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戒律篇】《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上

2021-02-10 天源閣文化

經名:《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之際。假託元始天尊為酆都北帝及諸仙真說[九真妙戒金籙寶符],拔度眾生罪魂出離地獄。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戒律類》。敦煌有出土編號[S.957號寫本],大致與《道藏》內容一致,略有差異,互為參校。正一靈寶閣皂宗小道江源天整理注釋。

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①

爾時,元始天尊在九清②妙境三元宮中,御三炁之華寶雲玉座,騫林③之下,與諸大聖、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九皇上真,飛天大聖,妙行héng真人、四司五帝、天龍神鬼④,無鞅⑤數眾,一時同會劫仞⑥寶臺。十方來眾皆駕五色瓊輪,八景琅輿,玄靈翠節,飛雲⑦素蓋,麟駕羽軒,龍旂
⑧鳳葆⑨,獅子白鶴,嘯歌邕邕yōng⑩,燒香散花,遊空飛步,誦詠洞章朝贊。

天尊總校圖籙,拔度諸苦。時三元上宮,光明照耀,洞朗太空,靈都紫微,輝映十方,下及無極境界,長夜九幽地獄之中,善惡命根,光中煥然,一切玄司,無不照耀,一一天宮皆見。元始天尊與諸大眾敷弘⑪至妙,開化人天,標記善功,注名黃籙,金格玉簡陳列。

三清一一地獄之中皆見,十方救苦天尊⑫入於九幽,拔度諸苦,敕命北帝三官九府,百二十曹、五帝考官、察命童子、司命司録、司功司殺⑬、土皇九壘,及四明公賓友僚屬、五嶽掾吏、執罰神兵、巨天力士、天騶甲卒、牛頭獄吏、威劍神王、三界大魔,九億鬼王,皆集九幽地獄之中,同稟教戒。

爾時,酆都北帝及諸鬼官,鹹皆震悚sǒng⑭,各作是念:我等積罪,身為鬼官,統御冥司,常居黑暗,動經億劫,不見光明,今日何緣,忽感上聖威光朗耀,普照重昏⑮,欲有啟問,懷疑未敢。

爾時,普掠獄中,有諸罪人,名入黑簿,牛頭獄卒驅上刀山,皆悉身首⑯爛壞,五體零落,其中獨有一人,循山上下,逐樹高低,履鋒踐刃,無一傷損,所有刃戟,變成蓮花。

爾時,北帝心大驚怖,稽首禮謝,上白天尊:弟子先緣不幸,身任冥司,自處酆都,已經億載,屢見罪人受諸苦惱,亦見東方風雷之獄,常有黑風,震雷霹靂,飛戈飄戟,衝突罪人,分散肢體,穿穴五臟,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南方火翳之獄,有諸罪人,吞火食炭,為火所燒,頭面焦燎,頭戴火山,皮膚骨肉,節節生火,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西方金剛之獄,有諸罪人,金鎚chuí鐵杖,亂拷無數,肢體爛壞,筋骨零落,鐵叉⑰穿腹,金鎚塞心,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北方冥泠líng之獄,有諸罪人,沉沒丘寒之池,冰戟霜刃,衝斷筋骨,百毒之汁,以灌其上,五體零落,心腹破壞,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中央普掠之獄,有諸罪人,身被拷掠,痛毒難忍,斷筋流血,悶絕⑱擲地,於是獄卒方以鐵叉叉刺,令諸罪人各各巡上刀山劍樹,八達交風,吹樹低昂,足履刀山,掛身劍鍔è⑲,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東南方銅柱之獄,有諸罪人,身上銅柱,大火猛焰,令諸罪人手抱足登,表裡焦爛,腹背膿潰,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西南方屠割之獄,有諸罪人,身被倒懸,刀劍割體,四肢筋脈,皮膚五臟,皆有刀刃割切其中,罪人血流滿地,非可堪忍,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西北方火車之獄,有諸罪人,五車裂體,四肢分散,或身處火車,東西南北⑳一一車輪,皆有刀刃隨輪運轉,割切罪人,加諸猛火,燒炙焦爛,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東北方鑊huò㉑湯之獄,有諸罪人,身被鐵叉,叉入鑊湯,五體煮潰,四肢潰爛,膿血臭穢,不可堪忍,萬劫受苦,不捨晝夜。未審㉒今此罪人,以何因緣,循上刀山劍樹,了無傷損,刀戟鋒刃,變成蓮花,相好端嚴,獨步無畏,眾苦所加,莫能害者?忽感上聖迴駕,天真降集,一切震懼㉓,莫能所知㉔。惟願天尊大慈大悲,普濟普度,令諸九幽受苦眾生,拔除眾罪,自識宿命,捨惡從善,得出九幽,身處光明,輪轉福報㉕,長得解脫,永離三塗。

