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衛軍教授: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和指導治療決策的預後因素|2020...

2020-12-26 騰訊網

2020年10月30-11月1日,由四川省腫瘤學會、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華西醫院、中華醫學會《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誌》聯合主辦的「2020骨髓瘤最新診療進展論壇(成都)」順利召開。會上,上海長徵醫院傅衛軍教授以「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和指導治療決策的預後因素」為題進行了分享,醫脈通匯總其精華,分享如下。

傅衛軍 教授

上海長徵醫院血液科主任

全軍骨髓瘤與淋巴瘤疾病中心主任

全軍血液學專委會委員

亞洲骨髓瘤工作組成員

《中國內科年鑑》副主編,血液學專業主編

多發性骨髓瘤(MM)診斷的重點在於判斷患者是否為MM、是否需要治療、是否為特殊類型的骨髓瘤、預後如何。MM是一種克隆性漿細胞疾病,因此它的診斷需要觀察患者的漿細胞克隆屬性和骨髓瘤的相關器官損害。漿細胞單克隆屬性可以從蛋白水平或細胞及基因水平兩方面進行診斷,骨髓瘤的相關器官損害則決定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後續治療。

傅衛軍教授表示,MM診斷的核心在於「一定水平的單克隆漿細胞已導致或即將導致器官損傷」。目前各項指南與共識主要通過M蛋白水平、腫瘤負荷和骨髓瘤相關器官損害三項標準判斷MM患者是否需要接受相關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誤區

MM診斷包含多個誤區,首先對於患者的M蛋白水平,「有M蛋白就是MM,無M蛋白排除MM」和「診斷MM要求M蛋白大於30g/L」兩個觀點都是錯誤的。M蛋白的本質是從蛋白水平反映B細胞淋巴瘤/漿細胞的單克隆屬性(單克隆Ig、sFLC、HLC),這種單克隆屬性可以從細胞及分子水平得到印證。多數情況下M蛋白水平可以反映克隆的大小,但不是治療的絕對指徵。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於2004年取消了對M蛋白的強制性要求。美國梅奧診所的統計顯示,最常見的M蛋白病為意義未明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MM僅佔18%。

MM目前的診斷困境在於,中老年患者中MGUS和冒煙型骨髓瘤(SMM)很常見,貧血、蛋白尿、腎功能不全,甚至腫瘤骨轉移也較為常見。對於這部分患者需要區分症狀性MM、MGCS(MGUS合併心臟損傷)和MGUS合併其他疾病,診斷的關鍵在於明確器官損害的原因。10%-20%的MM合併輕鏈型(AL)澱粉樣變性(繼發性),其中AL澱粉樣變性的器官損害源於單克隆輕鏈,MM的器官損害源於單克隆漿細胞+輕鏈。如果患者除澱粉樣變性相關表現外無法確診MM,則患者應當診斷為原發性AL澱粉樣變性。成熟B細胞淋巴瘤,如脾邊緣區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也可能伴M蛋白。這部分患者M蛋白水平通常較低,無相關臨床表現。

MM的診斷在漿細胞水平方面也存在一定誤區,骨髓克隆性漿細胞(BMMPCs)比例並不一定決定患者是否為MM。傅衛軍教授表示,診斷時需要注意漿細胞的量與「CRAB症狀」(「螃蟹」症狀)的一致性。漿細胞單克隆屬性可以通過異常免疫表型確定,漿細胞比例可以通過塗片或活檢獲得。對於BMMPCs

美國相關統計顯示,19%的原發性AL澱粉樣變性患者的BMMPCs≥20%,而在中國絕大多數原發性AL澱粉樣變性患者的BMMPCs

不分泌型或寡分泌型MM需要滿足MM的診斷標準,同時不分泌或寡分泌。不分泌型MM患者需要血尿M蛋白陰性,sFLC-R正常;寡分泌型MM患者需要血尿M蛋白、sFLC均為「不可測量」。部分漿細胞瘤在診斷上和MM相似,局灶性骨髓瘤活檢可證實多發漿細胞瘤(骨、軟組織),但BMMPCs

多發性骨髓瘤的危險分層

MM的表觀遺傳學、骨髓微環境、患者的合併症、併發症、是否接受規範性治療都是預後的影響因素。R-ISS分期在臨床上能夠有效地對MM患者進行危險分層,但是傅衛軍教授表示,R-ISS分期的一大缺陷在於II期患者比例過高,這部分患者還需要更加詳細地進行分層。MM的分層治療存在「短板效應」,FISH分層、GA分層、療效分層和經濟分層中的「最短板」決定了患者的預後。

目前高危MM患者的治療選擇在不斷增加,無論是多藥聯合方案還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均是可行的治療方案。傅衛軍教授表示,目前高危MM治療的疑問在於標危患者是否有必要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是否需要對患者進行幹預、CAR-T療法在MM中的治療地位如何。

