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此句是出自於詩仙李白的《俠客行》,若想解析這句詩文,一定要加上後面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才能對其有所完整的理解。
單是從前一句來看,意思應該是武藝高超的俠士出手必殺,招招斃命,下起手來毫不留情,但是連上後面的句子意思就不同了。他並不是在炫耀除掉了多少對手、殺了多少人,而是要表達出俠客在行俠仗義後不圖名利與回報的節操與品行,這才是俠者應有的風範。
並且這句詩也不是李白的原創,他是引用了《莊子.說劍》中的一個典故。原文為【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裡不留行。」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在原文中,莊子所表達的意思很直接。就是說我可以在擊殺十步之內的任何人,一旦出手誰也別想逃掉,這樣一路斬殺下去,無人能阻止我。而李白藉此喻顯然不是為了宣揚殺人如麻的快感,他著重強調的是拂衣去、藏功名。
據說李白也是個用劍的高手,劍術方面的造詣不在詩文之下。因為善於擊劍,他常攜劍遊俠,除暴安良,而這種行為在唐代來說並無不妥,甚至還非常盛行。李白也許是一個被詩歌耽誤的劍俠,倘若真是如此,那麼《俠客行》並不是在描繪一種理想與嚮往,那只不過是他親身經歷的真實寫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