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口的自行車,才是西安人最鍾情的交通工具 || 貞觀數據

2021-02-14 貞觀

在2016年的一篇報導中,西安的機動車已經佔據了全市70%的道路,這背後是西安機動車的快速增長。

西安機動車用了二十年突破100萬輛,2014年突破200萬輛後,不到四年的時間就增長到了300萬輛。快速增加的機動車,加重了西安的交通負擔,全國擁堵路段排名,西安也多次榜上有名。

西安市為了緩解交通擁堵,鼓勵市民出行少開車,多選擇其他出行方式。在還沒有共享單車的2013年,西安建立了城市內部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想到這個辦法的不只是西安,2008年的時候杭州就已經建立起了覆蓋全市的公共自行車使用系統。2010年,杭州公共自行車已經有了2000多個停放點,5萬多輛自行車。

2016年以後,各類共享單車出現搶佔市場。只2017年一年,西安共享單車投放就達到70萬輛。自行車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再一次成為了西安人出行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們聯合西安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找到了2018年一年內的西安人騎行數據,觀察到了西安人的用車習慣。 

以2018年9月的第一個完整周(9月3日-9月9日)為例,這一周是一年中普通的一周。

▲西安一天中的自行車用車時段分析圖。

9月3日周一開始,一直到9月7日周五,西安人自行車用量的走勢都是相似的,大體可以分為早高峰和晚高峰兩個峰值。在這兩個時段內,上班族是自行車的主要使用人群。而在早上10點以後到下午4點之間,每小時自行車用車量在3萬-4萬之間,這個數字才是西安人日常的自行車用量。

根據交通規劃局對西安自行車使用情況的跟蹤,和2016年共享單車剛剛興起相比,2018年的時候西安人日常自行車用量已經趨於平穩,人們漸漸習慣於將單車作為常規出行手段。 

地鐵的出現,對西安人來說,不亞於一次出行方式的變革。在2018年年內,西安地鐵的客流強度為2.9萬人次/公裡,全國排名第一。用同一個時間段內離開和進入地鐵站的自行車用量比來看,可以估計出地鐵站附近居民們使用自行車的情況,三條地鐵線不同站點的人對自行車的使用頻率並不相同(註:數據統計於去年,當時4號線開通時間過短,沒有計入)。

▲早高峰騎車進入地鐵站比例。 

早高峰時期,全市內選擇騎車到地鐵站人數最多的是一號線上的康復路站,一號線的漢城路站緊隨其後,這在某方面來說可以表明:在這兩個地鐵站附近的人們,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到地鐵站距離屬於「走路太遠,等公交划不來」的階段。

自行車確實很適合雞肋距離出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小區往往就在單位旁邊。上下班時,工人們大多選擇騎自行車回家。彩虹廠的老員工就講過自己曾經難忘的一幕,下班後,廠門口湧出大批穿著藍色工服的工人,場面壯觀。和當時比起來,現在人們不再是騎自行車直接往返於單位和家,而是往返於地鐵站等交通樞紐和家。

從騎行熱度與小區住宅、商業大廈分布的來看,西安的騎行熱度和商業大廈的分布幾乎是一致的,和商圈的關係尤其緊密。商業大廈的聚集地區,選擇騎行的人數普遍較多。有個別商業大廈由於地緣過於偏僻,雖然有少量聚集,但是騎行熱度較低。

▲騎行熱度與西安住宅小區分布圖。

▲騎行熱度與西安商業大廈(包括商場與寫字樓)。

這和騎行本身的特點有關,騎自行車是單純依靠體力,人們不會選擇騎行作為去偏僻地點的交通方式。一旦商業大廈距離住宅區過於遙遠,即使形成騎行熱度,熱度也只會局限在小範圍之內。

從全市用車熱力圖來看,西安人騎行的主要分布趨勢,可以明顯的看出兩條線,分別是1、2號地鐵沿線,由南向北,由西向東,十字交叉狀。

▲西安用車熱力圖。

以兩條地鐵線路為坐標軸,整個城市的西南地區用車密度和熱力,比東北、東南、西北高。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可能因為大部分西安人工作生活集中於城市西南部分。

