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高手的練勁妙法免費傳授——可怕踢擊力的訓練

2021-02-11 濰坊形意拳之家
本來這個方法不是秘密,我原來是打算面授傳授的,但是既然朋友問到了,我就說出來好了.這個身法,

你可以分三步練,但是第一天就可以練到第二步.方法如下:

第一部,雙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雙手虛握拳,就是千萬別把拳頭握死了,尤其是手腕處,不能有絲毫緊的感覺.自然垂手與身體兩側.然後以身體中線為軸,用兩胯帶動身體,向左右旋轉.這個就是第一部.開始要松活自然的轉動,雙手放鬆,隨身體的左右扭轉而蕩起,這個我叫做撥浪鼓身法,人的兩胯與兩肩如同鼓面,而雙手雙拳如同鼓錘.這一步的重點是體會身體向某一側扭轉到頭後,向反向扭轉的彈性.要點是雙腳要站穩,不能挪動。

第二部是接著第一部做的.當你扭轉身體體會出了彈性後,自然會越扭越快,這個時候,身體的扭轉帶動雙手雙拳會越蕩越高,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改變一下,不是以身體中線為軸心了,而是要改以身體的雙腿為軸心,進行扭轉.例如我們先以左腿為軸心,這個時候就要體會在身體向左扭轉時,是右腳蹬地,將身體蹬轉,身體完全轉向左側,雙手隨之而蕩起,左手先打在自己的背部,然後右手隨之打在自己的胸口.這個時候有兩點要注意,一個是雙手,要把雙手雙拳想像成兩個錘子,手臂如同鏈子.第二,在身體左右蹬轉的時候,為了體會腳下蹬勁,可以略微的把重心下沉,然後蹬起,但是蹬起的幅度不要太大。(括號內的字請忽略:易筋經,少林寺,武術,形意拳,樁功,站樁)

在第二部訓練,感覺自己雙手沉重後,第一天訓練的目的就達到一半了.剩下的一半最好有個同伴,給你拿個拳靶,讓你在拳靶上試力.就這麼一個身法,一扭身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發出兩個力,例如向左旋扭的時候,左手有一個反背抽打的發力,同時右手有一個向左側合打的發力.這兩個力是在一次轉身中發出來的.在試力的時候,開始要分別的體會.我一般教人是先體會裡合的鞭打.說得詳細一點吧:假如我先試右手的裡合鞭打,那麼我請我的助手用右手持靶,站在我的對面,然後把右手伸向我,靶面對著我的右側.然後我發力鞭打.發力的時候要注意找好手臂的鬆緊度,過緊發不出來透勁,過松容易拉傷手臂肌肉.同時要注意一個透字,想像自己的手象個鞭子,一鞭子把手靶抽成兩片.切記,發力的時候完全用身體帶,不是用手臂打.一般來說,第一天訓練,如果有我在一邊指點或者悟性好點,也就能夠具備一拳將人打昏迷的能力了。(括號內的字請忽略:易筋經,少林寺,武術,形意拳,樁功,站樁)

第三部其實也簡單,就是加上步法.看起來很象心意六合拳的龍吊膀.從第一天,最晚第二天,就可以開始學習實戰打法了.然後呢,要求在這一的扭身裡面,找出直拳,擺拳,勾拳,圈打,挫打,以及撞打,反背抽打,彈打等等,以及肩肘拳的三節發力技術。

武術的實戰技術,我個人認為有技,勁,功,心四個方面.著四個方面的提出,其實是我個人需要.真正的武術中,這個四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整體.說到實戰,大概可以分為兩種風格,那就是技術型與功力型,技術型打的是速度與頻率,而功力型講究的時機與勁勢.但是無論哪一種,大家在初學的時候要注意的是腰胯的扭轉是不是到位.練熟悉了,略一扭腰,也能打出很大的力量.但是,那不是你最大的力量.想真正把功夫練好,不能說,我行了,不要再窮講究了.而是要不斷的反省,追求完美.在扭轉的過程中,要把雙肩雙胯看成一個四方形的平面,肩與胯要合,單側的肩與胯要同步的扭轉,把肩完全的放出去,這樣力量才透。(括號內的字請忽略:易筋經,少林寺,武術,形意拳,樁功,站樁)

