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與外家拳的區別

2021-02-23 然諾工作室

家拳與外家拳的區別 很多武術書上,都沒有把外家拳和內家拳的差異說清楚,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都很迷糊。這也難怪,真正的內家拳,懂的人很少。中國寫教科書的人,很少是懂內家拳精要的人,只知道"想當然爾"。我十年前去體育學院拜見過一個「武術博導」,據說是武術世家的後代,他還寫了一本厚厚的【中國武術史】的書。我很崇拜地想跟大師學點什麼東西,經他的研究生介紹去拜訪的,還聽了一次他講的內家拳和外家拳講座。結果卻發現他根本不懂武,也不練武,光「談武寫武術」。他僅僅是靠一個「武術世家後人」的身份,還有翻翻古書,研究古代的武術資料的「研究」,就成了大學裡專業的「武術博導」,帶「武術研究生」。他的研究生,恐怕我只需要一隻手就可以對付了---不是我有本事,而是這些「武術研究生」根本不練武,光讀書「研究武術」,寫寫文章,就可以拿到學位了。北京體院也有一個「全國著名」的武術教授,也是「名人之後」。他還好,還練武,可全是些花拳秀腿。動作好看,基本上是健身舞一樣的東西。可是這人拍了很多影碟,教學各式「太極拳」「形意拳」套路等等各式「內家拳」,國家套路和民間套路以及自創套路一起上,書店裡充斥了此君的各種「教學片」。我看過他練的拳,坦率說,沒什麼功夫。問過認識他的人,也說他當年他父親的功夫的確不錯,但是他本人就不行了(武術這東西,好像是不能夠遺傳的),靠父親的老名頭吃飯。他也寫文章,也編寫「武術教材」發行全國,掌握了武術界的「輿論權」。上述的這些人,就是代表中國武術界「正統主流」的名人了,他們很看不起真打實戰的「練家子」,覺得他們是「粗人」,沒有文化。這也是對的,我也跟一些拿過全國散打比賽冠亞軍的人交朋友,談武道。在文上,他們的確表現不佳。因為他們是小時候讀書不行之後,不得已才去「練武」找條出路的,業餘時間也很少看「有文化」的書籍。這樣其實練武也很難練到極高的程度,也無法了解內家拳的真諦。年輕的時候當運動員,年紀大了就想法當教練員,或者改行做生意等等,「武」並不是他們的「人生追求」,只是一個「吃飯工具」,因此他們無法與文武兼通的古人相比。民間有些拳師寫的書還不錯。讓我能夠有所收穫的武術方面的書籍,都是民間拳師寫的,沒有一本是「國家正規制定」的。我感覺什麼好東西,一旦「國家認定」後就毀了。例如太極,作為內家拳的一隻,被認定和搞出「國家套路」後完全就不成樣子了,基本上變成了體操。反而沒有「認」的八卦和形意裡面,還保留了較多的真東西。民間拳師的思考比國家教科書對我的幫助更大一些。前幾年出的一本談武道和武術的書真好,就是【逝去的武林】,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這是一個老人在「走」之前,把當年民國時期高手的很多點滴告訴了大家,包括練功的細節。讓大家知道中國武術曾經有這麼一批人達到的境界,現在已經找不到了這種人了。懂得用心的人,可以從這本書裡學到不少武術的真功夫。當然,大多數人只會拿來「看故事」,特別是本書沒有「套路演練」,會讓習慣「學套路」的中國人抓瞎的。即使是民間,這樣的人也太少了。這本書說了,武林已經「消逝了」。而且,他們往往有自己的局限性,對自己的「流派」過於執著地「捍衛」,這難免障礙了他們對武道的真正理解。中國的武術界,可能就是用這種極端對立的,文武分裂的形式來「繼承中國武術文化傳統」的。更別提要想真正理解中國武道,還需要道學和禪學的深度體悟和融合,無論文武兩派的人,他們都不屑於研究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因此,讓這些「正統人士」來告訴你什麼是外家,什麼是內家,練拳到底應該怎麼練,中國的武術傳統是什麼?當然就是以盲導盲,結果弄得人們越來越看不懂了。但是他們都很敢說,什麼都自以為是。一般人認為,太極,八卦,形意拳就是內家拳。少林拳,洪拳,查拳,炮錘等等是外家拳。內家拳很柔和,四兩撥千斤,以柔勝剛。外家拳剛猛有力,虎虎有聲。所以從外表上就很容易分辨出內家拳和外家拳。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因為,拳如果落了形象,就已經是「外家」了,不落形象,才是「內家」。這才是最正統的分法。 練法上,採用「內家」的心法來練的,無論什麼動作,都是「內家拳」。採用外家的「形象」和方式來練的,主要在動作外形,招式上找感覺的,就是外家拳。那麼,太極,形意,八卦到底是不是內家拳? 這不好說,看你怎麼練。現在99%的人,都把太極八卦等練成外家拳了。甚至連「拳」都不是,練成「體操」了。以太極為例,現在的人把太極分為24式,42式,66式,88式,108式,孫吳陳楊,國家套路等等。既然落了相,分了招,玩了套路,還標上了「家族標誌」,哪裡還是內家拳?這不是我說的。拳經云:「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拳招是「無招」,拳動是「無形」。看不見,看不出,這才是真內家。看得見的拳,分的很細的招,還有各種門派自以為是的「正宗套路」,都已經不是「內」而是「外」了。 不僅拳理不同,內家拳的練法,也不同於外家。 外家拳喜歡玩動作套路,通過一遍一遍的「打拳」來獲得熟練度,達到「高手」的要求。所以,外家拳的說法是「拳打千遍理自知」。靠像熟練工一樣的反覆練習招式來「練拳」的,都是「外家」!。甚至可能還不是「外家拳」,只能叫做「外行拳」。現在練太極的很多人,練的就是這種「外行拳」。包括一些跟我練拳的大學生,也是天天在練「外行拳」,不過他們自己還喜滋滋的,覺得只要跟我學的,跟董師傅學的,就是「內家」,就是「內行」了。他們也不想一想,如果只學和模仿了我的「外形姿勢」,沒有走入自己的「內心」,拳還是在你的「外面」,當然還是「外家」。怎麼可能是「內家」?跟我學拳的學生,居然有天天「勤奮練拳」,卻不去看拳經,悟拳理的人,也不去琢磨借鑑高手的練拳經驗,看別人的「門道」,豈不是一個大傻瓜!你想想就知道:一個人天天砍柴,卻不肯去磨刀,不是傻瓜是什麼?把內家拳拿來當外家拳練,把需要「動腦子」的拳,當做讓身體活動的「肢體運動」,長期練習就是出不了功夫,自怨自艾,實在是可笑之極!

