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杯」究竟隱含了哪些秘密?

2020-12-11 水木然

相信不少去星巴克喝咖啡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

當服務員問你要什麼杯時,如果你看著櫃檯上三個紙杯裡最小的那個表示「我要小杯」,服務員會面帶微笑地告訴你,「這是中杯」。

同理,如果你指著第二大的紙杯說「我要中杯」,服務員會笑著告訴你,這是大杯……

桌上明明只擺三種杯型,為什麼非要把最小款叫做「中杯」?

前幾天,一位顧客的吐槽走紅了:她說自己要中杯。服務員反問「你確定是中杯嗎」,她說是。服務員「笑」著補了一句「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

真是搞不懂星巴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有不少顧客被莫名其妙的「升杯」了。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大小咖啡的利潤率:

日本經濟學家吉本佳生在《在星巴克要買大杯》一書中,就以日本的星巴克小杯(Short)和大杯(Grande)為例做了成本分析。

首先,星巴克咖啡的成本包括商鋪運營成本:假設門店月租金為30萬日元,加上平均的人工費用,一杯咖啡(不同杯型的製作時間差別較小,運營成本差別可忽略不計)相當於承擔了200日元的運營費。

另外,吉本佳生假定飲料成本小杯拿鐵25日元,大杯拿鐵50日元。兩者都加上200日元的運營成本,則總成本為:

小杯拿鐵225日元,大杯拿鐵250日元。

由於拿鐵小杯和大杯標價分別為300日元和400日元,扣除各自成本,還可以算出兩者的利潤和利潤率:

小杯拿鐵利潤為75日元,利潤率25%;大杯拿鐵利潤150元,利潤率37.5%。

吉本佳生的研究是在2007年完成,成本數據和現在可能有一定出入,但所揭示的「規律」並不會變:大杯型對星巴克來說意味著利潤更高、每杯的獲利能力更強。

所以,星巴克會不厭其煩的為我們「升杯」。像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場景那樣,服務員推薦成功比例約為10%。

那麼星巴克為此能夠得到多少利潤呢?

根據星巴克中國官網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100多個城市開設了超過2100家門店。

按照星巴克最少的升杯消費3元來計,一個門店(假定每天客人數量300人)一天的銷售額就能增加90元。那麼,做一個簡單粗暴的推算,中國內地2000多家星巴克一年就能多收個7000萬元左右!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之所以是中、大、超大杯,而不是小、中、大杯,是因為前者更好推銷升杯。

星巴克的服務流程業是標準化的。為了輕鬆做到這一點,一個入職的星巴克服務生會經過一個月的系統的標準化培訓,事無巨細地學習從問候>推薦星享卡>推薦當季飲品>推薦以及確認杯型>推薦蛋糕>溝通話術>吧檯交流,最後嘗遍基本款。而這套足夠針對所有客戶的機器人化的流程,做到完全熟悉,才可以被推到前臺。

每一個星巴克的服務生,都會讓你在中杯和大杯之間選擇,你要大杯,他會讓你在大杯和超大杯之間選擇,然後推薦你八折可以買一個蛋糕。

每個服務生都要對不在同一個頻道的顧客問這些問題,大部分人也會覺得不就一杯咖啡嗎,懶得去計較這些。

解釋了一通,我自己也被繞暈了。這種杯型稱呼總是給人帶來彆扭,而且服務員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給顧客解釋和確認杯型,同時顧客也覺的亂七八糟。

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其實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並不困難,至少有兩種辦法,一是擺滿四種杯型,那麼小、中、大、超大的稱呼就不難被接受;二是依照常識,在現有的三種杯型中按照大小命名為大、中、小。

胡博超在知乎上寫道,既然中杯(Tall和中間規格的Grande)、大杯(Grande和大號Venti)的指向很含糊,那麼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讓你學會說Tall、Grande和Venti。分別對應的中文名稱是中杯、大杯和特大杯。其中,「中杯」是最小規格,容量為355毫升,其實比COSTA的小杯(PRIMO,360毫升)還小一點。

等我們中國以後真正強大了,你們這些外國人都得給我講漢語!

我們理解商家的立足之本就是賺錢,但是一家真正好的企業應該懂得不斷挖掘客戶深層次需求,謀求以更獨到的服務來獲取利潤,而決不會無視消費者的一輪又一輪的吐槽,任其年復一年地發展下去,更何況這是一家全球連鎖的企業。

根據報導,星巴克的總部所在地美國,其門店就有四種杯型可供選擇,也不會出現中國式的溝通歧義,而我們的顧客除了被莫名其妙的「升杯消費」之外,還被教育了一通,真是豈有此理啊。