騎行的密度,其實和地區混合程度有關係。當一個地區的用地混合比率越高,對這個地區的人來說,出行距離縮短,人們選擇騎行出門的比率也就越高。

西安市區內幾個獨立的用車高峰路段,分別為長安區大學城和高新綠地兩處。這兩個地方騎自行車出行集中,並且和外部區域有明顯斷層。有兩個可能會導致這種現象:一是因為人多但是公交系統不夠發達,選擇自行車出行更便捷;二是這幾個地方已經自成一體,區域內的人可以在內部解決自己所有的生活需求。

在西安市騎行的熱點路段中,幾個紅色的熱門路段分別為漢城南路到丈八北路沿線以西,高新軟體園一帶,聚集了培華學院和電子科技大學一帶,邊家村附近,南稍門到小寨一帶,鳳城五路到七路和未央路交界地區。

▲騎行熱點路段。

整個城市裡,屬於中高頻用車範圍的路段非常多。

高頻用車路段,來自於此路段中人們對自行車的剛性需求。以漢城南路到丈八路沿線以西一帶具體分析,這片地區小區多,但是向西、南方向的公交車不夠多(2018年),很多上下班人乘坐公交地鐵,都需要將騎自行車作為輔助出行的方式。而高新軟體園一帶企業密集,公交車路線沒有全面覆蓋工作人群,大部分人還是以自行車作為到達公司的最終方法。培華學院一帶,則是因為大學密集,騎自行車出行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既方便又划算的出行方式。南稍門到小寨不光學校多,居民區和購物點也多,這段路是騎行出門的好選擇。

西安人騎自行車已經成為了出行的必然選項。從理論上來說,自行車使用人數增加,對小汽車的出行數量有影響。美國波特蘭市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在2016年7月正式啟動,半年後,已經有證據表明因為自行車計劃,街道上的汽車確實減少了。

自行車對大多數西安人來說,不是簡單的綠色出行,也不只是為了少堵車,更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極速增長的自行車,又一次和城市裡極速增長的機動車一樣遇見了很多尷尬。

首先,自行車車道不缺,但缺少安全保障。

▲大寨路與丈八路十字。

很多老街道,由於暫時沒有自行車的騎行空間,會在機動車道上臨時安排自行車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毫無路障隔閡,一旦馬路上機動車增加,非機動車車道就被佔用。而就算是開闢了自行車道,也難免不被停車佔用。或者屬於行人的人行道停滿機動車,人們被迫走上非機動車道,自行車和行人混在一起,兩方的安全都缺少保證。

其次,和城市公共自行車不一樣,共享自行車隨意擺放也是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

西安的公共自行車有固定停車點,截至2018年6月底,自行車服務站點有1943個,無樁站點2000個,這確保了公共自行車不會過多佔用路面其他地方。但是人們用完共享單車以後,經常隨便停放在公交站和地鐵站旁邊,最誇張的時候甚至佔據整個人行道。

 

