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當隨時代 | 才旦卓瑪參加母校大討論,廖昌永再談少數民族音樂...

2020-12-26 澎湃新聞

筆墨當隨時代 | 才旦卓瑪參加母校大討論,廖昌永再談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培養

2020-06-18 1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

「發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雙向的,

才旦卓瑪是傑出代表人物。」

我音傑出校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三年裡兩度回到母校。

上次是2018年年底,她為我音民族聲樂專業創辦60周年登臺,再次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

這一次回來,她在上音歌劇院參觀時,情不自禁唱起1958年進校後,第一次在上音新年聯歡會上演唱的藏族民歌《阿瑪列洪》。

她還受邀參與聲樂歌劇系的座談會,與我音校長廖昌永教授和聲歌系教師們濟濟一堂,共話發展,共謀未來。

她深情地說:我是上音走出來的學生,是上音培養了我,是國家成就了我。

才旦卓瑪與聲歌系教師合影⬇️

才旦卓瑪在上音歌劇院放歌⬇️

為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和「四史」學習教育,6月15日上午,我音聲樂歌劇系邀請才旦卓瑪老師進行專題座談會。

廖昌永、聲樂歌劇系黨政班子成員、民族聲樂教研室教師以及黨員代表、青年教師代表出席研討會,聲樂歌劇系黨總支副書記劉旺主持會議。

才旦卓瑪對西藏音樂文化和歌唱藝術的特點進行了詳細闡述和示範。

她強調:我是上音走出來的學生,是上音培養了我,是國家成就了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根,我們每個人也要有個根,我的根在西藏,我有責任為西藏的文化事業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相對於其他地區,西藏的學生更難走出西藏,感謝母校在音樂方面一直以來對西藏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祝願西藏的音樂越來越好,祝願上音越來越好,祝願祖國越來越好!

廖昌永會前與才旦卓瑪親切互動,他說,才旦卓瑪老師不止是音樂家,更是管理者,是社會音樂文化的推動者,希望才旦卓瑪老師經常來學校,對上音的教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

在發言中,他以當年王品素老師教授才旦卓瑪為例,強調發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雙向的,上音要總結90多年的辦學經驗和成績。他指出,我們要勇於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在國際上為國爭光、服務國際舞臺的同時,還要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社會、服務上海,服務邊遠地區,服務少數民族人民。筆墨當隨時代,我們如何讓上海音樂學院更好地對接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更好地培養少數民族音樂人才,更好地讓他們回到當地,為當地的文化發展服務,是我們應該思考和加強的。

1956年賀綠汀老院長在全國最先提出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培養計劃。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從賀院長創辦民族班開始,到現在,到未來,都不會過時,都要堅持。發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雙向的,才旦卓瑪是傑出代表人物,當時的王品素老師就是一邊教才旦卓瑪,一邊從才旦卓瑪身上學習,共同研究、探討西藏音樂的發聲、音樂語言、音樂風格,後來才推出流傳至今的《唱支山歌給黨聽》《北京的金山上》等唱響全國的作品,這些既服務了少數民族的人才培養,又挖掘了少數民族豐富的音樂素材,創作出了影響全國的經典優秀作品。

他表示,西方的音樂史,從最早期的教堂音樂到當代音樂,理論體系已經非常成熟,而我們中國音樂教育,特別是民族音樂教育和創作,整體理論體系還不是那麼完備,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一邊學習、一邊創造、一邊總結,讓上音發展得更好,既能夠對接國際交流,又能夠服務國家的文化戰略,還能夠服務鄉村社區;既上接天線,又能夠腳踏實地。努力踐行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要求。我們要做筆墨當隨時代的、符合時代精神的專業音樂教育,涵蓋所有音樂學位和學科,全方展現中國音樂表演、音樂創作和音樂理論人才的風採。

座談會上,聲歌系系主任方瓊教授就目前上音聲歌系的學科結構、培養方式等方面,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的培養情況進行了介紹,她表示非常需要像才旦卓瑪老師這樣的傑出校友,對聲歌系的發展建言獻策。劉旺談到,以校史見「四史」,邀請才旦卓瑪老師參加座談會,對於聲歌系的發展,乃至學校的發展,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作為才旦卓瑪曾經的同事,常留柱教授對西藏20年的支教生涯進行了回憶。從剛到西藏的不適應甚至昏迷,之後如何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難,到西藏豐碩的文化資源、歌唱藝術的特點和特色、各少數民族唱法應該如何進行體系建設,都進行了深度的講述。

在自由交流環節,聲歌系老師們發言熱烈,紛紛表示:才旦卓瑪老師是上音民族音樂人才培養的標杆,是上音學子學習的榜樣,她不僅向全國人民傳遞藝術,更能感受到她對人民、對黨、對祖國傳遞的愛。作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愛,把這種愛傳遞給學生、傳遞給學校、傳遞給更多的人!

