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和肥胖最為相關的疾病,你會想到什麼?
想必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一種名為「脂肪肝」的疾病!
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原本正常的肝臟內,突然堆積了大量脂肪進而造成的病變。從科學角度來看,脂肪肝本身並不能算是獨立疾病,而是肝臟出現的病理性改變!
近些年隨著國民生活條件、飲食水平不斷提升,脂肪肝的病發率也在不斷刷新機率,已然成為了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臟疾病,且發病年齡也在不斷向年輕化發展!
之所以肝臟中會有脂肪堆積,是因為肝髒本就是機體脂類代謝的中心性器官,如果本身存在肥胖、過度節食減肥、長期大量酗酒、營養不良、糖尿病等問題,就會導致肝臟出現脂類代謝紊亂,進而造成大量脂肪在內部堆積,脂肪肝因此病發!
臨床上根據脂肪變性在肝臟累及範圍的不同,將脂肪肝劃分為三個階段:輕度、中度、重度!
通常情況下,輕度脂肪肝多沒有異常表現,而中重度脂肪肝則不相同,患者可出現類似慢性肝炎的症狀,比如以下三個表現,就可能與脂肪肝有關:
1、消化道異常:在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部飽脹感等症狀時,患者往往會認為自己僅僅是患上了消化道疾病,從而忽視了對肝臟的檢查。
殊不知,食欲不振、消化道症狀恰恰就是與慢性肝病有關。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肝臟本就參與了消化和代謝,其分泌出的膽汁更是吸收脂肪、脂溶性維生素不能缺少的物質。
當脂肪肝累及肝功能之後,患者就可出現一系列消化道異常表現,越是發展到重度階段的肝硬化,症狀也會越明顯;
2、維生素缺乏症:受到脂肪肝的影響,肝臟分泌膽汁、合成營養的能力就可能會被減弱。
同時,再加上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問題出現,很容易誘發患者多種維生素缺乏症,進而出現一系列異常表現,比如周圍神經炎、口角炎、角化過度等。
有少部分患者,還出現了皮下瘀斑、牙齦出血等異常表現;
3、肝區疼痛:肝臟本身沒有末梢神經分布,所以在多個慢性肝病的早期,基本都不會有疼痛感傳來。
但是,當肝臟內脂肪沉積數量過多時,就可導致肝包膜、肝韌帶被牽拉,進而誘發右上腹不適,比如劇烈疼痛、壓痛、發熱等,都是常見的表現。
這種情況容易被誤診為急腹症,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來進行檢查和診斷。
目前臨床上常用到檢查脂肪肝的方法,主要有實驗室檢查、B超、ct、核磁共振等。一般情況下,通過B超就能對脂肪肝進行檢查,它也是脂肪肝首要選擇的診斷方式。不過,B超並不能確定肝功能的受損程度,也很難發現早期肝硬化!
所以,患者應按照醫生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查方法。只要是確診為脂肪肝,就應積極調整飲食、科學運動,早期脂肪肝通過生活調理,就可能會實現逆轉。而如果脂肪肝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就需按照醫生建議,進行下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