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明快的中國北派武術,是如何南傳到上海的?

2020-12-17 非羊視界

近年來,閆芳、太極雷雷等所謂「大師」,一次次把傳統武術推上風口浪尖。傳武到底能不能打?傳武在當代還有沒有價值?傳武未來的路在何方?知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同時也是傳統武術練習者的吾非羊老師,以親身經歷,圍繞多年來接觸的武術家、江湖門派、不同拳種、武術打假,以及武術江湖中的人和事,寫成一部紀實小說——《武林揭秘》,講述當代中國武術和江湖的發展現狀。一者,向大眾揭開中國傳統武術的神秘面紗;二者,解析一些武術造假的技術和方法;三者,介紹傳統武術中一些真正實用技術的訓練方法和使用技術。同時也探索尋找保護和發展真正的中國傳統武術的出路問題。下面刊載的是《武林揭秘》第二十四章的內容。

插圖/潘月來

1978年,改革開放一聲春雷,解凍了沉睡十年的中國大地。中國的武術界也迎來了生意盎然的春天。在十年浩劫中被打倒的一批老一代武術家,如習得一身孫氏遊身八卦掌絕技的吳茂之,不用再躲躲藏藏在月下練拳;被人架著在上海人民廣場「千人批判大會」遊街示眾批鬥的「拳霸」顧留馨先生、褚桂亭先生和王子平先生,也恢復了歷史名譽。一批老武術家煥發了自己武術事業的「第二春」。

1984年,上海《新民晚報》的一則新聞報導了一位叫王禧奎的上海老武術家,不畏年高、不辭辛勞在復興公園內教授上海青年學習傳統武術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的消息。當時每個星期天的上午,王禧奎老師就會被一群毛頭小夥子圍繞著,演示中國傳統武術孫氏內家拳的三寶——孫氏太極拳、孫氏形意拳、孫氏八卦掌。當時,王禧奎老師已有70多歲高齡,每周仍練拳、教拳不輟,他所教授的學員中,有一些優秀的被收為徒,如易盧康、李忠明、蔡文俊、尚衍豐、陸文安、戎寶成、桂寶豐、陳勇、李彪、王振啟等,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工人、企業職員、學生,也有公職人員。有學生借來了當時還很稀罕的照相機,為王禧奎老師拍攝拳照。

廣東拳師易子平師父(左)與王禧奎老師(右)對練拆招的照片

其中一張照片,是王禧奎老師與一位長的極似葉問的廣東拳師易子平師父對練拆招的照片。畫面中,易子平使出形意拳炮拳,王禧奎用形意拳崩拳迎擊,這個就是形意拳中著名的散手「五行相剋」兩人你來我往,你攻我擋,拳拳相生,拳拳相剋。

有詩云:雙榻雙鑽氣相連,起吸落呼莫等閒。易骨易筋加洗髓,腳踩手劈一氣傳。鑽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傳。左右相同隨意變,收吸發呼勁合丹。崩拳屬木疾似箭,發動全憑一寸丹。跟順變化隨法用,轉身提足把樹攀。炮拳先走虎跳澗,兩劈下裹如搜山。鑽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實腹水火關。橫拳出手似鐵梁,橫中有直橫中藏。左右穿裹應合意,收勢退橫勁宜剛。

二位老拳師的靈活的身法、反應、拳法,靈活舒展、大氣蓬勃,展現了中國北派武術簡潔、明快的風格,讓一旁圍觀的學生們叫好連連。這二位究竟是什人,哪裡來的這身好功夫?還要從1920年代說起。

1926年秋,上海十六鋪碼頭上聚集著一兩百號人,彩旗飛揚、人頭攢動、鑼鼓喧天,人群中還有人拉著幾條橫幅,上面寫著「歡迎孫祿堂先生南下來滬」。他們都是上海武術界人士,在等候當時中國著名武術家和也是武術界頭面人物的孫祿堂從天津南下上海的輪船。人群中,就有上海青幫「通」字輩大佬、閘北開封路上「更新舞臺」的老闆王永山,以及他兒子王禧林。這家叫「更新舞臺」的戲院是當時上海設備較為先進的京劇劇院,能容納四千人看戲。老闆王永山不僅與當時上海青幫大佬曹幼珊(蘇浙滬地區青幫大佬,黃金榮、杜月笙都是他的「通」字輩學生)關係甚密,而且與孫祿堂是河北任丘的同鄉。他喜愛武術,從小就為兩個兒子——王禧林和王禧奎聘師習武。這次孫祿堂南下傳武,正是由曹幼珊,以及先一步到上海的李景林等組織邀請的。