傳統武術裡面,發力最根本的一個秘訣,可能就是三尖相照.就是人的鼻尖,發力的手與腳尖,三者朝向一個方向.李仲軒老人在自己的文章中說過類似的要領,這樣可以把自己的體重附加在拳上.在形意拳裡,講究步步不離雞形,什麼叫雞形?說簡單了,就是前後腳成一條直線,這樣力整.但是雞形有兩種變形,一種是之字蛇行步,一種是三角步.在這裡,我們發力不妨在明白雞形的前提下,重點研究一下之字蛇行步,舉例說,我用右手在後,向我正面的敵人發力抽打,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在抽打的同時向敵人的左側的15度,30度,或者45度角上斜進步,而在斜進步的同時,我們的身體要大幅度扭轉,主要指腰胯的扭轉,使之最少與斜進的前腳尖形成九十度角.這樣的一擊,實際上已經很少有人能承受.敵手只能逃跑或者毀滅.但是這裡又有一個問題了,我們說的是後手的發力原理,可是換一個角度說技術的時候,你的前手在幹什麼呢?在我們所講的這個發力的時候,在後手發力之前,其實我們前手已經先打了出去,這個前手的作用很多,可以用來打擊對手的前鋒手,破壞對手的間架,但是他暗中真正的作用,其實是一把尺子,是量敵我距離的尺子,只要你前手沾到對手了,哪怕沾到一點點邊,那麼基本上這個後手的發力就可以實實在在的打在對手身上,不信你就試試去.我很高興這裡有朋友們能實踐,只要大家肯實踐,就能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我就可以解答,相信我的解答都是一些大師人物不願意說的所謂秘密。(括號內的字請忽略:易筋經,少林寺,武術,形意拳,樁功,站樁)

可怕踢擊力的訓練:

"你的踢法沒力量"施君總是這樣說我,然而,那時的我是散手教練的寵兒,我的邊踢常常令執靶的師兄第叫苦不迭.但在施君面前,我啞口無言.這個貌不驚人,塊頭不大的年青人所表現出來的殺傷力使我除了感到驚訝,佩服,剩下的只有奢求.幸好,那個驕傲,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施君終於成為了我的好友.臨別前第三日,施君向我示範講解了他的踢擊訓練:

第1步:提起一隻腳做金雞獨力.用支撐腳蹬地用力向前踢.(大家做做看,踢不起來吧,這完全要靠你支撐腳蹬地和腰胯的力量.別喪氣,練一個月先.施君當時表演時僅穿了個拖鞋,從起跳到落地我感覺有2米左右的距離)(括號內的字請忽略:易筋經,少林寺,武術,形意拳,樁功,站樁)

第2步:提起一隻腳做金雞獨力.用支撐腳蹬地用力向側踢

第3步:提起一隻腳做金雞獨力.用支撐腳蹬地用力向前作360度轉身旋踢(這可是高難度,即便施君當時表演也要換上回力鞋,熱身一下再踢.你若能做到,那,OK,畢業)

(後話:施君踢擊的可怕在於在短距離亦可發力重創對手.事實上看過施君動作,你很難再有交流一下的念頭.我分別時對施君說過一句,我如何有你的水平,我就不練了.)

