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恢:閩西蘇區的主要創建者

2020-12-23 金臺資訊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28年,鄧子恢同志參與領導了龍巖縣後田暴動和永定縣溪南區的土地分配鬥爭,開始了領導土地革命,創造紅色區域。在這漫長而艱難曲折的鬥爭中,鄧子恢作為閩西黨組織和紅軍部隊的主要領導人,在領導閩西革命鬥爭中,與毛澤東同志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迎接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入閩

1929年2月,鄧子恢和郭滴人等一起,在龍巖縣中甲的一個山村裡召開了龍巖縣第一次黨代表大會。會議根據黨的六大決議,確定了「爭取群眾,準備武裝暴動,推翻陳國輝反動統治,實現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的方針。鄧子恢向到會代表介紹了永定暴動情況和溪南區土地分配的經驗。這次會議正確地分析了形勢,明確了鬥爭方向,振奮了全體黨員的革命精神。

會後不久,鄧子恢以閩西特委特派員身份前往白土、大池、小池一帶農村發動群眾,恢復和發展農會組織。

3月14日晚上,駐防龍巖的陳國輝旅突然在全城戒嚴,出動大批部隊開往農民鬥爭比較激烈的白土等一帶村莊駐防。原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領導的紅四軍從井岡山出發,經贛南來到閩西,擊敗了駐守長汀的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擊斃了敵旅長郭鳳鳴,3月14日一舉攻佔長汀。陳國輝在那天晚上宣布戒嚴,就是為了防備龍巖地下黨響應紅軍舉行暴動。

鄧子恢了解到這個情況,興奮異常。這時,他接到省委書記羅明來信,省委任命他擔任中共閩西特委書記,要他即日趕赴設在上杭附近的特委機關,部署響應紅軍入閩的群眾鬥爭。但由於留守井岡山的彭德懷率部撤到了瑞金、於都一帶,紅四軍要前往與之會合;同時,根據前委的計劃,紅四軍要先在贛南打開一個局面,然後再返回閩西遊擊,建立紅色區域。

鄧子恢一時難以和紅軍取得聯繫。他給毛澤東寫了一封長信,報告了閩西鬥爭情況,請紅四軍再次入閩,幫助閩西特委開展工作。

紅四軍前委在贛南接到了鄧子恢這份報告後,決定各縱隊立刻重返閩西戰場。

5月19日,紅四軍由瑞金向閩西進發。第二天,紅四軍前委派宋裕和到上杭找到了鄧子恢。宋裕和帶來了毛澤東給特委的信件,告知紅軍正向龍巖前進;贛敵李文彬已經發覺紅軍行動,正由贛南尾追而來,企圖與閩西敵軍合擊紅四軍。因此,要求鄧子恢務於5月22日到蛟洋與他們見面,共商退敵之計。

鄧子恢立即召集了特委緊急會議。制訂了一個在閩西各縣騷擾敵人的計劃。特委要求各縣委發動群眾,在各地張貼標語,宣傳紅軍勝利消息,破壞敵人交通、響應紅軍入閩。同時,要求龍巖、上杭、永定、長汀、武平等縣委準備實行暴動,沒收地主及反革命糧食衣物,燒毀契約,宣布抗糧、抗捐、抗稅、抗租、抗債,成立各區革命委員會。

部署完畢,鄧子恢於5月22日抵達蛟洋。這時,紅四軍已渡過汀江,擺脫了敵人的糾纏,進抵距龍巖城僅30裡之小池。鄧子恢聞訊,立刻轉赴龍巖。5月23日傍晚,見到了紅四軍黨代表毛澤東和軍長朱德並隨毛澤東一起前往永定。

鄧子恢向毛澤東匯報了閩西幾年來的鬥爭情況。毛澤東向他指出,要重視武裝建設,儘快建立起一支政治上堅定、組織上鞏固、軍事上有堅強戰鬥力的地方紅軍,這是保證革命勝利,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基本條件。鄧子恢也深感閩西武裝力量薄弱,幾次鬥爭都因經不起敵人的武裝進攻而失敗。他向毛澤東要求從紅四軍調一批有才幹的軍事幹部和武器,加強閩西地方武裝。毛澤東同意了他的要求,不久就調了鄧毅剛等一批幹部和武器到閩西地方紅軍,幫助閩西特委建設地方武裝。

