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神奇的豆腐,傳說是明朝時期的抗倭名將、民族英雄陳璘傳下來的。
傳說明朝萬曆年間,陳璘帶領軍士開進雲霧山砍樹割草、開墾軍田。時值炎熱的夏天,雲霧山裡雲霧瀰漫,森林裡的瘴氣很厲害,軍士吸入了那些有毒的瘴氣,陸陸續續地病倒了。陳璘雖身體強壯,但最後還是病倒了。大家吃了軍中郎中的藥,不見好轉。陳璘便命人從東安縣城把最好的郎中請來為大家治病,吃過幾服藥,也不見好轉。
一天夜裡,陳璘睡得迷迷糊糊的,聽見有人在門外叫他。那人的聲音很幼稚、很輕:「陳將軍,陳將軍,快起來,我家主人有請。」陳璘披衣走出門外,發現是一名小書童打著燈籠站在門外等著他。
陳璘問道:「你家主人是誰呢?找我何事?」
那書童見陳璘出來了,便道:「將軍隨我來,去到您便知道了。」說完,便側舉著燈籠在前面引路。
陳璘很好奇,便在後面跟著書童走。
前面的路左彎右拐的,陳璘覺得既熟悉又陌生,這路好像平日間走過,但有些景象又覺得陌生。這樣兜兜轉轉走了很久,忽然看見前面樹蔭下有間亮著燈的茅屋。
書童道:「前面便是了。」
忽然,陳璘聞到一種從來沒有聞過的香味,不是花香,而是一種煎煮菜餚的香味。陳璘頓時覺得肚子餓了,下意識地咽了咽口水。
來到茅屋前,只見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家站在臺階上,向陳璘拱手行禮,隨後掀開門帘示意陳璘進屋裡。陳璘拱了拱手,抬腳進屋。只見屋裡的八仙臺上擺著一盤熱氣騰騰的暗綠色的菜餚,一壺酒,兩隻酒杯,兩雙筷子。陳璘明白了,剛才在屋外聞到的香味便是從那盤綠色菜餚裡散發出來的。
老人請陳璘坐下,他自己坐在陳璘的對面。
陳璘道:「老先生,這是……」
不等陳璘說完,老人便搶過話頭道:「久聞將軍威名,老朽早該拜見將軍了,只是俗務纏身,今天晚上才有機會。聞說將軍偶染小恙,老朽特意做了個能治這病的小菜,請將軍賞面陪老朽喝幾杯水酒。」
陳璘:「請問老人家尊姓大名?」
老人道:「山野村夫,小姓『土』字,賤名嘛,不提也罷。老朽隱居於此多年,外界早把老朽忘掉囉。吃吧,菜都快涼了。」
陳璘見那暗綠色的菜餚像豆腐,便問道:「這是豆腐吧?」也不等人家回答,便夾了一塊放進口裡。
老人回答道:「是一種藤草做的豆腐。」
陳璘把那豆腐含在口中,首先充滿口腔、鼻竅的是藤草那濃鬱的青腥之味,接著米豆、花生米、稻米的特有香味也跑出來了,與藤香混在一起,一前一後地渲染著嗅覺,那感覺,就像猛咽一口山泉,入口時是冰涼,咽下去時是清香、甘甜……
二人邊吃邊聊。老人家告訴陳璘,用來做豆腐的藤草是雲霧山上常見的小藤,叫百解藤,能解百毒、散瘴癘。將軍開山造田,身上的小恙,便是吸入瘴氣造成的。吃這個豆腐,正好對付它。
陳璘聽了,站起來,活動了一下筋骨,覺得整個人精神了,頭也沒有暈暈漲漲的感覺了。若不是老人家提醒,還老記掛著自己在生病。這豆腐真是神奇,比郎中的藥強多了。若將士們能吃上,那瘴癘便能治了。於是,陳璘請求道:「敢問老人家,這豆腐難做嗎?我軍中將士多染瘴癘,正好用它治病。」
老人笑著道:「不難做,不難做,我家小書童都曉得做呢。我把方子寫下來了,將軍回去照方子做就可以了。」
陳璘聽了,高興地站起來拱手行禮道:「真好!真好!在此先行謝過了。」
老人笑呵呵地看著陳璘,接受了陳璘的謝禮。
老人從懷裡掏出一個錦囊,遞與陳璘道:「此乃做藤草豆腐的方子,將軍請收好。」
陳璘雙手接過錦囊,藏在衣服的夾層裡收好。
此時,書童又捧了一小盤藤草豆腐出來,道:「先生,將軍,只剩這些了。」
陳璘道:「夠了,夠了。」
老人家道:「再吃一點吧,四更天還沒到呢。」
陳璘其實還沒吃飽,聽老人這麼說,便給老人家倒滿酒,自己也倒滿,剛要舉杯,忽然聽見門外軍士大叫:「將軍,不好啦,將軍,不好啦,九翔少爺吐了。」
陳璘一聽,知道自己兒子病情加重,也顧不得跟老人家道別了,一個箭步便衝出茅屋,因為太急了,竟一頭撞在門框上。
這一撞,陳璘醒了,發現自己還躺在床上,剛才是一頭撞在架子床的柱子上。原來是南柯一夢。陳璘連忙摸了摸衣服的夾層,發現真有一隻錦囊。
此時,一軍士在門外道:「將軍,少爺吐了,說要見您。」
陳璘道:「我這就去。」
陳璘打開錦囊,發現裡面疊放著一張紙,打開紙,紙上面畫著一幅百解藤的形象圖,旁邊還有文字描述。圖下方是做藤草豆腐的方子和步驟。陳璘大喜,知道是得到了神仙的幫助了。陳璘想起那老人家說他姓土,莫非是土地神?陳璘來到前帳,發現神龕下供著的土地公公神像與那老人家有幾分相似。心裡當下明白了,原來真的是土地神在幫助自己,請自己吃了一頓藤草豆腐,還給了做豆腐的方子。
陳璘心裡甭說多高興了,點燃三炷香,恭恭敬敬地插在土地神像前的香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