我們不祈求星巴克把我們視為上帝,但至少應當把我們當成朋友那樣去溝通。大家平時都很忙,喝一杯咖啡是為了放鬆,不要再去勾心鬥角。

水木然新書《深層認知》上市了!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未來最好的投資,就是對自己認知的投資!一旦你的認知和財富不匹配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方法收割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星巴克咖啡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和大杯?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老羅有一個視頻,是在星巴克點咖啡,為了中杯和大杯一直在爭論的故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要在星巴克點一杯高杯、大杯或超大杯,而不是標準的小杯、中杯和大杯呢?星巴克的規模背後其實有一段歷史。
  • 星巴克的經營秘密
    提起星巴克,你一定不陌生,我們都知道是賣咖啡的。但是星巴克的咖啡為什麼賣的那麼貴呢?還有中杯、大杯、超大杯這樣不同尋常的方式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星巴克。首先一點是星巴克知道一部分人的特定需求。這就是第三空間理論,也是星巴克一大秘密。這讓星巴克從一個普通咖啡店變成一個文化現象。這就好比英國有酒吧,德國有啤酒花園一樣,美國星巴克。第二,橫著排隊,這樣不僅讓顧客看到牆上的菜單和櫃檯裡展示的產品,這樣能讓顧客間接的打發排隊的時間。在一個是讓顧客能看到現磨咖啡的過程,讓顧客感覺有儀式感,看似簡單的改變,卻讓顧客有一種全新的體驗。
  • 星巴克冷萃咖啡的秘密所在
    冷萃咖啡只是星巴克為了賺走你的血汗錢而研製的嗎?還是它真有什麼特別之處?究竟是什麼讓冷萃系列咖啡成為星巴克菜單上的爆款? 如果你已經被星巴克五花八門的咖啡種類搞得不知所措,你會想知道這世界是否有必要再多研製一款咖啡,你也可能好奇冷萃咖啡與普通的冰咖啡有何不同之處?
  • 咖啡|星巴克奶咖的終極秘密
    今天有幸約上了牛扒之皇牛東,一起去探索星巴克意式濃縮咖啡衍生的三款(拿鐵,卡布奇諾,瑪奇朵)的區別。牛東是誰,沒錯,就是這個會玩火的男人。為了更好的觀察效果,我們帶了6個特大號的玻璃杯經過了二十分鐘的路程,我們終於趕到了星巴克天虹店雖然是在工作日的下午,但是店裡客人還是有一些的,果然不愧為行業TOP要喝三大杯的奶咖,當然首先得選一個可愛得小蛋糕。
  • 雷軍喝星巴克 網友:中杯大杯超大杯
    6月5日消息,小米創始人、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發微博表示,自己喜歡星巴克、脫脂牛奶不加糖,以前是喜歡超大杯,為了控制咖啡上癮改喝中杯。雷軍自述是星巴克的老鐵,考慮購買星巴克的股票,做個小股東,這樣喝星巴克可能會更有成就感。
  • 【熱點】星巴克的「中杯」憑什麼叫「大杯」?終於有人忍不了了!
    同理,如果你指著第二大的紙杯說「我要中杯」,服務員會笑著告訴你,這是大杯……  ▲位於重慶市的一家星巴克門店(每經記者 劉曉雪攝)   最近,終於有人忍不了了。已經有輕度心理障礙了,怕你們的店員又懷疑我的杯型選擇。但這次,我畢竟把金卡和儲值卡都裝在星巴克APP,他們該當我是個老顧客吧?  我說中杯。他「熱情」反問「你確定是中杯嗎」,我說是。他「笑」著補了一句「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我說是。他又開始按例推薦「有一個8折購買蛋糕的機會」。我無奈一笑。他訓練有素。
  • 樂活煙臺丨星巴克咖啡中杯和特大杯容量翻倍,價格只差6元?
    星巴克在中國,主要有三種杯型,對應三種容量。中杯、大杯,特大杯。
  • 為什麼要在星巴克買大杯咖啡
    在星巴克隨便找個座位坐下來,點一杯自己喜歡的摩卡或卡布其洛,頓時有一杯流光在手、一分閒適在心。那是忙碌都市生活中難得的輕鬆與自在。到星巴克喝咖啡,如今已經成為小資們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星巴克以賣咖啡飲品為主,兼售其他飲料和點心。不管銷售哪種飲料,星巴克都按杯子的大小劃分為小杯、中杯、大杯三種。中杯的容量比小杯大一半,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兩倍。
  • 在星巴克,只想買個中杯咖啡咋就這麼難?