下面,把外家拳和內家拳做一點直接的比較,供大家參考:

一:外家重招式和外形,內家不重招式,不看外形。

二:外家靠不斷的重複練習來建立慣性和本能的快速反應,內家則要練如何破除人的慣性反應,而以對拳的超級知覺和控制能力來取勝。

三:外家重視練力量,內家重視練協調。而一旦人體協調之後,可以擁有比普通外家拳更具破壞性的力量。

四:外家重視練速度,內家關注練柔和空靈。一旦達到空靈的境界,就擁有外家拳手無法想像的速度。

五:外家拳的力量和速度來自於肌肉的訓練和反應,所以外家拳手看起來很壯實,所謂的孔武有力。內家拳的力量來自於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反應,所以看起來顯得單薄清瘦。在內家拳手看來,外家拳的肌肉力是「滯力」,不僅效率低,速度慢,而且會對身體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練內家拳的人,要花很多功夫去掉身上的「滯力」,變成「靈勁」,在這個過程中,人體各部位往往會逐漸瘦下來(如果是身體偏瘦的人反而會壯起來),把很多不需要的肌肉和脂肪,都通過身體的「內化」去掉,在「去濁氣,蓄清氣」的過程中消解掉。所以,我們明顯看到:內家與外家的練法和外形都是完全相反的。

