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居老人報假警,原因竟是太孤獨,關愛老人
現在隨著人口老年化的加重,出現了非常多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這個問題也成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近日,黑龍江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黑龍江綏濱的一位獨居老人報警說她有知道什麼秘密,還說晚上經常有人敲她的門,還往家裡放毒氣。
-
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可以在全國推廣嗎?
如果發現了問題,會第一時間通過政務微信端把信息發送給聯繫人,就是這個獨居老人的聯繫人,還有居委幹部,包括他的家屬等等。這些聯繫人一般是所在的樓棟或者是小區裡面的一些志願者等等,他們會第一時間上門,如果發現一些情況,與我們的後臺聯繫, 120或者其他的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想法從何而來?
-
上海探索為老服務新模式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
圖據中新網 網友建議這個做法全國推廣 安裝在樓道裡的水錶,能大大提升獨居老人安全指數?「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一網統管」平臺,背後的邏輯清晰可見。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將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消息一出,網友紛紛點讚,並呼籲全國推廣。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智能水錶走的是貼心和善意
「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一網統管」平臺,隱藏背後的邏輯清晰可見——當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時,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會預警。居委會幹部接報立刻上門走訪,確認情況。
-
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文\好孕姐根據2017年的數據,全國60歲以上老人有2.41億,其中有近一半屬於獨居或空巢。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加快,年輕人外出工作的數量逐漸增多,獨居或空巢老人數量激增。然後,居委會幹部收到反饋,會立馬上門探望老人。這個服務真的非常人性化,既保障了獨居老人的安全,也體現了社區對老人的關愛。所以,好多網友都建議全國推廣。獨居老人:喪偶、子女離家、形單影隻為什麼獨居老人,如今越來越受關注?
-
科技改變生活,智能推廣公益:上海某街道用智能水錶監控獨居老人
剛翻到朋友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在上海部分地區推行智能水錶,以監控獨居老人健康狀態,如果出現問題會自動報警。底下網友一片歡騰,大家紛紛高度讚揚,「給老人更多的關注是好的」、「應該推廣應用」、「此乃善舉,利國利民」。
-
「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全國學習樣板公布
12月10日,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布,其主辦的「樂齡陪伴——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優秀案例展示活動推薦出可供全國各級政府及各類組織學習的樣板。這些案例找到了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困難的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蘊藏著有關政府機關和基層組織高昂的工作熱情和敢為人先的聰明才智,為創造性地開展中國老齡事業提供了新鮮的經驗。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在全國老齡辦的直接領導下,克服疫情所帶來的各種困難,聯合各省市老年基金會,組織開展了本次全國性的「優秀視頻案例展示活動」。
-
優化獨居老人「四件套」,普陀這裡織就了一張「有溫度」的關愛網絡→
今年8月初的一天,長壽路街道「關愛人群信息管理」系統的獨居老人神經元管理模塊突然發出了警報:江寧路1415弄28號某室老年人家中火災煙霧報警。隨即,報警信息發至街道城運中心、居民區、公安等部門接警人員的手機上。
-
樂齡陪伴 關愛農村留守老人
2020年12月10日下午,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向媒體公布,其主辦的「樂齡陪伴——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優秀案例展示活動推薦出可供全國各級政府及各類組織學習的樣板。活動本著為基層組織服務的宗旨,意在突出農村各級各類基層組織提升凝聚力、組織力,推動建立健全關愛農村留守老人服務體系,悉心營造關愛農村留守老人濃厚氛圍,推出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新做法新經驗新成果,宣傳在工作中敢於擔當、默默奉獻、成績突出的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的典型事跡。
-
獨居老人突發疾病直到去世後才被發現……不願言說的「獨居之殤」!
2017年國務院公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提到,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隨著獨居空巢老人數量的不斷增大,由此引發了一系列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
-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如果發現了問題,會第一時間通過政務微信端把信息發送給聯繫人,就是這個獨居老人的聯繫人,還有居委幹部,包括他的家屬等等。這些聯繫人一般是所在的樓棟或者是小區裡面的一些志願者等等,他們會第一時間上門,如果發現一些情況,與我們的後臺聯繫, 120或者其他的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想法從何而來?