釋:

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敦煌本此經題為《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九幽拔罪妙經,此處依《道藏本》經名,未作修改。

九清,即九天,天庭

騫林,傳說中的月中樹林,

天龍神鬼,《敦煌本》此處作「天龍人鬼,其穩重內容未涉及人,故以《道藏本》未作修改

鞅,套在馬頸或馬腹上,用以駕車的皮帶,借指車馬。此處意為止也,夫真聖尊神,部從洋溢,千乘萬騎,諸天盡來,以此格量,其數何止。

劫仞,歷經劫運,高大無比

飛雲,《敦煌本此處作「飛霓」,霓此處意為彩雲,又有白色陰氣之意,其青赤之色與後文之「翠節」撞色,故以《道藏本》未作修改

龍旂,繪有龍圖案的旗子。旂,古時有鈴鐺的旗子

鳳葆,用鳥羽裝飾的車蓋。葆,車蓋

邕邕,和諧的樣子

敷弘,傳布弘揚

十方救苦天尊,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司功司殺,《敦煌本此處作「司罰司煞」,雖古時「煞」與「殺」常見混用,但三臺星有上臺司命、中臺司功、下臺司祿,故以《道藏本》未作修改

震悚,因恐懼而顫動

重昏,指昏暗、愚昧

身首,《敦煌本》此處作「身手」,依文意以《道藏本》未作修改

鐵叉:《敦煌本》此處作「鐵杖」,依上下文以《道藏本》未作修改

悶絕,暈倒

劍鍔,劍刃

東西南北《敦煌本》此處作「隨車東西」,依文意以《道藏本》未作修改

,古代的大鍋

未審,不知

震懼,震驚、懼怕

莫能所知,《敦煌本》此處作「莫知所以」,依文意以《道藏本》未作修改

輪轉福報,《敦煌本》此處作「轉輸福慶」,依文意以《道藏本》未作修改

相關焦點

  • 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
    經名: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技罪妙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之際。
  • 道經坊: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
    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爾時。元始天尊在九清妙境三元宮中。御三炁之華寶雲玉座。騫林之下。與諸大聖。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九皇上真。飛天大聖。妙行真人。四司五帝。天龍神鬼。無鞅數眾。一時同會劫仞寶臺。十方來眾皆駕五色瓊輪。八景琅輿。玄靈翠節。飛雲素蓋。麟駕羽軒。龍旗鳳葆。獅子白鶴。
  • 正統道藏全集影印下載
    (校正本)高上玉皇本行經髓高上玉皇心印經高上玉皇胎息經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太上說朝天謝雷真經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太上升玄消災護命妙經三光注齡資福延壽妙經太上長生延壽集福德經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太上諸天靈書度命妙經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經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太上九天延祥滌惡四聖妙經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元始天尊說梓童帝君應驗經元始天尊說梓童帝君本願經元始八威龍文經黃帝陰符經混元陽符經上清黃氣陽精三道順行經太上開明天地本真經太上玄都妙本清靜身心經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元始天尊說變化空洞妙經太上升玄三一融神變化妙經太上導引三光九變妙經太上導引三光寶真妙經太上修真體元妙道經玉清元始玄黃九光真經元始天尊說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鬥本生真經太乙元真保命長生經太上元始天尊證果經太上元始天尊說續命妙經洞真太極北帝紫微神咒妙經太上說六甲直符保胎護命妙經太上元始天尊說大雨龍王經太上護國祈魚消魔經太上洞淵北帝天蓬消災神咒妙經太上洞淵辭瘟神咒妙經高上太霄兩琅書瓊文帝章經太上玉佩金當太極金書上經上方天尊說真元通仙道經無上大乘要訣妙經元始洞真決疑經元始天尊說玄微妙經太上洞真玄門經元始天王歡樂經玉清胎元內養真經玉清無上內景真經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太上元始天尊說消殄蟲蝗經太上安鎮九壘龍神妙經太上洞真安歸龜經太上元始天尊說金光明經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元始天尊說豐都滅罪經太上說九幽拔罪心印妙經元始天尊說甘露升天神咒妙經元始天尊說功德法食往生經太上玉華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經太上三洞神咒三洞神符記雲篆度人妙經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上清洞真元經五籍符白羽黑翮靈飛玉符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太上洞真經洞章符太上秘法鎮宅靈符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
