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抗白血病 淋巴瘤國際高峰論壇【多發性骨髓瘤專場】成功舉辦

2020-12-14 騰訊網

第五屆抗白血病 淋巴瘤國際高峰論壇暨CSCO抗白血病聯盟 & 抗淋巴瘤聯盟巡講——哈爾濱站【多發性骨髓瘤(MM)專場】於7月25日在線上成功舉辦。全國眾多血液領域知名專家齊聚線上,以全新的視角聚焦MM的最新進展和創新診療理念,通過專題演講、專家點評等形式分享和探討了MM前沿學術成果,為全國血液科同道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學術盛宴。

會議伊始,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侯健教授開場致辭,並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山西省腫瘤醫院蘇麗萍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楊威教授、江西省腫瘤醫院雙躍榮教授、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白曉川教授、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陳潔平教授、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顧康生教授、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冀林華教授、北京協和醫院莊俊玲教授擔任各專題的主持。

Selinexor在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中的臨床研究進展

美國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的Paul G.Richardson 教授以「Clinical Progress of Selinexor in RRMM」為題進行講解。selinexor是全球首個口服選擇性核輸出蛋白抑制劑(XPO1),已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MM)和復發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R/R DLBCL)。

BOSTON研究證明,與硼替佐米和低劑量地塞米松聯合治療方案(Vd)相比,selinexor+硼替佐米和低劑量地塞米松的聯合治療方案(SVd)治療既往接受過1-3線治療的MM患者,可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PFS),並降低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率。因此,SVd可以作為先前接受過1-3線治療MM患者的有效治療選擇。

Paul G.Richardson 教授還對selinexor在MM中的其他經典臨床研究做了梳理,從這些臨床研究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selinexor對RRMM 有不錯的療效, selinexor聯合方案總體耐受性、安全性良好。Paul G.Richardson 教授相信selinexor的前景可期,對RRMM患者而言,是不錯的新選擇。

新診斷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進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陳文明教授以「新診斷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進展」為題分享了2020年歐洲血液學協會(EHA)和法國多發性骨髓瘤高峰論壇中新診斷多發性骨髓瘤(NDMM)的相關內容。介紹了CD38單抗達雷妥尤單抗、Isatuximab和CS-1單抗Elotuzumab。陳文明教授指出,不太建議把CD38單抗和細胞毒藥物聯合化療,會抑制T細胞活性無法充分發揮CD38單抗的作用。建議將CD38單抗和免疫調節劑(IMiDs)、蛋白酶體抑制劑(PIs)等藥物聯用。

同時,陳教授還介紹了CD38單抗應用的一些臨床試驗。以CD38單抗為基礎的多藥聯合的研究,回答了新藥時代是否還需要移植的問題。多項研究結果顯示,移植患者的長期緩解優於非移植患者;在非移植患者中,無論使用微小殘留病灶(MRD)還是PET/CT進行療效評價,四藥聯合的療效始終優於三藥聯合。

MM治療最新研究進展

在「MM治療最新研究進展」專題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蔡真教授分別介紹了冒煙型骨髓瘤(SMM)、NDMM和RRMM治療進展。

蔡真教授在報告中指出了多項MM最新治療進展:來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RVd)方案是NDMM患者的標準一線治療方案,不論是否移植均可顯著加深患者緩解程度,並改善生存預後,且不良反應可控;雙次自體幹細胞移植能改善高危患者的不良預後;泊馬度胺對含來那度胺方案一線治療後首次復發患者獲益顯著;IMiDs、PIs治療進展後加用達雷妥尤單抗可獲得深層緩解,且安全性良好;多項1/2期臨床研究顯示,多線治療後復發患者給予B細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挽救治療,有顯著臨床獲益。

系統性輕鏈澱粉樣變性診治進展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路瑾教授在題為「系統性輕鏈澱粉樣變性診治進展」的報告中,介紹了系統性輕鏈澱粉樣變性(AL)診斷、療效評估和治療等方面的最新進展。

診斷方面:路教授指出對於剛果紅陽性但Kappa、Lamda免疫組化雙陰的患者可能是轉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性(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ATTR)。療效評價方面:路教授介紹了新的臟器緩解的分級標準。治療方面:路教授表示含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療在AL患者之中佔有絕對的優勢地位。

MM近5年進展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娟教授以「MM近5年進展」為題結合最新的MM的臨床研究,介紹了高危SMM正在開展的以預防進展或根治為目的的臨床研究進展,和RRMM近幾年的新藥和新方法,還強調了對高危MM的治療仍是未克服的「珠峰」難題。