多發性骨髓瘤的併發症

伴腎損傷的MM患者的總體生存時間較短。MM伴腎功能損傷患者的腎臟病理中約73%的患者伴M蛋白相關腎損害,25%的患者伴非M蛋白相關腎損害,2%的患者無病理學異常。伴腎損傷的MM患者需要早診斷,早治療。治療的關鍵在於通過抑制輕鏈產生、去除已產生的輕鏈、減少輕鏈沉積以快速降低輕鏈水平。治療中需要選擇起效快、有效率高、無腎毒、不經腎代謝或排洩的藥物。

髓外疾病(EMD)也是MM治療中需要關注的問題,EMD處理難度較大,對於MM伴EMD患者需要使用強度較高的治療方案,目前對MM伴EMD主要採用新藥誘導治療聯合雙次自體移植的方案,提升治療的有效性。CAR-T療法對於MM伴EMD的有效性也值得關注。

近年來,MM伴中樞神經系統(CNS)侵潤的患者數量也逐漸增多。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MM伴CNS侵潤的預後較差,中位總生存期(OS)不超過6個月,相關療法對於MM伴CNS侵潤的療效均不佳。MM伴CNS侵潤的治療原則在於需要選擇能夠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Marizomib)和免疫調節劑(來那度胺、泊馬度胺)。目前MM伴CNS的主要治療方案是在免疫調節劑的基礎上聯合中樞放療或鞘內注射。此外,CD38單克隆抗體治療、CAR-T等免疫治療也是一種治療選擇。

髓外MM(EMM)和繼發性漿細胞白血病(SPCL)的治療原則是儘可能使用多種新藥。如果患者早期療效不佳,可以改用淋巴瘤的治療方案或接受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傅衛軍教授最後總結道:BMMPCs是MM診斷的基礎,需要注重查找與BMMPCs及M蛋白相關的「CRAB」表現。避免因為M蛋白水平漏診孤立性、多發性漿細胞瘤、澱粉樣變性和其他成熟B細胞淋巴瘤。既要避免過度診斷治療(如MGUS,SMM),也要避免漏診MGCS,把握治療時機。對於MM患者的預後需要考慮決定預後的「短板效應」。

