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八月十六,鬱南宋桂張公廟民間歡樂節歡迎你

2021-03-05 雲浮金點子

9.25  農曆八月十六,宋桂張公廟民間歡樂節歡迎你!

來宋桂 大家一起巡遊

來宋桂 大康餈自己做

來宋桂 看看清華大學

宋桂張公廟 

位於宋桂、鳳塘、車崗三村交界之虎山嘴處,始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為表彰明朝廣東總兵張元勳平定三羅(今羅定縣、鬱南縣、雲城區、雲安縣)的功勳,萬曆六年(1578年)於此立菩薩建「元勳公祠」。初建只是一個神棚,一丈見方,瓦蓋頂,內列元勳諸將神位。清乾隆年間葉繼熊官至浙江義烏知縣及金華通判,遂回鄉擴大規模,佔地面積約2畝,頭座為一棟二間,中間為神廳,列元勳、張小姐及諸將校神像供人奉祀。入門右邊為廚房、左邊較寬敞(約為右邊2倍),是廟祝的住宅、洽談處及貯藏室。左邊成「耳」字形又一棟三間,供奉祀者休憩等用。「耳」房以外為空地,栽有花草樹木。設有長方形大花壇,周圍雕欄玉砌,全是一色雲石,並一條石砌級路直通八角亭,亭下為大路。「文化大革命」時期,該廟被拆除,只餘殘牆。1999年由香港同胞集資重修,牌坊由臺灣三羅同鄉總會理事葉美英捐資重建,廟宇逐步修復原貌。佔地面積91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49平方米。廟正殿疊木樑磚瓦結構,旁邊有觀音殿以及丹房、禪房等建築,廟外設廣場、戲臺,並建牌坊一個。

千古英風留寶帳;

三羅俎豆拜將軍。

  四面有山皆寶嶂;

  一溪綠水盡恩波。

  玉階有塵風自掃;

  君門無鎖月長明。

  雨後有人耕綠野;

  月明無犬吠花村。

大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加快建設美麗幸福新農村。

歷史由來:

三羅宋桂張公廟距宋桂圩鎮1.5公裡,位於宋桂、車崗、鳳塘三村交匯處的虎山腰。建於明萬曆五年,該廟為紀念開闢三羅(羅定州、東安、西寧兩縣為一單元)有功的敕封護國庇民英勇都督大將軍張元勳而立。張元勳曾在戚繼光麾下,徵剿浙、閩、粵沿海的倭寇立下大功。生前為國為民,死後尊為神。數百年來香火鼎盛。該廟正殿疊梁磚瓦結構,傍邊觀音殿,以及丹房、禪房等明代古建築。廟前設有廣場和戲臺等。

  該廟在乾隆年間,葉氏六世祖葉繼熊回鄉擴建修繕張公廟,並規定今後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誕期,十六日為慶典。因此,每逢每年八月十五、六日,海內外各界人士,以及三羅群眾紛紛前來參加各項活動,熱鬧非凡。每十年即逢甲歲九月十三日組織大巡遊至廿四日,途經受瑤賊危害最嚴重的地方:宋桂、連灘、東壩、河口、白石等地,場面非常壯觀。

  1999年海外知名人士、民國期間國大代表葉穎基長女葉美英女士捐資獻物再次重修,回鄉獨資建造張公廟牌坊,為該廟再添美境。

據清代《舊西寧縣誌》記載:「張公廟祀明總兵官張元勳……明萬曆六年(1578年)建……神極顯應,香火最盛」。

有400多年歷史,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是民間群眾性活動和民間文化活動,在南江地區有廣泛的影響。

民間傳說:

張公廟的神奇傳說,在民間形成了一種信仰文化,一直延續至今。如廟內的東西不準亂摸。廟前原有大片田野,人們插秧和收割時只能面向廟堂以示恭敬,如把屁股向著廟宇就被視為褻瀆神靈。新娘途過廟前要下轎步行,官員騎馬經過要下馬,人過廟前要洗手。來鬱南做生意(經商)和演戲,必先到張公廟拜祭以求庇佑順利。民間聚唱山歌,開場時必先唱《張元勳讚歌》和《十哨歌》,以示對張公的敬仰。

巡遊儀式:

舉行「支馬糧」儀式。「支馬糧」意即支付兵馬糧草給張公的兵馬使用。糧草用白米代替,由1名女巫或道士帶領聘請來的歌手,邊歌舞邊向廟內東南西北四方撒施白米和酒水,「支馬糧」儀式約經半個小時結束。