    對於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這次,又有像老羅一樣被星巴克逼瘋了的人站出來了。
  • 星巴克為啥只有中杯和大杯,卻沒有小杯咖啡?原因很現實
    星巴克為啥只有中杯和大杯,卻沒有小杯咖啡?原因很現實!我平時沒有工作要做的話,就會呆在星巴克咖啡廳裡面,雖然只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喝了這麼久的星巴克咖啡,對星巴克咖啡還是有些了解的,在很多段子和故事情節裡面,都出現過類似於這樣的畫面,就是去星巴克裡面點咖啡的時候,有中杯和大杯的選擇,卻沒有小杯咖啡,星巴克咖啡廳,也因此鬧過不少笑話。
  • 懂行的人都這麼點星巴克 #別糾結中大杯叫法
    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星巴克究竟為什麼還不遺餘力的用「中杯」、「大杯」、「特大杯」來為難中文地區的廣大顧客呢?實際上對於這件事,星巴克也有苦說不出。說起分杯標準的淵源,還要從星巴克剛剛誕生的時候開始。洗冤時刻到了,最初的星巴克飲品分杯確確實實是有小杯一說的,而且從來也沒有一種官方說法明確表示他們只有「中杯」、「大杯」、「特大杯」這三種大小的飲品,完整的分杯標準是這樣的:short 小杯 8 盎司 237ml
  • 想買杯星巴克「中杯」咋就這麼難? 終於有人忍不了了!
    「這是中杯」。但這次,我畢竟把金卡和儲值卡都裝在星巴克APP,他們該當我是個老顧客吧? 我說中杯。他「熱情」反問「你確定是中杯嗎」,我說是。他「笑」著補了一句「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我說是。他又開始按例推薦「有一個8折購買蛋糕的機會」。我無奈一笑。他訓練有素。
  • 星巴克會員下個月改版,哪些權益被砍掉了?
    關於升級玉星,除了老老實實消費積累 4 顆星星外,官方還指明了一條快速通道:當您在您的星享俱樂部帳戶中綁定了一張餘額大於或等於人民幣 100 元的實體星禮卡時; 或者當您通過星巴克 App 在您的星享俱樂部帳戶中購買、或者通過合作夥伴的渠道(若有)在您的星享俱樂部帳戶中綁定了一張餘額大於或等於人民幣 100 元的電子星禮卡時。
  • 到底如何才能在星巴克成功點到中杯拿鐵?
    如何在星巴克點一杯中杯拿鐵第一回合雖然很多人討厭,被問:中杯還是大杯? 然而在相同的時間和單位咖啡裡,加3元換成大杯,對星巴克來說卻可以實現顧客與公司的利潤最大化,升級一個杯型,你可以得到多一份的SHOT也就是多一份咖啡濃度,以及多1/3的牛奶,而星巴克在這裡付出的時間管理運營成本只不過是幾秒鐘的事情。
  • 「中杯門」鬧那麼兇,為何星巴克就不改口「小中大」?
    即便冒著降低服務體驗的風險,星爸爸還是特立獨行地另闢一套杯型規則。「你確定是中杯嗎?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
  • 星巴克秋杯測評來了!
    「廣告」星巴克,一家被賣咖啡耽誤的杯子製造商。從第一屆網紅爆款貓爪杯,到現在的限定杯,它每年都能憑萌量十足的杯子,從節日的一眾花式比拼中脫穎而出。需要時一扯拉開,壓扁後跟杯蓋大小一樣,裝哪都合適,超級方便,是新一代養生人士出行神器了。辦公室必備衝泡杯在星巴克的巧思下,也開始在線賣萌。
  • 貓爪杯火爆背後:星巴克為什麼總能「撓」中人們的購買慾?
    你還在一杯一杯賣咖啡,星爸爸的一隻杯子卻被「炒」到了上千塊。雖然如此之貴,消費者卻仍然對其鍾愛有加,甚至有人為了搶這款杯子,不惜以身相搏,掀起「聖杯之戰」……不過,在梳理星巴克系列周邊產品、營銷動作後,內參君發現,「貓爪杯風波」至少能教給我們5個營銷重點。
  • 【星巴克通用券·全廣東省通用】星爸爸兌換券的正確打開方式!29.9元購門市價39元星巴克中杯通兌券1杯套餐,店內中杯飲品任意兌換
    ◆ 店內中杯飲品任意1杯(根據套餐)◆ 中杯券可以在門店升級,加3元升級成大杯,6元升級成超大杯 ◆ 門店內中杯飲品單杯任選(不包含手衝咖啡、冰淇淋、甄選系列) 具體兌換品類以星巴克門店為準 星巴克中杯一杯兌換領取小提示: 第一步:首先收到聯聯購買簡訊後會收到聯聯一個電子碼,一個電子碼對應1杯咖啡 第二步
  • 微信「免費領取星巴克保溫杯」是騙局
    只需轉發微信,就送你一款價值200多元的星巴克保溫杯?
  • 星巴克聖誕杯,讓人只想買買買……
    來源:品牌家今年,星巴克的貓爪杯火了以後,大眾對星巴克的杯子營銷就格外的關注。貓爪杯成為時尚尖貨被瘋搶的場面,現在還歷歷在目。而在這個聖誕節,屬於星巴克的聖誕限定依然沒有缺席。這次,星巴克以「祝你咖啡快樂」為主題,奉獻了今年的超美聖誕限量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