紅四軍大踏步揮戈南向,直指閩粵邊境。5月25日,永定守敵不戰而潰,敗走上杭。張鼎丞領導的永定地方武裝趁機襲擊反動派,向永定衝殺。戰鬥結束後,紅四軍進駐永定。

隨後,永定縣革命委員會在群眾大會上宣布成立,張鼎丞任主席。毛澤東向上萬名群眾作了演說。在這同時,中共閩西特委布置龍巖、永定、四鄉農民,在紅四軍幫助下發展武裝鬥爭。紅軍撤走後重又退縮回龍巖城裡的陳國輝殘部,不敢出城一步。龍巖成了在紅色區域包圍之中的一座孤城。

6月初,紅四軍前委和閩西特委決定再次襲擊龍巖,繼續誘敵主力從廣東回援。6月3日拂曉,鄧子恢與三縱隊司令伍中豪、黨代表羅榮桓率領部隊與地方武裝,發動了二打龍巖的戰鬥。守城敵軍倉促應戰,棄城向漳平逃竄。打開龍巖後,龍巖縣成立了革命委員會。鄧子恢擔任革命委員會主席。

紅四軍和閩西地方武裝二佔龍巖,使得在東江一帶參加軍閥混戰的張貞、陳國輝大為震驚。陳國輝因為後方吃緊,率其主力沿著閩粵大道急如星火地奔返閩西。

紅四軍前委為了全殲陳國輝主力,命令三縱隊及鄧子恢領導的地方武裝撤出龍巖,讓開大路,給敵人留下一座空城。

為了進一步迷惑敵人,造成紅軍向江西退卻的假象,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於6月10日進駐通往贛南要隘之連城新泉,待機消滅敵陳國輝在龍巖的主力。與此同時,鄧子恢先行返回龍巖城郊,部署群眾工作,偵察敵情,組織農民武裝,準備配合紅四軍再次攻打龍巖。

其時,陳國輝一路順利地返回龍巖,他以為紅軍不敢與之交鋒,已向連城、江西退卻,即在城裡舉行「慶功祝捷大會」,通令全體官兵放假3天,狂飲濫賭,日夜作樂。前委決定,全軍從新泉出發,出敵不意再次奔襲龍巖,徹底消滅陳國輝。鄧子恢率領一部地方武裝,隨同一縱隊前進。

經過一個上午的激烈戰鬥,除陳國輝和少數隨行人員漏網外,全殲第一混成旅。紅四軍第三次攻佔龍巖後,鄧子恢領導特委和龍巖縣委發動群眾,清除反革命分子。

由於紅四軍和各縣地方武裝在軍事上的不斷勝利,摧毀了國民黨反動政權,基本上肅清了閩西敵人的主要軍事力量。閩西人民從此開始了以分配土地為主要內容的土地革命鬥爭。

領導閩西土地革命

伴隨著紅四軍在閩西的軍事活動,鄧子恢領導中共閩西特委及各縣、區黨組織,迅速開展土地革命。鬥爭的浪潮波及龍巖、永定、上杭、連城、長汀5縣,開始形成了以上杭古田、龍巖大池、小池為中心區域的閩西革命根據地。

這時,閩西的局面已經大體穩定,為了充分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摧毀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建立各級紅色政權和工農武裝,他根據毛澤東的意見,代表閩西特委起草了一個土地革命鬥爭的綱領。這個綱領主要有四部分:一、根據一年前永定溪南區土地分配的經驗,制訂了閩西實行土地分配的政策和辦法。二、建立一支地方武裝,縣一級成立赤衛軍,區鄉建立赤衛隊和少先隊。三、在紅色區域內肅清反革命,收繳地主武裝,鎮壓罪大惡極的反動頭子。四、建立各級臨時革命政權——革命委員會,同時廣泛建立和發展農民協會、工會、婦女會等群眾組織。