張公巡遊主要在農曆八月初六至九月進行。民間向有「十年一大巡,五年一小巡」之習俗。出巡前一個月先知會巡遊所經村寨、社壇修整好道路,設置好迎神地點,搭建好落座棚。出巡時先舉行祭旗儀式,由一名道士或僧人宰公雞血祭。巡遊隊伍多達二三百人,用官轎抬著張公塑像出巡,隊伍按古時服飾打扮,文官、武官、士兵齊全,文武官員騎馬,佩劍掌印,兵士則高舉大旗、三角旗、月牙旗、青龍旗等各種顏色旗幟和各種兵器,如行軍出徵狀。先行者叫旗令官,敲著大銅鑼,沿途高呼「張公大人到」!這叫頭報,接著是二報,三報,呼喚各家各戶準備迎接。

基本次序是:

(1)開路先鋒大將和十數名武士;

(2)當地鄉坤、父老、首事、僧道;

(3)數十名威武的儀仗隊;

(4)八音鑼鼓;

(5)張公塑像官轎;

(6)羅傘隊;

(7)張小組塑像花轎;

(8)宮傘隊;

(9)五色旗隊

(10)武士隊;

(11)數人合抬的大香爐,供沿途群眾上香之用:

(12)數十名古代人物或古典故事的扮相隊伍;

(13)十餘人抬著數張供桌貢品的隊伍;

(14)醒獅隊。每到一個村寨和社壇,早有鄉民在事先搭好的神棚恭候迎接落座,上香許願。巡遊時間長者達一月之久,短則十天半月,由於是步行,每天僅走數公裡。據民間以為,張公巡遊可以保佑當地平安吉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傍晚時分,燦爛的陽光均勻地灑在廟宇的每一個角落。我擁著香火拾級而上,十分仰慕萬分虔誠地隨人流魚貫而入,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頓時湧上心頭。

飲食小吃:

(1)印餈,廟會期間人們都喜吃印餈,外地香客喜歡買些回去品嘗。印餈是用糯米粉、芝麻、白糖、花生等材料蒸製而成,香甜可口,多在廟前大路兩旁擺賣。

(2)大糠餈,是當地的一道風味小吃,材料主要是糯米粉,花生、芝麻、白糖,口感甜軟,香滑可口,民間認為吃大糠餈可以闢邪,多在廟前大路兩旁設攤擺賣,很受遊客喜愛。

燒炮:

在廟前空地搭建一座十多米高的方形棚架,在棚架頂裝上大紅鞭炮,下午廟會結束時燃放,寓意生活紅火,歲歲平安。

捐香油款:

主要是民間個人捐款,是廟內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各地信眾通過捐款,表達他們對張公的崇拜和信仰,希望誠心種福,福有所歸。


      雲浮金點子傳媒誠意為您提供雲浮吃喝玩樂、房產、求職招聘、石材資訊等DM報紙的線上線下廣告發布,另外還印刷設計名片、單張、畫冊、便籤、聯單等。地址:雲浮市雲城區世紀大道中鳳岐三巷27號三樓

