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報假警,原因竟是太孤獨,關愛老人

2020-12-23 江皮皮遊戲談

現在隨著人口老年化的加重,出現了非常多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這個問題也成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近日,黑龍江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黑龍江綏濱的一位獨居老人報警說她有知道什麼秘密,還說晚上經常有人敲她的門,還往家裡放毒氣。然後經過民警的了解,原來老人是因為自己獨居太寂寞了,想找人聊天才報的假警。老奶奶之後也像民警們道了歉,在這之後的民警每天都上門兩次跟老人聊天,一直持續到至今民警與老人的家人協商後,將在四月份將老人送到敬老院去。

老人的這種做法的確不合適,這樣做給民警的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警力資源,而且報假警是犯法的,可能是老人不是那麼的懂法律吧。老太太也的確不容易,在疫情期間獨自一人在家裡生活肯定會孤獨的,老太太的家人也稱是因為疫情沒有來接她,的確疫情期間的確要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但是可以跟老人多打點電話啊,而且疫情也已經好轉了,居民們也可以正常出行了,如果不是老人報假警這個事情,恐怕老人還是會繼續一個人獨居吧。

老人獨自居住會導致老人心理上的一些疾病,情緒會變得沮喪、孤寂、憂鬱,食慾也會減退,可能還會自責,會問自己對自己的兒女是不是不夠好,覺得自己的兒女不孝順,只想著自己的家庭事業讓自己獨居。其實在空巢老人的這個問題上,有一部分的原因還是因為社會的支持體系不夠完善,而在國外有義工制度,義工會定期去陪獨居老人聊天,定期去看望老人,而在自己老了之後他之前所做義工的時間可以兌換義工來看望他的時間。

那我們應該如何去關愛獨居的老人了。首先老人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減少對兒女的依戀,平時也應該積極的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社區的一些公共活動,然後兒女們也應該多跟老人打電話,平時多回去看望老人,多陪老人聊聊天,多多注意老人情緒的變化和身體的狀況。其實獨居的老人是很難照顧好自己的,獨居會給老人在身體上心裡上都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所以在平時大家一定要多多關愛身邊的獨居老人,也儘量不要老人獨自居住,也希望政府也可以多多關注獨居老人這個社會問題,完善好對獨居老人的社會支持體系。