另外,還有膝位的練法

相關焦點

  • 風雲生的練勁妙法 -- 可怕踢擊力的訓練
    風雲生的練勁妙法:本來這個方法不是秘密,我原來是打算面授傳授的,但是既然朋友問到了在第二部訓練,感覺自己雙手沉重後,第一天訓練的目的就達到一半了.剩下的一半最好有個同伴,給你拿個拳靶,讓你在拳靶上試力.就這麼一個身法,一扭身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發出兩個力,例如向左旋扭的時候,左手有一個反背抽打的發力,同時右手有一個向左側合打的發力.這兩個力是在一次轉身中發出來的.在試力的時候,開始要分別的體會
  • 內家拳「發勁」的訓練方法,不會發勁,不如體操
    內家拳練的是全面的功夫,空有一擊必殺的能力,打不到人家身上也是白搭,所以練拳要練身步法,不但要練快,也要練準,進步和落步都要又快又準,才能奪對方的機勢,高手相爭,勝負立判,靠的就是身步法的極其靈巧和一觸即發的勁力。
  • 內家功夫的驚炸力和穿透力,你練出來沒有?
    驚炸力和穿透力基礎都是整勁,練整勁中長力氣,並非是為了練力氣而去練力氣,為練勁而去練勁,就把勁練拙了,這樣練出來的勁用處不大二是整體爆發力,即發力者中心線不位移,而將對方擊倒或擊出丈外。三是渾圓爆發力,即含生物電的擊力。這種力在整體爆發力的基礎上再加上電擊性,專門擊打對方體內深處,包括大腦中樞神經。凡被此力擊打過的人,當即昏懵,如遭電擊,雙頰蒼白,綿軟無力。交手者,絕大多數均一個照面便被擊垮,不能再戰。
  • 內家拳粗談
    比如這個環節:中國拳手關注出拳的速度,注意力往往僅在直接擊打的那支手臂上,這樣的拳無論多快殺傷力都是有缺憾的,而國外的拳擊好手,擊打時是首先猛力拉動後肩造成身軀的猛烈扭動,前後肩與直接擊打的手臂同身軀連成一體,產生劇烈的衝撞之力,實際上在上半身形成了相對的「整」,其擊打的力量優勢可想而知。
  • 內家武學的法門
    內家武學大體的層次是易筋訓練,縮筋訓練,摶氣訓練,易骨訓練,騰膜訓練及易髓訓練。  內家功夫不練什麼騎馬蹲檔,排打硬功,拙力橫練,撥筋壓腿,舉槓鈴,伏地挺身,打沙袋等傷身害命的蠻練功夫,練的是易筋(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三尺),縮筋(筋如彈簧骨如針),騰膜,等等。  比如三體式就可伸筋拔骨。正所謂筋長力大,通過鍛鍊把肌腱抻開,才能收放迅速,抻得長,放得遠,打擊力大。
  • 內家拳內煉原理與實證
    目前國內傳承的真內家拳並不多,許多只是打著內家拳的旗號,而實際上還是以練套路、練肌肉力量為主,而內家功夫注重「精氣神」三寶的充足,注重修煉內功以及在此基礎上鍛鍊「筋骨皮「。練套路,其實更接近體操、雜技,內家拳的核心是煉內氣。內氣足了,氣血自然充盈。血養筋,筋壯骨強,騰起內膜,斂氣入骨以內壯,練的是內勁,不是單純的肌肉筋骨力。
  • 內家穿透力訓練
    立於大樹或牆前,身體直立兩手前平舉,中指輕觸到牆體,用粉筆在腳尖前劃一條線,這就是我們練習發力的距離,穿透力訓練A兩腳與肩等室,腳實不踩入線內,上身前傾的同時迅速拍臂仲掌,在兩掌跟觸及牆壁的瞬間發力擊牆,鼻孔同時噴氣發「哼」音(下同)。聚力於一點,發力於瞬間。力量由輕到重,總以手掌不痛為度。
  • 內家拳內勁發放秘訣
    內家高手感覺兩臂是插在丹田,不在肩膀。純厚者既輕靈又猛烈,輕輕用內勁一拍,挨者即如同挨猛擊,驚慌不及人已跌出。 勝敵無絕招,見敵打來,心念一動,隨式打去,即可成功,乃無意中抖擻之神威。功夫上了後背才能真發力,有人來襲,狗熊蹭痒痒般渾身一顫,對手就出去了(震倒了)。
  • 小龍訓練之踢擊訓練
    勾踢多用於身體上部,但也經常以襠部為目標勾踢訓練最實用最,最經濟的是紙靶,先從警戒式做不移動腳步踢靶子訓練,以體會自身姿勢和腳的踢擊路線,還要注意接觸目標時發力狀況隨著訓練進行可改踢較硬的物體,如,輕沙袋和重沙袋
  • 內家拳與外家拳的區別
    二:外家靠不斷的重複練習來建立慣性和本能的快速反應,內家則要練如何破除人的慣性反應,而以對拳的超級知覺和控制能力來取勝。 三:外家重視練力量,內家重視練協調。而一旦人體協調之後,可以擁有比普通外家拳更具破壞性的力量。 四:外家重視練速度,內家關注練柔和空靈。一旦達到空靈的境界,就擁有外家拳手無法想像的速度。
  • 內家拳想練成,一定要化繁為簡,練勁為要,秘法在這裡