閩西革命根據地各級黨組織按照鄧子恢起草發布的這一鬥爭綱領,在紅四軍的幫助支持下,迅速領導人民建立了各級紅色政權和革命武裝,掀起了以沒收分配地主的糧食、土地、焚毀田契、借約為主要內容的土地革命運動。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龍巖、永定、上杭三縣大部分土地已經分配完畢。

1929年7月20日,中共閩西特委根據前委的意見,向各地發出通知,確定7月中旬在上杭蛟洋召開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研究制訂黨的方針和任務,選舉新的特委,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為了加強對大會的領導,紅四軍前委派毛澤東、譚震林、蔡協民、江華、曾志等同志出席大會,代表前委指導會議。

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建議,組織到會的代表會前用了一周時間,對閩西的土地、政治、群眾武裝與政治組織、物價、洋貨侵入、工農業破產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與此同時,代表們推舉鄧子恢等五人為大會主席團。鄧子恢代表中共閩西特委向大會作工作報告。他回顧了閩西從大革命以來各個戰鬥歷程。指出閩西黨的領導是正確的,衝破了白色恐怖,勝利地進行了種種鬥爭,取得了偉大的成績。在發動組織群眾,舉行武裝暴動,建立農民武裝,實行土地革命,在革命低潮時期有組織、有計劃地退卻等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報告,他讚揚閩西黨組織在領導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鬥爭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國內外形勢。他指出,在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必須注意堅持用波浪式的推進政策。

在會議期間,鄧子恢根據代表們的討論意見,為大會起草各種決議。其中他執筆起草的《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政治決議案》是大會最重要的文件。內容分為「閩西鬥爭的前途」、「閩西過去鬥爭經驗」和「黨的任務」三大部分。

鄧子恢在這個文件裡,分析了閩西形勢以及主客觀條件之後,指出閩西黨組織在目前階段的總路線是:「堅決的領導群眾,為實現閩西工農政權的割據而奮鬥。」其主要任務是:(一)鞏固並擴大黨的組織;(二)發動並組織廣大群眾;(三)實行土地革命;(四)建立蘇維埃政權;(五)擴大工農武裝。而實行土地革命,使閩西廣大的貧苦農民得到土地,建設鬥爭的堅實基礎,尤其是閩西鬥爭的主要目標。鄧子恢起草的這份決議案,經過毛澤東修訂之後,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通過。除此以外,鄧子恢還領導制訂了《土地問題決議案》《蘇維埃政權決議案》等文件。其中《土地問題決議案》是這次大會的另外一項重要決策。這個文件是繼《井岡山土地法》和《興國土地法》之後又一份土地革命綱領,它正確地分析了農村各階級狀況,糾正了過去土地分配中的若干偏向,制定了正確的土地政策。這些政策,對以後閩西以及中央蘇區的土地革命產生了重要影響。

7月25日,大會重新選舉了中共閩西特委。新特委由15人組成,鄧子恢繼續當選為書記。

大會尚未結束,蔣介石下令對閩西蘇區的三省「會剿」就開始了。為此,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提前於7月29日閉幕,尚未完成的一些議程留待以後討論。

同一天,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朱德、陳毅等趕到蛟洋,在文昌閣與毛澤東、鄧子恢等一起召開了前委和閩西特委緊急會議,部署打破敵人的「會剿」。

鄧子恢領導的新特委,為了配合紅四軍的行動,研究了留在閩西的一、四縱隊協同作戰的計劃。同時,向全蘇區各地作了布置,組織蘇區軍民反擊敵人的進犯。

為鞏固閩西蘇區而鬥爭

為了消滅根據地內部和周圍地區的國民黨殘餘武裝,鞏固閩西蘇區,配合主力紅軍徹底打垮敵人的「會剿」,鄧子恢領導閩西特委早在7月下旬就制訂了一項在長汀、上杭、武平三縣交界地區的作戰計劃。