城市作為鼓勵市民們騎自行車出行的主體,除了鼓勵人們多騎自行車節能減排、緩解擁堵外,可能自己也需要做出改變,成為一個「自行車友好型」城市。

相關焦點

  • 疫情爆發以來,自行車成為國內外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之一
    這個類目就是運動騎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自行車成為國內外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之一。隨著境外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的再度飆升,全球範圍內選擇自行車出行和健身的人群大幅增長,加上部分國家政府的補貼與鼓勵,中國自行車海外銷量出現了激增。在以歐洲為代表的歐美市場,更興起了自行車熱購潮。
  • 地鐵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地鐵標識也是一個城市的重要符號?
    圖案深邃富有層次,體現著城市軌道交通的一個個站臺和區間,象徵著地鐵讓城市得到延伸和發展。另外,標誌圖形也是淹城的簡化圖案,淹城是常州歷史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我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城市區。其特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將近3000年的歷史。標誌由於達波設計。
  • 西安公共自行車運營現狀:夾縫中求生存
    >>市民聲音西安地鐵口停滿電動車擋住自行車站點無法還車7月22日,有西安市民向華商報反映,稱西安市南稍門地鐵站東南角有好多電動車停著,這裡有個公共自行車停放點,還車都進不去。家門口沒有公共自行車站點會掃共享單車出行8月27日,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到西安市民胡女士,「我家住在北稍門,離安遠門地鐵口還有點距離,在地鐵口有公共自行車站點,但是我家門口沒有,以前我早上去地鐵口有時候坐公交有時候掃個共享單車,疫情之後我都走路去。」
  • 想坐昆明地鐵的自行車
    到目前為止,其餘三種物件依然可以帶進地鐵車廂,唯獨「可以卸下前輪的山地自行車」被拒絕帶進地鐵車廂,這是為什麼呢?  昨天,昆明軌道交通集團相關人員介紹:確實,之前一直都讓摺疊自行車、卸下前輪的山地自行車、以及小型不能摺疊的自行車帶進地鐵車廂。但在實際操作中,體型中等、大型的山地車卻出現了一些狀況。
  • 武漢最拉風交通工具:居民樓下設站,高架橋運行,像地鐵不是地鐵
    武漢城區路網密布,交通便捷,適合出行的交通工具種類豐富多樣,尤其是地鐵開通後,直接提升了居民的出行體驗。但在武漢城區還有一種最拉風交通工具,它由市區武昌站首發,全程採用高架橋運行,速度超快,最重要的是為了方便乘坐,它還將部分站點設在了居民小區樓下,以至於很多不了解的人誤將其當作地鐵,它就是城際鐵路(武漢至鹹寧)列車。
  • 70年變遷|家用交通工具的變遷,市民出行更便捷
    《出行變遷 交通工具從「人工」到「智能」》說起家用的交通工具,在這70年裡我們的交通工具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自行車、摩託車到如今的家用汽車,其中汽車所採用的能源也發生著變化,從汽油、柴油到天然氣、甲醇汽油、電能等新能源。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我們對出行的要求更加科學、綠色。
  • 地鐵該給自行車什麼樣的「待遇」
    最近,一名到龍華參加單車比賽的車友因為受傷無法騎車,欲搭乘地鐵返回羅湖,卻在龍華地鐵站被一名工作人員攔住,說什麼也不讓他攜帶單車進站乘車,最後這名車友只得改乘計程車。但這樣的情形並非在每一個地鐵站點都會出現。在深圳,有些站點只允許摺疊車進站,有些站點是各種單車都可以,但要求山地車等非摺疊車必須將前輪拆下來,有些站點則允許整車推上地鐵。也就是說,自行車所能享受的「待遇」,跟站點工作人員的態度以及「運氣」有很大關聯。眼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環保,而作為綠色出行的重要一環,自行車出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石家莊地鐵口現雙層自行車停車架
    「第一次見這種雙層自行車停車架,挺新奇。」單手輕輕一按把手,同時向下稍微用力,上層的車架就順滑地垂直落到地面上,聽到「咔嚓」一聲,車架就被鎖在下層,市民可以方便用車。近日,有市民發現,在地鐵二中站、新百廣場站和槐安橋站等出站口,建了一些雙層自行車停車架,市區常見的幾種共享單車都停在棚內。這些車架是鋁合金材質,分上下兩層,每層的「軌道」正好容下一輛單車。「力氣稍小的婦女也能使用。」
  • 夢回大唐的地方,西安旅遊景點交通美食介紹
    截至2019年09月,西安地鐵已開通運營線路共有5條,包括1、2、3、4、機場城際線,均採用地鐵系統,共107座車站(換乘站重複計算),地鐵線路總長161.46千米。
  • 野外旅行交通工具攻略之自行車出行的注意事項!
