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推薦升杯惹反感 快飲業是這樣做的

2021-02-22 中國飲品快報
昨日,一則《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公開信:什麼時候才不覺得中杯顧客無知或愚蠢?》的文章在朋友圈和微博中迅速轉發。

文中指出,在星巴克消費的6年時間內,被不斷推薦中杯升大杯,感到無奈。

但最讓其無語的是,雖然星巴克的數據中顯示賣得最好的是中杯,並且一直宣稱了解消費者,但這樣不遺餘力的推薦著實讓人感到被愚弄。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喝星巴克6年的金卡會員,卻沒有感覺到自己的習慣被認知,何來最了解消費者?

文章作者的隔空喊話很快得到了回應。晚上,在經過內部會議後,星巴克用電話及郵件的方式給作者以回復,表示將提升服務水平,為所有喜愛星巴克的顧客提供與眾不同的星巴克體驗。

反觀快飲行業,700cc的杯量已經很普及,蜜雪冰城、益禾堂等品牌在冰飲的處理上更是直接捨去了500cc、360cc的杯子,使用700cc的杯子。而部分品牌則會採用免費升大杯的促銷手段刺激消費者購買。


誠宇包裝總裁張家輝的回應也印證了這一現象,從誠宇近幾個月的銷量來看,700cc的杯子確實有不少增長,但主要集中在夏季,到了冬天會有所下降。同時張家輝也說明,在行業內確有以700cc為主推杯型的品牌連鎖。

這一現象的出現,並非是快飲品牌經營者不懂「量大的產品成本低」的成本論,或者是沒有研究消費者的消費喜好,一味的以量去取悅消費者。其根本原因是他們「少了一些套路,多了一份真誠」。

R&B世界茶飲創始人譚智文對於星巴克被吐槽事件認為這與消費群體有關。他說,1杯30元的咖啡和10元的奶茶在消費者心目中,其價值是不一樣的。在星巴克這樣的大品牌所產生的消費相對快飲奶茶店會更高,而顧客的要求自然會更多。

顧客在星巴克消費所要的到的不只是一杯咖啡,可能是尊重,甚至是自我實現,但在奶茶店中更多的是一杯好喝的飲品,所以這樣的事件在奶茶店內應該是不太容易發生。

同時,譚智文猜測這種推薦顧客升杯可能是對員工的考核,目前在R&B世界茶飲的體系中,還沒有做過這樣的硬性規定。

2015年,快報記者在採訪「益禾堂」總經理胡繼紅時獲知,其實體店內的產品杯型僅有2種:熱飲500cc、冰飲700cc。這種杯型的設計是其品牌一直的堅持。

熱飲相對冰飲更容易產生膩感,同時,當溫度降低後,熱飲的風味會下降;而冰飲採用700cc的杯型主要是需要大量冰塊保持飲料的溫度在一定時間內變化最小,同時保證給到顧客的飲品足量。

檸檬王子總經理許高在接受採訪時說,雖然他們也有大杯,但基本不會向顧客做推薦,菜單上都有標註,應該讓顧客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

700cc總經理王者東在創立品牌時,發現瀋陽周邊均為500cc杯子,當時想法很簡單:如果顧客花同樣的錢,卻能買到更大杯的飲料,一定會覺得很值。同時,率先在瀋陽使用700cc的杯子,並將品牌定名為700cc。

王者東說,自己的成本會比行業標準高出10%—15%,但這也正是其創立品牌時的定位:高性價比。

對於此次吐槽事件,王者東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介紹,其實就利潤率來說 ,賣大杯小杯都是差不多的。重要的是怎麼能深入顧客的心,能否讓顧客愉快的消費而不被大小杯的價格所驅使,收銀員的話術是很關鍵的。


其實「小中大」只是一個稱呼,麥當勞早年的小薯銷量最高,後來他們把小份薯條改名兒童裝,中薯改名叫小薯,份量還是沒變,但顧客的消費的格局一下就變了,原來的中薯是賣的最好的了,因為成年人是不好意思去點兒童裝的。

