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家 孔府過大年

2021-02-20 濟寧人文

「天下衣冠仰聖門,舊邦風俗本來敦。」作為魯國故都的曲阜,重禮教、崇信義,古時就有「周禮盡在魯矣」的美譽。特別是春節,孔府從臘八節到元宵節形成了完整複雜而又內涵豐富的過年禮儀,頗具特色,「孔府過大年」也因承載了傳統年俗的洋洋大觀而為世人所喜聞樂道。

1月20日,「天清地寧——孔府過大年展」在孔子博物館開展,在這個依然需要加強疫情防控的特殊春節,孔子博物館用一場融合了大量社教活動的年俗展,為參觀者製造了一次穿梭時空的傳統文化體驗之旅。

首次亮相內容多

掛上紅燈貼起「福」,請來門神佑新春……1月26日,記者來到孔子博物館,剛開展沒多久的「天清地寧——孔府過大年展」瞬間帶給人一種穿越到古代般的「錯愕」:燈紅柳綠、火樹銀花,讓人很難將其與單純的「文物展」聯繫起來,取而代之的是實景空間中撲面而來的濃濃年味。

孔府的年俗內容很多,但特點最突出的還是孔府的春聯和門神,具有普通人家無法比擬的特色。無論是「經濟以詩書為鵠,文章得山水之腴」中對治理國家需強化人民教育的闡釋,還是「道德為師仁義為友,禮樂是悅詩書是敦」的家風傳承,每副對聯的背後,都充盈著孔家人濃濃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對今天的參觀者而言,即便不論內容、僅供吟詠,也別有一番情趣。

「本次展覽『天清地寧』的主題,也是從清乾隆年間的孔府對聯中提煉出來的。我們想要借著紅紅火火的中國年,表達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早日散去的美好祝願。」孔子博物館檔案文獻部副主任孔維亮說,此次展出的門神鵰版和記載有孔府春聯底本的《孔府檔案》多為首次亮相。

「展覽分為源起、臘八、祭灶、過年、元宵等五個部分,依據年俗時間軸,通過豐富的孔府舊藏文物展示,傳遞孔府完整而富有特色的過年習俗。」孔子博物館副館長楊金泉介紹說,本次展出年俗文物共計83件(套)、129件,均從歷代孔府舊藏中精心挑選。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本次展覽及相關活動將採用線上線下同時舉辦的方式,博物館每天按規定限流一千名遊客,參觀遊客需提前預約,並持健康碼、行程碼,佩戴口罩入館。

強調參與感

看過了孔府年俗展,幾位報名參加新春社教活動的學齡前小朋友在導學的引領下,來到了緊鄰展館的體驗中心。當他們拿起排刷開始塗抹墨汁時,很快就進入到了全神貫注的狀態。

「阿姨!為什麼這兩個人拿的兵器不一樣?」「他們站在門上是打怪獸還是打壞人啊?」……聽著這些充滿童趣的提問,早有準備的導學老師耐心為他們講解。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是重要陣地,若靜態化的文物展陳和單向度的展覽講解成為慣性,將不利於文化的傳播和傳承。為此,孔子博物館把新春社教活動作為此次展覽的重要補充,推出了孔府門神拓印體驗、孔府糕點製作體驗、燈籠手工製作等十餘個強調動手參與的社教項目,孔府年俗瞬間變得更清晰易懂、生動有趣。

「我們希望通過『參觀』和『體驗』間的無縫銜接,加深年輕人對傳統春節的認識。」孔子博物館社教部負責人楊淑娟表示。

針對青少年這一核心受眾群,孔子博物館對社教項目進行了精心設計,體驗內容主要依據年齡段進行科學劃分。依舊以孔府門神拓印項目為例,學齡前兒童主要體驗簡筆畫塗色和簡單的拓印操作,講解也多為故事性的內容;而針對初高中生,內容則涉及門神文化的歷史演變、孔府門神張貼的特殊講究以及完整的門神墨線拓印……有區別、分層次地進行體驗,確保了活動預期效果的實現。

展覽現場

給「子曰」一個新出口

可以自行剪貼製作的手工燈籠,憨態可掬的新春版孔子玩偶,穿上身盡顯國潮的「仁義禮智信」T恤,印有《論語》名句的微型充電寶……走進孔子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商店,張燈結彩的中國紅混搭著萌力十足的孔子博物館館藏IP「禮行天下」系列文創產品重拳襲來,讓往來賓客進入到瘋狂「買買買」的模式。