六:外家練拳講究一招一式如何「標準」,內家練拳則不一樣,是要體會這些招式怎樣運動才符合拳理。在符合拳理的情況下,所有的招式都是「對的」。所以,外家拳是「一元化思維」,內家拳是「多元化思維」。

七:外家拳的練習對象是「肉體」,內家拳的練習對象是「意識」。相當於外家拳注重「硬體」,內家拳注重「軟體」。

八:外家拳的進步靠「刻苦練習」,內家拳的進步靠「內在悟性」。

九:外家拳攻防進退分得很明白,內家拳攻防一體,進退一身,很難分辨區別。

十:外家練「形」,內家練「心」。外家拳在外形上下功夫,在招式上求勝負。內家拳的「招式」和「外形」,是要體現「心」的運行和覺知程度。是「以形調心」的,通過外形的觀察,來覺知自己身體內部運行是否流暢,心態是否穩定和綿密。所以,外形和招式,僅僅是一個「輔助工具」。

十一:外家拳不懂文化的粗人也能練,內家拳如果沒有領會「心訣」,是一定學不會的。所以,那些不看拳經,不悟拳理,天天「勤奮練習」,跟著師傅的動作照貓畫虎的「內家拳學徒」,其實練的是四不像的,連「外家拳」都談不上的外行拳。勉強可以說是在練「健身體操」,跟真正的「內家拳」肯定一點也沒有關係。