  • 何為九真妙戒金籙?授之可消九幽大罪!
    之前的文章科普過何為道教的授籙,在各種籙職中,有一種籙職是道士、信眾、生者、亡人都可授的,稱為「九真妙戒金籙」;在授籙的同時也需要持戒,所持戒便是「九真戒」。何為九真戒?九真戒:道教戒律,亦稱「九真妙戒」,「九真妙戒金籙」,為生者可授,亡者也可授持之戒。
  • 超度經文(太上三生解冤妙經)
    今特提供祖師為拯拔嬰靈所說的經文,為眾生解難。讀經以後當真心懺悔,不可再犯過錯。
  • 【道教淨土】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並註解
    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爾時,救苦天尊,遍滿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諸眾生,得離於迷途,眾生不知覺,如盲見日月,我本太無中,拔領無邊際,慶雲開生門,祥煙塞死戶,初發玄元始,以通祥感機,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蕩蕩自然清,皆承大道力,以伏諸魔精,空中何灼灼,名曰泥丸仙,紫雲覆黃老,是名三寶君,還將上天炁,以制九天魂,救苦諸妙神,善見救苦時,天上混無分,天炁歸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別體。本在空洞中,空洞跡非跡,遍體皆虛空。
  • 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
    常以威神力,救拔諸眾生。得離於迷途,眾生不知覺,如盲見日月。我本太無中,拔領無邊際。慶雲開生門,祥煙塞死戶。初發玄元始,以通祥感機。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蕩蕩自然清。皆承大道力,以伏諸魔精。空中何灼灼,名曰泥丸仙。紫雲覆黃老,是名三寶君。還將上天炁,以制九天魂。救苦諸妙神,善見救苦時,天上混無分。天炁歸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別體,本在空洞中,空洞跡非跡,遍體皆虛空。
  • 典福說正統道藏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交談之下盡不知三經之要,我說三部經整不下來,成天整些沒用的。更別說去讀道藏,道藏的文字是繁體給很多喜歡道教道藏的修行帶來了不便,即使識字又不知其意。末學吳典福意在弘揚道教之學,冥冥之中祖師庇佑加持,願翻譯正統道藏以校道門之興矣。末學萬不敢更改原文半字,只在原文基礎上做釋意。同時也懇道門同修,高道大德,熱愛道藏喜歡道教的朋友批評指正!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志一心稱念三清三境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 太上洞玄靈寶諸天靈書度命妙經
    是國男女無有衰老,無有哀憂,不履苦毒,不經愁惱,唯樂為生,不知因緣所從而來。生值今世,真為宿因。  元始天尊告蒼帝君曰:昔龍漢之年,靈寶真文於此國土出法度人,高上大聖時撰出妙經,以紫筆書於空青之林,故風吹此樹,其聲成音。九色之鳥恆食樹葉,身生文章,故人得其羽,即能飛行。當是其時,皆得道真。吾過去後,運度當促,兵災交行,天人塗炭,甘心履罪,展轉五道八難之中,不遇今生,不見經教,痛毒可言。
  • 《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寃保命玄範誥咒妙經》
    《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寃保命玄範誥咒妙經》爾時,元始天尊在大羅天上金闕之內玉清聖境天宮陞九光寶座
  • 輔正除邪——《真武妙經》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抄經本玄天上帝的許多經典反覆強調積善成仙、積惡造罪的思想。如《太上說真武妙經注》說:故仰知玄帝,錄一程嗣昌者,勸百善。罰一華囂婦者,懲百惡。《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稱真武凡遇甲子、庚申、每月三七日,下降人間、受人醮祭、察人之善惡功過、年命長短。各書無不宣揚凡奉神行善、待人仁義者登錄入仙籍,長享福壽;凡作惡多端、不義不仁者,皆有報應,或惡死,或怪病,多有煎熬。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可轉禍成福。
  •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九禹餘玉律篇