來自濟南的遊客劉勇告訴記者,過去一直覺得「子曰」很學究,可通過體驗項目和文創產品的轉化,發現儒家文化「通俗」了起來。

孔子博物館在開館之初就與丘雨文創集團籤署了《IP資源授權開發合作協議》,雙方聯手進行館藏IP開發。通過對館藏文物的分類梳理和從未間斷的創意化設計,「金榜題名」孔子像祈福套裝、五德杯、古建築脊獸系列、商周十供系列等文創產品陸續問世,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時常有人簡單地批評年輕人遺棄了中國傳統節日,這時候,是不是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文化傳播形式是否過於陳舊,不僅脫離了時代和生活,更缺少了『討人喜歡』的氣質呢?」楊淑娟說,「討人喜歡」四個字,是如今孔子博物館判定文化呈現是否符合青年群體傳播特點的新標準。把「之乎者也」拿在手裡、穿在身上,看上去是種粗暴的表面呈現,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下生活、變為潮流的重要一步。

衍聖公府裡的年

最後,讓我們再感受一下衍聖公府裡的年。

作為「天下第一家」的衍聖公府從臘月初一開始進行過年準備,直至正月十五燈節過完,才算結束。

臘月初一起,每到晚上孔府內都鐘鼓齊鳴,上上下下便開始忙活。臘月初八,孔府熬三大鍋臘八粥,闔府人等,不分尊卑都來喝。臘月十五,孔府前堂院子偏東處,要豎起一根高約三丈的紅漆杆子,名曰「朝天杆」,杆子最上邊有一綠花頂,懸一三角鉤,鉤上掛一隻大紅燈籠,名曰「朝天燈」。燈籠內放一支一斤重的大紅蠟燭,從臘月十五一直燃到正月十五,其間要不斷更換新蠟燭。

朝天燈的點燃,預示著年的腳步更近了。這時,孔府要一連三天灑掃庭院,裡裡外外收拾得乾淨整齊。接著便支起八口大鍋,蒸過年的麵食,當地百姓稱「蒸壯」,諸如花糕、花卷、年糕、饃饃、糖包、豆包等等,一直要蒸到臘月二十三。二十三晚上,內廚、外廚點紗燈,燃牛油蠟燭,祭拜灶王爺,請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然後除夕再接灶王爺「回宮降吉祥」,這是遠古先民火崇拜之遺風。

從臘月二十四「掃塵日」開始,孔府內開始刷洗闔府門戶,各院的大門小門,房屋的裡門外門包括府外的車棚、馬號、東場、西倉,所有的門都要刷洗乾淨,貼上新門聯、新門神。門聯通常由書房書寫,門神則由門神戶專門印製,這些準備工作要在二十四這天以前做好。

「除夕」之夜要辭歲,衍聖公和夫人要先後祭拜家廟、影堂、祠堂、慕恩堂、佛堂等,每個祭拜之處要擺放十大碗供菜、兩盤饃、三杯奠酒,點燃兩根紅燭。衍聖公祭拜家廟時,有贊禮生兩名和提香爐、提紗燈、提罩子燈的各一對執事在前引導……整個孔府香菸嫋嫋,紅燭閃亮,闔府人等在莊嚴肅穆、虔誠謙恭的氛圍中,向各路神祗表示感恩和敬畏之情。

大年初一子時,孔府正式迎春拜年,禮儀隆重,熱鬧非凡。正月十五「上元節」亦稱「元宵節」,下午時分,孔府各房、孔林、孔廟等都派人來領取豆面燈,到了晚上擺上各色供品:果、菜、酒及年糕、元宵等等,點燈燒香,祭拜各路神祗,送其返回天地三界。送罷天地神靈,衍聖公和夫人則回到大堂前觀看耍龍燈、跑旱船、踩高蹺等民俗表演。

元宵節後,孔府的春節就宣告正式結束了。(大眾日報 孟一 劉凌霄 曹璐)