十二:真的內家拳不練套路,起碼五年,十年是不練套路的。因為練了也沒用,反而障礙真正的學拳。所以只能練幾個「基本動作」。天天練套路的「內家拳」其實是體操,連「拳」都不是。我懷疑真正的外家拳也是不練套路的(不夠了解,不敢肯定)。因為練套路違背基本的武學規律。套路是已經學會武功之後的人用來「玩」的遊戲方式,表演給大家看的演練方式,絕對不是練拳入門的方式。用這種方式「入門」,就一輩子也摸不到門了。(特別申明:以上都是我的一家之言,我是「外行」,非武術專業人士,武功也不咋的,只會亂說。專業的武林師傅們看了別在意,你們教徒弟願意教套路,他們願意學套路,我沒有意見。這只是我們學堂的一派玩法)對照以上的內外區別,就可以知道,現在很多人所謂練「內家拳,太極拳」的,有幾個做到了上面要求的「內」?這些人練幾十年都「不出功夫」,連初學外家拳的新手都打不過,有什麼奇怪的?二:太極拳是慢還是快?是剛還是柔? 很多人看太極拳慢吞吞的,像是在摸魚。心裡想這種拳怎麼能夠打人?沒有速度,也沒有力量。還有人看了太極推手,說「明白了,太極打人,就是纏住對方,讓對方失去平衡而摔倒。」 其實,這種看法錯了。 慢吞吞的「摸魚」拳,是個人練拳,體悟身體控制力的「練法」,不是打法。太極推手,是對於「勁」的體驗式練習法,也不是打法。 想一想就知道,面對面交手的時候,別人不跟你「推手」,你怎麼辦?太極拳的進手,可以說快若閃電。當事人一眨眼,拳已經擊到要害之處了。如果是看打架的話,內家拳的招數也沒有什麼出奇的,就是特別快,身法特別靈活。如此而已。金庸小說寫內家高手對敵,手上好像挽重物,慢吞吞的,但是圈子裡拳風激蕩。「如挽重物」這倒是內家拳的練法,可不是打法。小說家言,豈能當真。真打起來,可能旁邊人看都沒看到什麼動作,對手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分了勝負。以為內家的打法「特別」一些很不現實。內家拳經云:「後發先至」,如果不快,如何能夠後發而先至?顯然出拳的速度要比對手快很多才行。「打人不見手,見手非高手」,出手的時候要快得讓你看都看不見。「彼不動,我不動。彼若動,我先動!」這些拳經,很明顯地告訴你:內家拳快若閃電,對手往往還沒有反應就被擊倒了。其實,與真懂內家拳的人交過手的就會發現:自己往往莫名其妙地就「完了」,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在太極高手面前,自己的抵抗基本上完全就是徒勞無功的。太極拳是剛還是柔呢? 外家拳為了練力量,要打沙袋。太極拳練功禁止練力量,也不打沙袋。內家拳師說,打沙袋是笨人。這種練法未傷人,先傷己,就像是七傷拳。這種練武方法,對於特別注重身體健康狀態的道家修習者來說,認為是愚不可及的。的確,很多外家拳手,年紀稍大後出現各種病態,甚至殘廢的都有,皆因早期種下的自傷的根子,自己內體早已經傷了,卻還不知道。內家拳的手,要求「嫩若處子」,絕對不像是一個武人。劉老師七十多歲了,手還是很柔軟,像是文人的手。長相也沒有一點「武相」,像是和睦可親的鄰家大爺,身體清瘦,但是很健康。這種柔柔的拳,有力量嗎? 有!而且力量往往比外家拳還大。太極拳其實也可以說是至剛之拳!太極發力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就發出一兩百斤的力量,並且可以把它集中在一個攻擊點上。如果力量集中一個點進入對手的身體,這顯然是極具破壞力的。你想像一下,身上被上百斤重的錘子敲一下感覺如何?內家出拳,只有比這更重的。而且,這還是低級別的,剛剛入門的內家拳。我的老師說:內家高手連拳都不用出了,就抱著手讓你打,打得越重,自己傷的越重,他讓我將來往這方面學習和發展。老實說,對這點目前我只能「相信」,還沒有「體驗」。「低級別」的內家功夫我倒是見過。太極拳的快,太極的至剛,我是有真實體會的。老師說的境界,是真正的至剛----「剛」到了「無形」的境界,看上去是至柔的剛。 二:外家與內家練法上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看上去慢吞吞的拳卻會很快,很剛?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道家的奇妙學說了。 道家認為,快和慢不是對立的兩極,而是一體的兩面。想快的時候可能得到的是慢,不急,慢慢來,反而會很快。因此,慢練快用,就是內家拳的特殊功法。

