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夫沒參加紅軍和八路軍,為何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2021-01-19 歷史鑑官

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國內局勢也越來越穩定。這時黨中央決定對那些為共和國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授予軍銜。於是在1955年,我黨為這些英雄舉行了授銜典禮。出身「一般」的烏蘭夫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那次授銜典禮上最大的「意外」,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授予軍銜一般遵循著這樣一個原則:在我黨紅軍時代就成為將領的人才有資格被授予將官軍銜,在我黨八路軍時代是幹部的人才有被授予大校軍銜及其以上軍銜的資格。而這位烏蘭夫既不是我軍紅軍時代的將領,也不是我軍八路軍時代的幹部,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他到底有何本事?

烏蘭夫在1906年出生於內蒙古,是我們的蒙古族同胞。烏蘭夫出生之際正是清政府統治的末期,那時外國列強聯合清政府欺壓中國人民,底層勞動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雖然烏蘭夫的家鄉距離漢族人民群居的地方比較遠。但是,中華兒女都深知整個國家都處於危難之際,年幼的烏蘭夫也因為「國之將傾」而遭遇了很多磨難。

青年的烏蘭夫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而滿懷熱情投身於革命事業,成為「早期覺醒的蒙古青年」的傑出代表並且積極參與到以反帝愛國為主題的學生運動中去。1923年,年僅17歲的烏蘭夫從當地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北平蒙藏學校學習。

在北平,烏蘭夫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先驅李大釗、趙世炎等優秀共產黨員的領導下,烏蘭夫成為我黨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中的一員。在這個小組中,烏蘭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了更深的了解。1923年12月,烏蘭夫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一員。

1924年4月,烏蘭夫致力於將自己學習到的進步思想傳遞到自己的家鄉,於是他和多松年等人聯合創辦了內蒙古地區第一個蒙古族革命刊物《內蒙古農民》,這份雜誌為我黨的革命思想在蒙古族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1925年6月,烏蘭夫和吉雅泰領導了聲援上海「五卅慘案」的反帝愛國運動。1925年9月,烏蘭夫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1925年10月,烏蘭夫在參加完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被我黨派往蘇聯學習。

1929年,烏蘭夫從蘇聯學成歸來。在回國的路上,他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組織農民協會,廣泛發動當地的農民開展保護我黨、打擊國民黨反動派的地下革命鬥爭。1931年,烏蘭夫聽從黨指揮,跟隨上級領導王若飛在內蒙古地區為我黨的事業做貢獻,多次在極其危險和艱苦的條件下完成黨務、軍運、情報以及民族等方面的工作。

1936年,烏蘭夫領導了「百靈廟暴動」,這次暴動標誌著蒙古族打響了武裝抗日的第一槍。之後,烏蘭夫又在蒙古地區組建了共產黨地下委員會,為維護蒙古族團結抗日提供了組織基礎。抗日戰爭爆發後,烏蘭夫成為蒙旗獨立旅的政治部代理副主任,在任職期間,烏蘭夫堅持我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積極抗日,為該旅成為蒙古族中最大的抗日武裝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長期在蒙古地區工作的烏蘭夫又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內蒙古民族自治運動中去,在內蒙古地區大力宣傳我黨的民族自治政策。1945年,面對內蒙古地區少數不法分子的分裂行為,烏蘭夫親自視察蘇尼特右旗,號召當地的愛國青年為解決「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問題找出了最快最好的方法。

1946年,烏蘭夫親自帶領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代表團與東蒙古自治政府代表團進行談判,這次談判誕生了著名的「四三」會議,為內蒙古東西部地區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在新中國成立後,烏蘭夫仍然致力於內蒙古自治區全域的統一且積極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土改運動以及「三反」、「五反」運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很多人才。

