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指出,在星巴克消費的6年時間內,被不斷推薦中杯升大杯,感到無奈。
但最讓其無語的是,雖然星巴克的數據中顯示賣得最好的是中杯,並且一直宣稱了解消費者,但這樣不遺餘力的推薦著實讓人感到被愚弄。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喝星巴克6年的金卡會員,卻沒有感覺到自己的習慣被認知,何來最了解消費者?
文章作者的隔空喊話很快得到了回應。晚上,在經過內部會議後,星巴克用電話及郵件的方式給作者以回復,表示將提升服務水平,為所有喜愛星巴克的顧客提供與眾不同的星巴克體驗。
反觀快飲行業,700cc的杯量已經很普及,蜜雪冰城、益禾堂等品牌在冰飲的處理上更是直接捨去了500cc、360cc的杯子,使用700cc的杯子。而部分品牌則會採用免費升大杯的促銷手段刺激消費者購買。
誠宇包裝總裁張家輝的回應也印證了這一現象,從誠宇近幾個月的銷量來看,700cc的杯子確實有不少增長,但主要集中在夏季,到了冬天會有所下降。同時張家輝也說明,在行業內確有以700cc為主推杯型的品牌連鎖。
這一現象的出現,並非是快飲品牌經營者不懂「量大的產品成本低」的成本論,或者是沒有研究消費者的消費喜好,一味的以量去取悅消費者。其根本原因是他們「少了一些套路,多了一份真誠」。
R&B世界茶飲創始人譚智文對於星巴克被吐槽事件認為這與消費群體有關。他說,1杯30元的咖啡和10元的奶茶在消費者心目中,其價值是不一樣的。在星巴克這樣的大品牌所產生的消費相對快飲奶茶店會更高,而顧客的要求自然會更多。
顧客在星巴克消費所要的到的不只是一杯咖啡,可能是尊重,甚至是自我實現,但在奶茶店中更多的是一杯好喝的飲品,所以這樣的事件在奶茶店內應該是不太容易發生。
同時,譚智文猜測這種推薦顧客升杯可能是對員工的考核,目前在R&B世界茶飲的體系中,還沒有做過這樣的硬性規定。
2015年,快報記者在採訪「益禾堂」總經理胡繼紅時獲知,其實體店內的產品杯型僅有2種:熱飲500cc、冰飲700cc。這種杯型的設計是其品牌一直的堅持。熱飲相對冰飲更容易產生膩感,同時,當溫度降低後,熱飲的風味會下降;而冰飲採用700cc的杯型主要是需要大量冰塊保持飲料的溫度在一定時間內變化最小,同時保證給到顧客的飲品足量。
檸檬王子總經理許高在接受採訪時說,雖然他們也有大杯,但基本不會向顧客做推薦,菜單上都有標註,應該讓顧客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
700cc總經理王者東在創立品牌時,發現瀋陽周邊均為500cc杯子,當時想法很簡單:如果顧客花同樣的錢,卻能買到更大杯的飲料,一定會覺得很值。同時,率先在瀋陽使用700cc的杯子,並將品牌定名為700cc。
王者東說,自己的成本會比行業標準高出10%—15%,但這也正是其創立品牌時的定位:高性價比。
對於此次吐槽事件,王者東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介紹,其實就利潤率來說 ,賣大杯小杯都是差不多的。重要的是怎麼能深入顧客的心,能否讓顧客愉快的消費而不被大小杯的價格所驅使,收銀員的話術是很關鍵的。
其實「小中大」只是一個稱呼,麥當勞早年的小薯銷量最高,後來他們把小份薯條改名兒童裝,中薯改名叫小薯,份量還是沒變,但顧客的消費的格局一下就變了,原來的中薯是賣的最好的了,因為成年人是不好意思去點兒童裝的。
就像容量700cc的杯子原來叫大杯,很多女顧客怕喝不了,都會選擇小杯,於是他們後期把大杯這個名字去掉,改叫中杯,這樣大家都能接受,實質上容量沒變只是說法變了。
—————END—————
中國飲品快報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於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