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逐字逐句逐音講解,新時代版《長徵組歌》打磨紅色風格

2020-12-10 中國青年報

「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紅軍急切上徵途,戰略轉移去遠方……」國慶長假期間,上海音樂學院排演中心一刻不停歇。

這裡正在緊張復排紅色經典《長徵組歌》,舞臺導演、聲樂歌劇系教師劉戀不斷提醒師生們,要跨越時空靠近當時的歷史狀態,帶著情感去唱,讓自己回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

今天傍晚5點,校長廖昌永在趕晚班飛機前專程趕來排演中心,就第八段《祝捷》進行現場排演指導。廖昌永反覆強調,「這是一個集體學習、經受長徵精神鼓舞與洗禮的課堂。」

當代年輕人向那一代年輕人致敬

《長徵組歌》是肖華上將作詞、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組織晨耕、生茂、唐訶、遇秋等四位著名作曲家合作譜曲的大型聲樂套曲。作品以大合唱的形式,描摹中央紅軍從江西到陝北的長徵路,是一部採集不同地域民族音樂曲調的集大成紅色經典。

2020年是《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上海音樂學院以師生結合方式復排並創新打造新時代版《長徵組歌》,定位於一部「師生同臺傳承紅色經典,發揚時代風貌」的演出。

「開心啊,祝捷啊,中間部分唱得不能太死板,要有歡快樂觀的情緒。大家注意,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浪漫主義精神,戰友間互相愛護的情誼始終貫穿……我們一起再試試看,一二三,走!」廖昌永為同學們講解並示範著。

廖昌永說,用音樂來講故事,用音樂來傳承紅色文化,是上音的優勢和特色。「我們在排練過程中,一邊在排練音樂,更是一邊在講內涵講底蘊。」廖昌永發現,同學們非常願意聽故事,事實上,也只有當他們聽懂並理解了,所呈現出來的音樂作品才會是靈動的,帶著情感溫度的,好聽的。

「我們復排時,其實第一個定位就是當代的年輕人向那一代年輕人致敬,是那一代年輕人拿生命、用鮮血、對革命信念的堅持,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廖昌永希望,在排練中,大家一邊是在學習革命精神,一邊是在繼續奮鬥不息。

「這是聽不膩的經典,閃閃發著光。」《長徵組歌》製片人、數字媒體藝術學院院長尤繼一也提及,當時大多數紅軍戰士比現在學生還要小。尤繼一還劇透,屆時服化、舞美都有全新的體現,可以說,是藝術上全學科的展示。

《長徵組歌》策劃人之一、發展規劃處副處長韓斌說,10首曲子,對學校來說也是很全面的教學展示。除了10月15日、16日、17日連演三場外,劇組已經在對接明年走進長三角、重走長徵路重要地標的巡演計劃。可以說,這為「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生動的教材,也是「上音獻禮建黨百年系列重大活動」之一。

把長徵故事掰碎了講給學生們聽

這是一次集全校、全學科之力的經典復排,更是一臺名師薈萃、新秀雲集的音樂「群英會」。

「我們這次排練,所有骨幹教師都變成了聲部長,幾個男老師帶著男聲部,幾個女老師帶著女聲部領唱,還有專門的負責老師『督排』。全系都投入其中。」 聲樂歌劇系主任方瓊教授介紹道。

在方瓊的手機裡,存有一個「中國工農紅軍轉移路線文字腳本」的excel表格,她時不時要打開揣摩一番。這份表格,所有的參演師生都人手一份,堪稱排演時的「紅寶書」。

「坦率地說,這些孩子已經離那個歷史時代有點遠了,在課文中雖然學習過,但是,95後00後對於那些情感沒有那麼深切,這樣一來,初唱的時候,沒有太充沛的情感,力量源泉還很缺乏。」這是方瓊最初的印象。

劇組就此想了一個辦法,把長徵故事掰碎了講給學生們聽。

《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輝》《飛躍大渡河》……「每一個唱段的時代背景究竟是怎樣的?我們就來和學生講講長徵故事。他們在知道文化歷史背景後,演唱就能找到那個基調,更重要的是有一種情感的支撐,不會那麼空洞和蒼白。」在幾番學習磨合後,方瓊看著排練漸入佳境,臉上也有了欣慰的笑容。

「我們希望,在學習排練過程中,所有演職人員也都要發揚長徵精神,將艱苦卓絕,對勝利充滿信心的必勝信念,始終植入當下。」 方瓊期待。

實際上,在這部大型劇目的創作排演過程中,上音還在劇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近年來,學校逐步探索以文藝創排項目帶動思政教育的藝術類院校思政教育模式,形成在劇組成立臨時黨支部、紅色地標參觀、思政教育等一套完整的思政教育創新機制。

