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浮特色美食「藤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據說還與陳璘有關?

2021-02-07 雲安電視

這種神奇的豆腐,傳說是明朝時期的抗倭名將、民族英雄陳璘傳下來的。

 

傳說明朝萬曆年間,陳璘帶領軍士開進雲霧山砍樹割草、開墾軍田。時值炎熱的夏天,雲霧山裡雲霧瀰漫,森林裡的瘴氣很厲害,軍士吸入了那些有毒的瘴氣,陸陸續續地病倒了。陳璘雖身體強壯,但最後還是病倒了。大家吃了軍中郎中的藥,不見好轉。陳璘便命人從東安縣城把最好的郎中請來為大家治病,吃過幾服藥,也不見好轉。

 

一天夜裡,陳璘睡得迷迷糊糊的,聽見有人在門外叫他。那人的聲音很幼稚、很輕:「陳將軍,陳將軍,快起來,我家主人有請。」陳璘披衣走出門外,發現是一名小書童打著燈籠站在門外等著他。

 

陳璘問道:「你家主人是誰呢?找我何事?」

 

那書童見陳璘出來了,便道:「將軍隨我來,去到您便知道了。」說完,便側舉著燈籠在前面引路。

 

陳璘很好奇,便在後面跟著書童走。

 

前面的路左彎右拐的,陳璘覺得既熟悉又陌生,這路好像平日間走過,但有些景象又覺得陌生。這樣兜兜轉轉走了很久,忽然看見前面樹蔭下有間亮著燈的茅屋。

 

書童道:「前面便是了。」

 

忽然,陳璘聞到一種從來沒有聞過的香味,不是花香,而是一種煎煮菜餚的香味。陳璘頓時覺得肚子餓了,下意識地咽了咽口水。

 

來到茅屋前,只見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家站在臺階上,向陳璘拱手行禮,隨後掀開門帘示意陳璘進屋裡。陳璘拱了拱手,抬腳進屋。只見屋裡的八仙臺上擺著一盤熱氣騰騰的暗綠色的菜餚,一壺酒,兩隻酒杯,兩雙筷子。陳璘明白了,剛才在屋外聞到的香味便是從那盤綠色菜餚裡散發出來的。

 

老人請陳璘坐下,他自己坐在陳璘的對面。

 

陳璘道:「老先生,這是……」

 

不等陳璘說完,老人便搶過話頭道:「久聞將軍威名,老朽早該拜見將軍了,只是俗務纏身,今天晚上才有機會。聞說將軍偶染小恙,老朽特意做了個能治這病的小菜,請將軍賞面陪老朽喝幾杯水酒。」

 

陳璘:「請問老人家尊姓大名?」

 

老人道:「山野村夫,小姓『土』字,賤名嘛,不提也罷。老朽隱居於此多年,外界早把老朽忘掉囉。吃吧,菜都快涼了。」


陳璘見那暗綠色的菜餚像豆腐,便問道:「這是豆腐吧?」也不等人家回答,便夾了一塊放進口裡。

 

老人回答道:「是一種藤草做的豆腐。」

 

陳璘把那豆腐含在口中,首先充滿口腔、鼻竅的是藤草那濃鬱的青腥之味,接著米豆、花生米、稻米的特有香味也跑出來了,與藤香混在一起,一前一後地渲染著嗅覺,那感覺,就像猛咽一口山泉,入口時是冰涼,咽下去時是清香、甘甜……

 

二人邊吃邊聊。老人家告訴陳璘,用來做豆腐的藤草是雲霧山上常見的小藤,叫百解藤,能解百毒、散瘴癘。將軍開山造田,身上的小恙,便是吸入瘴氣造成的。吃這個豆腐,正好對付它。

 

陳璘聽了,站起來,活動了一下筋骨,覺得整個人精神了,頭也沒有暈暈漲漲的感覺了。若不是老人家提醒,還老記掛著自己在生病。這豆腐真是神奇,比郎中的藥強多了。若將士們能吃上,那瘴癘便能治了。於是,陳璘請求道:「敢問老人家,這豆腐難做嗎?我軍中將士多染瘴癘,正好用它治病。」

 

老人笑著道:「不難做,不難做,我家小書童都曉得做呢。我把方子寫下來了,將軍回去照方子做就可以了。」

 

陳璘聽了,高興地站起來拱手行禮道:「真好!真好!在此先行謝過了。」

 

老人笑呵呵地看著陳璘,接受了陳璘的謝禮。

 

老人從懷裡掏出一個錦囊,遞與陳璘道:「此乃做藤草豆腐的方子,將軍請收好。」

 

