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於鬱南民間的傳世手藝:鬱南橫經席!

2021-02-12 鬱南微新聞


鬱南縣

古人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時候流傳下來的古語不一定全對。

廣東西部的雲浮鬱南縣,珠江水穿縣而過,該縣林木茂密,山清水秀。常年與青山綠水為伴的鬱南人們卻很少撒網捕魚,也不亂伐林木,一年四季編打草蓆,幾百年來,祖祖輩輩,世世代代皆如此。從古到今,編打草蓆是他們的主要收入。小到學齡兒童,大到白髮老者,個個心靈手巧,都是編打草蓆的高手。

草蓆趣事

談起對草蓆的記憶,年紀大一點的人們肯定是不會忘記的。小時候,晚上天氣熱時候,卷一張草蓆到地坪上數星星,聽老人講古,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入夜有露水,涼了,怕感冒,父親就會抱著回家,到家裡睡的也是草蓆,第二天醒來,自己睡的草蓆一灘口水。草蓆的記憶,更多的是父親有力的臂彎抱著回家酣睡的記憶。有時候老人也會說,草蓆也是窮人的歸宿,人沒了,草蓆一圈,埋在茶果樹下當肥料。


草編的歷史

我國草編的歷史淵源流長,據專家考證,編織藝術的源頭可以上溯到「結繩記事」。「繩」與「神」諧音,先民們彼此傳遞信息、表達思維、幫助記憶,都用繩子打結。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學會利用蒲草、水草、樹條等野生資源編織成各種工藝品,並在民間廣泛流行。目前可見的中國最早的草編遺物,就是河姆渡人製作的草蓆,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據《禮記》記載,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編制的莞席了,而且當時已有專業的「草工」,「作萑葦之器」。唐代時候,草蓆生產已很普遍。至明清兩代,浙江、江蘇、四川、廣東等地的草編工藝品生產有了極大發展,並在19世紀末開始漂洋過海出口到世界各地。


橫經席

在眾多出口的草編工藝中,有一種草蓆風靡海內外,不僅行銷東南亞各國,甚至遠銷到歐洲的荷蘭,和美國的舊金山(舊金山)及澳洲等地,特別是眾多海外僑胞,多喜歡採用這種草蓆,這就是廣東鬱南的橫經席。

橫經席的以席草為「緯」黃麻為「經」編織而成,氣味芳香、無蟲無蛀、吸汗透水、鋪在床上,躺在身下,冬暖夏涼,還有疏通經絡的作用,為廣大民眾所樂用,因而有「腰骨赤,不離橫經席」之說。


歷史淵源

橫經席其生產年代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延續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19世紀時的清朝中期,鬱南縣草蓆已小有名氣。由於其質地厚軟適度,結實耐用,其中尤以龍鬚草織成的為上品,產品銷往外地獲利甚豐。致使當時很多外地產草蓆都冒名售賣。

橫經席最鼎盛時期為清末民初,東莞商人藉助鬱南草蓆名氣,相繼在該縣連灘設莊生產,產品除床蓆外,還有掛席、地席,綴以山水、花草等圖案,用於鋪床、墊地和掛壁,並出口外洋,號稱洋席。年出口值銀數十萬元,時為該縣最大宗出口產品。

那時候連灘最大的席草曬場地有十多畝,草蓆生產廠房面積達幾千平方米,僱用工人二三百人。20世紀20年代後期更成立了「洋席業同業工會」公會聘請有權勢的人任師爺,至20世紀30年代抗日戰爭前,連灘經營草蓆生意的傳統手藝有瑞昌、曾桂記、張恆記等洋莊。其時當地洋席莊公會還開辦訓練班培訓工人,以改良技術。

片花:風靡海內外的橫經席究竟是如何製作的呢?它現狀如何呢,能否延續這種輝煌嗎?探尋傳承將繼續為你講述。

這天一大早,一位樸實的老人正騎著車子往村後趕去,他就是橫經席的傳承人朱國新,前幾天有個老客戶下了單,向他購買一張橫經席,由於朱國新家裡正在蓋房子,騰不出地方生產,於是他來到了親戚老黃家裡,準備一起編織一張橫經席。