上世紀20年代上海十六鋪碼頭

輪船靠岸後,白須齊胸的「虎頭少保」孫祿堂走下舷梯,與此前到滬的武術家李景林、李書泰、楊奎山、郭憲山、林志遠、黃敬義等匯合,住到了法租界愛多亞路的青幫大佬黃金榮開設的梵皇宮飯店。李景林、孫祿堂二人住在二樓,李書泰、楊奎山、郭憲三、林志遠、黃敬義、郝家俊、王禧林等七人,帶槍輪流值班。

據史料記載,1926年底,李景林、孫祿堂二人決定在上海一同收徒。

孫的年齡比李大,李請孫挑選地址。孫雖是北方人,但喜吃辣,就在「大世界」對面西藏南路的一家川菜館「獨一處」臨時設個香案,燒著大香。拜師者每人手中拿著龍鳳大紅帖,內裝個人簡歷和一張五十大洋的支票。王禧林將弟弟王禧奎也帶去,一同拜師。當天,先由孫祿堂收徒,行拜師大禮,李景林作貴賓列席,儀式由大徒弟李玉琳主持。而後由李景林收徒並行拜師大禮,孫祿堂作貴賓列席,儀式由李書泰主持。這次二人共同收的徒弟有孫存周、李玉琳、高振東、胡鳳山、李書泰、楊奎山、郭憲山、林志遠、黃敬義、郝家俊、王禧林、王禧奎、蕭格清、鄭懷賢、孫振岱、章東、支燮堂等二三十人。前文所述在復興公園教授上海青年傳統武術的老者的王禧奎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王禧奎老先生

王禧奎(1909-1986),男,河北任丘人,孫祿堂弟子。王禧奎老先生年幼時家境富裕但體弱多病,十三歲時父親領他往孫祿堂處,望能授予拳術鍛鍊其體魄,因其父與孫祿堂是同鄉,所以順利拜於孫祿堂門下,為孫祿堂晚年所收的正式弟子。時王老先生年齡尚幼,開拳時由師兄教授。他天資聰穎,把所學拳架摹仿得維肖維妙,深得孫祿堂歡喜,待年齡稍大後便由孫祿堂親自教授,功力一日千裡,所學拳架更為工整。跟隨孫祿堂大師學拳七年餘,而後又拜在李景林門下學習武當劍。二十二歲時,王禧奎在十九路軍蔡廷鍇部被聘為武術教官。王老先生擅形意和八卦,精孫式太極、武當劍,諸般刀槍劍棍亦無一不能,拳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以內功精純、拳架工整、身法靈活巧變而稱譽上海。

王禧奎老先生

王禧奎先生與易子平先生切磋武藝

而常同王禧奎老先生往來切磋的叫易子平則是廣東人,性格溫和、謙虛、低調、好武,擅長形意拳、八卦掌,及刀、劍、槍等器械,特別對形意拳、八卦掌中的散手格鬥頗有研究。由於他武藝精湛,實戰性強,易老師在解放前被上海大新公司老闆著名廣東商人蔡昌長期聘請為保鏢。易老師是一位強調學以致用,強調務實的武術技擊家。他把形意拳、八卦掌的套路分解為單操,將單操中的技擊原理研究透徹,並運用為到散手對抗訓練中。他強調,武術散手技術在實戰和對抗中一定要特別注重形意拳中「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的思維。易老師是一位有真功夫,善於運用和實踐散手技術的實戰派武術技擊家。

易子平老先生

易子平(左)與王禧奎(右)合影

王禧奎的武術,深受孫祿堂的北派武術的風格影響,舒展大氣、功架工整、發力齊整。易子平又精於將傳統武術形意拳和八卦掌等運用於其所從事的保鏢工作中,善於動手和擒拿。特別是兩人經歷了解放後的種種社會運動,能安然生活到改革開放後的八十年代,在中國武術的「第二春」和上世紀八十年代全民習武的風潮中,使中國優秀傳統武術的精髓得以保存和傳播,實現了可貴的傳承。