基於BCMA的多發性骨髓瘤免疫治療

在「基於BCMA的多發性骨髓瘤免疫治療」專題中,上海長徵醫院傅衛軍教授指出,免疫治療給骨髓瘤帶來的療效震撼不亞於淋巴瘤,免疫治療必然會在骨髓瘤的治療當中掀起巨浪。傅教授介紹了BCMA靶點的特點、作用和BCMA靶點藥物的研發現狀。從雙特異性T細胞銜接蛋白/抗體(BsABs)到抗體偶聯藥物(ADC)再到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分別做了詳細的介紹,強調了BsABs、ADC是「現貨」,無需清淋,可以反覆使用,但ADC單藥有效率不高,對靜止期MM無效果,BsABs需要多次使用;CAR-T是「活藥」,緩解率高,但需要製備,需要清淋等。還需要注意的是,三種藥物對前體細胞/幹細胞無作用,可能存在脫靶效應。

MM診療技術的合理應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邱錄貴教授在「MM診療技術的合理應用」專題中介紹了精確診斷和療效評估中的技術應用。在精確診斷方面:邱錄貴教授強調了MIGM綜合血液病理診斷模式的重要性和遺傳學異常在預後價值中的重要性。在療效評估方面:邱錄貴教授強調了血尿M蛋白監測(定量及定性)對MM療效評價和MRD監測有重要意義,但技術的標準化和高度敏感性是其前提。

TEMPI症候群的臨床與思考

TEMPI症候群最初被認為是一種特殊類型的MM,後來發現是一個具有獨立發病機制的疾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閻驊教授在「TEMPI症候群的臨床與思考」專題中結合病例介紹了TEMPI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獲得性的漿細胞疾病,具有特徵性的副腫瘤症候群表現,還介紹了TEMPI症候群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治療和轉歸等內容。

在各專題的專家點評環節,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劉愛春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張利玲教授、解放軍總醫院朱宏麗教授、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李炳宗教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彩霞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朱遠教授、福建省人民醫院廖斌教授、高博醫療集團上海閘新醫院王椿教授、河南省腫瘤醫院李玉富教授、山東省腫瘤醫院李增軍教授、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楊同華教授、青海省人民醫院馮建明教授、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劉昌勳教授、北京醫院施紅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夏忠軍教授等眾多國內知名專家分別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以不同的視角,圍繞MM診療提出了精彩觀點。

本場會議的最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劉林教授進行了提綱挈領的總結,並指出,MM是國內外眾多血液醫生關注的話題。此次會議的成功召開,有助於進一步提升血液領域臨床醫生對於MM診療的認知,並為學術交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同時也助推了MM創新之路的快速發展。