相關焦點

  • 詠春是屬於內家拳還是外家拳
    內家拳與外家拳是傳統武學的分類,一般的人受電影作品影響大,字面地理解為內家拳就是主修內功,內力;外家拳就是主修招式,力量。如此來分是很不準確的,傳統武學在傳承的過程中都在著明顯的融合,互相借鑑的情況。詠春的寸拳的柔勁,與洪拳的剛猛完全不同,與太極拳八卦掌等內家拳卻有著相似之處。
  • 貼吧第一貼《什麼是內家拳》
    什麼是內家拳    眾所周知,中國武術由內家拳和外家拳兩大門類組成,多年來,雖然有很多以「內家拳」或「外家拳」的文章見諸報刊雜誌,但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較為合理的客觀的劃分內家拳和外家拳的標準。筆
  • 內家拳和外家拳
    一般來說,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被稱為內家拳,而其他如跆拳、少林拳、詠春拳等,被稱為外家拳,但其實拳術本無內家、外家之分,任何武術練到高深處,都會含有整體性的功力,這時就無內外家之分了。在此我們會做這種分類,主要是區別二種拳法的練習方法及運用方法之不同,並無意去分別優劣。
  • 傳統武術裡內家拳和外家拳之間的小秘密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其中最精深的莫過於傳統武術的分類,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內家拳與外家拳。說到傳武的內外家拳,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好奇過,但是神奇的是,幾乎沒有人能弄懂傳武的內外家究竟是怎麼分的,可能就連發明這種分類的人都忘記自己當初的想法了。
  • 內家拳樁功作用
    其集中偏離的理念有兩大類:1、認為內家樁功是強筋健骨、增強耐力的訓練,所以認為樁步站得越低功夫越深。這是墮入外家拳訓練方針了,我們知道外家拳是沒有樁功訓練的,一些外家派系有樁步訓練內容都是從內家拳裡引進過來的。
  • 用三個要領,告訴你何為真正的內家拳,這才是真諦
    不錯,就是氣;他和外家拳的區別就是。內家拳的體力就是氣,此氣非彼氣;此氣不是健身氣功當中的氣。這裡要說明的事,現大部分內家拳都是練的力量和體力。和外家拳沒有上面區別,故他們練的其實是以內家拳的名義去練習外家拳罷了。
  • 內家拳入門標誌及腿功的秘密
    為什麼說拳練人是「內家拳」入門的標誌,難道不是「外家拳」入門的標誌? 外家拳入門的標誌是什麼?這個問題很深奧。它並不是習武必須知道的東西,只是武術研究者提出的一個新的維度或視角用以討論武術。關於內外家之爭論,似乎有半個多世紀了。 什麼是「內家拳」?
  • 金一明內外家拳論淺析
    武林之中, 內家外家之談由來已久,說法不一。民國一十九年,武術家金一明曾在所著《武當拳法秘訣》一書中詳談了內家外家的區別, 為了討論,我們先將金氏所論抄寫如下:或擅一拳之能,亦炫耀以欺人曰:吾外家拳也。若詢其何謂內家,何謂外家?甚至有謂內家專於內功,外家專於外功,更有謂內家不能勝外家,又有內家以柔勝,外家以剛勝。是直目內家為軟功,外家為硬功矣。噫!言者諄諄,聽者齒冷,吾道不傳,若長此不辦,此種光怪陸離之言論,一誤再誤,互相傳播,貽譏大方, 不知伊於何底!
  • 道教:武當內家拳的創立
    中國武術分為南派北派、內家外家,素有「北尊少林,南崇武當」之說。少林拳奉達摩為始祖,武當拳則以張三丰為開山。張三丰是怎樣創造出內家拳的呢?這是明清以來武術界、學術界普遍感興趣的問題。不僅如此,張三丰還以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為主體及劍、棍、刀、槍等內外功法組成的武當武術,丹道一體、理深藝精,武道結合、玄妙飄靈,與少林功夫雙峰並立,同為中華武林的領袖。需要指出,在清代以前,中華武術是不分內家、外家的。內家拳一說始見於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所撰的《王徵南墓志銘》。
  • 內家拳粗談
    拳法要產生攻擊效果,當然需要相應的能量,對與內家拳普遍的兩種關點,一是認為內家拳依靠內氣作為能量,一是認為只有肌肉收縮產生能量,二者非此即彼,以至於相信內家拳的人也就走進了一個神乎其神的虛幻世界,而後者因為不相信什麼「內氣」繼而只能對內家拳持否定態度,認為除了泰拳、拳擊、散打等現代搏擊功夫才是真實有效的。除了虛幻的內氣、肌肉的收縮還有沒有第三種產生能量的方式,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