供稿:聲歌系

圖片:陳冬莉

設計:leisurelyzs

原標題:《筆墨當隨時代 | 才旦卓瑪參加母校大討論,廖昌永再談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培養》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才旦卓瑪再回母校上音,與廖昌永一起共話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培養
    才旦卓瑪再回母校上音,與廖昌永一起共話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培養 2020-06-19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止才旦卓瑪,上海音樂學院培養近千名少數民族音樂人才
    在當年的「上海之春」舞臺上,才旦卓瑪演唱了這首歌,經由電臺錄製和播放,風靡大江南北,才旦卓瑪這個藏族名字由此家喻戶曉。 迄今,上海音樂學院已培養近千名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大多數人像才旦卓瑪一樣回到故鄉,成為各民族地區高校和藝術團體的骨幹力量,包括苗族歌手阿旺、壯族歌手石壽堅、哈尼族歌手阿樸、蒙古族作曲家莫爾吉胡、藏族作曲家格桑達吉等。
  • 省高院才旦卓瑪副院長一行督導檢查 果洛法院「兩個一站式」建設工作
    省高院才旦卓瑪副院長一行督導檢查 果洛法院「兩個一站式」建設工作 2020-04-10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省法院副院長才旦卓瑪一行 督導調研城北法院「兩個一站式」建設工作
    才旦卓瑪一行先後走訪了立案庭、執行局和審管辦,詳細了解了「兩個一站式」在城北法院多元解紛、立案服務、分調裁審、涉訴信訪等方面的建設情況和未來計劃,並召開座談會,城北法院院長趙剛作工作匯報
  • 廖昌永-中國愛與夢-伴奏-降央卓瑪-國家-伴奏-蔣雪兒-落了白伴奏
    廖昌永-中國愛與夢-伴奏-降央卓瑪-國家-伴奏-蔣雪兒-落了白伴奏陳雅森 - 來處作詞:宋普照作曲:小魏編曲:蘇宏亮>混縮:周曉明音樂總監:郭南生製作人:楊學濤監製:陳雅森發行:廣州新月演藝經紀有限公司風的來處是蝴蝶共舞雲的來處是煙花萬簇
  • 降央卓瑪演唱的《鴻雁》,被譽為天下最美的女中音
    降央卓瑪,藏族歌手,被譽為「天下最美的女中音」、「唱藏歌的『德德瑪』」。已出專輯《這山這水》、《金色的呼喊》、《金色的輝煌》、《東女國》、《中國之聲》。此中以《金色的呼喊》最具特色,可與米線的《情迷唐古拉》媲美。
  • 歌唱家廖昌永,以書法「養」唱法,其義父是書畫大家
    這件書法作品是廖昌永先生於2017年8月創作的,完成後他發微信給作家羽菡,羽菡回說大字書法難寫,寫成這樣很見功力。羽菡到廖昌永先生家中取回作品,楚默先生贊道:「遊於藝,筆力扛鼎,氣象正大。」廖昌永先生是當代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也是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在音樂界有著極大的聲譽。
  • 廖昌永領銜2020太湖文化藝術季開幕演出
    主要演藝經歷:2013年5月,參加著名女高音蕾妮·弗萊明Renee Fleming國際聲樂大師班,並演唱歌劇選段《Mi Chiamano Mimi》2016年,協助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主任方瓊教授完成中國歌劇《野火春風鬥古城》、《再別康橋》,及「長相知」中國古詩詞歌曲音樂會等項目。
  • 廖昌永|一路慶幸 貴人相助
    母親的思想並不保守,他覺得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可以讓兒子跳出「農門」,所以她總是對廖昌永說:「你要用心讀書,媽媽再苦都支持你……」廖昌永與母親廖昌永從小就被母親嚴格要求,經常在家旁邊的小竹林裡學習,那時唯一的樂趣就是村裡的高音大喇叭,生產隊用它廣播出工消息,預報天氣,平時還會放音樂。
  • 「筆墨當隨時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當代書畫精品交流展...
    繪就北京風貌 講述中國故事 「筆墨當隨時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當代書畫精品交流展」開幕 光明網訊(記者田媛白冰)翰墨抒胸臆,丹青譜華章。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我心裡有一個遺憾
    2016年,廖昌永擔任了中國藝術歌曲研究中心負責人,梳理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的發展脈絡並挖掘了如譚小麟等非常優秀卻不被大眾所了解的藝術家。今年,在中國藝術歌曲誕生百年之際,上海音樂學院又將與德國著名的大熊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國藝術歌曲16首》,並組織專家編撰《中國藝術歌曲研究大系》《中外藝術歌曲大辭典》《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曲譜》。