-
重慶路一社區:戰疫情 讓獨居老人不「孤獨」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鬥中,「獨居老人」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或因子女無法回家而獨自生活,或因疫情而與親人兩地分離,更是需要關心關愛的特殊群體。 轄區獨居老人徐阿姨,今年88歲高齡,疫情期間,因其子女家住的遠,不方便過來探望,考慮到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社區網格長主動承擔起照料徐阿姨的任務,為其整理家務、打掃衛生,社區網格長定期幫助徐阿姨進行室內消毒防疫的同時也不忘向她宣傳疫情期間個人防護注意事項,還囑咐她有什麼需要就隨時給社區打電話,讓她無時無刻感受到關心和溫暖。
-
上海試點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背後是政府用心和企業有心--上觀
《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如果發現了問題,會第一時間通過政務微信端把信息發送給聯繫人,就是這個獨居老人的聯繫人,還有居委幹部,包括他的家屬等等。這些聯繫人一般是所在的樓棟或者是小區裡面的一些志願者等等,他們會第一時間上門,如果發現一些情況,與我們的後臺聯繫, 120或者其他的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
愛心帽子送高齡獨居老人
「開頭要繞10股線,上兩針,下兩針,再挑一挑……」臘八節前夕,滄浪街道萬年社區的三樓活動室裡格外熱鬧,江南騎遊隊的十幾位阿姨聚集在一塊,為社區裡一些高齡獨居老人編織毛線帽、圍巾和手套,給他們送上一份冬日裡的溫暖。
-
「小老人」關愛「老老人」:上海「寶寶阿姨」在行動
軟滑的豆腐、新鮮的青菜、香糯的饅頭……志願者們正冒著寒風,把一袋袋精心搭配好的食物,送給社區裡因寒潮天氣無法出門買菜的老人。這是一支由老年人組成的「銀髮」社區志願服務隊—— 「寶怡樂志願者團隊」。團隊成員平均年齡約60歲,最大的83歲。團隊命名來自65歲的發起人孫鴻銀,在這裡生活了63年的她小名叫「寶寶」,因熱心腸被大家親切地稱為 「寶寶阿姨」。
-
正在閱讀:被科技拋棄的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能改變什麼
然而,對於我們來說,科技和網際網路是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對於老年群體而言,特別是獨居老人,這一切反而讓生活變得複雜了起來。此外,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卻經常都能聽到獨居老人在家突遇意外沒有被及時發現,錯過救治;獨居老人去世多日才被發現這樣的新聞。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似乎被科技、被這個社會所拋棄。
-
馬上評|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地評線】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澎湃特約評論員 孫欣祺 2020-12-10 18:02 來源:澎湃新聞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國家能想到我們這些獨居老人,我是非常感謝的!」她說水錶,這只是「四件套」裡其中之一。引得網友連連讚嘆:「真的建議全國推廣!」「很人性化,緊貼老人生命實際!」因為據全國老齡委公布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城市老人獨居率已經接近50%,農村老人獨居率也達到了38.3%!
-
8旬獨居老人在家中摔倒,獲救後要給消防員寫欠條,既暖心又心酸
所以對於獨居老人,我們也應該更加關愛。據媒體報導,2020年12月5日浙江湖州的消防救援大隊接警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一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摔倒但門被反鎖困於家中,消防人員立刻趕往現場。在消防人員第一時間趕到後,發現被困老人的家住在二樓,於是消防人員通過梯子先穩住老人的情緒,讓老人不要擔心也不要慌張,他們很快就會進來的。經過10分鐘的救援措施,老人家中反鎖的大門終於被打開,老人也順利獲救。
-
視頻|天寒地凍 為獨居空巢老人準備的助老餐貼心送上門
居民社區裡,獨居空巢老人成了最需要關愛的群體。1月7日下午4點剛過,靜安區青鳳老年生活護理服務中心的送餐員王海辰來到愚園路361弄,為88歲的獨居老人汝兆坤送餐。據了解,根據靜安寺街道統一安排,各居民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向社區孤老、殘疾人等特殊人群上門告知寒潮預警的溫馨提示,並為部分高齡及行動不便老人啟動特殊天氣助老餐「送上門」貼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