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方
坐地鐵坐到終點站,出站以後會有點惶惑:到處都是工地,不見市井,也不見景點,去哪裡呢?原來是要先順著樓梯上到斷崖上面。上面才是臨海的最後一座山。赤灣有三大古蹟,少帝陵、天后宮、文天祥公園。這座山就是文天祥公園。不過地圖上卻並未標公園,只是BUS有一站以公園為名。司機說什麼也沒有,就是修了臺階可以上山。我理解是站在這座山上可以望見文天祥當年戰鬥過的海,可以望見大宋王朝最後的覆滅之地。
赤灣以漁港興,因為地處海灣而可以對外海,現在已是吊車林立,船舶雲集的現代化工業港口。其天后官顯然是古代格式的現代建築,但是人氣還是比較旺的,百姓買了十五塊錢的門票進來,燒香磕頭供水果許願,有意思的是水果供奉完畢以後就會被原樣帶走,並不給廟裡留下;留下的只有香火和願望。當然,也或多或少有金錢被投入玻璃罩中的募捐箱。
這樣一處天后宮博物館,只見宮未見博物,在外面角落裡的一家屋子裡倒是有關於天后宮的一點圖片介紹。也許是正在大興土木,一切都方興未艾,沒有來得及布置呢。反正售票員在聽到有遊客要求掃碼支付門票的時候,總是不耐煩地用一句簡短的兩字句做不容置疑的回答:現金!
莫非她賣票已經賣煩了,不想為媽祖掙更多的建設資金了——因為賣多賣少她的工資都是固定的。這樣的架勢作為北方來的人,在記憶中是司空見慣的,沒有想到的是即便在現代文明很明確的地方,也難免這種舊日的漠然。
天后宮外面,有兩棵高大的菩提樹。菩提樹猛一看像是楊樹,樹幹發白,但有南方樹種的樹幹分櫱形式;樹葉被葉柄吊著搖擺,也像楊樹。但仔細看,菩提樹的葉子,是帶著一個長長的尖頭兒的,這是基本呈梨形的楊樹葉子所沒有的。
這兩棵菩提樹,可以作為這裡古代這個位置上曾有過寺廟的直接證據,也是最強有力的證據。儘管大多數遊客走不到這個證據前面。
信仰信賴,就無須證據。求證者即使給他證明了,他也未必信。信仰需要道理上的明晰,也需要相當的盲目性,它從根本上說是自我內在需求的一種外化。這種外化一旦在現實中送找到了門徑,便不及其餘,直入而去。所以那些不被這樣的內在的本能自我驅使的人,很難篤信什麼。儘管一般來說都信仰天地良心、人間正義與自然規律。
天后宮的一角,有一棵大榕樹,所有枝杈都被撐了起來,形成了一片半畝大的樹蔭。樹蔭裡有石桌石凳,成了既在宮中,又可在相當程度上脫離開廟宇環境的一處休息場所。
同是蹈海而亡,天后何以成為萬眾敬仰的神,少帝又何以並未被徹底遺忘,總是有人不斷追懷!少帝是宋朝最後一個皇帝,所謂崖山之後無華夏,所以讓人懷念,讓無事者、讓突然想從現世的生活之流裡抬抬頭的人發思古之幽情。天后則暗合了人們祈求平安的心理需要,成為一種上天保佑的直接對象;她的照拂,惠及這一方水土之上的所有人和事。
天后宮和少帝陵實際上是未來南山發展的歷史根據和文化支撐,是使土地上的人們除了經濟行為之外,還可以保持心境平穩與公共行為和諧的歷史保證和文化根脈。
當然這樣的平穩和和諧也不是幾處古籍就可以直接達成的。深圳遍布各區的圖書館建設,既是一種服務也潛在的是一種引導。在天后宮和宋少帝陵之間的南山圖書館,在街邊上一棟公共建築的三樓。一樓和二樓都是食堂,職工食堂,憑卡吃飯,無卡不賣飯,有資格買卡的都是當地的職工。二樓只是布置了藍色的塑料桌椅,並沒有開門。只有一樓在早中晚三段時間開飯。
南山圖書館因為地處偏遠而沒有深圳圖書館的人氣爆棚的景象,卻有著圖書館作為一個可以讓成年人重回課堂自習室一般的愜意。而且這個圖書館的擺設就像是一個大教室,教室前面是一律向前的桌椅,後面是裝滿了書的大書架。前面坐著的圖書管理員就是老師,不過這個老師一直不說話,和幾個看書的人一起保持著整個教室的安靜。
窗外的外走廊的建築就是職工宿舍,是周圍遍布海濱和山麓的大大小小的各個工地上的工人們的宿舍。這樣的宿舍和巨大的機械設備、汽車輪船就是南山生活的全部背景。
這個背景裡,還有頻繁上下坡的公路。下到底是碼頭,上到頂是隧道。因為這裡其實只是小南山的山麓地帶,是山和海之間狹窄的一小塊地方。現代人在山坡上蓋樓,蓋與山齊高的樓,並且臨海建倉、鑽山為洞,把大地上的一切都為我所用。
赤灣和南山和深圳一起,在分分秒秒的時間中,都在做翻天覆地的巨變。越是發展,越是需要少帝陵和天后宮這樣深植於歷史文化之中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