相關焦點

  • 孔子故裡山東曲阜啟動「孔府過大年」賀年會
    1月1日,孔子故裡曲阜萬仞宮牆上空傳來新年的祈福聲,古裝舞者伴著悠揚的古樂、踏著輕盈的舞步,開始開城門儀式表演,拉開了2021年「孔府過大年」賀年會的帷幕。1月1日,2021年「孔府過大年」賀年會拉開帷幕。裝舞者進行開城門儀式表演。 劉鴻儒 攝啟動儀式上,裝扮成中國傳統年畫中福、祿、壽「三星」模樣的工作人員踱步而來。
  • 「孔府過大年」讓文化傳承更接地氣 激活你的年味記憶
    濟寧新聞網1月1日訊(記者 蔡珂珂 相旺 通訊員 胡士忠)為更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修習聖人故裡「過大年」的傳統儀式,今天,2021「孔府過大年」賀年會在萬仞宮牆前啟動,重拾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年味兒,回歸傳統文化的初心。
  • 孔府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家」?揭秘孔子「家」中收藏的家具!
    很多著名的老宅和園林都曾經歷過好幾任主人,流轉於不同家族間。而孔府,卻從魯哀公時的三間住房,歷經二十個世紀,幾十代帝王將相,朝朝鼎盛,代代繁華,最終擴建成如今佔地13 萬平方米、有104座466間殿閣門坊的煌煌聖廟。
  • 天下第一家——孔子世家
    天下第一家「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佔1/5的城市,一個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是曲阜,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故鄉。
  • 孔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山東曲阜市,是著名的「三孔」(孔府、孔廟、孔林)之一,又稱「衍聖公府」,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由歷代帝王不斷加封、修建,最終形成了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被譽為「天下第一家」,與孔廟、孔林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下大雪遊曲阜孔府 463間房子 儒家文化滲透其中 乾隆女兒下嫁孔家
    孔府內宅牆上有一幅畫,畫中這個動物像麒麟,名字叫做氾,是個想像中的動物,他能吞吃金銀財寶,生性饕餮,雖然周圍擺滿了寶物,連八仙的葫蘆,笛子等都不放在眼裡,還要跑到天山吃太陽,可見其生性貪婪無度。這幅畫就是警示後人,不要做一個貪得無厭的人。這是孔府的制印堂,中堂正中間兩個大字,福壽。兩邊對聯寫的是,家傳傳家千年出一脈,金石石金自古本同源。
  • 魯酒悲歌③孔府家:從如日中天到江河日下,究竟經歷了什麼?
    山東有這樣一座「聖城」,它東連泗水、西抵兗州、南臨鄒城、北望泰山,有著「東方耶路撒冷」的稱號,孕育過無數的歷史名人,最負盛名的便是儒學創始人——孔子。它就是「曲阜」,1982年被評為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山東人必去5A景點,稱「天下第一家」,是僅次皇宮的最大貴族府第
    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被人們譽為當時社會上最博學的人之一,如今又被我們後人尊稱為「孔聖人」。 而今天我們說的孔府,也是在孔子去世之後才擴建而成的。
  • 叫做東方耶路撒冷地方,聖人故裡才敢這麼稱呼,還是天下第一人家
    萬仞宮牆孔廟~孔府~孔林似乎在一條中軸線上,孔林較遠一些,所以先遊孔廟了。廟內的殿堂、牌坊、紅牆等各類建築,均是仿照北京故宮而建,可見孔子思想在帝王之家的地位了。孔廟內古柏成蔭,古牌坊、碑廊、大成殿、孔子像等都散發著書香氣息,一道道牌坊曾經走過多少孔子的朝聖者,「杏壇」是巨大的兩層黃色琉璃瓦的亭臺,這裡曾經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孔廟成為接受孔家文化薰陶,接受尊師重道的好去處。孔府
  • 紀曉嵐為孔府題詞,卻故意寫錯2字,300多年來為何無人能改?
    當鐵齒銅牙紀曉嵐遇到「天下第一人家」孔府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說起來,還真的是有意思。 我們現在如果到曲阜去拜訪孔府,就會在孔府正門兩旁的明柱上看到一副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 翰墨飄香孔府菜
