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噩夢裡的兩代人:只為「公道」二字,赴日勞工之子劉煥新...

2020-12-12 濟南時報

劉煥新一直保留著父親被救時的照片

高密,作家莫言的故鄉,在他筆下這塊土地有很多傳奇的故事。但高密人劉煥新和其父親劉連仁的故事,可能要比書裡的故事還要傳奇。「野人」劉連仁的名字在被擄赴日勞工圈裡流傳,「劉會長」劉煥新的名字在勞工家屬圈裡流傳,父子兩代人都為「勞工」二字所累。

近日,山東30名三菱受害勞工獲賠償金,赴日勞工劉連仁之子、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劉煥新的電話又被打爆了。

「劉連仁受的苦沒法說」

冬日的高密乾冷乾冷,距離高密城區50裡路的草泊村更冷,凍得人只想跺腳。

劉煥新的家就在村頭,門口有棵柳樹,風一吹飄飄落下幾片黃葉。劉煥新站在門口招手,「在這裡!」12月7日,新時報記者見到了這位在勞工家屬圈小有名氣的「劉會長」。

9日,在高密市草泊村,劉煥新講述父親的故事。

「我有爹了,再也不受別人欺負了。」77歲的劉煥新回憶起父親剛回來的日子,眼眶溼潤。劉連仁剛從日本回來的前幾個月,一聲「爹」就在劉煥新嘴邊,但面對父親時,他總是喊不出來。接受新時報記者採訪講述父親的故事時,劉煥新還是直呼父親「劉連仁」大名。

1944年9月,劉連仁被日軍強行擄走的時候,劉煥新還未出生,等到父親回來時,他已經14歲。1958年4月,在天津接到父親的那一刻,母親跑上前去就抱著父親哭,「高興的哭?辛酸的哭?我說不出那種滋味。」14年,對劉煥新和母親來說是太漫長的等待。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被日軍擄走的勞工除了慘死異鄉,基本都已回國,劉連仁屬於下落不明者。劉煥新收藏了一本日本人編撰的《強擄中國赴日勞工名錄》,這份名單重達7斤5兩,劉煥新翻開一頁,指著自己父親的名字,上面寫著「86號 劉連仁 脫走行方不明」。

等待的煎熬,劉連仁的家人比其他家庭多承受了近13年。幾乎每一年,劉煥新的母親都會帶著他去找村子裡的算命先生,對方說:「你爹還活著。」一家人就堅信,劉連仁還活著,過年家裡請祖先牌位時,家堂上就是不寫劉連仁的名字,「因為算命先生說了,他還活著。」

活著,一家人就等,這就是他們堅持下來的信念。

劉煥新講述父親的故事

為了有個寄託,有個好的念想,祖母給劉煥新起了小名,叫「盼盼」,五歲之後又改為了一個單字「尋」。

就在家人苦苦等待時,劉連仁從日本昭和煤礦(目前已關閉)逃出,在北海道的深山老林過著「野人」一樣的生活。創傷有多大,從劉煥新對父親的描述中就能略知一二:「劉連仁受的苦沒法說,回來後有床,但還是會像在山洞裡一樣睡。」「劉連仁會在深夜裡夢遊,睡覺時會呻吟、尖叫。」「劉連仁看不得黃呢子大衣,日本兵當年就穿那樣的衣服……」

結束14年的苦等,劉煥新一家團聚後,特意請算命先生吃了一頓飯,為了那句——「還活著。」

劉煥新在講述父親的故事時潸然淚下

「幫他討公道,幫勞工討公道」

「留作紀念吧,看到就心痛!」1991年,劉連仁到日本故地重遊,來到昭和煤礦,從那個當年地獄一樣令他拼命想逃出的地方,順帶撿了幾塊煤帶回中國。目前,這幾塊煤就陳列在劉連仁紀念館裡。

那一年,劉煥新跟父親赴日,只感受到了北海道徹骨的冷,「他是怎麼在那裡藏了13年?」

也就是自那一年,劉煥新親眼看著自己年近80歲的父親,堅定地走上了向日本政府討還公道的荊棘之路。劉連仁頻繁接受媒體的採訪、到日本各處演講,甚至站在了日本的法庭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向日本政府提起訴訟的個體。也就是那一年,劉煥新開始接觸勞工維權。

「基本上,日本我能去的地方都去了。」劉煥新站在一張日本地圖前,背對新時報記者,「你看,那些紅點標註的地方都是我、劉連仁走過的。」數了數,226個紅圈,那是226個地方。

