悠揚,清新純淨,但都有斧鑿之感。那時,雖說新詩剛剛出現,也不乏很多優秀作品,相比之下,林的詩顯得有些稚嫩。
林徽因受傳統文化薰陶,又受西方文化影響,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對她都產生了作用。最好的效果是把兩種文化糅合之後再進行全新的表達,新詩也是這樣的一種嘗試。可能因為林徽因在創作時,年歲尚幼,還不能完全駕馭,所以很多作品顯得有些不倫不類。而此時,比他大8歲的徐志摩就做到了糅合後的再輸出,作品渾然天成,成就和影響力也更大。
因為她接觸的人基本都是賢達名流,而經歷的也是可記入歷史的事,所以她的小說和散文現實意義更大,如《悼志摩》,文學造詣上就弱了一些。
只是,她的興趣並不在文學,只是偶爾為之而已。
心有大志
林徽因在文學上的成就不大,但在中國近現代的建築學領域,可以稱為大師級的人物。
我覺得這一切固有其自身的堅持,其父親林長民起到的作用很大。
林長民帶16歲的林徽因去歐洲遊學,去之前給她說過這樣的話:「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覽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在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煩瑣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
雖然林徽因是女子,而其父對她的期望卻非同一般。
花季少女在英倫遊學,沒有被花花世界迷亂眼,反而堅定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隨父親旅歐期間,林徽因先後遊歷了英國、法國、瑞士、德國和比利時等國,在領略各國風土人情的同時,也為那些保存完好的西方古建築所深著迷。
在倫敦期間,林徽因考入聖瑪利學院,她的房東是一位女建築師,林徽因常常幫其描圖,漸漸喜歡上建築,也得知建築學在西方不是單純的「蓋房子」,而是一門集美術、工程技術和人文理念於一體的綜合學科。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林徽因堅定了自己研習建築學的夢想,回國後,和梁思成的感情升溫,後來帶著梁思成一起遠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梁思成是受了林徽因的影響才踏足建築學領域。
但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院不收女學生,林徽因只好轉學美術學,即便如此依然堅持兼修建築學的課程。
兩年後,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在建築設計上的天分,林徽因終於打破賓大的規定,成功轉入建築系,還被學校聘為設計指導教學。可見其韌性和堅持。
歸國之後,和梁思成一起,歷經十數年,走遍中國的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兩千七百多處中國古建築。
這份勤奮和執著,不禁讓人肅然起敬。林徽因曾在信中形容自己在1936年的青州考察之旅:「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車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處亂抓,結果渾身是包。」在晉北考察時,每餐只有一碗湯麵。要知道林徽因可是一個「大家閨秀」被冠以「民國四大美女」的人,這裡看到的只有一個勤奮而不辭辛勞的科學家。
賢良淑德
我不知道用這個詞是否合適,提起林徽因,不得不提起徐志摩和金嶽霖。
16歲跟隨父親遊學歐洲,因此結識了風流浪子徐志摩。此時的徐志摩是有婦之夫,在見識到林徽因的才學和美麗後,毅然決然地和髮妻離婚,甚至於髮妻剛生產完。
而徐志摩的死,也傳為要趕林徽因北京的演講倉促登機,中途不幸觸山而亡。
更讓人稱道的是,金嶽霖因它終身未娶,只為守護一生摯愛,還長年和她們夫婦為鄰,盡心呵護林徽因。
這些故事比書上寫的還要精彩,自然就被大家茶餘飯後津津樂道。
其實倒不然。
16歲的林徽因對徐志摩熾烈的愛有清醒的認識:「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用他的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在林徽因離開英國前,已經明確拒絕了他:「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並無絲毫嘲笑,想足下誤解耳。」
金嶽霖,和林徽因夫婦是很好的朋友,他肯定也是欣賞林徽因的,但終身未娶卻和林徽因沒有太多關係。他雖然終身未娶,但是卻從來沒少過女朋友,曾經還有過一個同居的美國女友麗琳·泰勒,還和著名記者浦熙修談了一場舉國皆知的戀愛。
林徽因性格活潑,對詩、文、繪畫等都涉獵較多,而結交的都是賢達名流,經常組織沙龍,自然是眾多人心目中的女神。她不會不知道經常向她投射的熾烈眼神,但總能進退有度,應對自如。這份眼光和智慧,不得不讓人讚嘆,只因她有自己的追求,也有明確的定位。
成就
有很多林徽因的故事流傳,但她的很多成就並不為世人所知。文學方面的不說,在建築學方面,可謂成果顯著。
作為建築設計大師,東北大學校徽、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格局,都是我們能見到的她的作品。而我們的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林徽因也參與了設計。
作為「民國四大美女」的林徽因,並沒有在意自己的美貌,而是用畢生的精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並為此奉獻畢生的精力。
在「以貌取人」的今天,我們重新回顧林徽因的一生,讓人不得不感慨:被記住一時的是美色,被永遠銘記的只有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