見到老黃,朱國新把來意告訴了老黃,老黃很高興,招呼老友兼親戚的朱國新喝過茶後,兩人便合力把編織草蓆的工具搬到曬穀場的老樹邊,準備編織草蓆。


席床及編織工具和材料

草蓆一般都是人手編織的,而廣東鬱南這裡的的橫經席,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採用木製的機械編織,既方便又快捷。

這種獨特的木製機械俗稱木機,也叫「席床」,由席訂和席栲兩部分構成,均選用堅硬重實的木料製造。其中上木可拆出,下木可上下移動,用以定位各種橫經席尺寸規格。

編織橫經席時候最主要的工具是席栲,席栲是用堅硬木料做成的方木條,有二個把手,在木栲中間位置均有按一定密度鑿出的一個個正反方向相反的三角形孔,用來在織造時改變開口而形成交織,俗稱打栲。

(轉折)草蓆的手工製作工藝比較複雜,本地農民世代相傳,朱國新自童年起就學做草蓆,19道工序,環環緊扣,一點不能馬虎。

首先就是要備料,草蓆的主要原料是席草,為當地的一種水草,氣味清淡,不易發潮,人們把席草收割後,要先破草和曬乾,然後按長短分好類,選草以心細而勻為優,這樣的水草織出來的席才會緊密、結實;除了席草為主料外,其支撐作用的「經線」則採用黃麻,黃麻又名絡麻、綠麻,其纖維具有吸溼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點,種植戶收割後將其撕成線條狀,經曬乾,再用紡線機紡成細勻麻繩,就可以用作橫經席編織的「經線」了。

橫經席製作流程

橫經席生產基本流程是:種草——收割——破草——曬乾——分棟——割麻——撕條——曬乾——紡線——穿栲——布綱——送草——打栲——成型——修邊——結線——整理——曬乾——成品。


現在朱師傅他們開始布綱了,布綱就是將一根根麻線穿過席栲的孔,穿孔時可按產品尺寸需要,通過改變穿孔的數量而改變席的寬度,布綱一般需要穿過席床的上下圓木,再緊密地一根根結好。

布好綱之後便可以開始編打了,編打草蓆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唯獨講究配合的默契,送草位置要準確,抽回草叉要快捷,扛栲壓草兩手用力要均勻。一般夫妻二人一邊織,一邊還會聊家裡長短,說不定兒子女兒的婚嫁就在這樣的勞作中完成討論。

(修邊結邊)編織好的橫經席為了結實耐用,還需要修邊結線,把蓆子中的席草往一個方向推,使草緊靠一起,這樣蓆子就更結實了,蓆子修整好後,拿到屋外曬乾並修理草毛,這樣一張平滑幼細、厚軟適度、堅實耐用的橫經席就編織好了。

每一張草蓆上,都烙下了製作者的靈魂和情感。它的樣貌並不驚人,甚至十分平凡,可是它如此耐磨,用上十年都不會壞。到了夏季,你出汗再多,蓆子的顏色只會慢慢發黃,卻不會爛,它像是有生命的,卻安靜地伴你度過炎炎夏夜……

  鬱南縣草蓆生產歷史上還曾有過花席這種產品,草蓆上面還有圖案和花色,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就沒有再生產,以致失傳了,現在所生產的草蓆基本上都是橫經席。


橫經席的瓶頸

橫經席在明末清初產量很穩定,並穩步上升,但在抗日戰爭中遭遇了重大打擊,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日本封鎖了中國所有海運,中國對外貿易中斷,洋莊便完全停頓下來,無業可營。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地席、掛席出口中斷,停止生產,此後再無恢復,床蓆年產亦降至五六萬張。到1948年前後,連灘只剩下大昌、信興兩家洋莊,草蓆產量不及戰前的百分之一。