烏蘭夫同志的一生就是為共和國事業奮鬥的一生。雖然他沒有參加紅軍和八路軍,但是他也參加了很多於國於黨有益的武裝鬥爭且一生致力於內蒙古地區的統一和國家建設,再加上他少數民族的身份頗具代表性,憑藉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烏蘭夫擔得起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1955年,有九大軍區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誰?
    建國初期,全國設有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和西南六大軍區,這一體制僅存在了五年之久。到了1955年,全國軍區重新劃分,原有的六大軍區改為十二大軍區(1956年又增設福州軍區)。這十二大軍區司令員都參加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其中有九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八路軍最特殊的一個團,團長和副團長,1955年都被授予上將軍銜
    這個八路軍獨立第1師雖然存在的時間很短,但它卻是整個全面抗戰時期,八路軍除了第115師、第120師和第129師之外,唯一一個師級作戰單位,後來發展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不僅如此,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擔任團長和副團長的兩個將領,後來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在當初八路軍的團一級作戰單位中,是絕無僅有的。
  •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時,將領被授予什麼軍銜?
    在1937年下半年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後,經國共兩黨會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相應任命了八路軍和新四軍各級主要負責人,並授予相應軍銜。1955年,被新中國授予大將軍銜。18、黃克誠 於1937年9月,就任第十八集團軍115師344旅副旅長。1955年,被新中國授予大將軍銜。19、周士第 於1937年9月,就任第十八集團軍120師參謀長。1955年,被新中國授予上將軍銜。
  • 1955年全國十二大軍區政治委員都是誰?他們都什麼軍銜?誰最高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朱良才任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秘書長等職務。解放戰爭時期,朱良才協助聶榮臻組建晉察冀軍政幹部學校任副校長兼副政治委員,1948年5月朱良才任華北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朱良才任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華北軍政大學政治委員、華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同時授予上將軍銜。
  • 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烏蘭夫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烏蘭夫,內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解放戰爭時期所部改編為內蒙古人民解放軍,他派遣部隊參加遼瀋、平津戰役。內蒙古軍區升大軍區後,烏蘭夫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 一個軍長一個師政委,後軍長成為上將,1955年同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上述五軍中,第四軍是紅四方面軍的老牌革命部隊,由第十師、第十一師和第十二師組成,共三個師。現在講一下,當時的第4軍軍長,以及他手下的一個師政委,他們後來都有很大的成就,1955年同時還被授予上將軍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繼續往下看吧。那時是許世友,他是紅四方面軍第4軍軍長,他是河南新縣許家窪人(此地原屬湖北麻城),生於1905年。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第二師師長羅華生 軍銜:開國少將 湖南湘潭人,20歲加入紅軍隊伍,曾任紅1軍團2師4團政委。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15師教導第五旅政委、新四軍獨立旅政委,山東濱海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中先後擔任松江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和四野39軍152師師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紅軍時期倖存的6位軍團長中,4位授元帥軍銜,為何他只授上將?
    紅二軍團還有許多赫赫有名的戰將,第四師師長盧冬生,是陳賡大將小時候的僕從,如果不犧牲,建國後必授大將軍銜,然而天妒英才,無可奈何。1955年大授銜,紅二軍團軍團長賀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老總
  • 抗戰時期,八路軍6個旅的政治部主任都是誰?1955年授什麼軍銜?
    任弼時又和朱老總、彭老總向中央報告,後中央決定在八路軍中恢復政治機關原有制度,在各師、旅、團設立政治部主任。那麼,八路軍6個旅的政治部主任都是誰?1955年授什麼軍銜?抗戰時期,蕭華擔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政治委員,與旅長陳光一起指揮了廣陽、義棠鎮、午城、井溝等戰鬥。建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1955年,他已在地方工作長達六年,主席特批:授他上將軍銜
    1955年,我軍評定軍銜時,有一個明文規定,那就是,已到離開軍隊,到地方工作的,不再授予軍銜,這些人的代表人物,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有總理,有小平等。在戰爭年代縱橫沙場,戰功顯著的,有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和東北地區抗日遊擊戰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周保中,有當過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和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的程子華等。但有一人,從1949年開始,就到地方工作了,但在1955年,還是授予了上將軍銜。此人就是閻紅彥將軍。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 如果參加55年授銜, 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1988年授予上將中有7位是1955年少將,他們都是誰?誰的成就最大