陳璘雙手接過錦囊,藏在衣服的夾層裡收好。

 

此時,書童又捧了一小盤藤草豆腐出來,道:「先生,將軍,只剩這些了。」

 

陳璘道:「夠了,夠了。」

 

老人家道:「再吃一點吧,四更天還沒到呢。」

 

陳璘其實還沒吃飽,聽老人這麼說,便給老人家倒滿酒,自己也倒滿,剛要舉杯,忽然聽見門外軍士大叫:「將軍,不好啦,將軍,不好啦,九翔少爺吐了。」

 

陳璘一聽,知道自己兒子病情加重,也顧不得跟老人家道別了,一個箭步便衝出茅屋,因為太急了,竟一頭撞在門框上。

 

這一撞,陳璘醒了,發現自己還躺在床上,剛才是一頭撞在架子床的柱子上。原來是南柯一夢。陳璘連忙摸了摸衣服的夾層,發現真有一隻錦囊。

 

此時,一軍士在門外道:「將軍,少爺吐了,說要見您。」

 

陳璘道:「我這就去。」

 

陳璘打開錦囊,發現裡面疊放著一張紙,打開紙,紙上面畫著一幅百解藤的形象圖,旁邊還有文字描述。圖下方是做藤草豆腐的方子和步驟。陳璘大喜,知道是得到了神仙的幫助了。陳璘想起那老人家說他姓土,莫非是土地神?陳璘來到前帳,發現神龕下供著的土地公公神像與那老人家有幾分相似。心裡當下明白了,原來真的是土地神在幫助自己,請自己吃了一頓藤草豆腐,還給了做豆腐的方子。

 

陳璘心裡甭說多高興了,點燃三炷香,恭恭敬敬地插在土地神像前的香爐裡。

 

陳璘走出大帳,去看兒子九翔。九翔剛十歲,長得胖嘟嘟、虎頭虎腦的,陳璘帶他來軍中,閒暇時教他武功。

 

九翔吐過後,睡不著,撒嬌要見阿爸。陳璘便把夢訪土地神、吃藤草豆腐的故事講與兒子聽。

 

第二天,陳璘吩咐所有人不用墾地了,按圖索驥,上山找百解藤做豆腐吃。生病的將士吃了幾頓藤豆腐,果然痊癒了。那些沒生病的將士吃了,變得精神抖擻,食慾大增,像換了個人似的,幹起活來像個水牛牯,有使不完的勁。

 

很快,做藤草豆腐吃能祛瘴癘的消息便在雲霧山一帶傳開了,周圍的山民紛紛前往軍營取經學做藤草豆腐。一直傳承至今。雲安區石城鎮託洞片的各村,高村鎮的司馬、六馬村,鬱南縣的千官鎮、歷洞鎮大部分村依然傳承著製作藤草豆腐的傳統手藝。後來,人們把「藤草豆腐」簡稱為「藤豆腐」,20世紀90年代,雲霧山下國道324線的飯店菜館開始推出傳統特色菜——藤豆腐,作為招徠客人的特色招牌名菜。現今,每逢春末至秋分這段時間,在那些鄉村飯館,客人輕易就能吃到這種用藤草做的豆腐了。

 

