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杯門」鬧那麼兇,為何星巴克就不改口「小中大」?

2021-02-17 DT財經


即便冒著降低服務體驗的風險,星爸爸還是特立獨行地另闢一套杯型規則。

「你確定是中杯嗎?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你是否覺得這很耳熟?

11月13日,杭州一名星巴克金卡會員發布了一篇名為《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公開信:什麼時候才不覺得中杯顧客無知或愚蠢?》的文章,控訴自己被這樣的星巴克式提問推銷了6年。

或許是戳中了星迷們的痛點,這封公開信在網絡迅速傳開。

文章發布僅一天就獲得了50多萬的閱讀量和3000多條的留言。微博上,「星巴克中杯門」話題目前已引來群眾200多萬次的圍觀。

雖然很多人已經知道,DT君這裡還是再「科普」一遍:

一般說來,星巴克最主流杯型有三個:Tall、Grande和Venti,分別對應的中文名稱是中杯、大杯和特大杯。其中,「中杯」是最小規格,容量為355毫升,其實比COSTA的小杯(PRIMO,360毫升)還小一點。

但其實星巴克是有一個真正的小杯杯型Short,容量是236毫升,但主要用來提供濃縮咖啡,並不主動銷售咖啡飲料(不列入菜單牌,但其實你可以點)。

(圖片說明:從左至右依次是星巴克的Short、Tall、Grande和Venti四個常見杯型)

向來靈活接地氣的星巴克,怎麼可能不明白小中大杯的叫法才更符合中國人的常識?這個反常識的杯型規則,首要問題就是讓消費者和星巴克店員的溝通變得艱難,有網友做了這麼一張圖來描述這種混亂的狀況:

然而,即便冒著降低服務體驗的風險,星巴克還是特立獨行地另闢一套杯型規則。DT君這就幫你解讀一下星爸爸的深意。

首先,不可否認這就是一種營銷套路

著名星迷胡博超就在知乎上寫道,既然中杯(Tall和中間規格的Grande)、大杯(Grande和大號Venti)的指向很含糊,那麼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讓你學會說Tall、Grande和Venti。

於是乎,在這場營銷遊戲裡,你學會了用義大利語點單。如此,星巴克實現了對你的第一步「洗腦」,讓你開始認同去星巴克不僅僅是為喝咖啡的理念,並為因此獲得的那份社會認同而暗暗欣喜……

這正是星巴克不惜降低消費者的便利感也要達到的目的——語言的陌生感有助於明確星巴克精品消費的風格

(圖片說明:除了杯型這種微妙細節,星巴克還通過裝修風格等方式來構建其消費理念)

除了這套體驗式營銷的價值,也別忘了星爸爸本質上還是個咖啡商人。

據《都市快報》援引星巴克某杭州門店員工的說法,這個店每天的客人數量在300名左右,升杯推薦成功的比例大約為10%,也就是說,每天會有30名客人會因星巴克式提問而選擇升杯

這麼多顧客被慫恿升杯,因為……確實大杯更划算啊!

DT君給大家算了算三個杯型的拿鐵,在中國每100毫升的「單價」: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幫星爸爸算筆帳:

按照星巴克最少的升杯消費3元來計,一個門店(假定每天客人數量300人)一天的銷售額就能增加90元。那麼,做一個簡單粗暴的推算,中國內地2200多家星巴克一年就能多收個7200萬元。

不僅收入能夠提高,我們再來看看星巴克的單杯成本和利潤率情況。

日本經濟學家吉本佳生在《在星巴克要買大杯》一書中,就以日本的星巴克小杯(Short)和大杯(Grande)為例做了成本分析。

通過對星巴克門店的調研,吉本佳生發現,一杯240毫升的小杯拿鐵的飲料成本價(包括咖啡豆、運輸、烘焙、牛奶和砂糖等)在20-40日元;相應的,容量翻番的大杯成本則在40-80日元。

另外,星巴克咖啡的成本還包括商鋪運營成本:假設門店月租金為30萬日元,加上平均的人工費用,一杯咖啡(不同杯型的製作時間差別較小,運營成本差別可忽略不計)相當於承擔了200日元的運營費。

根據上述的分析,吉本佳生假定飲料成本小杯拿鐵25日元,大杯拿鐵50日元。兩者都加上200日元的運營成本,則總成本為:

小杯拿鐵225日元,大杯拿鐵250日元。

由於拿鐵小杯和大杯標價分別為300日元和400日元,扣除各自成本,還可以算出兩者的利潤和利潤率:

小杯拿鐵利潤為75日元,利潤率25%;大杯拿鐵利潤150日元,利潤率37.5%。

吉本佳生的研究是在2007年完成,成本數據和現在可能有一定出入,但所揭示的「規律」並不會變:


大杯型對星巴克來說意味著利潤更高、每杯的獲利能力更強。

而且,製作大杯還能帶來更多「隱性利潤」,比如製作更高效(製作一杯480毫升的咖啡比兩倍240毫升更省時)。

最後,我們再回到事件本身。

在這封公開信瘋傳27小時後,星巴克在14日做出了官方回復,稱對消費者的投訴「深感抱歉」和「心感不安」。

不過,對於那個消費者們最想討說法的中杯、大杯之含糊其辭,星巴克並沒有流露出半分要改口的意思。

也許,星爸爸早就清楚了,為了初心去改口,這並不是樁划算的買賣。

文|羅遙:luoyao@dtcj.com

圖|鄒磊

轉載、合作、交友:歡迎勾搭DT君(微信號:dtcaijing001)


相關焦點

  • 星巴克為啥只有中杯和大杯,卻沒有小杯咖啡?原因很現實
    星巴克為啥只有中杯和大杯,卻沒有小杯咖啡?原因很現實!我平時沒有工作要做的話,就會呆在星巴克咖啡廳裡面,雖然只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喝了這麼久的星巴克咖啡,對星巴克咖啡還是有些了解的,在很多段子和故事情節裡面,都出現過類似於這樣的畫面,就是去星巴克裡面點咖啡的時候,有中杯和大杯的選擇,卻沒有小杯咖啡,星巴克咖啡廳,也因此鬧過不少笑話。
  • 星巴克「中杯」究竟隱含了哪些秘密?
    服務員「笑」著補了一句「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真是搞不懂星巴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有不少顧客被莫名其妙的「升杯」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所以大家明白了吧:之所以是中、大、超大杯,而不是小、中、大杯,是因為前者更好推銷升杯。星巴克的服務流程業是標準化的。
  • 懂行的人都這麼點星巴克 #別糾結中大杯叫法
    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星巴克究竟為什麼還不遺餘力的用「中杯」、「大杯」、「特大杯」來為難中文地區的廣大顧客呢?實際上對於這件事,星巴克也有苦說不出。說起分杯標準的淵源,還要從星巴克剛剛誕生的時候開始。洗冤時刻到了,最初的星巴克飲品分杯確確實實是有小杯一說的,而且從來也沒有一種官方說法明確表示他們只有「中杯」、「大杯」、「特大杯」這三種大小的飲品,完整的分杯標準是這樣的:short 小杯 8 盎司 237ml
  • 為什麼星巴克咖啡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而不是小杯、中杯和大杯?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老羅有一個視頻,是在星巴克點咖啡,為了中杯和大杯一直在爭論的故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要在星巴克點一杯高杯、大杯或超大杯,而不是標準的小杯、中杯和大杯呢?星巴克的規模背後其實有一段歷史。
  • 【熱點】星巴克的「中杯」憑什麼叫「大杯」?終於有人忍不了了!
    ,都有這樣的經歷:  當服務員問你要什麼杯時,如果你看著櫃檯上三個不同體積的紙杯裡最小的那個表示「我要小杯」,服務員會面帶微笑地告訴你,「這是中杯」。  作者憤怒地質問星巴克,什麼時候才不覺得中杯客戶「無知或愚蠢」?
  • 雷軍喝星巴克 網友:中杯大杯超大杯
    6月5日消息,小米創始人、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發微博表示,自己喜歡星巴克、脫脂牛奶不加糖,以前是喜歡超大杯,為了控制咖啡上癮改喝中杯。雷軍自述是星巴克的老鐵,考慮購買星巴克的股票,做個小股東,這樣喝星巴克可能會更有成就感。
  • 星巴克開賣「美人魚星冰樂」啦,還有動森杯2.0!
    繼火遍全網的貓爪杯之後,推出了奶兇奶兇的豹爪杯、斑馬香水杯、豹紋杯,開起了動物園。只有星巴克才能超越星巴克,今年夏天動森杯2.0上線了! 星巴克第一座咖啡莊園
  • 想買杯星巴克「中杯」咋就這麼難? 終於有人忍不了了!
    但這次,我畢竟把金卡和儲值卡都裝在星巴克APP,他們該當我是個老顧客吧? 我說中杯。他「熱情」反問「你確定是中杯嗎」,我說是。他「笑」著補了一句「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我說是。他又開始按例推薦「有一個8折購買蛋糕的機會」。我無奈一笑。他訓練有素。
  • 中大是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大學」的?近期發生在中大的風波
    作為一個中大學子我們不得不因中大在國內甚至國際上的佔有的地位和影響力而自豪,但是中大的那些事兒,我們知道的還太少。 中大校園,最近有點不平靜。本以為可以平靜了,需要補測的同學需要加一把勁了,但是事情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結果是,全校有五千多號童鞋需要參加補測,為什麼?機器出問題導致很多成績沒能登記上去。比如信科院12級四百多名同學僅有20多位同學不需要參與補測,如何在三個半小時內完成全體的補測呢?明天,校組織方會拿出什麼樣的答卷給我們?組織方機器或者人員的失誤要由我們學生來承擔,試問哪一位是非常淡定的?