       聯繫方式:13927100265

相關焦點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小編 趙 建 林 (一)、 農曆八月十五,中 秋 節 顧名思義,秋天中間的節日,農曆七月 八月 九月是秋天,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天的正中間,
  • 「親子歡樂中國節」活動邀請!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廣東宋桂葉氏
    於宋桂石腳建大宗祠奉祀。宋桂葉氏曾於乾隆庚申五年(1740)、道光壬辰十二年(1832)修編族譜,至同治十年(1871)第三次修譜時,300餘年間,宋桂葉氏始遷祖已傳至13世。至今(2010年)應傳至18世或甚。
  • 典藏於鬱南民間的傳世手藝:鬱南橫經席!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學會利用蒲草、水草、樹條等野生資源編織成各種工藝品,並在民間廣泛流行。目前可見的中國最早的草編遺物,就是河姆渡人製作的草蓆,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據《禮記》記載,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編制的莞席了,而且當時已有專業的「草工」,「作萑葦之器」。唐代時候,草蓆生產已很普遍。
  • 2018年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即將迎來的八月節你了解多少
    每年的中秋節時間為農曆的八月十五。2018年的中秋節,是公曆2018年9月24日,星期一,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節的來歷: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 農曆八月初三,恭迎灶王爺聖誕!
    農曆八月初三,灶王爺聖誕!俗話說:灶王老爺本姓張,一年一碗雜麵湯。八月初三,灶王老爺生日這天,許多人家裡也會祭拜灶王爺,祝他生日快樂,以祈求灶王爺的保佑!01灶神崇拜灶王爺,即灶神,起源很早,商朝開始已經在民間供奉,秦漢以前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 今日農曆臘月十六【尾牙】
    每月的初二、十六,是閩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的由來●牙的涵義「牙」是漢族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
  • 己亥年 農曆八月十五 恭賀太陰星君誕辰!
    己亥年 農曆八月十五 恭賀太陰星君誕辰!
  • 農曆八月 十二生肖運勢
    生肖牛 屬牛的人在農曆八月交入貴人,且七煞主事,意味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夠順利化解困難,有機會得到領導的賞識和認可。若從事於公職,有希望結交大貴人。 生肖虎 屬虎的人在農曆八月財運較好,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桃花運較強,但也要防範來自於各方面的壓力。本月無論從事於什麼行業,儘管努力去做,必有不錯的收穫。
  • 鬱南橫經席製作技藝的傳承與保護
    ■歷史淵源明清時代已有流傳至今鬱南草蓆——橫經席,很久以來便是較為有名的傳統產品,尤以連灘、河口、大灣等鎮生產的居多。據1995年版《鬱南縣誌》記載:河口……四民之業,士農相埒、間有經商者,貧者織席為業。」「連灘鎮歷史上自南北朝以至隋末(420-618年)曾為安遂縣治。明、清時代,屬西寧縣(今鬱南縣)建康都蕩村堡。
  • 2020年農曆八月結婚,如何選擇良辰吉日?
    大多數新人都會選擇在下半年的秋、冬兩季來結婚,因此,每年到了農曆八月,民間都會迎來一波結婚的浪潮。下面曾繹華老師從擇日學的角度就農曆八月結婚如何擇吉進行一番解讀,供大家參考!
  • 八月濤聲吼地來! 今年海寧觀潮節觀賞攻略全在這裡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農曆八月翩翩將至,又讓無數人的思緒,情不自禁地回歸「觀潮時間」。海寧觀潮,由來久遠,今秋錢江(海寧)觀潮節,又將上演怎樣的精彩?9月7日至20日(農曆八月初九至八月廿二),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嘉興市人民政府主辦,海寧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十六屆錢江(海寧)觀潮節將在潮城精彩舉行。觀潮節期間,海寧將主要上演10臺大戲,除觀潮節開幕式、央視直播海寧潮、祭祀潮神民俗表演、潮音樂節等傳統活動,還增添了錢塘「騎」觀「環浙騎遊」海寧站活動、「上海人·上海寧」高鐵專列村遊體驗行、漁火錢塘美食節等豐富的新內容。
  •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月光菩薩聖誕,見者消災
    2017年10月4日,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和春節、端午節一樣,是亞洲許多國家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環。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 2020年中秋節快到了,快來看看各國各地怎麼過吧
    我國中秋節由來: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國家為重視這個節日,在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傳統習俗是「秋暮夕月」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2020年農曆八月喬遷新居,如何擇吉旺運?
    今天,曾繹華老師從擇日學的角度,就今年農曆八月如何喬遷搬家進行一番解讀,供大家參考! 在選擇喬遷搬家日子時,日課的功用講究扶山家、相主命,換言之,就是要生扶山家(即屋宅)的五行,旺相主人及家庭成員的八字命局。首先要知道自己屋宅的坐向,以判別今年年份和月份是否有利於喬遷入宅。
  • 【謎材】農曆傳統節日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呂洞賓誕辰)    四月十八,神醫華佗誕辰    四月二十八,藥王(神農)誕辰農曆五月    五月初五, 端午節    五月十三,雨節農曆六月    六月初一,半年節(過半年)
  • 農曆八月初一,恰逢日食
    今天是農曆八月初一,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初一、十五吃素的習俗,我們都知道經常放生福報很大,其實,吃素就是最大的放生,今天讓我們多多吃素吧。今天也是藏曆六月三十,恰逢日食。在發生日食、月食的時候行持念咒、行善、頂禮、供養、為僧眾供齋、持戒、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其功德都會呈十億倍地增上。
  • 八月桂花香: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
    八月桂花詩:野曠無塵夕靄收,人間八月桂花秋 雖然公曆的8月,比農曆略早一月左右,但按照傳統時節的劃分,已經是初秋。雖然仍舊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高溫酷暑,稱為三伏之末伏,或者秋老虎,但與炎熱中會孕育不同的氣候和物候變化,所謂陽極陰生。
  • 農曆八月運---機會(天機祿)總是在改變中產生
    想買車換車的,想考駕照的,想上車牌的,都要把握好農曆八月的天機星化祿。前段時間有人問我某個城市的禁摩令何時會取消,雖然我算不出何年何月,但如果有取消的那一天,應該也是在天機星吉化的時間裡。天機星除了是車馬、交通,還是機遇、機會、轉機,所以農曆八月裡,機會多、轉機多,尤其合作合夥的機會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