神奇的傳說未必是史實,但藤豆腐的美味及功效卻是千真萬確的。一邊品嘗香噴噴的藤豆腐,一邊聆聽那神奇的傳說故事,那感覺絕對是一種無法言喻的美妙。





相關焦點

  • 鬱南美食「藤仔豆腐」原來是這樣的傳說~
    吃這個豆腐,正好對付它。 陳璘聽了,站起來,活動了一下筋骨,覺得整個人精神了,頭也沒有暈暈漲漲的感覺了。若不是老人家提醒,還老記掛著自己在生病。這豆腐真是神奇,比郎中的藥強多了。若將士們能吃上,那瘴癘便能治了。於是,陳璘請求道:「敢問老人家,這豆腐難做嗎?我軍中將士多染瘴癘,正好用它治病。」
  • 雲浮炒米餅,原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炒米餅,是雲浮傳統的春節應節特產。當然,現在常年也可以吃到炒米餅,因為雲浮炒米餅早已成為雲浮著名的旅遊手信,不少餅家和農村的手藝人常年做炒米餅出售。我日前做的炒米餅還沒送到餅鋪裡,家裡積了些雞蛋鴨蛋,留著賣,價錢也不好,何不給孩子他爹送些過去。一來可給他爹補補身子,二來可親眼看看他爹,心裡也好安穩些。請老爺奶奶恩準。」  老爺、奶奶聽了,兩雙老眼感激地看著眼前這位賢惠的心抱(心抱,粵語詞,即兒媳婦),無限歡喜,當下便答應了。
  • 鬱南「藤仔豆腐」的傳說,你聽過未?
    陳璘把那豆腐含在口中,首先充滿口腔、鼻竅的是藤草那濃鬱的青腥之味,接著米豆、花生米、稻米的特有香味也跑出來了,與藤香混在一起,一前一後地渲染著嗅覺,那感覺,就像猛咽一口山泉,入口時是冰涼,咽下去時是清香、甘甜…… 二人邊吃邊聊。老人家告訴陳璘,用來做豆腐的藤草是雲霧山上常見的小藤,叫百解藤,能解百毒、散瘴癘。
  • 關於雲浮特產炒米餅,有這樣一個傳說......
    炒米餅,是雲浮傳統的春節應節特產。當然,現在常年也可以吃到炒米餅,因為雲浮炒米餅早已成為雲浮著名的旅遊手信,不少餅家和農村的手藝人常年做炒米餅出售。我日前做的炒米餅還沒送到餅鋪裡,家裡積了些雞蛋鴨蛋,留著賣,價錢也不好,何不給孩子他爹送些過去。一來可給他爹補補身子,二來可親眼看看他爹,心裡也好安穩些。請老爺奶奶恩準。」  老爺、奶奶聽了,兩雙老眼感激地看著眼前這位賢惠的心抱(心抱,粵語詞,即兒媳婦),無限歡喜,當下便答應了。
  • 鬱南千官美食「神仙豆腐」的傳說,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陳璘把那豆腐含在口中,首先充滿口腔、鼻竅的是藤草那濃鬱的青腥之味,接著米豆、花生米、稻米的特有香味也跑出來了,與藤香混在一起,一前一後地渲染著嗅覺,那感覺,就像猛咽一口山泉,入口時是冰涼,咽下去時是清香、甘甜…… 二人邊吃邊聊。老人家告訴陳璘,用來做豆腐的藤草是雲霧山上常見的小藤,叫百解藤,能解百毒、散瘴癘。
  • 抗倭名將陳璘紀錄片《鐵血龍崖》今晚首播!
    抗倭名將陳璘紀錄片《鐵血龍崖》劇照 雲浮廣播電視臺、雲安區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的長篇歷史紀錄片《鐵血龍崖》,將於1月8日、9日、10日在雲浮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粵語劇場時段(21:55)播出,敬請收看!
  • 雲浮有個鮮為人知的勝景:雞膥蒸豆豉,逛上一天都不過癮~
    原來它的來歷,有一個神奇的傳說。話說明朝萬曆年間,大將軍陳璘奉旨帶兵平息了羅旁之亂,在羅旁山一帶建立了一州二縣,一州是羅定州,二縣是東安縣和鬱南縣,世稱「三羅」。陳璘在平息羅旁的戰役中論功居首,於是朝廷便給他加官進爵,任命他為東山副總兵兼東安參將,並下旨要他舉家遷居東安縣,負責善後三羅之地,維持治安、發展生產,招攬各地流民到東安休養生息。陳璘將軍本領高強,能呼風喚雨。
  • 九龍的特產美食是豆腐,據說99%的香港人都不知道.
    今天為什麼說豆腐呢?因為做豆腐很安全,風險最小。你看做好的是豆腐,做稀了是豆漿,做軟了是豆腐花,做硬了是豆腐乾,做薄了是豆腐皮,做黴了是豆腐乳,做壞了就是臭豆腐!哈哈,這只是旅遊君知道的小段子而已!「浛洸菜,大灣妹,九龍豆腐,西牛麻竹筍!」這是一句英德人家喻戶曉的英德特色童謠。意思是說浛洸鎮的菜是最新鮮,最好吃;大灣鎮的女孩最漂亮;西牛麻竹筍最出名,而九龍則是以其豆腐遠近馳名。
  • 雲浮陳氏宗親會到韓國陳氏學習交流
    雲浮陳氏宗親會受韓國陳氏宗親會的邀請(2018年9月6日至2018年9月12日)到韓國麗水市、莞島郡、南海郡等地學習交流。陳璘(1532年3月3日1607年6月2日),字朝爵,號龍崖,韶州翁源縣(今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人,明代將領、抗倭英雄。
  • 寒露後,一種叫苦櫧的野果,落滿一地,撿回家做豆腐,比肉還香