王禧奎師父(第一排中間)收徒合影

易子平師父與外國友人一起交流武術

相關焦點

  • 北派足球名將錄(三十):他是老遼足最後的倔強,於明
    這是北派足球名將系列第三十篇。在國家隊遭遇傷病之後,於明回到遼寧隊養傷,之後進入遼寧一隊。1992年,於明跟隨遼寧隊獲得全國足球甲A聯賽冠軍。第二年,於明又隨隊捧起了七運會的冠軍獎盃。這兩個冠軍也是遼足十冠王的最後兩座冠軍獎盃。1994賽季,中國足球正式開啟職業化進程。職業聯賽元年,於明代表遼寧隊出場18次,貢獻2粒進球,遼寧隊最後獲得聯賽第四。
  • 中國武術的基本功「扎馬步」,武術裡「南拳北腿」你了解多少?
    中國功夫中華武術博大精深,自古就流傳著少林武當功,當然我們常說的就有南拳北腿、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十八般武藝。現代武術競技,分為套路和散打。基礎是武功的根本中國古代武術歷來用地域來區分南派和北派,風格迥異,各有側重。
  • 中國傳統武術不能打?上海遠郊的武林高人,用崩拳輕鬆將我擊飛
    部隊官兵的武術訓練1990年,北風南漸,一所縣級的專業武術散打培訓基地——上海市嘉定區武術協會直屬武校、上海武術散手培訓基地在上海嘉定縣城落成。六、取材自中國傳統武術摔跤的抱摔、過肩、過背、過腰等快摔技法。七、步法,上步、撤步、滑步、跨步、交叉、閃步、轉身步等等。吸收了西方拳擊中靈活的後腳靈活移動的步法,摒棄了傳統武術中一些僵死的無用的套路步法習慣。八、打(踢)沙袋、打(踢)木樁、移動打靶等功力對抗訓練。
  • 簡潔明快小戶型裝修效果圖 清新藍VS高貴紫
    簡潔明快小戶型裝修效果圖 清新藍VS高貴紫 房天下   2013-12-04 17:18 [摘要]
  • 中國武術簡介
    明朝戚繼光在福建整理當時全國武術(包括長拳,短打、紅拳,巴子拳等,留意當時未有提及少林派及武當派)-今人(民國初期,有人將中國武術分類)統稱南少林拳(或屬概念象徵)。明將戚繼光亦是世襲而來,其武術長拳學自祖輩,故稱太祖長拳。沿海被日寇搜劫,俞大酋、戚繼光曾駐紮沿海地方。福建及山東留下了當時的拳種如長拳、短打、五拳及華拳。
  • 探秘濟南舞獅團體:商業浪潮中,「北派舞獅」如何堅守
    為了增進技藝水平,大學期間,陳騰飛加入了濟南一支專業舞獅團隊,學習如何讓獅子舞起來更有靈氣。畢業之後,陳騰飛在外闖蕩了兩年,因為不捨得放棄這一愛好,2016年自己成立了騰飛舞獅團,一開始團隊只有4人,現在發展到二三十人,經過四年多發展,已在濟南市場站穩了腳跟,越來越多人慕名找他學藝。
  • 「泉州傳統文化」南少林武術
    南少林武術是泉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海內外譽為「南少林武術之鄉」。泉州自唐以來,不但文風蔚起,習武之風也甚盛行,歷代不但科第賡續,因武藝而登第者亦代不乏人。據《晉江縣誌》記載,自明嘉靖二十八年至清道光八年晉江縣共考中武舉人407人;自明嘉靖十四年至清乾隆四十九年晉江縣共考中武進士73人,就是明證。 泉州的少林寺,肇建於唐,歷經3興3廢,第1次廢於五代,原因是南少林寺僧人反對閩王王審知之投靠後粱;第2次廢於南宋末,原因是少林寺僧人反對蒲壽庚降元;第3次廢於清初,史料有「乾隆二十八年秋詔焚泉州少林寺」的記載。
  • 武術搏擊作為中國國粹,當然不是騙人的!
    短短幾秒鐘,呂俊生一個人就連殺三名日軍,徒手格鬥能力極為可怕,這就是武術的威力。呂俊生一生中拿過 8 次一等功,最多的一次曾一戰白刃格殺 27 名日軍。這是中國軍史中明文記載的軍中呂布,活生生的武術高手。
  • 簡潔明快!拜仁新賽季客場球衣照片公布
    直播吧7月24日訊 足球裝備網站Footy Headlines今天公布了拜仁慕尼黑2020/2021賽季客場球衣的諜照,球衣設計風格簡潔明快,讓人眼前一亮。這件由阿迪達斯公司設計製作的新賽季客場球衣,以淺灰色為主色調,俱樂部隊徽、阿迪達斯品牌標誌和贊助商品牌標識全部採用亮橙色,鮮明的色彩對比讓球衣要素更加突出。
  • 中國武術到底有多少拳種?(上篇)
    武術拳種按地域劃分有「南派」、「北派」之說。南派,泛指長江以南各地傳播的拳種,特點是拳法多,腿法較少,動作緊湊,勁力充沛;北派,則指長江以北,黃河流域傳播的拳種,特點是腿法豐富,架勢開展,動作起伏明顯,快速有力。長拳是在吸取了查拳、花拳、華拳、炮拳、少林拳諸拳種之長的基礎上形成的。查拳亦為長拳之一支。或稱「叉拳」、「插拳」,據說是以該拳多插(叉)步、插掌而名。
  • 中國武術是如何逐漸喪失實戰的——中國武術歷史全面科普
    個人的看法,中國武術的歷史,明末清初是一大重大轉折點,中國武術無疑分為軍隊和民間兩大系,也就是戚繼光說的戰場和遊場,前者是軍人用的,後者是鏢師,武師,江湖人用的。雖然軍隊武術還是在軍隊中得到保存(最典型的是中國跤),但因為明亡和後來的各種反清運動,大量原來的軍營武術進入民間。這深刻改變了中國民間武術的原有面貌。
  • 嶗山啻善門第四代傳承人陳世富邀您論劍南太行