    (編者按)孫存周從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當中,濃縮出來的基本功跟現在劉老師劃分的訓練體系,基本功練法何其相似。馬步雲手目的是訓練整勁,使周身一體,要練到隨手一撥一般人就能出去的地步,這種訓練方法才是真正的練功夫,到了這一步就有了一定的功夫了,再開拳勢必事半功倍,單純太極拳套路練習,水分太大,難以出功夫。無極樁和馬步雲手練成了,方可進行劈拳步、定步崩拳和太極拳的訓練。
  • 內家拳樁功作用
    中境——練氣化力,由氣進神。高境——從神化敏,出神入化。在現代內家拳的樁功訓練體係,很多已偏離這些固有理念和內涵了。其集中偏離的理念有兩大類:1、認為內家樁功是強筋健骨、增強耐力的訓練,所以認為樁步站得越低功夫越深。
  • 泰國泰拳的訓練方法
    在激動的拳鬥當中,抗擊能力強的拳手能及時反擊,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反敗為勝,抗擊能力差的選手,往往是一旦被對方的重拳重腿擊中,則導致技術失調,體力下降,最終一敗塗地。泰拳搏擊思想認為,技法以功力為基礎,而功力必須通過技法來發揮,技法威力的發揮必須有上乘功力與之匹配,因而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成為格鬥高手。
  • 小龍訓練之踢擊速度勾踢
    勾踢主要用作快速踢擊大部分踢擊由前腳完成,縮短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勾踢集中踢擊身體上部,腰以上到頭部用勾踢踢擊對手手部下方肋部效果特別好由警戒式開始,將前腿膝部上提,大腿抬至水平位置,小腿放鬆下垂,與地面行程45度角,身體重心落於微屈的後退上,身體微向後傾斜,以支撐腳的前腳掌為軸,轉動髖部,最後伸直後退,將前腳猛然踢出
  • 內家拳入門標誌及腿功的秘密
    所以,內外家之分,說來說去,指的是習武的不同階段,外家是內家的必經之路,內家是外家的深化提高。清人黃宗羲在其撰寫的《王徵南墓志銘》中,首次提到內家拳,言:有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立僕。這說的其實是習武藝成後的境界。你如果到民間走訪拳師,會發現各個拳派的有成就者都是這種表現。不管你怎麼進攻,碰上他你就飛出去。按照黃百家對內家的描述,這些都應該算內家拳。
  • 泰拳抵擋踢擊練習,循序漸進,抵擋重腿踢擊並不難
    厲害的人甚至能用自己的腿踢斷對手的腿。可想而知,踢擊的力量是有多大了。所以,在泰拳裡,能夠抵擋這些踢擊就顯得很重要了。抵擋需要很強的反應力和預判能力。你需要在對手出腿之前預判對手要出哪條腿,提前做好準備。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難度不代表我們做不到。只要我們多加練習,能夠準確抵擋也不是一件難事了。今天呢,小編帶大家學習一個練習抵擋泰拳踢擊的方法。
  • 內​家筋骨訓練與筋骨現象
    說起來,我是較早接觸筋骨功夫訓練的武術愛好者之一,但從筋骨訓練的體系逐步定型的時候,我卻逐步深入到傳統武術界,通過對傳統武術內家功夫的實戰,以及筋骨訓練者的接觸,使我對之產生了極大的疑問,後來將筋骨訓練稱為「刻舟求劍」式的錯誤訓練。
  • 從董海川與楊露禪的比武探討內家拳高手的功夫應該是個什麼樣子
    於是對更多人難說,內家拳高手的技擊功夫成了一種夢境,而離現實越來越遠。之所以,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質疑傳武高手的真實存在;一方面的確「假大空」的大師太多,二來也缺乏榜樣的力量,楊露禪和董海川的那種功夫似乎就是一個傳說。
  • 李小龍傳子不傳女獨特訓練方法曝光真相
    李小龍就是這樣做的,他不僅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訓練課目和訓練方法,還有對選材也很講究,他收收高額學費不僅是為了錢,更重要是選材,這樣才能把好的苗子選出來,單獨傳授。下面我們來一起擺談李小龍獨特的訓練方法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