在紅四軍的支援幫助下,武裝鬥爭的烈火不僅迅速引向閩西最邊遠的武平縣北部地區發展,而且對上杭守敵盧新銘旅和進攻閩西的廣東敵軍陳維遠部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三省「會剿」之敵在紅四軍和閩西軍民的反覆襲擾、內外打擊之下,進退維谷。

鄧子恢和特委的同志們要求紅四軍主力部隊幫助地方紅軍攻取上杭,拔去敵人插在閩西蘇區內部的這個頑固堡壘。

9月21日,朱德率領紅四軍三個縱隊3000餘人,加上赤衛隊、運輸隊、擔架隊,總共一萬餘眾,經過幾個小時激戰,全殲守城敵軍。戰鬥結束後,鄧子恢、傅柏翠等分別率領閩西特委機關和上杭縣臨時蘇維埃政府入城,展開宣傳工作,指揮部隊捉拿躲藏在城裡的四鄉豪紳地主。隨後,成立了上杭縣總工會,分別建立了碼頭工會、工人糾察隊等10多個群眾組織。

10月15日至18日,鄧子恢在上杭領導召開了中共閩西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會議總結閩西第一次黨代表大會以來兩個半月的工作,討論上次代表大會遺留下來的組織、宣傳、職工等問題,確定了閩西黨組織新的鬥爭任務。會議認為,閩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經過1928年到現在的公開鬥爭,在紅四軍幫助下,已經建立了方圓數百裡,範圍包括有龍巖、永定、上杭、連城、武平、長汀6個縣的紅色區域,根據地內先後建立了4個縣蘇維埃、50多個區蘇維埃、400餘個鄉蘇維埃政權。

會議充分肯定了中共閩西一大所制訂的路線和兩個半月以來所取得的成績,提出了閩西黨組織目前的主要任務是:(1)擴大紅色區域;(2)加強地方武裝的組織建設;(3)在上杭建立閩西蘇維埃政府;(4)防止並糾正工農業產品價值的「剪刀差」現象,保障農民的收入;(5)培養黨的幹部人才。

為了貫徹上述黨的任務,閩西特委還制訂了《關於蘇維埃工作問題決議案》和《關於土地問題決議案》。作為閩西根據地黨的主要負責人,鄧子恢特別重視蘇維埃政權的建設,強調各級政府必須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為人民大眾謀福利。他主持制訂的《關於蘇維埃工作問題決議案》充分體現了這些思想。

10月20日,紅四軍前委根據中央命令,率領第一、二、三縱隊分別從上杭、武平、永定出發,向廣東東江地區出擊,以圖打通閩、粵、贛三省邊境地區的聯絡。毛澤東則留在上杭,隨閩西特委活動。

因敵人進攻,10月22日凌晨,鄧子恢帶領特委機關以及一部分傷病員,陪同毛澤東渡過汀江,向白砂鎮轉移。隨後,他們又轉移到位於閩西紅色區中心地區的蘇家坡。在蘇家坡的日子裡,鄧子恢一直在毛澤東的指導下工作。他把毛澤東視作師長和益友,虛心地向他學習。有一次毛澤東向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子恢同志,你看作為一個領導者,他的責任是什麼?」毛澤東說,依我看,領導者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本事,他的責任在於當好群眾的傳達員。就是說,應當善於總結出大多數群眾的正確意見和要求,及時反映到黨的領導機關。黨的領導機關就要根據這些意見和要求進行分析研究,找出解決的辦法,然後再由領導者把黨的決定傳達到群眾中去執行。

鄧子恢聽了,受到很大啟發。他在特委會議上,向同志們傳達了毛澤東關於群眾工作路線的意見,要求大家在實際工作中認真執行。在這段時間裡,毛澤東患病,體質虛弱。鄧子恢請來醫生為他治病,並給他買了牛奶、白糖,對毛澤東的生活非常關心。