相關焦點

  • 第五屆抗白血病 淋巴瘤國際高峰論壇【多發性骨髓瘤專場】成功舉辦
    selinexor是全球首個口服選擇性核輸出蛋白抑制劑(XPO1),已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MM)和復發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R/R DLBCL)。新診斷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進展」為題分享了2020年歐洲血液學協會(EHA)和法國多發性骨髓瘤高峰論壇中新診斷多發性骨髓瘤(NDMM)的相關內容。
  • 武田發布評估NINLARO (ixazomib)治療新診斷多發性骨髓瘤的3期臨床...
    麻薩諸塞州劍橋和日本大阪--(美國商業資訊)--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TSE:4502/NYSE:TAK)(「武田」)今天發布3期TOURMALINE-MM2試驗結果,該試驗評估NINLARO (ixazomib)聯合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vs安慰劑聯合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療不適合自體幹細胞移植的新診斷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 貓咪狗狗多發性骨髓瘤,可影響多種器官系統,一旦確診預後慎重
    多發性骨髓瘤在貓咪不常見,年齡為12到14歲的貓,而且可能有雄性傾向。雖然遺傳學、病毒感染、慢性免疫刺激和接觸致癌物質已被確定為可能的致病因素,但伴侶動物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因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多變,可能影響多器官系統。
  • 得了多發性骨髓瘤平均能活多久?
    多發性骨髓瘤雖然是一種惡性血液系統性疾病,但卻是惰性發展。除了早期一些病情嚴重的三期患者以外,現如今對於積極治療的大多數病人的生存期都是延年計算的。
  • 2020年 EHA 會後速遞——淋巴瘤&骨髓瘤專場
    2020年7月4日上午,西安楊森醫學部骨髓瘤及淋巴瘤MSL團隊共同舉辦的「2020年EHA會後速遞 淋巴瘤&骨髓瘤專場」順利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邱錄貴教授和江蘇省人民醫院李建勇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
  • 多發性骨髓瘤新藥!武田Ninlaro(伊沙佐米)一線維持治療III期臨床...
    2020年06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藥企武田製藥(Takeda)近日在歐洲血液學協會(EHA)第25屆大會上公布了評估口服蛋白酶體抑制劑Ninlaro(ixazomib,伊沙佐米)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2項臨床研究的結果,包括單藥一線維持治療III期TOURMALINE-MM4研究,以及蛋白酶體抑制劑同類藥物轉換研究
  • 醫療地圖 | 遭遇多發性骨髓瘤的人生,還能夠實現逆襲嗎?
    ②漿細胞白血病:系骨髓瘤細胞浸潤外周血所致,其症狀和治療同其他急性白血病。  ③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髓瘤細胞浸潤所致,可見肝、脾輕中度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  科室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液科創建於1955 年,首任科主任是中國臨床血液學的奠基人之一、著名血液學家陳悅書教授。我科設有血液科臨床檢驗室和血液學實驗室,在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和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領域具備較強的科研實力和突出的研究業績。
  • 多發性骨髓瘤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過;骨痛的經歷,腰痛、胸痛、背痛、腿痛等等,或輕或重,時間或長或短,有自行緩解的,也有經過治療而緩解的。這些疼痛絕大多數都是良性過程,但有一種骨痛卻是我們不容忽視的,那就是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骨骼疼痛。多發性骨髓瘤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哪些?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專家建議:勿小看腰酸背痛,小心多發性骨髓瘤作祟
    曾有一名約60歲的病患長期骨頭酸痛,以為是骨刺、坐骨神經痛所造成,吃止痛藥卻未改善,經轉診到血液腫瘤科後才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也有許多病患腎臟功能不佳、發生骨折,或是歷經反覆感染後,才發現是罹患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的「多發」5症狀別輕忽!
  • 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臨床試驗信息分享【南京鼓樓醫院】
    南京鼓樓醫院血液內科正在開展一項針對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臨床研究。該研究已通過南京鼓樓醫院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批件號:2020-116-01 主要入選標準
  • 多發性骨髓瘤中國市場潛力達300億元,多款創新藥物布局藍海市場
    第三種單克隆抗體Isatuximab於2020年3月被批准用於復發性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有別於傳統的靶向藥物,Daratumumab是首個能直接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細胞上CD38蛋白的單克隆抗體藥物。2015年11月,Daratumumab通過優先審評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被批准與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或者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聯合用於治療既往曾接受至少一種治療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 多發性骨髓瘤新藥!武田口服蛋白酶體抑制劑Ninlaro(伊沙佐米)III期...
    2020年03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藥企武田(Takeda)近日公布了評估口服蛋白酶體抑制劑Ninlaro(ixazomib,伊沙佐米)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III期TOURMALINE-MM2研究(NCT01850524)的結果。
  • 德琪醫藥Selinexor三種治療方案入選最新版NCCN Guidelines®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藥應用於臨床,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也是臨床上面臨的難題。NCCN®指南將為rrMM患者的治療提供重要指導,國內外的血液學專家對此次指南的更新也非常關注,並對selinexor進入新版NCCN®指南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邱錄貴教授表示:「近期,NCCN®多發性骨髓瘤指南更新至2021第四版,selinexor的多個方案被寫入最新版的推薦指南中。
  • 多發性骨髓瘤專「咬」人骨頭
    本報訊(記者劉丹)近日,活了大半輩子的伍秦國(化名)第一次聽說世上有一種病叫作「多發性骨髓瘤」。「腰痛,咋就變成瘤了?」在老人的認知中,腰酸背痛是上年歲的人存在的通病,卻不知有一種「狡猾」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其症狀和骨質疏鬆、腰椎間盤突出相似,但卻專「咬」人骨頭。
  • 腰腿疼痛未必是骨頭病 超五成多發性骨髓瘤被誤診
    好在化驗很快有了結果:球蛋白增高、本周氏蛋白陽性、高鈣血症、腎功能不全同時伴有貧血、血小板減少,經驗豐富的接診內科醫生的第一反應是多發性骨髓瘤,於是便動員老程進行骨髓等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老程夫婦也是一頭霧水,明明在廣州已經確診是轉移瘤了,骨髓瘤又是個神馬情況?難道深圳的醫生比廣州的醫生高明?為了解開老程夫婦的疑惑,醫院組織了多學科會診。
  • 多發性骨髓瘤存在高感染率和高死亡率
    來自瑞典的研究報告顯示,超過五分之一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確診之後一年內死於感染。確切的說,在確診的一年之內,22%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死於感染相關的病因。總體上,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受感染的風險比那些經過藥物控制的對照組要高出七倍。
  • 多發性骨髓瘤有哪幾種類型?
    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主要是指骨髓內的造血細胞異常,這種細胞叫做漿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也就是產生人體抗體免疫球蛋白的細胞。 下面跟隨本來了解一下目前跟多發性骨髓瘤密切相關的其他兩種情況,臨床上此病其實是被分為3個類型的。
  • ...性骨髓瘤專「咬」人骨頭|腰椎間盤突出|細胞|多發性骨髓瘤|王季石
    本報訊(記者劉丹)近日,活了大半輩子的伍秦國(化名)第一次聽說世上有一種病叫作「多發性骨髓瘤」。「腰痛,咋就變成瘤了?」在老人的認知中,腰酸背痛是上年歲的人存在的通病,卻不知有一種「狡猾」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其症狀和骨質疏鬆、腰椎間盤突出相似,但卻專「咬」人骨頭。
  • 隔離病毒,不隔離信息 | 2019ASH新診斷骨髓瘤治療進展
    當前全國冠狀病毒疫情形勢非常嚴峻,全國人民都積極地配合政府和臨床展開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控制病情的發展。在目前的防控形勢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由於疾病特徵(多為中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等),更需要特別關注。
  • 青島市首個「多發性骨髓瘤診療中心」在我院揭牌成立
    9月24日,青島市首個「多發性骨髓瘤診療中心」揭牌儀式在我院圓滿舉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路瑾教授等業界多位專家出席揭牌儀式。我院副院長李永春教授出席儀式並致辭。青島市引進人才、我院血液科主任鍾玉萍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