  • 降央卓瑪的老公,已在央視工作整整17年,才子才女太般配!
    在娛樂圈中於就有很多來自於少數民族的明星,而且她們也獲得了不錯的發展,比如說長相英氣的新疆美女迪麗熱巴就非常受大家的歡迎,除此之外古力娜扎以及佟麗婭等都是娛樂圈中非常受大家喜歡的明星。
  • 從窮小子到大院長,看看廖昌永背後的7個女人是誰就明白了
    今天要說的男主角,也是從小貧寒,但是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廖昌永,為國家培養了很多棟梁之才,成就他的除了自律,更因為他背後7個女人的鼎力相助。1968年廖昌永出生在四川,家境貧寒,那個年代每家都有好多孩子,廖家已經有了3個女兒,但是在農村沒個男孩可不行,所以有了獨苗廖昌永。
  • 廖昌永逐字逐句逐音講解,新時代版《長徵組歌》打磨紅色風格
    今天傍晚5點,校長廖昌永在趕晚班飛機前專程趕來排演中心,就第八段《祝捷》進行現場排演指導。廖昌永反覆強調,「這是一個集體學習、經受長徵精神鼓舞與洗禮的課堂。」作品以大合唱的形式,描摹中央紅軍從江西到陝北的長徵路,是一部採集不同地域民族音樂曲調的集大成紅色經典。2020年是《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上海音樂學院以師生結合方式復排並創新打造新時代版《長徵組歌》,定位於一部「師生同臺傳承紅色經典,發揚時代風貌」的演出。「開心啊,祝捷啊,中間部分唱得不能太死板,要有歡快樂觀的情緒。
  • 2.0版開學典禮迎2020級新生,廖昌永寄語「志存高遠、學以為人」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首次迎新專場音樂會(附精彩視頻)今天上午,上音歌劇院歌劇主廳響起聲聲號角,上海音樂學院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拉開帷幕。當下的上音,面向世界音樂的發展態勢、面向中國音樂的傳承傳播、面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任務、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辦一流音樂教育,創國際先進水平」為目標定位,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中美協畫家靳志強——筆墨與時代
    筆墨是發展變化的,有其自己的軌跡,但並非孤立存在,必與每個時代相關。時代與人有關,筆墨與人有關,所以筆墨與時代的關係,其實還是與人的關係。大體上是何種時代造就何種人,時代是土壤,人物便是土地上的生物,時代是抽象的,變化的,形而上的,不易細解,再與筆墨聯繫,似乎更加不易,要在人上下工夫,自己上下工夫。
  • 筆墨當隨時代—品讀文琦先生山水畫作
    多次參加全國和國際書畫大賽,屢獲特別獎、金獎、銀獎、銅獎等。當選為「2014中英藝術交流形象大使」,被授予「世界文化名人」榮譽稱號,頒發金質榮譽勳章一枚。2017年9月出版《當代中國國學名家系列叢書出版工程推薦名家文琦》畫冊及《中國當代名家文琦中國畫創作技法》一書;同年被中國國畫院、大國名匠藝術家評委會授予「大國名匠藝術家名譽稱號」及大國名匠藝術家勳章。
  • 劇組200人戰高溫、克難關,廖昌永瘦了
    有軌電車叮叮噹噹駛過南京路,黃包車夫匆匆奔去,小商販們在路邊賣力吆喝……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街頭,賀綠汀參加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子們在街頭組織的抗戰募捐活動。鼎沸的人聲呼應青春的臉龐,學生們的義舉激起民眾的愛國熱情,越來越多人加入了募捐隊伍。
  • 廖昌永和女兒驚豔合唱,果然虎父無犬女!
    如今再與爸爸同臺歌唱時,少了些活潑與俏皮,多了些優雅和知性。 視頻中是廖昌永與女兒廖敏衝演唱的《蝴蝶泉邊+牧歌》,更加令人驚喜的是,他們竟然把這兩首歌融合在了一起,父親渾厚溫柔的聲音與女兒清亮澄澈的聲音完美結合,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其中,反覆聆聽。
  • 降央卓瑪: 降調的力量
    很榮幸每天都有上萬人在閱讀「藏族音樂」!愛聽藏歌,愛唱藏歌,就和小編一起來玩轉「藏族音樂」!而聽降央卓瑪,她的聲音卻是能在極低處還能迴旋出層次的。卓瑪是個藏族女孩,聽她卻從她唱的蒙古族歌開始。蒙古族的歌自有一種孤獨憂傷,卻又很遼遠開闊,像《牧人》《鴻雁》,是那樣「放過羊群,也放過了馬群,放過了風沙,也放過了風暴」的草原人的歌。降央唱起來雖寬厚卻柔媚,像個很美麗的小姑娘在氈房前向她極遠極遠的情郎召喚,那些思念和熱情飛到目所不及的地方,聽起來就不單是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