1929年11月下旬,紅四軍出擊東江返回閩西之後,前委根據中央9月28日指示信(即中央「九月來信」)的精神,決定召開紅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並派專人來到蘇家坡,迎接毛澤東返回紅軍主持工作。

一個月以後,鄧子恢在蘇家坡接到了毛澤東從古田送來的一封信。信中說紅軍根據新的鬥爭形勢,即將離開閩西開赴贛南,通知他前去會面,研究今後的工作安排。12月29日,鄧子恢趕往古田找到了毛澤東。鄧子恢這時已經知道,國民黨開始了對閩西蘇區的第二次「會剿」,蔣介石仍委任金漢鼎為總指揮。

毛澤東向鄧子恢分析了敵情,認為根據敵人的兵力部署和動向,這次「會剿」的主要目標是對付紅四軍。因此,前委決定紅四軍立即跳到敵人外線去,向贛敵金漢鼎之後方出擊,迫其回援贛南,從而打亂敵人的部署,粉碎蔣介石的第二次三省「會剿」。

鄧子恢向毛澤東表示,他將積極領導閩西軍民配合紅軍主力,堅決打擊來犯之敵。

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紅四軍撤離古田回師贛南,「會剿」紅軍之敵失去了進攻的目標。金漢鼎為了保全其江西後方陣地,開始撤離閩西。同時,福建各派軍閥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了武力對抗的局面。

1930年1月下旬,鄧子恢、鄧毅剛、阮山等指揮閩西地方紅軍趁勢收復龍巖、永定,迫使敵軍退居適中一線。從此,閩西革命根據地開始了一個鞏固發展的新時期。

建立第一個閩西工農政權

1930年2月初,閩西特委在龍巖設立了閩西蘇維埃政府籌備處,向各縣頒發了《閩西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代表選舉條例》,號召群眾為建立一個自己的權力機關而積極行動。

與此同時,鄧子恢領導召開了中共閩西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制定並通過了《關於土地問題決議案》《關於工人問題決議案》等重要決議案。會議著重研究了土地問題,認為土地問題是目前中國民主革命階段的中心問題。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農業收入;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爭取廣大貧苦農民投入革命,鞏固紅色區域。會議認為,雖然去年中共閩西一大在毛澤東指導下制訂了正確的土地政策,但經過半年的實際工作,發現有一些具體問題還須進一步解決。

鄧子恢領導大家認真研究了群眾的這些合理意見,並對過去土地政策中某些不合理的規定作了補充修改,儘量滿足貧苦農民的要求。會議重新修訂的《土地問題決議案》,對閩西土地分配中的遺留問題作了補充規定。

中共閩西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解決了進一步發展、鞏固革命根據地所必須解決的問題。1930年3月18日,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龍巖召開。會上,討論並通過了《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宣言及決議案》,還通過了有關軍事、經濟、文化、建設等項重要決議,為鞏固和發展閩西革命根據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鬥爭目標。

大會選舉了鄧子恢、張鼎丞、盧肇西、郭滴人、陳正等35人為閩西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推舉鄧子恢為政府主席。

鄧子恢擔任第一屆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後,集中主要精力領導了蘇區的軍事鬥爭、土地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建設。他根據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的決議,調集紅十二軍先後向漳平永福、龍巖適中一帶出擊,同時向武平、上杭、長汀邊境地區發展,擴大紅色區域。這一系列軍事行動,基本消滅了閩西紅色區域內的大股的民團土匪武裝,解除了敵人對蘇區的武力威脅,鞏固了蘇區紅色政權。