    出於好奇,我也湊過去,原來他們是撿一種叫苦櫧的果子。每年10月份便是苦櫧果實成熟的季節,果子成熟後,自然脫離外面包裹的薄皮,掉落下來,秋風吹過,落得滿地都是,據現場一位撿苦櫧果的大叔介紹,這苦櫧果撿回家做豆腐,比肉還香。
  • 李舜臣與陳璘家族四百年友情因薩德出現裂痕
    由於來尋訪的中國人絡繹不絕,紮根於海南皇朝村的陳璘後裔--廣東陳氏宗親會遂在一年前樹立了一塊題有「韓中友誼陳璘將軍」的石碑。宗親會會長陳顯模(音)正在講解李舜臣將軍和陳璘將軍的友情。[自由撰稿人 吳宗瓚] 「歷史上,每當面對危難時,中韓兩國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難相助。明朝鄧子龍將軍和朝鮮王朝李舜臣將軍在露梁海戰中雙雙殉職,明軍統帥陳璘今天還有後人生活在韓國」。
  • 【美食】美食日記——太原特色美食篇
    今天就為小夥伴們盤點山西太原的特色美食,賺你口水沒商量!
  • 獨具特色米豆腐
    點擊上面  馬田人 關注訂閱 即可 獨具特色米豆腐做米豆腐時,石灰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攪拌時慢慢淋入石灰水,也可以把石灰水摻在浸米桶裡,一起磨成米漿。漿糊過稀,米豆腐不易成顆膠狀,如果漿糊過硬,會造成米豆腐不夠鮮嫩。米漿熬煮至全部熟透不黏口時即可出鍋,否則米豆腐易糊,不夠軟滑。邊扒邊攪拌邊觀察,待到煮熟的米漿熬成糊狀,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來了,趁熱將米糊裝入預先準備好的盛器內,這樣米豆腐就做成了。
  • 廣東雲浮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雲浮市位於西江中遊以南,毗連珠江三角洲,與肇慶、佛山、江門、陽江、茂名、廣西梧州接壤。雲浮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內主要河流羅定江(又稱南江)、新興江均大致呈西南——東北流向。西部、西南部、東南部與鄰區、鄰市俱以山嶺為界,唯北部以西江為界。
  • 廣東雲浮2020鄉村遊系列活動落幕
    期間還舉辦了雲城區「粵菜師傅」工程美食匯、第三屆鄉村美食(番薯)匯等活動。同時,還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通過扶持特色蔬菜、南藥等基地建設,培育農產品經營主體,傳播雲浮飲食文化,積極打造雲浮美食地標名片,助推文旅產業發展。活動期間,特色美食區、農副產品區及土特產區等受到市民熱捧,銷售異常火爆。鄉村旅遊圓桌對話、雲浮名廚廚藝展示、廣東省名中醫講座等精彩活動也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聆聽。
  • 雲浮清明時節的美食!做艾餈,炒山坑螺,蕎尾炒燒肉~~這是春天的味道,你還記得嗎?
    艾餈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因為艾草在清明時節最為繁盛,所以雲浮人喜歡在這時做美味的艾餈,久而久之,就有了清明吃艾餈的習慣了。還記得以前小的時候會跟隨媽媽到郊外採摘艾草,我們一般都會採取幼嫩的艾草,這樣做出來的艾餈才會香,摘到了最後,不僅手到被染成了青綠色,手指間都沾滿了艾草的香味。而現在已經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到,十分方便。
  • 建德美食來了!快來跟著建德市長來嘗嘗豆腐包
    建德美食來了!快來跟著建德市長來嘗嘗豆腐包發布時間:2020-03-17 15:28:21 Tue  來源:杭州網隨著餐飲服務單位陸續恢復正常營業,堂食用餐的顧客也多了起來。最近幾天,建德市長朱歡走進嚴州府的大堂,點了幾道特色美食,和普通消費者一樣細細品嘗這份新鮮出爐、熱氣騰騰的建德美味。掃健康碼、測量體溫、手部消毒……在完成一系列的防護措施後,朱歡隨意選擇了一張方桌坐下,手機掃碼點單後不久,一盤盤建德美食就陸續上桌。
  • 雲浮「美食匯」你去了嗎?小編帶你「雲試吃」!
    了解雲浮樓市、裝修、生活熱點一定要看的公眾號! ·這個周末,就來蟠龍天湖廣場 和前鋒鎮大江頭村· 昨天 2020年雲浮市鄉村旅遊季 暨雲城區「粵菜師傅」工程美食匯
  • 2020年雲浮市鄉村旅遊季系列活動圓滿落幕!
    同時,還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通過扶持特色蔬菜、南藥等基地建設,培育農產品經營主體,傳播雲浮飲食文化,積極打造雲浮美食地標名片,助推文旅產業發展。除了有成品陳列,還設有以番薯為主題的粵菜名廚現場美食製作、互動教學等環節,手把手教遊客製作番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