地圖上標識著劉煥新去過的地方

19歲那年,劉煥新遵從父親意願去當了兵,他說:「是祖國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只有祖國強大了,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18年後,劉煥新又被父親從部隊召了回來,「幫他討公道,幫勞工討公道。」

父親在世的時候,劉煥新會陪同他一起去日本做報告。這個在家裡基本上不太講苦難經歷的男人,到了臺上就能連貫地講,還很有條理。關於父親所經歷的苦難,劉煥新都是在那時候聽來的。

也正是聽得多了,劉煥新開始逐漸理解父親為什麼還要在晚年一搏,給自己討公道。出於「野人」劉連仁在勞工圈的影響力,劉煥新於1994年被擄日受害勞工們推舉為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的執行會長。2000年父親去世後,劉煥新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繼「野人」劉連仁之後,「劉會長」劉煥新的名字又在勞工家屬圈流傳開來。

「我要的不是賠償,我要他們謝罪」

2020年12月9日10點11分,山東省高密市軍人接待站賓館又來了五個被擄赴日勞工的家屬,這次劉煥新將他們帶到了213房間。像這樣接待天南海北的勞工或者家屬,他已記不清有多少次。

幾年前,為了方便接待天南海北的勞工家屬,劉煥新在軍人接待站賓館租了兩間房,有個固定的地方接待家屬們。近幾年打起了遊擊戰,哪個房間空著到哪個房間,來的人多就選個大點的地方,來的人少就選個小點的房間。這一次,來了5個人,加上媒體,劉煥新跟前臺說:「213吧,能坐開。」

9日,在高密市,前來做登記的勞工後人口述父輩的故事。

84歲的楊典成第一次見活生生的記者,自告奮勇打開了話匣子,「俺爹被抓的時候33歲,俺7歲,還有弟弟和妹妹,俺娘帶著我們怎麼活呀,差一點就把妹妹拽(扔)了,那日子沒法說,沒法說。」

一旁的陳丕剛仔細地翻看著五個人帶來的資料。陳丕剛和劉煥新一樣也是轉業軍人,爺爺是擄日勞工。作為勞工家屬,他將和其他29位勞工家屬一樣,領到三菱支付的10萬元賠償金。

2005年,從部隊轉業的陳丕剛聽說劉煥新正在搜集被擄赴日勞工的資料,自己便找了過去,想了解爺爺的事情。到之後,發現劉煥新缺少正式的統計表格,於是他便主動幫忙整理表格,這一整就是15年。「你看到的這些材料都是我先擬定了模板,讓他們回去比著抄。」陳丕剛表示,有時候一次講不明白,勞工家屬可能要來幾趟,「索賠和討公道,太難了。」可是,劉煥新身上的勁頭一直感染著陳丕剛,讓他堅持了下來。

9日,在高密市,陳丕剛將整理好的資料交給勞工後人。

其實,這次公布的30個領到補償金的勞工名單裡並沒有「劉連仁」這三個字。「我要的不是賠償,我要他們謝罪!」劉煥新有些激動,「逝去的勞工,正在等說法的勞工家屬都在等一個公道,不要日本的所謂『深刻反思』。」

2014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首次全面、完整公布了日本強擄中國赴日勞工名單,1943年4月至1945年5月,38935名中國勞工分169批被相關日本企業夥同日本政府抓去做勞工,被押送至日本35家企業至少135個作業場所做苦役。被抓捕的中國勞工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11歲,30歲以下者居多。被擄到日本的勞工中,有6820名客死他鄉。

劉煥新說,他要做的不僅僅是為父親討公道,30年的「鬥爭」,他早已從父親個人的苦難中跳脫出來,更多地去關注勞工這個大群體,「大群體的訴求解決了,全面解決了,劉連仁的公道也就討回來了。」

9日,在高密市,勞工後人拿到了父輩關於勞工的歷史資料。

劉連仁和劉煥新,兩代人為「勞工」二字所累,只為「公道」二字。「要有骨氣、志氣和勇氣,這是劉連仁臨終時交代給我的。」劉煥新說,不光是三個氣,還說了,「他如果不行了,還有我,我不行了,還有子子孫孫,就是要討一個是非對錯,討一個公道。」