在領導龍巖縣開展土地革命的過程中,鄧子恢發現了一個問題:還在去年夏收早稻登場的時候,農業生產雖然普遍豐收,但由於糧價猛跌,一般農民在經濟上受到很大損失,嚴重影響了蘇區農業經濟和農副產品市場的發展。而今夏收季節又將來臨,鄧子恢與縣委幹部一起到農村調查,研究解決「穀賤傷農」的嚴重問題。他要求新生的閩西蘇維埃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制止糧價暴跌,維護翻身農民的利益。經過反覆調查研究,鄧子恢和龍巖縣委決定組織糧食調劑局,由調劑局向各地富農借款,用借得之款限價收購糧食。同時,著手籌備工農銀行,發行紙幣,把其中一部分貨幣借貸給農民,以向糧食調劑局購買平價糧食或應付急需。6月14日,閩西蘇維埃政府發布了由鄧子恢籤署的第十五號布告,指示各縣立即在各區鄉成立糧食調劑局,爭取在夏收登場時做好調劑收購糧價的工作,提高農民購買力,繁榮市場,發展蘇區經濟。

1930年6月初,紅四軍按預定計劃返回閩西,與其他兄弟部隊會師。6月中旬,紅四軍前委與閩西特委在上杭南陽召開聯席會議,總結創建革命根據地一年多來的經驗。鄧子恢代表特委向會議報告了閩西的工作,介紹了閩西在土地革命中創造的「抽多補少,抽肥補瘦」這一重要原則。毛澤東和與會的同志們對於鄧子恢所匯報的閩西工作經驗極為重視,肯定了閩西黨組織在領導土地革命鬥爭中所取得的成就。

南陽會議期間,鄧子恢根據會議討論的內容,執筆起草了兩個決議,即《富農問題》和《流氓問題》。這兩個決議經毛澤東修改之後,獲得了會議的通過。《富農問題》總結了閩西土地革命的基本經驗,充分肯定了以鄉為單位,在原耕地基礎上抽多補少,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土地政策;同時,也指出了過去政策上的某些不足,明確規定:「應該於『抽多補少』之外加上『抽肥補瘦』一個原則。」另外,還規定了其他有利於蘇區經濟發展的財政經濟政策。但在同時,由於「左」傾盲動主義錯誤傾向已經在黨內逐漸增長,《富農問題》也不免受到影響,作出了「左」傾的規定。

《流氓問題》決議在分析了流氓成份的來源、階級地位及特性之後,也提出了黨對於流氓的正確策略。

南陽會議之後,毛澤東專門邀請鄧子恢到長汀,向正在那裡集中整編的紅一軍團介紹了閩西土地革命的經驗。閩西蘇區在以鄧子恢為首的特委和蘇維埃政府領導下,1930年上半年得到了迅速發展。根據地縱橫300裡,人口近百萬;建立了黨的8個縣委、53個區委、546個支部,擁有1萬左右黨員;成立了6個縣、60多個區、597個鄉的蘇維埃政府,形成了1926年以來閩西革命局面的全盛時期。

但是,1930年6月,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錯誤統治了中央領導機關,推行「左」傾盲動主義的錯誤政策,從而破壞了這一大好局面。

7月8日至20日,中共閩西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龍巖召開。在這次會議上,福建省委代表向閩西特委布置了根據中央命令而確定的任務:「集中一切力量,擴大鬥爭到廣東去,首先奪取閩粵桂三省政權,爭取全國革命勝利。」鄧子恢和張鼎丞鑑於過去的教訓,開始認識並抵制立三「左」傾盲動主義的錯誤方針,在會上對於中央的指令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建議先集中紅二十一軍消滅閩西蘇區及周圍地區的殘匪,鞏固蘇區然後逐步向漳州、廈門等附近地區發展。但被執行立三錯誤方針的同志扣上了「新右傾」的帽子。會議的結果是通過了以立三「左」傾錯誤思想為指導的《政治任務決議案》。這個決議錯誤地指責鄧子恢主持下的閩西特委在過去的一年中,由「受四軍黨的機會主義路線影響」,犯了「富農路線」右的錯誤,從而完全否定了毛澤東、鄧子恢領導下召開的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所制定的正確方針。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中共閩西第二次代表大會改選了閩西特委,撤銷了鄧子恢特委書記職務。同時,閩西蘇維埃政府於7月15日舉行了執委擴大會議,改選政府成員,鄧子恢又被免去了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的職務,改任經濟部長,兼任中國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政治委員。同年10月,鄧子恢被調離閩西,擔任中共福建省委巡視員,派往沿海地區開展農民運動。