而戰後,隨著社會進步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各種時尚、舒適的床上用品紛紛進入現代家庭,因而對傳統手工技藝製作的草蓆產品市場產生了嚴重衝擊,需求大減。另外橫經席的編織還有耗時多,投入大,盈利小等不利因素,使得年輕人更願意到外面打工賺錢,所以,現在的鬱南縣,堅守在高高的席架旁從事這一古老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的,僅剩連灘、大灣鎮朱、黃兩姓人家為主的部分農戶。


編織未來  

橫經席在其產生、發展、成熟的漫長曆程中,沉澱著當地豐富的記憶和故事,早已進入當地民俗用品行列,成為當地民俗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具有極強的地域特徵。

現在市場上各種新床上用品,諸如竹蓆、毛毯、麻將蓆、席夢思、電熱毯等雖然層出不窮,但以上這類產品,不是易涼,就是易熱,不宜老人小孩們使用,並與環保健康的綠色生活相差甚遠。相比較而言,橫經席等草蓆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草蓆不單價格便宜,而且十分低碳原生態,冬天,在下面鋪墊棉絮或床墊,不會影響草蓆傳熱的性能;夏天,即使鋪在光滑的床板上,也絲毫不減其涼快舒適的感覺。特別適合體弱者,如婦女,老人,小孩等。

「織織復織織造,阿娘阿爸當戶織,」鬱南特有的」橫經席編織「的這幅風俗畫已經延續了幾百年——年年歲歲,勤勞智慧的鬱南人民用雙手編織著蓆子,編織著歷史;願他們用靈巧勤勞的雙手,世世代代繼續編織著夢想、編織著未來。