    天人微妙,洞合至真,化體結形,分變萬億。鹹各相謂我等歷劫悟道,無諸塵漏,證位法身,自入氣觀,了悟玄虛。初居大赤玄氣境界,道妙之域,無為之中。次達禹餘,位進清真,高證妙果,涉於道極。禹言廣大,餘言遼遠,廣大無窮,故號禹餘,混同元體,普該一切。我聞元始說法,開示禹餘玉律之文,最上大法。檢真檢仙,制命眾魔,闢卻邪精,化惡歸善。無鞅之眾,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 老子《妙真經》(收藏研讀)
    尹喜又錄老子談論言旨為《西升記》,後人又改記為經,成《西升經》。《西升經》道藏中頗多記載,又多通行本。而《妙真》一經,卻成佚文,世不復見。《敦煌道藏——無上秘要》中引用《妙真經》佚文。二十世紀初道士王圓籙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大批古代經典文書抄本。其中約有半數抄本是《正統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
  • 道醫學堂丨道經道書之道藏
    繼葛洪之後,劉宋陸修靜有 《三洞經書目錄》,梁孟法師有《玉緯七部經目》,陶弘景有《陶 隱居經目》,阮孝緒有《仙道錄》(七錄外篇之二),北周時有《玄 都經目》,《隋書·經籍志》中有《道書總目》,初唐時道士尹文操 也有《玉緯經目》。其中主要的則為陸修靜的《三洞經書目錄》 和北周的《玄都經目》。
  • 《道藏》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
    經中自眾生沉滯,聲色迷惑。有元至若,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識元空法,洞觀元礙。入眾妙門,自然解悟。離諸疑網,不著空見。已上言辭簡當,性理雙融。盡三教性理,真空大藏關要,悉備於此經。奈此輩日誦為常,更不參玩真味,徒為多端見解,誠可傷哉。師真始指鬼仙、地仙、神仙法度,後授此經,豈不有意外之妙乎。學仙志士,誠心咀玩可矣。
  •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往生拔罪真經(二)
    大聖太乙救苦天尊(三稱)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往生拔罪真經卷中(澄心子\號妙光) 是時脫苦罪魂,一切眾等,徐徐而至,遊救苦門庭,稱救苦尊號。欣欣然呼,類以相告曰:出離地獄苦,善見妙嚴宮。是時大慈大惠真人,出班奏曰:天尊威力,不可思議,所以度出亡魂,得覩光明。各各發願修行,求超長樂世界。臣今復叩玄關,請問要道:何以度此眾生,登真證果?太乙救苦天尊答大惠真人曰:眾生罪重,當墮泉扄。茲憑道力,一時拔出,非彼歷劫修行而至也。
  •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經》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經經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經。撰人不詳,約出於東晉南朝。系摘錄《大有妙經》而成。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經青童大君傳太帝君、太上天帝君、太微天帝君,三尊君。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洞房上一寸為極真宮,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宮上一寸為太皇宮,凡一頭中有九宮也。其明堂、洞房、丹田、流珠四宮之經,此神仙為真人之道,道傳於世。其玄丹宮經,亦真官司命之要言,四宮之領宗矣。此一經須太極帝君告可與,乃與之,亦時出授與耳。凡合五宮之道,行乎世上,有真名者,遭值之也。自非骨相挺命,不聞此言。
  • 經註: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經名: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元代道士陳致虛(字觀吾)撰。三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太乙含真氣,實為妙道仙宗。《靈寶度人經》,是謂洞玄上品。生育天地,闔闢陰陽,造化得以運行,元功恃而溥博。昭懸日月,旋斡星辰,普殖神靈,化生品匯者也。在《道德經》,以無為為先,有為為次。上德者,無為也;下德者,有為也。上仁者,無為也;上義者,有為也。
  • 「 誦經有福 」太上說南鬥六司延壽度人妙經及其使用手冊、功德
    《太上說南鬥六司延壽度人妙經》又稱《南鬥經》。
  • 道門經典 《太上洞玄靈寶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淨心神咒太上臺星,應變無停。高真垂拯拔,世世度宿緣。五劫開化久,所度無有邊。臣今(居士、俗家弟子讀弟子)東(音跪)向誦,願與天齊年。國土(音度)欣太平,我祖得升遷。功滿德就日,高舉飛雲駢。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上道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音度)。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回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