從1928年至1930年,鄧子恢和張鼎承等同志領導閩西人民進行了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艱苦鬥爭。他們在以毛澤東為首的前敵委員會領導下,制訂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創立並鞏固了擁有近百萬人口的紅色區域。在短短的時期中就能勝利地發展革命戰爭,推翻反動統治,在縱橫300裡的地區內解決了土地問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武裝了人民和發展了群眾組織, 使得這塊根據地不斷發展,成為中央蘇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原載:《中華魂》2020年第11期

相關焦點

  • 【史實】鄧子恢三次被貶官
    閩西蘇維埃政府遵照中央指示,命令自己僅有的一支地方主力紅軍向東江出擊後,很快遇到了兩方面的困難:一是紅十二軍出擊東江遭到強大敵軍的抵抗而告失敗,致使紅軍士氣低落、逃兵日眾;二是蘇區內部反動勢力乘勢而起,在後方騷擾破壞新生的紅色政權。不久之後,紅十二軍又奉命北上攻打南昌,閩西蘇維埃政府為了保衛蘇區,不得不重新集中各縣赤衛隊另行組建了紅二十一軍。
  • 鄧子恢三次被貶官的前前後後
    閩西蘇維埃政府遵照中央指示,命令自己僅有的一支地方主力紅軍向東江出擊後,很快遇到了兩方面的困難:一是紅十二軍出擊東江遭到強大敵軍的抵抗而告失敗,致使紅軍士氣低落、逃兵日眾;二是蘇區內部反動勢力乘勢而起,在後方騷擾破壞新生的紅色政權。不久之後,紅十二軍又奉命北上攻打南昌,閩西蘇維埃政府為了保衛蘇區,不得不重新集中各縣赤衛隊另行組建了紅二十一軍。
  • 鄧子恢副總理故居
    鄧子恢(1896—1972)又名紹箕。1928年,參與領導閩西起義,任中共閩西特委宣傳部長、閩西暴動委員會副總指揮。1929年,任中共閩西特委書記。1930年,任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是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1931年11月,在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央工農民主政府財政部部長。
  • 永遠的懷念——閩西紅土地
    □王曉玲  我是黑龍江省伊春市的中學教師,過去略知閩西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閩西的革命史知之甚少。2020年我到龍巖探親,三去古田、二往蛟洋中共閩西一大舊址文昌閣,多次到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和毛澤東同志舊居,還參觀了後田暴動舊址——東肖革命紀念館。通過參觀學習,我對閩西的革命歷史有了進一步了解。
  • 畢佔雲中將:回憶紅四軍三戰閩西
    文章主要反映1928年到1929年間紅四軍為反擊國民黨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會剿」,跳出外線作戰、轉戰閩西的情況。肖華同志批示分送羅榮桓、羅瑞卿、譚政、劉亞樓等曾在紅四軍工作過的領導同志審閱。這幾位領導同志都對文章作了認真的審定修改,表示同意。羅榮桓元帥:「文章所述屬實,須請鄧子恢、張鼎丞同志閱。」
  • 客家精神與蘇區精神形成的地緣和人緣關聯
    二、蘇區精神(一)蘇區精神的內涵蘇區精神是在蘇區創建發展的過程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出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容的偉大精神。(二)蘇區精神形成的區域蘇區精神也是在客家民系的大本營贛閩粵交匯處形成的,當時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設在贛南瑞金。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進軍贛南、閩西開展鬥爭,並幫助贛南、閩西各地建立共產黨組織。
  • 蘇區精神:紅色徵程光輝永續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紅軍主力離開位於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南下,先後建立了贛南蘇區、閩西蘇區,並於1931年9月粉碎國民黨軍第三次「圍剿」後,使贛南、閩西兩部分連成一片。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告成立。至此,中央革命根據地即中央蘇區正式形成。