聲樂歌劇系支部副書記劉旺也是臨時黨支部的支委,他表示,這次排演凝聚全系所有師生的力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保障作用,而廖院逐字逐句逐音的講解,正是典型的現場思政課堂。

長假裡排演中心燈火不息,師生備受鼓舞

聲樂歌劇系教授黃英坦言,自己是第一次參與紅色經典《長徵組歌》的排演,「我參演的是《四渡赤水出奇兵》。這一段,過去都是用民歌來演唱的,這次洋為中用,用美聲唱法去演繹。」

黃英感到,這對她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學習機會。這個學習,不僅是專業上的學習,更是精神的洗禮。「我們有三組演員,有年輕老師的版本,有學生輩的版本,希望都能以最好的狀態,奉獻給觀眾我們上音版的《長徵組歌》。」

黃英說,雖然國慶長假裡,除了有一天休整外,其餘每一天,大家都在加班加點地排練,雖然很辛苦,但是很愉快。「很多學生都和我說,這個假期非常有意義。」

聲樂歌劇系教授王凱蔚表示,多年後重新重新閱讀這部作品,雖然時代不一樣,但是感受到同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他對學生狀態的變化也頗有感觸,「剛開始排練,有距離感,而兩個禮拜後,他們臉上的表情,同學們之間的互動明顯有了變化。「他表示,對於現在的上音學子,生活到處是舞臺,長徵精神的學習有助於他們責任感的形成,團隊意識的建立。

「女排精神還需要嗎?當然需要。長徵精神更需要!」聲樂歌劇教授系陳劍波提到國慶檔電影《奪冠》,他認為《長徵組歌》的排演是和平年代進行的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喚起如今90後00後們的愛國情懷和時代擔當。

聲樂歌劇系副教授董明霞20年前在上海歌劇院演唱過《遵義會議》片段,如今與老師學生們一起演,感受完全不一樣。周正教授這次並不登臺,他把朗誦角色交給了學生,希望學生們多鍛鍊,他表示,「風格的把握至關重要,同學們進步很大。」

聲樂歌劇系青年教師陳京蔚、陳家坡對參與此次排演備感榮幸,他們表示這是長徵精神的傳承和發揚,也是上音精神的充分體現。

在集體的歌聲、朗誦中,這是藝術舞臺上生動的實踐,也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聲樂歌劇系學生蔡程昱領唱《過雪山草地》一段。在他看來,這部55年前創排的作品在當下仍有強大的時代魅力。「我覺得,紅軍精神對我們年輕人來說須臾不可忘記,最關鍵的應該還是理想信念。」

「紅軍不怕遠徵難」,蔡程昱說,為了在舞臺上表現好,同學們都在背後做了很多的功課,既有演唱技巧專業上的,更有在歷史背景方面的思考和琢磨。「我感到很幸運,能以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的身份參與這次復排。相信這樣的精神會永遠影響我輩,激勵我們奮鬥前行。」 蔡程昱說道。

音樂戲劇系學生方書劍參與的是《四渡赤水出奇兵》唱段,聽老師們手把手地教專業,講述當年的歷史場景,自己也越來越有的演唱的感覺。「今天,再回到排練廳,更加感到這是非常有使命、有責任擔當去做的一件事,期待在演出中顯出我們的青春力量,也走好新時代每一步長徵路。」

