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廖昌永在現場指導 官方圖
「這是一個集體學習、接受長徵精神鼓舞與洗禮的課堂!」昨天下午5點,廖昌永在趕晚班飛機前還專程來到《長徵組歌》的排演現場。國慶長假期間,為了復排紅色經典《長徵組歌》,上海音樂學院排演中心一刻不停。為了更好了解那段崢嶸歲月,每個師生的手機裡都存有一個「中國工農紅軍轉移路線文字腳本」的表格,當代年輕人用心感受著那一代年輕人的堅定步伐。
長徵路線3D繪
2020年是《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上海音樂學院以師生結合方式復排並創新打造新時代版《長徵組歌》。
「開心啊,祝捷啊,中間部分唱得不能太死板,要有歡快樂觀的情緒。大家注意,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浪漫主義精神,戰友間互相愛護的情誼始終貫穿……我們一起再試試看,一二三,走!」廖昌永為同學們講解並示範著。廖昌永說,用音樂來講故事,用音樂來講紅色傳承,是上音的優勢和特色。「我們在排練過程中,其實一邊在排練音樂,更是一邊在講內涵講底蘊。」廖昌永發現,同學們非常願意聽故事,事實上,也只有當他們聽懂並理解了,所呈現出來的音樂作品才會是帶著情感溫度的,好聽的。
圖說:師生正在討論 官方圖
製片人尤繼一也提及,當時大多數紅軍戰士比現在大一大二學生還要小。如今,啟用許多學生班底,也是一種青年人的致敬和緬懷。尤繼一還劇透,屆時長徵路線全景3D地圖,也將藝術的方式再次繪出,這是一種再普及和再教育。
唱歌之前講故事
在聲樂歌劇系主任方瓊的手機裡,存有一個「中國工農紅軍轉移路線文字腳本」的excel表格,她時不時要打開揣摩一番。更重要的是,這份表格,所有的參演師生都人手一份。「坦率地說,這些孩子已經離那個歷史時代有點遠了。這樣一來,初唱的時候,他沒有太充沛的情感,力量源泉還很缺乏。」這是方瓊最初的印象。
為了讓年輕的同學更了解長徵,劇組想了一個辦法,把長徵故事掰碎了講給學生們聽。《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輝》《飛躍大渡河》……方瓊說:「每一個唱段的時代背景究竟是怎樣的,我們就來和學生講講長徵故事。他們在知道文化歷史背景後,演唱就能獲得情感的支撐,不會那麼空洞和蒼白。」
理想信念今猶在
聲樂歌劇系教授黃英坦言,自己是第一次參與紅色經典《長徵組歌》的排演,「我參演的是《四渡赤水出奇兵》。這一段,過去都是用民歌來演唱的,這次也算洋為中用的方式,用美聲唱法去演繹。」黃英感到,這不僅是專業學習的機會,也是獲得精神的洗禮。「我們有三組演員,有年輕老師的版本,有學生輩的版本,希望都能以最好的狀態,奉獻給觀眾我們上音版的《長徵組歌》。」長假裡,排演中心燈火不息。黃英說,除了有一天休整外,其餘每一天,大家都在加班加點地排練。
圖說:黃英(中)在排練現場 官方圖
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學生蔡程昱領唱《過雪山草地》一段。在他看來,這部55年前創排的作品在當下仍有強大的時代魅力。,「我覺得,紅軍精神對我們年輕人來說不可忘記,最關鍵的應該還是理想信念。」
(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