    2017新鄉南太行國際武術節組委會:
  • 《中國武術史》——內家拳
    《中國武術史》由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編纂,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本書動員了眾多的專家和有實踐經驗者參加研討或撰寫。此書問世,實是這個新飛躍的開端,讓武術更好地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少年時遭革代之難,受其父黃宗善及明、 清換代遺民志士之影響,有感於文人不武,於是從王徵南習內家拳法。徵南逝後七年,追思徵南所傳,著《內家拳法》,並撰《王徵南傳》。《內家拳法》記述了內家拳源流、練手法、練步法、內家拳的套路「六路」和」十段錦」,還介紹了內家拳的禁犯病、打法、心法、六法等內容。此書是研究明代內家拳史和技術體系的重要資料。
  • 中國傳統文化——武術
    中國武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停止(止)戰鬥(戈)的技術;是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技術;是物質文明的保障和導向,帶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方式。中國武術,首先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獲得從身體到頭腦、到心性方面融匯貫通的個人修習、獲得從安全到快樂的滿足,安以常樂。
  • 中國武術不行?李小龍徒弟被美國特種部隊搶著當教官
    最近很長一段時間,關於中國武術的非議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搏擊狂人徐曉東侮辱中國武術,說傳統武術都是假的,還侮辱傳統武術門派宗師,侮辱李小龍,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那麼中國無數就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李建文,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副教授,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體育大學榮譽教授。
  • 太極大師遭武術教練 KO。如何看待中國武術?
    他們淡泊名利,什麼MMA,什麼UFC,他們只是沒興趣而已,而且規則太多,限制了中國武術中特有的厲害招術。某國總統的保鏢被中國武術打敗,某位格鬥冠軍的某種手法就出自中國武術,某種拳法原理如何,如何練法,都一清二楚。其中也有不少是真正練習過或者正在練習武術的人。2.反對的人認為中國武術就是花架子,不能實戰。
  • 手工鍛打足銀煮水壺 | 北派銀器傳承人的匠心之作,有形有韻!
    「我們北派的銀器在明代可是宮廷御用銀器。」楊興錄說道。
  • 中國火鍋地圖:南派北派,你站哪派?
    攝影/阿遊、李藝爽、fancao208209-風物君語-北豪西絕南妙東巧誰是中國火鍋江湖魁首?火鍋,就是中國人生活裡的江湖。沉浮一方天地,匯通四海食材。▲ 中國「北派」及東北火鍋主要分布。製圖/伍攀大口吃肉的北派火鍋,可稱「北豪」:北京羊蠍子、天津紫蟹銀魚、內蒙古羊肉、滄州火鍋雞、山東肥牛……特別是在山東濰坊,有一口天下最「大」的火鍋,這就是曾經能以鍋臺為桌的朝天鍋。人們圍鍋而坐,隨意涮煮豬肉及豬雜,涮後要卷餅來吃,還可佐以山東的招牌大蔥,兩個字,豪邁。
  • 大眾點評大數據解讀中國火鍋行業:川、粵、北派火鍋正當道
    近日,美團·大眾點評研究院最新發布了《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顯示,火鍋已成為廣受食客歡迎的中國第一大美食,大眾點評收錄的全國火鍋商戶數量佔餐飲商戶總數比例達7.3%,高於川菜、粵菜、江浙菜、西餐等其他熱門菜系佔比。而最愛吃火鍋的要數重慶,當地平均每5家餐館就有1家火鍋店。
  • 中國十大武術家姓名故事
    商周時期,利用「武舞」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故認為武術可以以舞蹈形式演練。五胡亂華之後,鮮卑入住中國北方建立拓跋兀魯思 (Toba Ulus,史稱「北魏」) ,佛教也隨之首次被引入中國,少林寺便是創建於北魏(495年)。根據《景德傳燈錄》等書的記載,527年達摩從南印度去到梁朝,將禪宗帶入中國。後達摩又從梁朝北上,在少林寺面壁9年而功成,遂傳《易筋》和《洗髓》二經,創立了少林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