來源:上海音樂學院

相關焦點

  • 廖昌永領銜「群星版」《長徵組歌》,現場來了一位特殊觀眾
    10月17日晚,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主辦、上海音樂學院復排的新時代版《長徵組歌》 「首演系列」,迎來了最後一場——由上音院長、歌唱家廖昌永領銜的「群星版」,在上音歌劇院上演。下午四點,全體人員來到劇場,進行了演出前的最後一次彩排。廖昌永演唱的是組歌中的第六曲《過雪山草地》。
  • 上音師生同臺傳承紅色經典,為您揭開《長徵組歌》的神秘面紗
    還未走進排練廳的大門,就已被廖昌永院長的話所吸引,臺下同學聚精會神地聽著廖院講長徵故事、長徵精神,清澈的眼眸堅定著求知和信念。沒錯,這正是《長徵組歌》的排練現場。今天晚上,這部凝聚著上音師生力量和情感的紅色史詩將在上音歌劇院拉開帷幕,一連三天,呈現不同演出陣容的版本。
  • 獻禮建黨百年,上音復排《長徵組歌》重溫革命史詩
    2020年恰逢《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重要指示,上海音樂學院今日宣布將復排這部經典,打造新時代版《長徵組歌》,演出將於10月15日首演於上音歌劇院。師生同臺,在傳承中創新經典《長徵組歌》是肖華上將作詞、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組織晨耕、生茂、唐訶、遇秋等四位著名作曲家合作譜曲的大型聲樂套曲。1964年開始創作,1965年正式公演、引發轟動,並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以大合唱的形式描摹中央紅軍從江西到陝北的長徵路,是一部匯集不同地域民族音樂曲調的紅色經典。
  • 《長徵組歌》復排帶出鮮活生動「四史」教育課
    上海音樂學院復排並創新打造的新時代版《長徵組歌》將於10月15日在上音歌劇院首演。「我們將以迎接建黨百年為時間軸,推動這臺演出走進長三角、重走長徵路,為『四史』學習教育提供鮮活生動的教材。」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說,「通過藝術實踐思政,廣大師生將在行走的思政課堂中接受一次偉大長徵精神的心靈洗禮。」
  • 上音版《長徵組歌》唱響新時代年輕人的...
    今晚,新時代版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在上音歌劇院首演,有觀眾跟著默默朗誦,也有觀眾跟著無聲哼唱,用當下語境來說,《長徵組歌》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經典IP。
  • 以我繞梁歌聲唱你昂揚闊步,上音師生同排55歲的《長徵組歌》
    昨天下午5點,廖昌永在趕晚班飛機前還專程來到《長徵組歌》的排演現場。國慶長假期間,為了復排紅色經典《長徵組歌》,上海音樂學院排演中心一刻不停。為了更好了解那段崢嶸歲月,每個師生的手機裡都存有一個「中國工農紅軍轉移路線文字腳本」的表格,當代年輕人用心感受著那一代年輕人的堅定步伐。
  • 《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重溫革命史詩
    汪蘇瀧搭檔張軍演繹現代版《桃花扇》  今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經典詠流傳》第三季將播出第十一期。正值《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王宏偉攜手老戰友合唱藝術團激昂唱響《長徵組歌》,致敬不朽的紅色經典;汪蘇瀧跨界搭檔張軍,創新詮釋傳奇劇本《桃花扇》;李昕融一家暖心合唱《池上·你笑起來真好看》;黃天信、鄧堃蓉帶來《錦繡成都》盡展天府風情;AK人聲組合用阿卡貝拉唱響荀子名篇《勸學》。
  • 周恩來與《長徵組歌》問世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一《長徵組歌》又名《紅軍不怕遠徵難》,是開國上將蕭華將軍所創作的一部輝煌而又不朽的紅色經典史詩。四位作曲家還匠心獨運,巧妙地把中央紅軍當年走過地區的江西採茶、苗家山歌、湖南花鼓、雲南花燈、川江號子、陝北秧歌等民間音調,與紅軍傳統歌曲的音調完美地揉合在一起,運用到譜曲創作中,初步匯成了一部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風格獨特的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以謳歌中央紅軍排除萬難,不怕犧牲,最終獲得了兩萬五千裡長徵勝利的革命精神。
  • 雨中的《長徵組歌》
    老校區運動場擺滿了椅子,主教學樓上掛起巨大的「紅軍不怕遠徵難」背景布,從吉首租來的大型音響湊起了激動人心的樂章,六年級的全體學生及部分老師穿上了紅軍服,今天的第一個節目是演唱《長徵組歌》。 雨中,2000餘名師生進入指定位置坐好。
  • 《長徵組歌》飄過55周年,首演藝術家多次重走長徵路
    【編輯/周曉宇 統籌/王梅梅】2020年是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之際,近日,《長徵組歌》的十幾位首演藝術家們齊聚央視舞臺再次唱響了這首宏偉史詩。紅船編輯部了解到,合唱團中,有十幾位老人親歷過《長徵組歌》的首演或是1976年電影版《長徵組歌》的拍攝,他們當中,年紀最大的已經有87歲高齡,而年齡最小的老人也已72歲。據悉,這些參與過首演的藝術家們還曾多次重走長徵路。舞臺上,老藝術家動情的說道:「當我們的腳印與先輩們的腳印重疊在一起時,已然還能感受到它的溫度」。
  • 音樂會丨大型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在遵義市...
    為紀念遵義會議召開85周年,1月14日晚,由遵義市文體旅遊局主辦,遵義市文化館承辦,遵義市音樂家協會合唱學會、遵義 summer藝術中心、遵義市老年大學合唱團協辦的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專場音樂會在市文化館正式上演,百餘位歌唱演員共同唱響紅色經典,以藝術譜寫初心,以音樂叩響時代使命
  • 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1月14號市文化館隆重上演