    新中國成立後,李德生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時任南京軍區12軍軍長的李德生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時任國防大學政委的李德生被授予上將軍銜。2011年李德生病逝,享年95歲,他和劉華清上將同一年出生同一年病逝。
  • 八路軍115師五位旅長都是誰?建國後授予啥軍銜
    根據雙方的協議,陝北的紅軍三大主力分別改編為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投入到抗日戰爭中,國共雙方團結起來,一致對外,與日寇展開浴血奮戰。 115師的前身是紅一方面軍主力和紅十五軍團(紅25軍與陝北紅軍合編而成),由林帥擔任師長,羅榮桓擔任政訓處主任,聶榮臻擔任副師長,周昆擔任參謀長,肖華擔任政訓處副主任,全師總兵力15000人,戰鬥力非常強勁。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李聚奎是人民軍隊中一員驍勇善戰的名將,1957年被補授上將軍銜,賴傳珠則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革命歲月中,他先後擔任過紅一師政委、新四軍參謀長、東滿軍區副司令員、東野6縱政委、43軍政委、15兵團政委等職務,並於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上將軍銜。紅二師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
  • 粟裕將軍戰功赫赫,1955年,為何不是元帥,而被授予大將?
    一直以來,關於粟裕大將的軍銜問題,一直被大家所熱議。因為很多人認為從戰功來說,粟裕大將已經足以授予元帥軍銜,因為在萊蕪戰役、淮海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粟裕大將的表現是非常突出的。甚至在50年代之初,毛主席起初想讓粟裕帶兵出徵。那麼,1955年的授銜中,粟裕大將為何沒有被授予元帥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1955年評選元帥、大將等軍銜的標準。
  • 1955年大授銜時,這位「平頭老百姓」因何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5年9月,為表彰那些為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作出卓越貢獻的將領們,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此次大授銜誕生了1048名開國將帥。其中根據:「副、準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中將」的標準有175名被授予中將軍銜,然而有那麼一位「平頭老百姓」也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他有何特殊呢?此人名叫蕭新槐,6個月前,他被免去黨內外一切職務,成了一名「平頭老百姓」,那麼此次大授銜中為何又被授予中將軍銜呢?
  •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個團首任團長分別是誰?誰軍銜最高?
    1955年楊得志被授予上將軍銜。 成為686團團長率全團參加平型關戰鬥,之後擔任了第343旅副旅長、代理343旅旅長。李天佑在1938年年底去往蘇聯學習,直到1944年春才回國。 解放戰爭中主要指揮炮兵作戰,擔任了第13兵團副司令員。 1955年李天佑被授予上將軍銜。
  • 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不幸犧牲,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授予上將軍銜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紅9軍,當時擔任紅9軍軍長和政委的兩個人在不久之後都壯烈犧牲,而當時擔任紅9軍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的兩人,後來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一、當時擔任紅9軍軍長的孫玉清,他是湖北紅安人,出生於1909年。在革命生涯早期,孫玉清參加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軍事鬥爭,逐漸成長為紅四方面軍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
  • 1955年,主管授銜工作的四位負責人,分別是什麼軍銜?
    羅榮桓,1902年出生,湖南衡山縣人。他早年參加了湘贛邊秋收起義,歷經三灣改編,後來跟隨主席上了井岡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涯。此後,羅榮桓歷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政委,期間南徵北戰,功勳卓著。
  •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2個團的團長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時期,楊得志擔任過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華北軍區野戰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參加了平津戰役、太原戰役、蘭州戰役和寧夏戰役等重大戰役。1955年,楊得志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李天佑歷任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副司令員兼第38軍軍長,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系列戰役。1955年,李天佑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第687團的首任團長是張紹東,他是湖北紅安人(有一種說法是陝西人),在紅四方面軍參加過長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