相關焦點

  • 傅衛軍教授: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和指導治療決策的預後因素|2020...
    2020年10月30-11月1日,由四川省腫瘤學會、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華西醫院、中華醫學會《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誌》聯合主辦的「2020骨髓瘤最新診療進展論壇(成都)」順利召開。
  • 第五屆天晴血液·紫金論壇暨天晴血液八周年學術盛會,民族製藥企業...
    第五屆天晴血液·紫金論壇暨天晴血液八周年學術盛會於8月9日圓滿舉辦,200多位血液領域名醫大咖共聚一堂,線上會議直播超過100萬人觀看和關注,實時在線互動留言超過2000條,CCMTV臨床頻道聯合人民健康等媒體在線直播,同步分享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領域最熱門的科研成果、最前沿的治療理念、最規範的診療路徑。
  • 哪些人容易得多發性骨髓瘤?發病原因有哪些?能治好嗎?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惡性血液腫瘤,現在已經將其歸類為B淋巴細胞淋巴瘤的範疇之內。這種惡性血液腫瘤在中老年人群中高發,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呈上升的趨勢,在60-70歲之間達到發病的高峰,老年男性的發病率高於老年女性。幾年來,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年齡有著年輕化的趨勢,發病率也有著逐年升高的特點。
  • 2020年 EHA 會後速遞——淋巴瘤&骨髓瘤專場
    2020年7月4日上午,西安楊森醫學部骨髓瘤及淋巴瘤MSL團隊共同舉辦的「2020年EHA會後速遞 淋巴瘤&骨髓瘤專場」順利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邱錄貴教授和江蘇省人民醫院李建勇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
  • 醫療地圖 | 遭遇多發性骨髓瘤的人生,還能夠實現逆襲嗎?
    ②漿細胞白血病:系骨髓瘤細胞浸潤外周血所致,其症狀和治療同其他急性白血病。  ③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髓瘤細胞浸潤所致,可見肝、脾輕中度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我科設有血液科臨床檢驗室和血液學實驗室,在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和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領域具備較強的科研實力和突出的研究業績。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 多發性骨髓瘤專「咬」人骨頭
    貴州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長、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王季石告訴記者,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惰性」的血液腫瘤,起病緩慢、潛伏期很長,加之症狀沒有太多典型性,使得患者易走彎路,費盡周折,最後才發現真面目。 「門診病人中約有10%被忽視,被誤診。」
  • 多發性骨髓瘤有哪幾種類型?
    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主要是指骨髓內的造血細胞異常,這種細胞叫做漿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也就是產生人體抗體免疫球蛋白的細胞。 下面跟隨本來了解一下目前跟多發性骨髓瘤密切相關的其他兩種情況,臨床上此病其實是被分為3個類型的。
  • ...性骨髓瘤專「咬」人骨頭|腰椎間盤突出|細胞|多發性骨髓瘤|王季石
    貴州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長、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王季石告訴記者,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惰性」的血液腫瘤,起病緩慢、潛伏期很長,加之症狀沒有太多典型性,使得患者易走彎路,費盡周折,最後才發現真面目。「門診病人中約有10%被忽視,被誤診。」
  • 青島市首個「多發性骨髓瘤診療中心」在我院揭牌成立
    路瑾教授對青島市首個「多發性骨髓瘤診療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今後將繼續與我院在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治與科研等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多發性骨髓瘤在規範化診療與科研的發展。李永春副院長在致辭中表示,由衷地感謝路瑾教授對我院血液科的大力支持,期待與路瑾教授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開展更多的合作交流,不斷提升我院多發性骨髓瘤病的診治能力,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共同造福患者。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中老年人較為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大多起源於漿細胞,且發病率較高,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 專家:中國血液腫瘤發展已與國際接軌
    10月31日,「第四屆百濟神州血液腫瘤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旨在聚焦國內外血液腫瘤領域的治療進展,傳遞學術與臨床研究新聲,助力血液腫瘤領域進一步向「慢病化管理」模式轉化,幫助患者改善預後和生活質量。
  • 第五屆新聚合國際教育高峰論壇圓滿舉行
    第五屆新聚合國際教育高峰論壇和籤證官線上交流活動分別於11月13日和11月14日舉行。本屆論壇圍繞「未來國際化教育發展」「時代變革下的留學決策」「留學後職業規劃」三大主題,採用線下論壇嘉賓研討,線上線下觀眾嘉賓互動的雙會場模式。
  • 第五屆健康酒文化傳播高峰論壇在長沙成功召開
    2020-12-23 12:01:43 來源: 今拉薩 舉報   2020年12月19日,第五屆健康酒文化傳播高峰論壇暨
  • 多發性骨髓瘤是什麼?這3種疾病,可能皆由它所致
    沒錯,這很可能與多發性骨髓瘤密切相關。多發性骨髓瘤是好發於老年患者的疾病。在最近幾年,多發性骨髓瘤在我國的發生率越來越多。目前在我國總體的骨髓瘤發病率有十萬分之一點五到十萬分之二左右。發病率在血液病科是第二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排名第二,第一是淋巴瘤,第二是骨髓瘤,可以見到骨髓瘤病人數還是挺多的。多發性骨髓瘤是什麼?那麼,多發性骨髓瘤到底是什麼呢?
  • 艾伯維/羅氏venetoclax多發性骨髓瘤III期臨床因死亡...
    2019年03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生物技術巨頭艾伯維(AbbVie)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對所有評估venetoclax(Venclexta/Venclyxto)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的臨床研究進行了部分暫停。
  • 第三屆「一帶一路」中部康復高峰論壇暨第五屆國際康復設備博覽會...
    12月5日,由中國康復醫學會、安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中部康復高峰論壇暨第五屆國際康復設備博覽會在我市舉行,這是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具體舉措。來自國內近百家著名康復設備企業參加博覽會,眾多行業精英參與相關學術論壇活動。
  • 第五屆全國黨媒網站高峰論壇舉辦
    本報深圳12月24日電  (記者呂紹剛)2020(第五屆)全國黨媒網站高峰論壇24日在深圳鹽田舉辦,主題為「深度融合、一體發展—
  • 翹楚集結,雲端論劍|第五屆海峽兩岸眼科高峰論壇圓滿閉幕
    為總結年度眼科學術成果及臨床經驗,整合國內眼科資源,促進海峽兩岸學術融合與交流,由寧波市第一醫院太學眼科中心舉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眼科高峰論壇」於2020年11月29日在寧波富邦大酒店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正式召開。
  • 得了多發性骨髓瘤平均能活多久?
    多發性骨髓瘤雖然是一種惡性血液系統性疾病,但卻是惰性發展。除了早期一些病情嚴重的三期患者以外,現如今對於積極治療的大多數病人的生存期都是延年計算的。
  • 一老外身患多發性骨髓瘤全球新藥均無效 卻在杭州重獲新生
    貝裡斯夫婦與黃河教授(左)、胡永仙醫生(右)合影  10日上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6號樓23樓病房裡,59歲的貝裡斯(音譯,英文名為:Fares)面對杭城數家媒體記者侃侃而談,他戴著一副框架眼鏡,頭髮花白,略顯消瘦,但思路清晰、對答如流,要不是右手上的留置針,還真猜不出他是一位「死裡逃生」的國際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