現如今,這個公道是劉煥新討給父親的,也是討給所有被擄赴日勞工的。

新時報記者:謝苗苗

攝影:王汗冰

相關焦點

  • 只為「公道」二字,赴日勞工之子劉煥新「鬥爭」了30年
    「野人」劉連仁的名字在被擄赴日勞工圈裡流傳,「劉會長」劉煥新的名字在勞工家屬圈裡流傳,父子兩代人都為「勞工」二字所累。近日,山東30名三菱受害勞工獲賠償金,赴日勞工劉連仁之子、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劉煥新的電話又被打爆了。
  • 為父討公道,他鬥爭了30年——被擄勞工之子自掏腰包幾十萬元去日本...
    為父親討公道他鬥爭了30年勞工之子劉煥新自掏腰包幾十萬元先後69次去日本參加談判等活動12月13日,早報記者驅車200多公裡趕到位於高密市草泊村的劉連仁紀念館。劉連仁之子劉煥新作為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除了赴日本參加談判等各種活動外,多數時間都守在紀念館內。30年來,他先後去日本69趟,還有接待勞工遺屬、組織各種活動,自掏腰包幾十萬元,為的就是要一個正義的說法。77歲的劉煥新說,劉連仁紀念館是中國勞工悲慘遭遇的見證和縮影,紀念館內的每一件遺物都講述著中國勞工難忘的苦難歲月。
  • 中國被擄勞工對日索賠重大進展,山東30名受害勞工遺屬獲賠
    根據儀式流程,全省各地的30名勞工遺屬每人獲得10萬元人民幣賠償金。據悉,這也是日本三菱公司向山東勞工支付的首批賠償金,標誌著中國被擄勞工對日訴訟索賠活動取得重大進展。雖遲必到的「謝罪」赴日勞工劉連仁之子、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劉煥新,也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 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勞工謝罪賠償
    ,標誌著中國被擄勞工對日訴訟索賠活動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從山東強抓一萬兩千多名勞工到日本做苦力,高密農民劉連仁就是其中一員。劉連仁去世後,從2003年開始,他的兒子劉煥新為了替父親和其他受害勞工討回公道,開始了漫長的起訴日本政府之路,但最終還是以敗訴而告終。
  • 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勞工發放謝罪賠償金!
    作為當年日本受害勞工的兒子,劉煥新、韓建平一直多年奔走,致力於搜集受害勞工情況、留取口述資料和相關物證,幫助二戰期間在日中國勞工索賠。據了解,二戰期間,日本強擄約39000名中國勞工到本土13家公司強制勞作。
  • 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受害勞工賠償!關注中國4萬...
    - 1 - 雖遲必到的「謝罪」 赴日勞工劉連仁之子、中國受害勞工聯誼會執行會長劉煥新,也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8日晚,記者電話聯繫上劉煥新,他已經返回濰坊的家中,繼續守著自己擔任館長的「劉連仁紀念館」,那是2016年,由中日友好人士共同出資所建。 「剛送走幾位前來打聽消息的勞工親屬,我先梳理梳理!」談到最新的獲賠,劉煥新話語中飽含激動,他覺得這算得上一個新的開始,「畢竟這麼多年的努力,有了最新的回饋。這也讓許多勞工親屬,看到了希望。」
  • 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勞工發放謝罪賠償金
    作為當年日本受害勞工的兒子,劉煥新、韓建平一直多年奔走,致力於搜集受害勞工情況、留取口述資料和相關物證,幫助二戰期間在日中國勞工索賠。據了解,二戰期間,日本強擄約39000名中國勞工到本土13家公司強制勞作。
  • \"齊\"心\"魯\"力|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勞工謝罪賠償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12月12日電(記者張昕怡、張志龍)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被擄山東勞工謝罪賠償金發放儀式日前在山東高密舉行,山東省的30名勞工遺屬每人領取到賠償金10萬元人民幣
  • 日本三菱正式向二戰中國受害勞工謝罪,承諾賠償!滄州多名勞工符合條件
    三菱材料還表示,該公司承認上述歷史事實及歷史責任,並且從為今後日中兩國友好發展作出貢獻的角度,為最終整體解決本問題設立中國勞工及其遺屬基金支付款項。為了不重犯過去的錯誤,該公司協助設立紀念碑,並承諾將這一事實世代相傳。
  • 中日勞工訴訟西松公司謝罪 和解協議被拒絕(圖)
