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一朵藍色妖姬,每人一張紀念票,550位觀眾走進久違的上音歌劇院,陪它度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
9月15日晚,上音歌劇院重新開放。這一天適逢上音歌劇院運營一周年,上海音樂學院聲歌系師生同臺獻演「經典歌劇選萃之夜」音樂會,帶來羅西尼《塞維亞理髮師》、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比才《卡門》、多尼採蒂《愛之甘醇》、萊昂卡瓦洛《丑角》、普契尼《波希米亞人》等經典歌劇裡的著名唱段,在歌劇的海洋裡為它慶生。
每位觀眾在進場前,都收到一朵精心包裝的藍色妖姬和一張紀念票,紀念票敲了上音歌劇院的logo鋼印,票上還印有祝福語。慶生,550位觀眾陪它一起過記者在現場看到,每位觀眾在進場前,都收到一朵精心包裝的藍色妖姬。
之所以選藍色妖姬,是因為它的藍和上音歌劇院歌劇廳裡的藍色座椅相呼應,「我們沒辦法送觀眾一片藍色海洋,就送他們一朵藍色的花!」工作人員介紹。
禮物盒裡還藏著小禮物。每位觀眾除了有入場票,還會獲贈一張紀念票,紀念票敲了上音歌劇院的logo鋼印,票上還印有祝福語,比如「在這裡,浩瀚眾星,皆化為感動的瞬間」「因為有你,意猶未盡」,祝福語共計11句,每位觀眾收到的祝福都不盡相同。
更有意思的是,和上音歌劇院同一天生日的觀眾,還會獲贈一張生日卡。演出前,觀眾們在上音歌劇院的微信後臺踴躍報名,最終,7位觀眾收到邀請函,每人還能攜帶一位家人或朋友來現場。
李同學是其中一位幸運兒。20歲的她正在讀大二,學物流管理,收到這份特別的生日禮物後,她第一次走進上音歌劇院,「以前都是和家人、和同學一起過生日,今天太開心了!希望以後可以經常來這裡聽音樂會。」
家住上音歌劇院隔壁小區嘉麗苑的翁女士當天的觀眾席裡還坐進了一位「好鄰居」,家住上音歌劇院隔壁小區嘉麗苑的翁女士。上音歌劇院開建以來,她每天都會從12樓的家中俯瞰,眼見著它從無到有,一點一點造起來。「從我家往下看,它就像一隻暖色調的和平鴿。」為了留下紀念,翁女士每年都會靠窗臨摹幾張素描,連續畫了4年,一直畫到它落成開放,「它一有變化我就畫一張,大概畫了二十來張。」
從上海音樂學院聽說了這樣一位特殊的見證者後,上音歌劇院的工作人員馬上行動,找到翁女士要了素描的複印件,在歌劇院三樓展出了很長一段時間。
翁女士和先生是上音歌劇院的常客,除了音樂會必到,也會積極參加歌劇院組織的講座、工作坊等活動,「這裡原來是停車場,曬了幾十年的太陽,現在變成那麼優雅的歌劇院,真是市民的福音。家門口有這樣一家歌劇院,太幸福了!」
翁女士每年都會靠窗臨摹幾張素描,連續畫了4年,一直畫到上音歌劇院落成開放。未來,上音歌劇院還有這些計劃背靠上海音樂學院,坐落於最繁華的淮海中路,上音歌劇院是上海音樂學院幾代人的期待與夢想,也是上海市又一座文化新地標。
2019年9月15日,上海音樂學院用原創歌劇《賀綠汀》拉開了上音歌劇院的序幕。
同年10月、11月,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的主陣地,上音歌劇院承接了13臺23場演出,包括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的《魔笛》《假扮園丁的姑娘》,在國內首次嘗試一臺兩演——兩部歌劇同時裝臺、交替演出。
「經典歌劇選萃之夜」音樂會現場何雯亞攝秉持「上音主體,歌劇特色,學術高地,市場運營」的運營方針,上音歌劇院未來有這些計劃。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上音歌劇院將集中展示一批國內以及上海音樂學院的原創作品,包括新時代版《長徵組歌》、民族歌劇《康定情歌》、音樂劇《春上海1949》、音樂劇《忠誠》。
另外,作為長三角地區唯一一所「雙一流」高等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擬成立「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牽頭江、浙、皖三省市音樂、藝術類高校,在賽事舉辦、人才培養、作品孵化等方面多方協作,提升長三角區域的文化軟實力。上音歌劇院也將在歌劇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演出資源共享、原創作品巡演等方面積極投入,發揮作用。
上音歌劇院建成伊始,就以推廣歌劇藝術、提升市民歌劇欣賞水平為己任,「歌劇Salon」「藝術Talk」「音樂Workshop」「歌劇大叔」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一經推出,大受歡迎。
未來,上音歌劇院將繼續結合上海音樂學院教育、創作、表演方面的資源,與周小燕歌劇中心、青年交響樂團、青年民族樂團、新室內樂團、打擊樂團、合唱團等緊密合作,繼續做好歌劇藝術普及的工作,將劇場作為課堂藝術教育的延伸。
將科研教學、內容創作、演出運營、藝術普及相結合,上音歌劇院將為上海建設「歌劇城市」提供「上音經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