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國內局勢也越來越穩定。這時黨中央決定對那些為共和國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授予軍銜。於是在1955年,我黨為這些英雄舉行了授銜典禮。出身「一般」的烏蘭夫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那次授銜典禮上最大的「意外」,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授予軍銜一般遵循著這樣一個原則:在我黨紅軍時代就成為將領的人才有資格被授予將官軍銜,在我黨八路軍時代是幹部的人才有被授予大校軍銜及其以上軍銜的資格。而這位烏蘭夫既不是我軍紅軍時代的將領,也不是我軍八路軍時代的幹部,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他到底有何本事?
烏蘭夫在1906年出生於內蒙古,是我們的蒙古族同胞。烏蘭夫出生之際正是清政府統治的末期,那時外國列強聯合清政府欺壓中國人民,底層勞動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雖然烏蘭夫的家鄉距離漢族人民群居的地方比較遠。但是,中華兒女都深知整個國家都處於危難之際,年幼的烏蘭夫也因為「國之將傾」而遭遇了很多磨難。
青年的烏蘭夫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而滿懷熱情投身於革命事業,成為「早期覺醒的蒙古青年」的傑出代表並且積極參與到以反帝愛國為主題的學生運動中去。1923年,年僅17歲的烏蘭夫從當地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北平蒙藏學校學習。
在北平,烏蘭夫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先驅李大釗、趙世炎等優秀共產黨員的領導下,烏蘭夫成為我黨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中的一員。在這個小組中,烏蘭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了更深的了解。1923年12月,烏蘭夫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一員。
1924年4月,烏蘭夫致力於將自己學習到的進步思想傳遞到自己的家鄉,於是他和多松年等人聯合創辦了內蒙古地區第一個蒙古族革命刊物《內蒙古農民》,這份雜誌為我黨的革命思想在蒙古族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1925年6月,烏蘭夫和吉雅泰領導了聲援上海「五卅慘案」的反帝愛國運動。1925年9月,烏蘭夫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1925年10月,烏蘭夫在參加完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後被我黨派往蘇聯學習。
1929年,烏蘭夫從蘇聯學成歸來。在回國的路上,他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組織農民協會,廣泛發動當地的農民開展保護我黨、打擊國民黨反動派的地下革命鬥爭。1931年,烏蘭夫聽從黨指揮,跟隨上級領導王若飛在內蒙古地區為我黨的事業做貢獻,多次在極其危險和艱苦的條件下完成黨務、軍運、情報以及民族等方面的工作。
1936年,烏蘭夫領導了「百靈廟暴動」,這次暴動標誌著蒙古族打響了武裝抗日的第一槍。之後,烏蘭夫又在蒙古地區組建了共產黨地下委員會,為維護蒙古族團結抗日提供了組織基礎。抗日戰爭爆發後,烏蘭夫成為蒙旗獨立旅的政治部代理副主任,在任職期間,烏蘭夫堅持我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積極抗日,為該旅成為蒙古族中最大的抗日武裝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長期在蒙古地區工作的烏蘭夫又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內蒙古民族自治運動中去,在內蒙古地區大力宣傳我黨的民族自治政策。1945年,面對內蒙古地區少數不法分子的分裂行為,烏蘭夫親自視察蘇尼特右旗,號召當地的愛國青年為解決「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問題找出了最快最好的方法。
1946年,烏蘭夫親自帶領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代表團與東蒙古自治政府代表團進行談判,這次談判誕生了著名的「四三」會議,為內蒙古東西部地區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在新中國成立後,烏蘭夫仍然致力於內蒙古自治區全域的統一且積極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土改運動以及「三反」、「五反」運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很多人才。
烏蘭夫同志的一生就是為共和國事業奮鬥的一生。雖然他沒有參加紅軍和八路軍,但是他也參加了很多於國於黨有益的武裝鬥爭且一生致力於內蒙古地區的統一和國家建設,再加上他少數民族的身份頗具代表性,憑藉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烏蘭夫擔得起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