  • 內家拳轉腰弓,內家拳松腰轉胯怎麼練?
    內家拳轉腰功是所有內家拳中很重要的功法,但很多人在練習內家拳轉腰功的時候卻常常會發生錯誤,為什麼呢? 1、內家拳轉腰功:內家拳轉腰 很多現代人的錯誤其實主要在於分不清轉腰與轉胯的區別 2、內家拳轉腰功:內家拳轉胯 而所謂的轉腰與轉胯,轉腰是古代人的說法,而我們現代人更應該說是轉胯。 因為現代人對腰的認識在於「腰椎」,也就是脊柱其中一部分,它位於肚臍後方,很細,而且沒有其他關節的固定,它很脆弱,不擅長橫向擰轉。 而胯也就是我們的盆骨,它與腰相連,與腿相連,是個大關節。
  • 內家功夫-從洗髓經、易筋經到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 之七
    因為形意拳的幾乎所有理論與習練方法都是所有內家拳的標準。形意拳是內家拳的始祖。內家拳與外家拳一樣,外家拳以肌肉緊張發力為基礎,產生無數拳種;內家拳則是在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發力方式基礎上,產生各個拳種的。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天下功夫只有二種,即一種是習練肌肉緊張發力的功夫,即習練肌肉力量的功夫;一種是習練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發力的功夫,即習練心力的功夫。
  • 內家拳背後的秘密,隱瞞了多少人,還好提前知道了
    在內家拳裡有一句很經典話,誤了多少人。這句話就是沒有那麼神秘,所有練過幾天甚至沒有學過的人都會拿來說事。可見,這句話讓多少騙子橫行,多少大師遍地。只因沒有那麼神秘,個個都以為自己是大師了。然而真正的練武人,學了幾十年不等。
  • 內家拳內煉原理與實證
    目前國內傳承的真內家拳並不多,許多只是打著內家拳的旗號,而實際上還是以練套路、練肌肉力量為主,而內家功夫注重「精氣神」三寶的充足,注重修煉內功以及在此基礎上鍛鍊「筋骨皮「。練套路,其實更接近體操、雜技,內家拳的核心是煉內氣。內氣足了,氣血自然充盈。血養筋,筋壯骨強,騰起內膜,斂氣入骨以內壯,練的是內勁,不是單純的肌肉筋骨力。
  • 外家拳的三個層次
    中華武功之外家拳分有三個層次。即:外功層次,內功層次和神功層次。而內家拳分二個層次,即:內功層次及神功層次。
  • 解密:內家拳的內勁
    內家拳專長,而形意拳獨善,故有形意勁,八卦步,太極腰之說。指經過武術修煉,全身骨節靈通,心意貫穿而獲得的一種能隨意轉換方向、變化大小的力。因其運轉隱於丹田而不顯於外,故名"內勁"。這種勁具有聚全身氣力於一點的威力,比不少有功夫人練出的"整勁"更高一籌。內勁鍛鍊注重以內裡感覺引導動作,以丹田配合力的蓄髮,從而提高神經中樞系統駕馭肌肉張弛的機能和以氣催力的能力。
  • 內家拳秘中秘
    這些內家拳培養功力的方式不但容易出現心腦問題而且奇慢!所以內家三拳並不是優秀的內家拳法!不要以為內家拳就是太極形意等那幾個流行功夫。內家功夫歸納起來不外乎是「軟、硬、輕、快」這四功,軟能隨意、硬而不僵、輕而能定、快而又穩。
  • 如果說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促成了內家拳,那什麼又是內?
    作者/戚海軍內家拳之說由來已久,然中國武術究竟什麼時候開始分出了內家拳和外家拳,已無從考究。但不可否認的是,內家拳的出現讓本已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顯得更為深奧莫測。從武術追求的結果和目的來看,不論你練什麼拳術,都得遵循大道至簡,萬法歸宗,似乎根本沒有來個內外之分的必要;但真要從修煉的途徑來看,的確存在內外之分。這是筆者的拙見。
  • 群雄會盟白雲莊 見證內家拳風開
    2019年3月3日上午9時,「紀念內家拳名字誕生350周年慶典活動暨中興內家拳15年學術研討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家拳傳承儀式
  • 內家拳胸腰摺疊怎麼練習?-典傳筋骨開發
    1、內家拳胸腰摺疊:內家拳之胸腰內家拳胸腰摺疊,其中關鍵詞就是胸腰摺疊,但很多人想像胸腰的位置,一下就被嚇住了,這兩個摺疊在一塊,還不骨折了?所以內家拳中的胸腰更多的是對這個動作的代指,而不是真正的讓胸腰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