  • 羅永浩在星巴克「自打耳光」,為何買一杯「小杯」咖啡這麼難?
    在前幾年的微電影《幸福59釐米之小馬》中有這麼一段劇情,羅永浩想在星巴克點一杯「小杯」的咖啡,但遭到了女服務員面帶微笑地拒絕,反覆用星巴克自己的標準,來教羅永浩識別中杯、大杯和特大杯的區別。羅永浩與其在爭執了數個來回後,無法說服最小的杯不是「中杯」而是「小杯」,內心非常不爽,最後用「自打耳光」的方式收場,表現得特別的無奈。
  • 星巴克推薦升杯惹反感 快飲業是這樣做的
    昨日,一則《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公開信:什麼時候才不覺得中杯顧客無知或愚蠢?》的文章在朋友圈和微博中迅速轉發。
  • 在星巴克,只想買個中杯咖啡咋就這麼難?
    13日,杭州的一位名叫林國童的消費者,在星巴克咖啡杭州雙城國際店購買中杯咖啡時,被點單的服務員連續兩次要求確認:「你確定是中杯嗎」、「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哦」,還推銷「8折購買蛋糕的機會」。,不應該再這樣對他進行這麼低端的推銷了:「已經有輕度心理障礙了,怕你們的店員又懷疑我的杯型選擇。」
  • 星巴克秋杯測評來了!
    「廣告」星巴克,一家被賣咖啡耽誤的杯子製造商。從第一屆網紅爆款貓爪杯,到現在的限定杯,它每年都能憑萌量十足的杯子,從節日的一眾花式比拼中脫穎而出。它也有隱藏玩法,只要把肚子處白環拉出,小尾巴就會瘋狂抖動,真的是可愛本愛了。星巴克賣得了一手好萌,同樣,也玩得一手好潮流。軟萌白兔款旋轉吸管杯是透明腰包+方形吸管杯配置。
  • 星巴克中杯事件刷爆朋友圈!50萬吃瓜群眾看不下去了
    除了本來就習慣消費中杯咖啡的顧客外,還有不少消費者昨天特意趕到星巴克的門店裡,點一杯中杯咖啡,就是為了看看店員的反應。導致「星巴克中杯咖啡」變成一個段子的原因,是《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公開信:什麼時候才不覺得中杯顧客無知或愚蠢?》這篇在微信朋友圈走紅的文章。星巴克總部昨天回應,承諾進一步改善門店的服務質量。
  • 微信「免費領取星巴克保溫杯」是騙局
    只需轉發微信,就送你一款價值200多元的星巴克保溫杯?
  • 到底如何才能在星巴克成功點到中杯拿鐵?
    如何在星巴克點一杯中杯拿鐵第一回合雖然很多人討厭,被問:中杯還是大杯? 然而在相同的時間和單位咖啡裡,加3元換成大杯,對星巴克來說卻可以實現顧客與公司的利潤最大化,升級一個杯型,你可以得到多一份的SHOT也就是多一份咖啡濃度,以及多1/3的牛奶,而星巴克在這裡付出的時間管理運營成本只不過是幾秒鐘的事情。
  • 你好,我點一杯星巴克
    星巴克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場所了,不瞞大家說,前不久,小蜻蜓才第一次去星巴克,(沒錯,我就是第一次去。網友3:拿他家自己出的保溫杯去裝,店員見到會很開心的。甚至有的星巴克遇到拿保溫杯的顧客是有免費升杯獎勵的,拿個壺去他都能給你裝滿。點評:這還真是長見識了,趕緊拿小本本記下來。
  • 「你確定是中杯?」「要不要加3元升個杯?」在星巴克聽到過這些話的,請舉手
    同理,如果你說「我要中杯」,服務員又會提醒你,這是最小的杯型,大杯比較划算哦~今天上午11點半,我在星巴克杭州雙城國際店。已經有輕度心理障礙了,怕你們的店員又懷疑我的杯型選擇。但這次,我畢竟把金卡和儲值卡都裝在星巴克APP,他們該當我是個老顧客吧?我說中杯。他「熱情」反問「你確定是中杯嗎」,我說是。他「笑」著補了一句「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我說是。他又開始按例推薦「有一個8折購買蛋糕的機會」。我無奈一笑。他訓練有素。
  • 為什麼要在星巴克買大杯咖啡
    在星巴克隨便找個座位坐下來,點一杯自己喜歡的摩卡或卡布其洛,頓時有一杯流光在手、一分閒適在心。那是忙碌都市生活中難得的輕鬆與自在。到星巴克喝咖啡,如今已經成為小資們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星巴克以賣咖啡飲品為主,兼售其他飲料和點心。不管銷售哪種飲料,星巴克都按杯子的大小劃分為小杯、中杯、大杯三種。中杯的容量比小杯大一半,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兩倍。
  • 星巴克杯上的鬼畫符到底是什麼啊!
    如果你自己留心了,你會看到杯子上有一數列的單詞,底下還有一個小框框。而實習醫生(滾啊!)店員在杯子上的鬼畫符,其實是在告訴咖啡師:「這個小事逼又有一大堆的要求哎~」……啊不,是在告訴咖啡師這位顧客要的是美式還是拿鐵,加糖還是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