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88歲老人痴迷《易經》45年,獨居「風水寶地」,如今現狀如何

2020-12-15 今人大力說古史

山西88歲老人痴迷周易45年,獨居「風水寶地」6年,生活過的逍遙快活

這位88歲的山西老人名叫張宏錄,現在身體健康,腿腳靈活,如同6旬人,被當地村民稱為「奇人」,他還會看面相,觀手相。

他痴迷周易相面術,給自己在公路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一住就是6年,為人相面幫人起名字,我們看看他的生活是啥樣。

老人今年虛歲已經90歲了,原名叫寧德華,小時候被奶奶送給了現在這村子張姓人家,12歲外出闖蕩,16歲進入五臺山的寺廟跟著師傅學習陰陽八卦,奇門遁甲,40多歲才回到農村生活,和老伴生有2兒1女,現在兒子都在外工作,女兒已經成家。

張大爺說自己擅長的就是相面和看手相以及風水,他就在當地農村幫人看宅院看墳地,偶爾也幫人看看手相、相個面,用當地農民的話說就是"算卦先生"。

老人說:直白了說算卦看風水就是要解決人們的心理問題,中國社會幾千年來流傳下的舊習慣,就是相信這些個東西,現在人們也難改變。遇到事情了,找到「算卦先生」說一說,就會解決思想問題,建宅院選墳地也是一樣,大家都想圖個吉利和運氣。

張大爺說人生都有個愛好和追求,我年輕的時候不懂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算卦看風水」很神秘,所以有興趣去學習,現在當作知識去豐富,你看我現在老有所樂,精神好身體好,心理健康,活他120歲也不會是難事。

老人說人生在世離不開知識,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豐富自己,他一輩子喜歡周易八卦,所以現在在家裡有時間還是要看書學習,其實很多人遇事就算卦不是很好的途徑,只要自己多看書學習,豐富科學知識就可以自我排解。

老人說:易經看似容易就是本古書,但是理解起來貫通難,運用起來更難,所以自己學習研究了45年還只是個初級水平。

其實老人有這麼大的改變都是因為《易經》。

易經不僅僅是佔卜之書,它蘊藏著改變命運的真理

後市都評論說《易經》是最難懂的一本書,因為他講的都是哲學。但後世拿它來談命裡卻最合適,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它揭示了一個人、一個組織發展的基本規律,既然能夠囊括天地宇宙與眾生,作為個體的你,自然也逃脫不了。這種規律無處不在,只不過跟地心引力一樣,大多數人不會刻意去探究。

人的命運要按照天命來改,要符合天道。天道就是宇宙變化的大規律裡,其中有一種規律,叫因果律。坤卦中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周易》與其說算命,還不如說是指導人更好地為人處世的哲學,哪怕是經營企業,治理國家,《周易》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一樣適用。

《易經》的最終目的是破除迷信

《易經》中不光是天文、地理、歷史、物理、數學、哲學、化學、還包含了基因學、量子力學、分型科學、遺傳學、預測學、未來學等新興學科,同時易經在漢字教學方面也是一份非常殊勝的教材。

《易經》進入高考試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人人都熟悉易經,掌握了易經的原理,那麼今天江湖上那些靠佔卜算命等迷信手段坑蒙拐騙的人也會消失掉。

我們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察萬事萬物的規律,順應規律做事,逐漸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好。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這樣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學習後你會發現,其中的智慧將會受用一生。

但是在學習《周易》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難題,由於原文中全部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而且晦澀難懂,很多人因此望而卻步。

所以我在學習《周易》時,選擇的是這本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這本書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然後把看不懂的大智慧用圖解的方式講述給我們,簡單易懂。

而且他是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更關鍵的是,我們學會了易經中的智慧,便可以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職場中,生意場上,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這本書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能讓你體會到古人的智慧。