相關焦點

  • 鬱南橫經席製作技藝的傳承與保護
    由此可見,鬱南草蓆製作技藝早從明、清時代已有流傳至今。 清朝中期,該縣草蓆已有名氣。產品以席草為緯,麻繩為經,用木機編織為床蓆,俗稱橫經席,其質地遠勝沿海地區所產。其中尤以龍鬚草織成的為上品。當時產品售於外地獲利甚豐,因此外地產品多有冒名該縣草蓆。很多人為購買到正宗的鬱南草蓆,都親臨該縣連灘等產地。
  • 【震撼】 鬱南「橫經席」曾出口外國 點解老外都稀罕?
    小編要說的這張蓆子閨名是——「橫經席」,曾蜚聲海外,西歐國家稱之為「洋席」。這張席究竟有乜咁「巴閉」,連老外都愛上這張「中國製造」?       因以席草為緯、以麻繩為經——因此將席命名為「橫經席」。鬱南橫經席生產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延續至今已有近400 年的歷史。
  • 廣州市鬱南商會助力張家城見到易建聯和朱芳雨
    6月5日,廣州市鬱南6月6日,在廣州市鬱南商會積極的幫助下宏遠隊全體球員非常關心和關注張家城的籃球夢,一眾球員熱烈歡迎廣州市鬱南商會和張家城等一行到訪來源:廣州市鬱南商會
  • 薯田埔社區居民代表參觀市廢物處置中心鬱南環境園
    12月3日下午,薯田埔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代表一行37人到鬱南環境園參觀。在工作人員陪同下,大家先後參觀了衛生處理、餐廚垃圾處理等設施,詳細了解了鬱南環境園的發展規劃和各項垃圾處置設施的工藝技術、處理規模、治汙防控等情況。
  • 鬱南千官古羅村,靚到超乎你想像!
    作者:蜂飛俠 鬱南建城蜂飛俠原創作品 編輯:鬱南關注
  • 鬱南人注意:新一波冷空氣又來襲!鬱南最低氣溫重回個位數
    我們鬱南的天氣是和上次陰冷不一樣的是,這次屬于晴冷!今年春節廣東冷不冷呢?據@廣東天氣統計,回顧自2010年來廣東在春節假期期間的平均氣溫,有7年是比常年同期偏暖的,其中最溫暖的要數2019年春節,平均氣溫達到19.6℃。
  • 鬱南呢間特色菜館,自家農場供食材,唔單只好食仲好抵食!
    【公告】《你今日點左未》鬱南首個微信點歌臺>訂座電話:0766-7337813、18927170716更多詳細優惠、菜式可到店了解都城圩嘅生活微信號duchengxuguanfang【YNN】查看鬱南新聞
  • 鬱南建城天后廟:享譽省港澳的古廟
    . 據民間相傳及相關資料顯示,自該廟建城之日起,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廟會,熱鬧非凡。是日,不僅方圓幾百裡的信徒蜂擁而至,甚至廣州、香港、澳門等地的信徒也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拜祭(相傳,過去的人認為拜「天后廟」要拜水的源頭廟最靈,建城「天后廟」是下海的源頭廟)。當地做生意的人提前在廟前至圩鎮附近兩邊搭滿商鋪,銷售各種產品。廟會期間,在廟前碼頭停泊的各種船隻就有數十艘之多,人數逾萬。
  • 以案促改② | 壓實責任 補強制度 管住今後 為打造鬱南「綠水青山...
    「鬱南縣水務局將以韋啟超、楊海基案件為反面教材,聚焦重點、解決問題、管住今後,有序推進水行政執法體系建設,為鬱南政治生態的綠水青山、人水和諧提供堅強保障。」日前,在談到謝大銘、韋啟超、楊海基案件以案促改工作時,鬱南縣副縣長、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江力,鬱南縣水務局黨組書記王炯傳言簡意賅告訴記者。
  • 農曆八月十六,鬱南宋桂張公廟民間歡樂節歡迎你
    9.25  農曆八月十六,宋桂張公廟民間歡樂節歡迎你!來宋桂 大家一起巡遊來宋桂 大康餈自己做來宋桂 看看清華大學民間傳說:張公廟的神奇傳說,在民間形成了一種信仰文化,一直延續至今。舉行「支馬糧」儀式。
  • 懷陽高速懷集至鬱南段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全力衝刺年底通車運營目標
    近日,記者從市交通運輸部門了解到,廣東交通集團下屬的懷陽高速懷集至鬱南段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機電、交安剩餘工程建設,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為實現年底通車運營目標全力衝刺。懷陽高速懷集至鬱南段預計於今年底建成通車。
  • 【雲浮●高鐵】南廣鐵路鬱南站至肇慶東站段聯調聯試,12月26日正式通車!先看看車內環境!
    根據有關計劃安排,廣鐵(集團)公司南廣鐵路聯調聯試現場指揮部決定,10月2日起正式開展南廣鐵路鬱南站至肇慶東站段聯調聯試鬱南高鐵時代來了軌道鋪設OVER...現在動車聯試聯調中....南廣高鐵全線共設23個站點,其中在雲浮市設鬱南、南江口、雲浮東三個站點。南江口站、雲浮東站的主體工程已經完成,現正進入室內外的裝飾裝修階段。
  • 2020年鬱南、新興縣各中學高考喜報!新興一中西江中學惠能創歷史
    鬱南縣蔡朝焜紀念中學蔡朝焜紀念中學是由鬱南縣人民政府主辦、旅加華僑蔡秉龍先生捐資1860萬元協辦的重點完全中學,為紀念鬱南籍抗日英烈蔡朝焜而命名。 學校於1995年籌建。
  • 期待,正月十三鬱南平臺鎮將會熱鬧非凡
    2018年,麒麟白馬舞在平臺鎮首屆民間文化藝術暨麒麟白馬歡樂節登臺亮相,深受群眾讚賞和各界好評,並在2018年鬱南無核黃皮文化旅遊節暨鄉村振興系列活動文藝晚會上登臺獻藝。禾穀舞盤古開闢天地就有位五穀神師掌管天上的五穀作物,五穀是指稻穀、麥子、高粱、玉米、鴨爪慄,有位看水大哥專門負責看管水利,保證稻穀的生長,就有五穀養萬民的說法。
  • 鬱南天馬山
    關於拗經石,道光十年《西寧縣誌•卷一•輿地(上)•山川》載: 拗經石在縣西七裡牛仔坑山巔,一石如魚,縱一百七十餘步,橫三十餘步,首尾畢具,脊中有茅挺出如鬐,其端有紋如十字,當紋正中試以南針,則轉而北,以他石試之,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