    唱響紅色經典 弘揚時代旋律文化惠民來襲!!!作為歷史名城、紅色遵義的長徵藝術團人是紅色基因的傳承者,是紅色精神的代言人,是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在新的長徵路上,我們將在遵義市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中作出於新時代的積極貢獻。遵義SUMMER室內合唱團成立於2017年6月,是遵義市合唱學會重點打造的一支青年合唱團,團員來自於社會各行業的合唱愛好者,建團以來演唱了大量的國內外優秀合唱作品。
  • 2.0版開學典禮迎2020級新生,廖昌永寄語「志存高遠、學以為人」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首次迎新專場音樂會(附精彩視頻)今天上午,上音歌劇院歌劇主廳響起聲聲號角,上海音樂學院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拉開帷幕。「我曾經看過很多條上音官微的留言,出現頻率最高的一條是:』上音,等我!』上音為什麼被你們選擇和期待?很多同學說:上音,是名校,有蕭友梅、黃自、賀綠汀、丁善德、周小燕等無數鴻儒。而我想說,上音不僅是名校,更重要的是,紅色是上音的底色,愛國是上音精神的內核,人民是上音人的信仰,國際一流是上音氣質的定位,更是上音人的執著守望。
  • 《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融入血脈的革命精神鼓舞人心
    在北京人民劇場成功舉行首場演出 一時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55年間,眾多音樂家 一遍遍唱響這首紅色經典 今天,在《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之際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
  • 銅仁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張智一行看望慰問大型交響詩《長徵組歌...
    10月30日中午,銅仁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張智,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冉貴生,校黨委副書記朱保賢,以及其他在家校領導班子成員來到藝馨樓排練廳,親切慰問正在認真排練大型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的師生們。
  • 《長徵組歌》送他遠行——懷念著名音樂家李遇秋先生
    原標題:《長徵組歌》送他遠行 《長徵組歌》第八曲:到吳起鎮 周總理與《長徵組歌》全體演員合影 左起:生茂、唐訶、肖華、晨耕、遇秋1964年攝於杭州 李遇秋與他的手風琴《長徵組歌》演出劇照 6月15月晚,我應朋友之約在風景如畫的北京房山十渡參加一個活動。
  • 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我校舉辦大型合唱《長徵組歌》專場...
    為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12月9日晚,我校在西拉木倫校區音樂廳舉辦大型合唱《長徵組歌》專場音樂會。校黨委副書記李文閣,職能、教輔部門和學院相關負責人及師生代表共同觀看了音樂會。《長徵組歌》包括《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輝》《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大會師》十首歌曲,音樂學院師生用動情的歌聲、精湛的演奏,將現場師生們的思緒帶回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兩萬五千裡長徵的驚人壯舉時刻,喚起師生對崢嶸歲月的深情回憶,激發師生對革命先烈的真摯緬懷。
  • 【弘揚振堂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大型組歌《董振堂頌歌》(歌詞)已...
    青年時代從事專業音樂工作十幾年,粗通和聲學、曲式學、作曲法、配器法等基礎理論,有創作歌曲(作詞作曲)發表演唱。我們相信,大型組歌《董振堂頌歌》(歌詞)經作曲、演唱到這部音樂作品的最後完成,將成為新河縣音樂藝術創作的重大成果,更將成為家鄉人懷念董振堂將軍的佳品力作。
  • CR交響樂團指揮張念超先生,再現1965年《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
    C&R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張念超先生,還原再現1965年長徵組歌,大型聲樂套曲十部,於2019年11月18日在國圖藝術中心演出。當年,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三十周年,由肖華作詞,晨耕、生茂、唐訶、遇秋作曲,唐江指揮,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於1965年8月1日在人民劇場成功地舉行了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的首場演出。本次演出有幸邀請了原戰友歌舞團老藝術家共同參與合唱演出,原總政、空政各位老藝術家參與交響樂團演出。
  • 會寧:紅軍長徵勝利會師 紅色基因光耀時代
    7月19日上午,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成員,來到會寧紅軍會師遺址園和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追尋當年紅軍足跡。甘肅會寧,素有「隴秦鎖鑰」之稱,是隴東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作為長徵的會合點,與出發點瑞金、轉折點遵義一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紅色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