相關焦點

  • 獨居老人太孤獨報假警,晚年孤苦如何解決?
    有人報假警,卻讓人不忍責怪。近日,江蘇泰州民警接到一老人報警,稱領居家被盜,民警趕到後卻發現這所謂的「領居家」居然是一所沒人住的空房。在民警的詢問下,老太才透露實情,真相令人心酸。原來,老人今年已81歲了,孩子疫情期間很少回家,老伴也去世了,就連唯一可以說上話的鄰居也在前不久搬走了。孤身一人的老人實在太寂寞了,很希望有人能來陪陪她,這才編了謊話。民警聽後沒有責怪老人,而是與她拉起了家常,還送來了慰問品。只是民警平時也有工作在身,又怎能時常來看望老人呢?只怕這只能解一時的寂寞。
  • 「獨居老人因孤獨報假警」:陪伴是最對父母最好的盡孝
    在民警的追問和調查後,最終老太太承認因一個人在家實在寂寞,想找人聊天便報了假警。據了解,老太太的兩個兒子都在外省,因為疫情不能回來,老人的生活也沒有人管。聽到報假警背後的原因,民警們決定每周定期來與她聊天,隨後也與老太太家裡人商量,將在四月後把老人送往養老院。
  • 獨居老奶奶因孤獨報假警……
    老奶奶報假警不僅僅沒有收到處罰,民警第二天還提水果來看望,又幫忙聯繫子女。背後的原因讓人欣然落淚。近日,江蘇泰州81歲的劉奶奶報警稱看到隔壁鄰居家房子大門敞開,懷疑被盜。然而民警到場後發現兩戶房子裡桌凳已落了灰,明顯很久沒人住。
  • 重慶路一社區:戰疫情 讓獨居老人不「孤獨」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鬥中,「獨居老人」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或因子女無法回家而獨自生活,或因疫情而與親人兩地分離,更是需要關心關愛的特殊群體。  轄區獨居老人徐阿姨,今年88歲高齡,疫情期間,因其子女家住的遠,不方便過來探望,考慮到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社區網格長主動承擔起照料徐阿姨的任務,為其整理家務、打掃衛生,社區網格長定期幫助徐阿姨進行室內消毒防疫的同時也不忘向她宣傳疫情期間個人防護注意事項,還囑咐她有什麼需要就隨時給社區打電話,讓她無時無刻感受到關心和溫暖。
  • 優化獨居老人「四件套」,普陀這裡織就了一張「有溫度」的關愛網絡→
    今年8月初的一天,長壽路街道「關愛人群信息管理」系統的獨居老人神經元管理模塊突然發出了警報:江寧路1415弄28號某室老年人家中火災煙霧報警。隨即,報警信息發至街道城運中心、居民區、公安等部門接警人員的手機上。
  •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給獨居老人安裝一個智能水錶實時監測老人的用水情況12小時內用水量一旦低於0.01立方米街道層面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收到報警信息並及時通知社區、志願者第一時間上門查看老人情況
  • 拾荒老人:是因為缺錢?還是因為孤獨?
    我搬到現在住的小區大概有五年了,剛搬來沒多久的時候,發現有一位大概六十多歲的拾荒阿姨,天天一手拿個棍子,一手拿個袋子,在小區裡不停的翻著各個垃圾桶,撿拾紙箱、瓶子等廢品,但是今年我發現小區裡拾荒的老人越來越多,有時候會出現一個垃圾桶一個老人剛走,另一個老人又出現在了垃圾桶旁!
  • 愛心帽子送高齡獨居老人
    「開頭要繞10股線,上兩針,下兩針,再挑一挑……」臘八節前夕,滄浪街道萬年社區的三樓活動室裡格外熱鬧,江南騎遊隊的十幾位阿姨聚集在一塊,為社區裡一些高齡獨居老人編織毛線帽、圍巾和手套,給他們送上一份冬日裡的溫暖。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因為他們正面對著「孤獨」最大的關卡:獨自終老、獨自死去……前兩天,「上海長寧區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的消息衝上了熱搜,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因為據全國老齡委公布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城市老人獨居率已經接近50%,農村老人獨居率也達到了38.3%!
  • 獨居老人突發疾病直到去世後才被發現……不願言說的「獨居之殤」!
    獨居老人是社會變化的產物,但也是問題「獨居老人現象既是社會發展的自然產物,也反映出現代意識與傳統文化衝突性的一面。」宋煜研究員介紹,獨居現象的產生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是政策因素。生育政策中客觀上造成了獨居現象的產生。由於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持續三十多年的低生育潮和人均預期壽命的提高,我國老齡化趨勢會進一步加重。
  • 獨居老人在家去世無人知,2年後才被發現……
    獨居老人,一個繞不過的社會問題獨居老人養老難問題越來越嚴重,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難題,獨居老人在沒有任何人照顧的情況下,在自己的住所因為跌打或疾病等原因過世,直到很長時間之後屍體才被發現。直到今年的11月,一些好心的鄰居感覺不對,已經有一年多了都沒有看到老婦人,曾多次敲門,但是沒有人回應,並且老婦人家裡的窗口都沒有動過,於是馬上將女婦人失蹤的情況告訴了該區的蒙巴登區議員林謀泉,這時議員才報了警。