  • 紅色閩西行|泉州市檢察院與市人大常委會聯合邀請部分省、市人大...
    紅色閩西行|泉州市檢察院與市人大常委會聯合邀請部分省、市人大代表赴龍巖異地視察檢察工作 2020-11-20 2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促消費行動 中央蘇區金融街暨戀城1908文創街區七夕之夜開街
    昨晚,正值我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位於龍巖中心城區的中央蘇區金融街暨戀城1908文創街區於浪漫七夕之夜正式開街,為龍巖這座城市增添新的文化亮色和消費活力。此次中央蘇區金融街暨戀城1908文創街區開街,也是「全閩樂購·幸福龍巖」促消費行動系列活動之一。當晚,市領導李建成、張國旺、陳廈生、黃慶輝、王建生、劉友洪及市商務局、新羅區主要負責同志一同來到現場,察看街區的體驗經濟業態,並與業主、消費者互動。
  • 「學習黨史」陳晉:湘鄂贛蘇區的歷史地位和紅一方面軍成立的歷史意義
    更重要的是,它還為在這片土地上創建湘鄂贛蘇區、開展土地革命,創造了直接的政治和軍事條件,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二是,湘鄂贛蘇區是中央蘇區的最初醞釀地,此後又成為中央蘇區的戰略策應地和重要屏障。1930年九十月間,中共中央曾決定由湘鄂贛和贛西南兩大塊根據地組成中央蘇區。後因鬥爭形勢的發展變化,湘鄂贛蘇區始終無法與贛西南蘇區連成一片,沒能成為後來的中央蘇區所屬範圍。
  • 閩西紅土地 崛起新希望
    這是贛南、閩西中央蘇區誕生的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爾後,閩西大地風起雲湧。1932年3月,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在這裡宣告成立,這是中央蘇區內建立的第二個省級蘇維埃政府。汀州試院裡頭那間小院,就是當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的囚室。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後,留在蘇區的一萬多人承受著更大的犧牲。
  • 中央蘇區革命傳統主題展覽反響強烈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 綜述:銘記光榮歷史,傳承偉大精神 中央蘇區革命傳統主題展覽反響強烈
  • 「青蓮紫」愛上「蘇區紅」
    【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心丈量中國】「青蓮紫」愛上「蘇區紅」——南開學子重走長徵路光明日報記者晉浩天從古田、瑞金到遵義、扎西,他們沿途尋訪紅軍事跡,基本走遍了四路主力紅軍長徵經過的主要地域。「青蓮紫(南開大學校色)愛上蘇區紅」,這是經歷了今年「長徵」的師生們最愛說的一句話。「面對這樣一種在歷史積澱中升騰而來,浸潤在泥土、飄散在空氣中的精神氣息,這句話最能表達我們深沉的愛。」參與實踐的南開大學青年教師張璇動情地說。
  • 留守蘇區最悲壯女紅軍,定為叛徒犧牲50年才昭雪,一對兒女都成材
    1934年秋,中央紅軍在贛南、閩西根據地秋風蕭殺,寒氣襲人,嘀嘀嗒噠的軍號聲像刀子一樣揪割著根據地人民的心肺,由於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縱隊及中央紅軍8.6萬餘人被迫離開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開啟了艱苦卓絕的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之路。
  • 抗戰時晉察冀軍分區閩西紅軍三巨頭,一上將一中將還有一人太可惜
    非常湊巧的是,楊成武、羅元發、黃壽發三個人的老家福建長汀、龍巖和新泉,相距不過幾十公裡,都講著同樣的土話,因此,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們三人是晉察冀一分區閩西紅軍三巨頭。的確,1929年從井岡山下來的紅四軍,來到他們的老家開闢閩西根據地,家住長汀宣城鄉下畲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年僅16歲的楊成武報名參加了紅四軍,先後擔任縱隊幹事,紅十二師秘書、第三縱隊幹事,第十二師秘書,連指導員,教導大隊政委,團政委等職務,參加了中央蘇區的多次反「圍剿」鬥爭和紅軍長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