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水長天
滷水豆腐,從小吃到現在,恍惚間吃了幾十年了。
小時候,但凡街上有賣豆腐的在吆喝,奶奶聞聲後往往會在袋子中擓一大碗黃豆,然後一手端碗一手拎小盆兒去換豆腐。當然,我每次都在後邊跟著。當時老百姓普遍貧困,想吃豆腐就物物交換,用黃豆換豆腐。
賣豆腐的推著手推車,車上放著像個大號方形模具的淺木盒(俗稱「豆腐盤」),木盒裡盛放著用豆包布包裹冒著熱氣的豆腐。透過豆包布飄出陣陣滷水豆腐特有的豆香味兒,距離手推車十幾米外就能聞到。賣豆腐的見有人光臨,就不慌不忙地拿起桿秤稱量黃豆、豆腐。有時忙碌中還與村民開幾句葷素搭配的玩笑。
豆腐剛放盆兒裡,奶奶先掐一小塊帶著餘溫的豆腐放我蠢蠢欲動的嘴裡,然後自己也吃一小塊。好吃!豆腐吃起來鮮香軟嫩柔滑微甜,不加任何調料的豆腐也好吃!
豆腐拿回家,簡單常用的做法就是小蔥拌豆腐。
夾一口小蔥拌豆腐,咬一口貼餅子,喝一口米湯,真好吃!
除了小蔥拌豆腐,還經常吃溜豆腐,燉豆腐,炸豆腐。
豆腐是百搭的,能和很多食材一起加工烹飪。如瓤豆腐、鍋塌豆腐、肉末豆腐、白菜豆腐、千葉豆腐、蝦仁豆腐等等。至於不起眼的麻婆豆腐,已成了川菜的代表之一了。若豆腐沒吃完剩下了,可以把豆腐切片撒上鹽晾曬,假以時日就是美味的豆腐乾兒。若把剩豆腐這茬兒給忘了,沒事!豆腐臭了也能吃。知道王致和吧?
過去的豆腐,距離老百姓太近了!近到過節、婚喪嫁娶豆腐是當家菜,近到天天吃也不會厭煩。
當今做豆腐,凝固劑多樣化了。除了傳統的滷水、石膏,還有葡萄糖酸脂、複合凝固劑等。做法多樣化了,但口感越來越差了。現在家人偶爾買回一塊豆腐時(半袋子水),先甭提吃,就是鼻尖抵著豆腐使勁嗅,除了餿了吧唧的酸味兒,一絲香味兒都聞不到。做出菜來也會剩下大半,因為確實難吃!
或許是做豆腐的本地人越來越少,或許是滷水豆腐含水率低成本高,或許是做豆腐太勞累,或許是國產大豆產量越來越低了吧.
哎!懷念過去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