    代表菜有:孔府一品鍋孔府一品鍋,由皇帝賜名。據說,清朝歷代皇帝常到孔府,而孔府也常遣廚師進宮製作孔府佳餚,敬請皇太后、皇帝和后妃品嘗。清朝承襲明朝品官等級制,官銜為一至九品,一品為最高,九品為最低,清朝將孔府列為當朝一品官的官府。
  • 特評:無創新不上新,這就是孔府家酒子約國潮版
    2020年12月10日,「中國網紅白酒」子約的出品方孔府家酒推出新品子約國潮版牽手小米有品眾籌,上線十天銷量破百萬,再一次讓酒業看到「創新」的力量。營銷創新,擁抱「內容營銷」以子約國潮為例:開局的傳播選在視頻號,通過一段潮流、時尚的短視頻吹響子約國潮版上市的號角;中局的傳播選擇以科普山東酒史的方式激發山東人對山東酒的熱愛,從而將孔府家酒振興之作推介給精準的受眾群體;終局的傳播選擇在微博,通過引領#讓中國白酒時尚起來#的話題,收穫1.1億的公域流量,將子約的使命感、責任感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 走進孔子的故鄉 山東曲阜孔府
    遊玩曲阜孔廟後已接近下午1點左右,出了孔廟步行約十來分鐘就到孔府。正門,孔府正門坐北朝南,迎面是一個粉白的大照壁,門前左右兩側,有一對2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孔府,又稱衍聖公府,位於中國山東省曲阜市,曲阜城內、孔廟東側。是孔子的世襲衍聖公的後代居住的府第。
  • 末代衍聖公,拒見胞姐,家鄉帶孔府家酒去,說這不是我們孔家的酒
    據說,當年有曲阜代表團去臺灣訪問,去看望這位老鄉,並送上了當時馳名全國的精裝孔府家酒。孔德成只是看了一眼,淡淡的說,我們孔家沒有這種酒。孔德成的親姐姐,孔德懋女士一直居住在北京。幼時,大姐孔德齊出嫁,十三歲時養母陶氏去世,偌大的孔府,就只剩下她和11歲的孔德成姐弟兩人,感情極深。孔德懋17歲出嫁時,15歲的小弟孔德成拿出孔府最貴重的一對傳家寶給二姐當嫁妝。
  • 芝加哥開了第一家魯菜!羊肉湯,地鍋雞,孔府一品鍋,還有武大郎燒餅!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大妹子,每到飄雪,就萬分懷念家裡醃的酸菜、自家包的餃子、還有那一大桌子硬菜……(你家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一個桌子?)大家在電視劇裡都看到過,清朝的品官等級制,官銜為一至九品,一品為最高。清朝將孔府列為當朝一品官的官府。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恪守祖訓、驚喜別致、文化底蘊深厚的孔府菜
    而這其中,孔府菜絕對是不能不提的魯菜之代表。孔府菜是我國最著名的公府名菜,可以與宮廷菜相媲美。它揉歷代宮廷、官府和山東民間菜為一體,形成了選料廣泛齊全,加工精細別致,口味濃香醇厚,菜式華貴典雅等獨特的風格和特點。孔府菜的由來孔府菜的形成與發展,有其自身特殊的歷史原因和背景。
  • 孔府家酒年度收官之作,子約國潮版上線小米有品眾籌
    2020年12月10日10點,孔府家酒年度收官之作子約國潮版52°濃香型白酒上線小米有品,零售價239元,眾籌價169元。 據孔府家酒工作人員介紹,子約國潮版立項於2019年10月,歷經酒體年份優選、插畫大師優選、酒體口感評測、插畫大師評稿、酒體最終評審、包裝二輪優化及質量安全檢測等工作才得以上市。
  • 重慶為明學校「家校過大年」 放手讓孩子「秀」出真我
    家校過大年 重慶為明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學校「家校過大年」活動中,不僅有趣味無窮的親子活動,還有色香味俱全的團年大餐。    值得一提的是,從主題的擬定、場地的布置到菜品的挑選、呈現的形式,學校都把決定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秀」出真實的自我。    來到五年級(1)班,孩子們包完餃子後,帶來了跆拳道、傣族舞、小品等眾多節目構成的聯歡會。全班41名學生,無一例外地參與其中,而每個節目都是學生自編、自導、自演。
  • 孔府蒙難記
    圖文來源:人民網;作者:劉炎迅孔府蒙難這一年,劉亞偉13歲。許多年後劉亞偉說,自己是個罪人。
  • "戒貪圖"為孔府"家訓" 用心良苦警示後人
    今天,當我們走進孔府,就會發現孔氏家族除以文字約定的家規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方式不斷警醒、激勵著孔氏後人。這就是孔府中的彩繪壁畫——戒貪圖。它是利用圖案視覺上的衝擊,藉以警示,可謂是用心良苦。    此圖位於孔府內宅門內裡,正面朝內,正對府中前上房,是衍聖公每天出入必經的屏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