    大家好,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不管出行還是旅行,人們乘坐的交通工具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比如小夥伴們想去外面世界遊玩,大多數會選擇坐火車、飛機或開車等便捷的交通工具,但還是有一部分的驢友,喜歡騎著自行車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那麼在你選擇自行車為你的交通工具後,你應該注意些什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解野外旅行自行車的一些注意事項。
  • 地鐵一號線三橋站A口、D口何時開通?
    來源: 自媒體1月8日華商論壇網友反映:西安地鐵一號線三橋站的A口和D口位於三橋新街北口,周邊有好幾個小區,人流量較大,能否儘快開通?1月8日華商報向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發函諮詢。   1月14日收到回函:西安地鐵一號線三橋站共設置四個出入口,B、C口已隨一號線運營同步開通,此前A、D口因徵地拆遷問題未解決,一直未動工建設。
  • 西安首條郊區地鐵:9號線,把兵馬俑拉回西安
    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在國道上還有個收費站,過去收5塊,回來還得繳6塊。當然開車畢竟比坐車方便多了,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車,再說,還有許多老太太、老大爺,這些旅遊的生力軍還有人不會開車的。想起多年前,有外地遊客在西安大雁塔廣場遊玩,有出租司機喊:臨潼走不走?包車,拉去送回來35元!
  • 西安公交站、地鐵口再遭共享單車「圍堵」:三企業搶市場 市民出行難
    最近,西部網民生熱線欄目陸續接到了不少西安市民的投訴,以哈囉、美團、青桔為代表的新一輪的共享單車準入者,又開始蠶食市民本不寬敞的地鐵口和公交站點。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盲道公交站地鐵口全都是單車 市民不得不繞行在西安會展中心地鐵站A2口,記者看到,以哈囉單車、美團單車和青桔單車為主的共享單車對地鐵口和公交站實現了全方位的包圍:60餘輛藍色的哈囉單車佔據了地鐵扶梯口的坡道,80餘輛黃色的美團單車雙排向南延伸佔據了地鐵直梯口向南的通道。
  • 最全交通工具的英文名稱,你都知道嗎?
    隨著時代發展,交通工具越來越多,我們出行越來越方便,每日出行都離不開各種交通工具……那這些交通工具的英文名稱你都知道嗎? bike  自行車electromobile 電瓶車motorcycle  摩託車bus  公共汽車double decker bus  雙層公共汽車coach, motor coach, bus  大客車
  • 西安地鐵5 、6、9號線年底前開通試運營,好消息還不止...
    西安軌道交通將首次實現1年內新增運營裡程83公裡,達到215公裡,創下西安地鐵開建最高紀錄。此外,從7月23日起,軌道集團進一步優化調整線網列車運行圖,調整後1、2、3、4號線行車間隔進一步縮小,最小發車間隔為3號線(2分23秒),線網運力進一步提升。
  • 【地鐵提示】地鐵口壽司快餐吸引匆匆乘客 「三無」食品藏安全隱患
    近日,西安地鐵法規處接到市民反映說,在西安地鐵多個站口或站廳層有小商販買壽司,而這些壽司有腐敗變質的跡象。經調查發現,這些商販所賣的壽司均為「三無」食品,安全與衛生均無相關食品監督部門許可標誌,小編呼籲廣大乘客儘量不要食用。
  • 西安地鐵5、6、9號線三線齊發!中鐵一局助力西安地鐵加速成網
    2020年12月28日西安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正式開通運營隨著3條新線的開通西安軌道交通首次實現1年內新增運營裡程83公裡創下西安地鐵開工建設以來的最高紀錄中國中鐵一局新運、電務、建安、城軌、物貿公司分別參與了西安地鐵5、6、9號線的建設為加速西安地鐵成網
  • 最全交通工具的英文名稱 你都知道嗎?
    隨著時代發展,交通工具越來越多,我們出行越來越方便,每日出行都離不開各種交通工具……那這些交通工具的英文名稱你都知道嗎?
  • 西安:9月1日起,地鐵口開始嚴查這件事→【8月26日周三 新聞速覽一分鐘】
    每逢上下班高峰,很多地鐵口、公交站摩的司機攬客的聲音不絕於耳,既不安全又影響交通秩序。9月1日起,禁止利用摩託車、電動三輪車、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人力三輪車等車輛非法載客,違者最高可處罰款5000元。
  • 優化中心城區交通 看西安如何出招!
    交通,對於人的整體幸福感有著重要影響。今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啟動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工作,通過分類實施一系列交通優化提升項目,完善立體交通、暢通主幹道、打通微循環,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服務水平,讓市民出行更便捷。截至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一大批工程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快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