  • 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我們看新聞,有獨居老人在家摔倒一天無人知;還有獨居老人去世幾天,有惡臭傳出才被人知道已去世,讓人很心痛。所以,獨居老人,最讓人操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對此,江蘇一地推出了智能水錶,提升轄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即,街道把智能水錶和門磁「一網統管」,獨居老人若12小時用水低於0.01立方米,或者是老人24小時沒開門,後臺就會預警。
  • 什麼禮物能夠填補老人孤獨的內心
    還記得,去年我在海澱學院路給老人們做護理知識培訓。課程結束後,有一位老人緩慢向我走來。他說起自己家孩子在國外忙工作很是驕傲,經常會打電話並給老兩口買吃的、買用的。但說著說著就開始哽咽了起來。在我們短暫地交談中,這份來自老人內心深處難以言表的孤獨,深深觸動了我。聽說過孤獨死嗎?
  • 小區裡那些孤獨的老人
    只有在農村,常常看到獨居的老人,一年到頭,也只有過節的時候,才有兒女過來看看。平日裡,老人總是形影相弔的樣子,很孤獨。其實,在小區裡,也有很多孤獨的老人,尤其是在小城市裡。一個獨居的老人,每天連一個說話的地方都沒有,她的內心是多麼難受。嘈雜的菜市場裡,她還可以和商販討價還價,這樣的「聊天」方式,讓她找到了一點點溫暖。那些兒女一年到頭都不在身邊的老人,真的很孤獨。雖然小區裡人來人往,但是大家都是各忙各的,並沒有多少言語和感情上的交集。
  • 獨居老人:五十四種孤獨,沒有一種生活
    未來,他們極可能成為在家中孤獨死去的人。和普玄一樣,27歲的日本女孩小島美羽也關注「孤獨死」現象。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2011年起,東京都孤獨死的65歲以上老人呈增長趨勢,2015年即超過3000人。現在,僅東京都23區,每天就有8.5名老人孤獨死。
  • 上海88歲獨居老人,300萬房產贈水果店主:老年最大的絕症是孤獨
    01獨居老人300萬房產贈水果店主最近,很多人都被上海88歲獨居老人將300萬房產贈送給水果攤店主的事震驚到了。03老年人最大的絕症是孤獨在浙江省的玉環海山鄉,有位叫黃賽英的老人就是一位空巢老人。他們死亡的原因包括癌症、心臟病、自殺等。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預防自殺——全球要務》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每10萬名70歲以上老年人中,就有超過51名選擇自殺。很多老人即使一個人堅強地活著,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不便,最後深居簡出乾脆跟社會脫節,讓生命進入一種社會性死亡停滯狀態。
  • 養兒不防老‖農村高齡獨居老人:不悲不喜,人生路越走越孤獨
    接觸了一個讓人心疼的特殊群體,他們是農村裡獨居的高齡老人。村子不大,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有好幾個,其中3個都是自己一個人住的。老伴早已去世,自己一個人數著剩下的日子。兒女一大群,但是沒有一個朝夕相伴。他知道兒女們最怕守在床前,許多老人臨終前一拖就是十天半個月,太折磨子女了。
  • 今日張江數字報-熱情周到關愛老人 竭心盡力為老服務
    每天,周邊小區的老人會來到這裡,或是享受康復電療、免費測量血壓,或是聆聽健康、金融、道德、法律、民俗等講座,或是觀看「周周演」滬劇等演出。這裡充滿歡聲笑語,這裡洋溢著返老還童的青春氣息,這裡可以消除煩惱。這一切,都是因為這裡有一支志願者隊伍時時刻刻關愛著老人們,那就是張江鎮老年協會志願者隊伍。
  • 武漢:江漢裡社區送上暖心關愛 為高齡老人過集體生日
    12月10日,江漢區江漢裡社區、中實物業、江漢區婦幼保健院、武漢市黎明靜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開展了溫馨、歡樂的集體生日會,為社區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過集體生日。陪同老人的社區的居民表示:「像這樣集體過生非常有意思,也很熱鬧,老人非常開心。今天社區舉辦的生日會,讓老人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江漢裡社區這個大家庭裡的溫暖,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老壽星們的關心、關愛。」 江漢裡社區書記任蓮芳告訴記者:「江漢裡社區是一個成立不久的新社區,在疫情前,我們社區就特別關照獨居或空巢的老人的。
  • 科技改變生活,智能推廣公益:上海某街道用智能水錶監控獨居老人
    剛翻到朋友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在上海部分地區推行智能水錶,以監控獨居老人健康狀態,如果出現問題會自動報警。底下網友一片歡騰,大家紛紛高度讚揚,「給老人更多的關注是好的」、「應該推廣應用」、「此乃善舉,利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