就像容量700cc的杯子原來叫大杯,很多女顧客怕喝不了,都會選擇小杯,於是他們後期把大杯這個名字去掉,改叫中杯,這樣大家都能接受,實質上容量沒變只是說法變了。

—————END—————

中國飲品快報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於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星巴克秋季新品上市,巧用掌上生活App升杯暢飲
    轉眼間,夏天已悄然轉身,一杯香氣四溢的星巴克咖啡,既襯這初秋好時光,又有助於驅散潛藏的倦意。近日,招商銀行信用卡與星巴克推出聯合會員專屬權益全新升級,可免費升杯且有20元禮包券,還能筆筆立減、最高免單,使用戶在初秋時節開懷暢飲,驅散「秋乏」。
  • 星巴克「中杯」究竟隱含了哪些秘密?
    相信不少去星巴克喝咖啡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服務員問你要什麼杯時,如果你看著櫃檯上三個紙杯裡最小的那個表示「我要小杯」,服務員會面帶微笑地告訴你,「這是中杯」。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大小咖啡的利潤率:日本經濟學家吉本佳生在《在星巴克要買大杯》一書中,就以日本的星巴克小杯(Short)和大杯(Grande)為例做了成本分析。
  • 「你確定是中杯?」「要不要加3元升個杯?」在星巴克聽到過這些話的,請舉手
    相信不少去過星巴克的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服務員問你要什麼杯時,如果你看著櫃檯上三個不同體積的紙杯裡最小的那個表示
  • 星巴克中杯事件刷爆朋友圈!50萬吃瓜群眾看不下去了
    林國童每次點的都是中杯咖啡,但即便這樣的頻次,還是會遇到店員向他推薦更大杯型。「你確定是中杯嗎」、「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哦」這樣的推銷,讓他消費感覺很差。而林國童的來信讓星巴克看到,在確保每一位顧客滿意度方面還要做更大的努力,包括不斷加強對門店夥伴的培訓。此外,如何為林先生這樣的忠實顧客提供更準確而高效的個性化服務,是星巴克需要在技術和執行層面進一步加強和提升的,星巴克也將加強對星享俱樂部(會員)系統的升級和完善。
  • 【熱點】星巴克的「中杯」憑什麼叫「大杯」?終於有人忍不了了!
    ,都有這樣的經歷:  當服務員問你要什麼杯時,如果你看著櫃檯上三個不同體積的紙杯裡最小的那個表示「我要小杯」,服務員會面帶微笑地告訴你,「這是中杯」。已經有輕度心理障礙了,怕你們的店員又懷疑我的杯型選擇。但這次,我畢竟把金卡和儲值卡都裝在星巴克APP,他們該當我是個老顧客吧?  我說中杯。他「熱情」反問「你確定是中杯嗎」,我說是。他「笑」著補了一句「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我說是。他又開始按例推薦「有一個8折購買蛋糕的機會」。我無奈一笑。他訓練有素。
  • 美國星巴克正式用直飲杯蓋替代吸管,星冰樂等仍用吸管,但將換成紙質
    當地時間9月10日,星巴克宣布,9月底美國和加拿大所有星巴克將用直飲杯蓋代替吸管。星巴克稱直飲杯蓋比之前的杯蓋減少了9%的塑料含量。此前,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星巴克也已開始替換為直飲杯蓋。網友評論:延伸閱讀:麥當勞中國停用塑料吸管,推無吸管新杯蓋,預計每年減少400噸塑料繼今年5月發布全新品牌理念「因為熱愛,盡善而行」之後,麥當勞中國於今天宣布這一理念下的首項環保舉措:公司將在食品包裝上進一步減塑,逐步停用塑料吸管。
  • 星巴克是怎麼用會員卡「調教」出忠實顧客的?
    早上我帶課程開發老師到星巴克喝咖啡談事情,服務員小哥哥說:「您買兩杯咖啡,其實可以享受買一贈一的特權的,前提是要辦張會員卡,辦卡後,買兩杯咖啡只需付一杯咖啡的價錢,而且這樣的機會一共有 3次。」「卡片多少錢啊?」我期待滿滿的問。
  • 為什麼星巴克不做廣告?
    這樣的品牌基礎堅實穩固,因為它賦予了人的精神力量,不是全憑廣告的狂轟濫炸。1星巴克不做廣告?真的嗎?相信這是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2星巴克的營銷套路不過,雖然星巴克不怎麼做廣告,但是他們的營銷做得卻是非常好,簡直是讓大家刮目相看。星巴克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品牌文化」。做營銷,可以充分發揮它在品牌故事和話題性上的優勢,而不是像廣告那麼的赤裸裸。
  • 在星巴克,只想買個中杯咖啡咋就這麼難?
    ,不應該再這樣對他進行這麼低端的推銷了:「已經有輕度心理障礙了,怕你們的店員又懷疑我的杯型選擇。」在回覆中,星巴克解釋說,在門店日常運營中,為了確保顧客杯型選擇的準確性,有時門店夥伴會再次與顧客確認。而林國童的來信讓星巴克看到,在確保每一位顧客滿意度方面還要做更大的努力,包括不斷加強對門店夥伴的培訓。