    2010年4月26日,日本東京簡易法庭。在中國二戰被擄勞工聯誼會、二戰勞工中國法律援助團、日本友好人權律師的三方共同促成下,信濃川和解協議籤署。  5月6日,時隔66年之後,試圖為當年強擄勞工事件畫上句號的信濃川和解報告會在石家莊燕春賓館舉行,到會的66名信濃川勞工家屬寫下了「同意和解」的籤字。  籤字的人大多數已頭髮斑白。
  • 勞工組織控訴iPad mini供應商上海日騰虐待勞工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4日消息,據Macworld網站報導,近日,一個工人維權組織指責,中國的iPad mini供應商濫用勞工的行為,工廠工作條件惡劣,影響工人權益。勞工維權保護組織SACOM在本周公布了一份報告。該組織在報告中批評了上海的一家工廠的工作環境。
  • 75年前,這份罪惡文件,讓6800餘中國勞工慘死他鄉…
    ……這一次到日本,閆玉成走進了日本參議院,他的目的只有一個——代表數萬二戰中國受害勞工發聲,為他們討個公道。 而到達日本後,閆玉成和其他勞工的日子更是暗無天日。 「太餓了!我下船的時候偷偷在褲兜裡藏了兩個蒜頭,想留著充飢。但後來我們的衣服被統一收走拿去消毒,等發回來的時候發現蒜已經被蒸爛,沒法吃了……」 閆玉成說,當時他和其他中國勞工沒日沒夜地在礦井裡挖煤,日本人一天只給大家吃兩頓飯,而且夥食很差,從沒吃飽過。
  • 勞工社會學三十年
    一是改革開放將中國造就成「世界工廠」;二是由此引發的中國勞工群體的再形成。改革開放後大批農民轉離農村和農業,流動到東部新興工業區及大中城市務工為生,成為「農民工」。「農民工」是改革開放後形成的「新勞工」,其突破了傳統體制下「工人範疇」的界定,與原有的國企「老工人」共同構成轉型期的勞工群體。
  • 義大利參眾兩院通過勞工法修正案 加強勞工保護
    中新網8月10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8月7日,義大利參眾兩院正式通過了在義大利副總理兼經濟發展與勞工部部長、五星運動黨首路易吉迪馬約主導下的勞工法修正案。該法案旨在加強勞動市場改革,禁止企業濫用彈性權利,強化對勞動者的保護。
  • 緬甸勞工引發泰國大疫情,泰國為緬甸勞工免費檢測
    緬泰邊境消息,近期以來,因為泰國境內的疫情復發,泰方決定為境內外勞進行健康檢測。在泰國衛生部的指示下,達府軍警及衛生管理局在內的綜合執法部門,在湄索鎮區內開展第二輪外勞健康檢測,防止再次出現大規模聚集感染事件。
  • 契約勞工史:19世紀契約勞工來自哪裡?契約勞工的死亡率有多高?
    在19世紀1838年,第一批來自南亞的契約勞工抵達英屬蓋亞那,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勞工生活。在接下來的79年裡,有超過50萬南亞契約勞工被帶到美洲加勒比地區。1855年,一項新的法令規定,在駛向海外的船隻上,每100名男子,需要有33名女性與之對應。從1868年起,女性佔到走向海外契約勞工的40%。並不是所有的南亞契約勞工都心甘情願地來到這裡,很多契約勞工是被綁架和強迫而來的。
  • 西松信濃川受害中國勞工公祭儀式在日本新瀉舉行
    中新網5月28日電 (田野青)西松信濃川受害中國勞工第三次公祭儀式27日在日本新瀉受害勞工紀念碑前舉行。儀式由日本辯護律師團、日本友好市民團體、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共同組織,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聯誼會代表及受害勞工遺屬一行20餘人赴日參加了此次公祭活動。
  • 那些死在大力神杯腳下的南亞勞工
    但《衛報》與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的調查顯示:2010年末至2014年初,僅尼泊爾與印度籍勞工的死亡數量就超過了1200人。工人們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的薪水卻少得可憐,在這個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的國家裡,勞工通常每天能拿到的工資還不到7美元。苦難也不只屬於尼泊爾人。
  • 西松安野勞工抗爭餘音未絕(圖)
    一座碑,18年抗爭辛苦路 ——西松安野勞工抗爭餘音未絕西松建設公司向受難勞工謝罪    「安野中國人受難之碑」碑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為補充日本國內勞動力的不足,根據1942年日本內閣的決定,約4萬名中國人被強擄到日本各地服苦役。
  • 說起二戰中國勞工 別忘了「花岡慘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被戰爭拖累,國內勞動力短缺,為維持戰時經濟,總共有約4萬名中國人被強徵送往日本國內充當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