而且這本書才45元,現在45還能幹點啥?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風水寶地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嚴格的講,就是符合風水學中「富「和」貴」原則和標準(即所謂「好風水」)的地理位置或環境。
  • 山西74歲大爺痴迷周易45年,坐擁風水寶地享清福,逍遙快活似神仙
    很多老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被埋葬在一個風水較好的寶地,這樣就可以庇佑後代們,甚至後人還可以到朝廷做大官或者做皇帝,所以生前都會選好墓地,圖個吉利。但是並非所有的老人都在去世後才選擇風水寶地。山西就有這樣一位老人,痴迷周易45年,獨居風水寶地。圖片上的這位,是山西晉南嵋陽鎮農村的一位退休老人。老人名叫樊昭威,今年74歲。
  • 山西一老人痴迷《周易》45年,一人「背井離鄉」住寶地,現狀如何
    在山西晉南嵋陽鎮的某條路上,立著一塊略顯粗糙的「招牌」,上書「起名」二字,不少路過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兩眼,畢竟在這個時代,會請人給孩子算名字的人已經不多了。但當地很多老百姓,還是願意上門找這位「起名大師」聊一聊,此人便是痴迷《周易》45年的樊昭威,樊大爺。
  • 88歲老人獨居風水寶地參悟天機,獨居深山之中,看現在活成啥樣了
    88歲老人獨居風水寶地參悟天機,獨居深山之中,看現在活成啥樣了大爺今年88歲高齡了,他叫張宏錄。雖然有88歲高齡,但大爺的神態健康,腿腳也很靈活,平時也是精氣神十足。張大爺小時候被奶奶送給了現在這村子張姓人家,12歲外出闖蕩,16歲進入五臺山的寺廟跟著師傅學習陰陽八卦,奇門遁甲,40多歲才回到農村生活,和老伴生有2兒1女,現在兒子都在外工作,女兒已經成家。
  • 山西一老人因痴迷易經,獨自「背井離鄉」幾十年,今活成啥樣了?
    在山西省萬榮縣一個叫西埝的農村,有位88歲的老人一生痴迷《易經》,他會看面相,觀手相,痴迷周易相面術,曾經給自己在公路選擇了一處「寶地」,一住就是6年。曾經為了研究《易經》,12歲外出闖蕩,16歲進入五臺山的寺廟跟著師傅學習陰陽八卦,奇門遁甲,40多歲才回到農村生活,可以說是獨自「背井離鄉」幾十年。那麼這位老人,現如今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 山西一老人16歲研究易經,如今88歲身體硬朗,他究竟感悟到了什麼
    在山西省萬榮縣的山村,有一位老人,他手捻須髯,面部和藹可親。據當地村民介紹,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張宏錄,如今已經有88歲的高齡。但是和其他老者不同的是,張宏錄似乎並未有老者固有的滄桑,他身子骨硬朗,走起路來也是健步如飛,身體健康,面色紅潤。
  • 80多歲老人迷上周易45年,一個人住在風水寶地參悟天機,如今啥樣
    80多歲的老大爺,既然迷上周易長達45年的時間,周易裡到底有什麼能讓大爺如此著迷?老大爺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山西省萬榮縣一個叫西埝的農村,有這麼一位80多歲學習易經的老大爺。據了解,大爺今年88歲高齡了,他叫張宏錄。雖然有88歲高齡,但大爺的神態健康,腿腳也很靈活,平時也是精氣神十足。這位大爺被大家稱之為「奇人」!不是因為大爺身體健康才有的這個稱呼,而是大爺會看面相,觀手相。
  • 12歲出門闖蕩,16歲進入五臺山的山西「易學」大爺,如今怎麼樣了
    有位88歲的老人火了,他叫張宏錄,住在住山西省萬榮縣一個叫西埝的農村。別看大爺今年88了,但是身體健康,腿腳靈活,被當地的人稱為「奇人」,他還會看面相,觀手相,是當地的一名「風水先生」。他痴迷周易相面術,給自己在公路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一住就是6年。這位張大爺小時候被奶奶送給了現在這村子張姓人家,12歲外出闖蕩,16歲進入五臺山的寺廟跟著師傅學習陰陽八卦,奇門遁甲,40多歲才回到農村生活,和老伴生有2兒1女,現在兒子都在外工作,女兒已經成家。
  • 山西八旬老人痴迷易經,曾獨自雲遊四海幾十年,他悟到了什麼?
    而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一本風格獨特、包攬萬象讓人捉摸不透的奇書—《易經》。 關於《易經》大家說它起源於遠古時代至漢代,其內容涉及哲學、生活、藝術等諸多領域,是一部哲理性很強的著作。 據傳伏羲依據天地變化發明了佔卜八卦,而《易經》就是傳承了太極八卦。根據史料記載《易經》分為《連山》、《歸藏》、《周易》三部分,而現在我們接觸到的就只剩《周易》了,其他兩部因為不明原因以失傳。
  • 88歲獨居老人田玉珍:過年想要個電飯煲
    恩施晚報訊(記者張漢傑)在一個昏暗破舊的老房子裡,88歲的老人田玉珍在這裡獨居了20年,一個月靠著400元撫恤金過日子,大事小事全都由自己承擔。1月29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了位於恩施市第二中學背後井灣巷的田玉珍老人家。老人的家十分破舊,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在昏暗的臥室裡,田玉珍老人由於感冒臥病在床,看見記者到來,她打開手電筒,穿好了衣服緩慢地走了出來。
