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聖公這個稱謂,是從宋朝開始,對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這個封號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1935年正式廢除。現在大家說的末代衍聖公是指孔德成,是孔子第77代孫,算起來是襲封第31代衍聖公。
孔德成的父親孔令貽,五歲時襲封"衍聖公,經歷了清末和民國初年,可謂享盡了榮華。作為儒家文化和孔氏家族的近代代言人,他卻不按祖訓,先後娶了四個女人。孔德成是孔令貽第4位夫人王寶翠所生,他還有兩個胞姐孔德齊、孔德懋。
孔令貽中年無子,在北京病世後幾個月,孔德成才出生。據說,其母親臨產時,為防止「狸貓換太子」一類事情發生,北洋政府專門派軍隊包圍產房,北洋高官來坐鎮,同族太太們監產。之後,孔德成順利誕生,當時曲阜城全城都放鞭炮,慶賀小公爺的出生。孔德成出生當年就被封為三十一代衍聖公。1935年衍聖公封號撤銷,孔德成被任命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長期居住在南京。1949年遷往臺灣,長期在臺灣大學任教。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曲阜設立產孔子文化節,很多孔子後裔都來曲阜祭拜孔子。基於孔德成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當地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希往他能回曲阜,主持祭祀大典。然而,孔德成可能是對當年父母安身之地被破壞的悲痛,一直到2008年去世,都沒有回曲阜。據說,當年有曲阜代表團去臺灣訪問,去看望這位老鄉,並送上了當時馳名全國的精裝孔府家酒。孔德成只是看了一眼,淡淡的說,我們孔家沒有這種酒。
孔德成的親姐姐,孔德懋女士一直居住在北京。幼時,大姐孔德齊出嫁,十三歲時養母陶氏去世,偌大的孔府,就只剩下她和11歲的孔德成姐弟兩人,感情極深。孔德懋17歲出嫁時,15歲的小弟孔德成拿出孔府最貴重的一對傳家寶給二姐當嫁妝。此後,孔府就剩孔德成一個小主人,他為自己起了一個別名 「孓餘」。
此後風風雨雨幾十年,兩人分別在海峽兩岸,八十年代孔德成甚至不與胞姐見面。直到1990年,孔德成在日本千葉縣講學時,孔德懋在日本友人的幫助下,才與孔德成見面。在經過片刻的驚訝之後,整整42年才再次見面的姐弟倆抱在一起,痛哭失聲。誰又能理解兩位中國最後的貴族心中的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