  • 「中杯門」鬧那麼兇,為何星巴克就不改口「小中大」?
    11月13日,杭州一名星巴克金卡會員發布了一篇名為《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公開信:什麼時候才不覺得中杯顧客無知或愚蠢?》的文章,控訴自己被這樣的星巴克式提問推銷了6年。或許是戳中了星迷們的痛點,這封公開信在網絡迅速傳開。文章發布僅一天就獲得了50多萬的閱讀量和3000多條的留言。
  • COSTA關店,星巴克開快取店,咖啡堂食被拋棄了?
    直到2019年年初瑞幸咖啡的出現,星巴克才意識到危機的來臨。天生具備網際網路基因的瑞幸咖啡,從一誕生便徹底摒棄了「第三空間」的理念,不收現金、僅支持線上下單、快取快送,不僅打破了人們對於傳統咖啡廳的認知,同時在價格上「燒」出了行業最低價——僅需花費星巴克1/3的價格,便能喝到一杯同等品質的咖啡。星巴克原有的咖啡用戶群被大量瓜分。
  • 想買杯星巴克「中杯」咋就這麼難? 終於有人忍不了了!
    同理,如果你指著第二大的紙杯說「我要中杯」,服務員會笑著告訴你,這是大杯……這樣的場景至少在5年前就出現在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為5年前,還沒有開始做錘子手機的羅永浩,曾出演過一部微電影,其中有一段經典情節:
  • 你是星巴克金卡你就牛X啊?
    最近有篇矯情文章吐槽,說作為金卡會員,每每被店員推薦升杯,感覺只愛中杯的自己受到歧視。
  • 你好,我點一杯星巴克
    網友來給你支招網友1:排隊人多就直接告訴服務員,麻煩推薦一杯,我不要糖(或者其他合理要求)。點評:可以可以,成功隱藏了對菜單的不熟悉,還治療了自己的選擇恐懼症,說不定服務員的推薦還能給你驚喜。網友3:拿他家自己出的保溫杯去裝,店員見到會很開心的。甚至有的星巴克遇到拿保溫杯的顧客是有免費升杯獎勵的,拿個壺去他都能給你裝滿。點評:這還真是長見識了,趕緊拿小本本記下來。
  • 星巴克活動匯總:滿減、買一送一、免費喝
    星享卡分三個級別分別是:1、銀星級 2、玉星級 3、金星級剛買來註冊完就是銀星級,上來就有5張卷:3張買一送一卷 + 早餐卷 + 升杯卷早餐卷,是11點之前任意星巴克換一中杯飲料現在咱們算一算這個88元劃不划算,咱們用點的最多的拿鐵和新飲來試試拿鐵中杯27元 新飲中杯一般35元全買拿鐵能省:27*3+27+3=111
  • 星巴克、麥當勞打響冰咖啡之戰,但可能不適合保溫杯上的中國
    近日,麥當勞與可口可樂達成合作推出McCafe Frappe即飲飲料,從過去只賣熱咖啡,開闢一條新的道路。儘管麥當勞可能不是咖啡愛好者的首選,但在價格上的優勢難以撼動,畢竟平時麥當勞的小杯咖啡僅售2美元(中國售價9.5元人民幣),比起星巴克低了不少。
  • 星巴克會員計劃大改版,尊貴的金卡會員都氣哭了
    其次,福利方面:「一次性買三贈一」券被取消生日券還在多了一張升玉星級贈飲券積累 8 顆星星再有一張贈飲券——日常性福利沒了,激勵性福利多了,星巴克:愣著幹嘛,趕緊消費升金啊!首先,最大誘惑「買十次贈一杯」沒了,作為替換措施:升金卡後每積累 9 顆星可換一杯贈飲。這種星星叫做「好禮星星」,和「等級星星」分開,也就是說 9 星換一杯咖啡並不會影響你保級。
  • 瑞幸咖啡:告星巴克壟斷就能對標星巴克了嗎?
    為了快速開店,給的房租比別人高很多,招聘咖啡師成本也高,有報導稱其不惜花三倍價格從星巴克挖人才;為了快速打響品牌,請代言人、鋪分眾傳媒,媒體造勢成本高;為了快速獲取客戶, 「買二贈一、買五贈五」 的活動持續進行,一杯瑞幸贈飲帶來一個註冊用戶,其獲客成本就在10~20元。何況,自己主打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如果是真的,其咖啡本身成本要比一般咖啡高出30%。
  • 懂行的人都這麼點星巴克 #別糾結中大杯叫法
    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星巴克究竟為什麼還不遺餘力的用「中杯」、「大杯」、「特大杯」來為難中文地區的廣大顧客呢?實際上對於這件事,星巴克也有苦說不出。說起分杯標準的淵源,還要從星巴克剛剛誕生的時候開始。Schultz 來到義大利各地的咖啡館進行考察,試圖探索他的咖啡館要怎麼融合傳統咖啡館文化和美式快節奏,如今為難到眾多顧客的義大利語分杯命名就是這樣思索下的產物。
  • 為什麼要在星巴克買大杯咖啡
    因為購物和接受服務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上下班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還是去商店購物,都離不開價格。人們常常疑惑不解的是,為什麼常常會出現同物不同價或同價不同物的現象?還拿星巴克的摩卡咖啡來說,既然一小杯的價錢是28元,那份量是其兩倍的大杯為什麼不是56元,而只是34元呢?為什麼星巴克的店員還使勁向顧客推薦大杯咖啡而不是推薦顧客買兩個小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