  • 上海88歲獨居老人,300萬房產贈水果店主:老年最大的絕症是孤獨
    01獨居老人300萬房產贈水果店主最近,很多人都被上海88歲獨居老人將300萬房產贈送給水果攤店主的事震驚到了。實際上成為獨居老人後馬先生家門庭若市,不是有同小區的老太太找上門,就是有親戚頻繁來探望。可惜,這些人沒有一個是安了好心的。前者想住進老先生家裡狠狠撈錢,撈到滿意了就走人。後者只想著哄他寫遺囑,把財產留給自己。老先生嚴詞拒絕了不懷好意的老太太,也跟沒有半點溫情的親戚斷絕了來往。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家住岐山居民區的86歲張奶奶,提起社區幫忙安裝智能水錶的舉動,她是打心眼裡高興。「國家能想到我們這些獨居老人,我是非常感謝的!」她說水錶,這只是「四件套」裡其中之一。因為據全國老齡委公布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城市老人獨居率已經接近50%,農村老人獨居率也達到了38.3%!
  • 獨居老人突發疾病直到去世後才被發現……不願言說的「獨居之殤」!
    今年是劉群德(化名)成為獨居老人的第8年。70歲獨居老人劉群德前幾天突發腦梗住院,他的孩子們遠在美國、加拿大,無法回到他的身邊進行照料。在我國像劉群德這樣獨居在家的老人並不佔少數,根據民政部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數量為2.4億,其中包括了7700萬獨居成年人。
  • 重慶路一社區:戰疫情 讓獨居老人不「孤獨」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鬥中,「獨居老人」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或因子女無法回家而獨自生活,或因疫情而與親人兩地分離,更是需要關心關愛的特殊群體。  轄區獨居老人徐阿姨,今年88歲高齡,疫情期間,因其子女家住的遠,不方便過來探望,考慮到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社區網格長主動承擔起照料徐阿姨的任務,為其整理家務、打掃衛生,社區網格長定期幫助徐阿姨進行室內消毒防疫的同時也不忘向她宣傳疫情期間個人防護注意事項,還囑咐她有什麼需要就隨時給社區打電話,讓她無時無刻感受到關心和溫暖。
  •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做兩頓飯、給魚缸換一次水簡單洗幾件衣服……但對於家住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87歲的張美霞老人來說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我們獨居老人最怕的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街道說要給我裝上這個智能水錶
  • 山西九旬老人給花找「婆家」
    34年前,他獨自一個人居住在村後的中條山裡,在荒山上種樹育林。 「希望找到一個愛花的人,好好善待它們。」9日,看著自家庭院裡的300餘株牡丹,山西長治長子縣西南呈村的九旬老人陳長珍萬般不舍,他告訴記者,過去21年裡,這300餘株牡丹被他視若珍寶,如今自己年事已高,無力照顧花草,想為這些牡丹尋找可靠「婆家」。
  • 此人研究易經72年,僅僅7個字說出易經的真諦,原來如此簡單!
    在山西省萬榮縣的山村,有一位老人,他手捻須髯,面部和藹可親。據當地村民介紹,這位老人的名字叫張宏錄,如今已經有88歲的高齡。但是和其他老者不同的是,張宏錄似乎並未有老者固有的滄桑,他身子骨硬朗,走起路來也是健步如飛,身體健康,面色紅潤。
  • 正在閱讀:被科技拋棄的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能改變什麼
    行動支付、健康碼、各種生活業務辦理無人化等,如今已是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東西。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幾乎所有的事情。然而,對於我們來說,科技和網際網路是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對於老年群體而言,特別是獨居老人,這一切反而讓生活變得複雜了起來。
  • 17歲高中男生殺害59歲獨居老人,老人被發現時全身赤裸身體異樣
    標題:17歲高中男生殺害59歲獨居老人,老人被發現時全身赤裸身體異樣每一個壞人的臉上都沒有寫字,有些看起來溫柔賢良的人,他的內心可能充滿了對這個社會深深的惡意,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往往無力招架,因為大家都是喜歡以貌取人的。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多會體現在這些方面,但隨著我國年齡結構的變化,少子化,老齡化正改變人們的生活,近年來獨居老人越來越多,日前在昆明一名63歲的獨居老人臥倒在廚房離世,廚房的水龍頭沒關上,一直滲到樓下鄰居才發現了老人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