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因為疫情的緣故在老家待了兩個多月。接觸了一個讓人心疼的特殊群體,他們是農村裡獨居的高齡老人。
村子不大,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有好幾個,其中3個都是自己一個人住的。
老伴早已去世,自己一個人數著剩下的日子。兒女一大群,但是沒有一個朝夕相伴。
一、被嫌棄的向祖祖
隔壁的向祖祖88歲,前兩天非要搬去山邊的老房子自己住。幾個兒子沒有辦法,只好叫來個三輪車,把老人的衣物和用品拖去那個廢棄了十多年的四壁透風的木房子。
向祖祖的破毛線帽下是滿頭白髮,她的臉又寬又大,面色緋紅,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耳朵也不靈性了。
駝背使得她看起來只有一米四幾,印象中她常年穿著一件花棉襖。老人體寒,農村老人穿衣沒有四季,再熱的天都會穿好幾層單衣。
這位向祖祖有四個兒子,老大早夭,老二離異,老么還是個光棍,她只得跟著老三一起生活,那兩個兒子每年給老三和她補貼一點費用。
向祖祖之前和三兒子一家住一起三年,但是吃穿住行都是分開的。她自己有個小房間,房間裡有火爐有個舊沙發,做飯去旁邊的一個小棚子,裡面打了一口土灶,衛生間在另外一個棚子裡。
說是和老三住一起,不過是一個屋簷下吃住罷了。用向祖祖自己的話是,自己做來自己吃,活一天是一天。
但是今年不同了,兒媳婦有意無意地說老人在家搞得不衛生,又說今年可能兒子要娶親了,本來就是農村的平房,有個老人在家怕女孩不願嫁。
說來說去就是嫌棄老人在家,向祖祖說反正自己也沒有幾年了,兒子不疼,兒媳不愛,孫輩不親的,與其自己處處礙眼遭嫌棄,不如單住落得清靜。而且,她是真的盼著孫子成家立業,這是老人家最後的成全。
二、被留守的秦爺爺
秦爺爺是另外一個獨居老人,今年85,彎著腰佝著背,眼睛只有黃豆大卻耳聰目明。與向祖祖不同的是,他已經一個人在小兒子家住了十來年了。
秦爺爺的小兒子兒媳常年在外打工,孫子孫女從中學起就很少回家,他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反正有低保補助和高齡補貼,不生病的話不用花錢,萬一生病就舀一碗罈子裡的酸水,躺上幾天準能好。逢年過節會有兒女回來看看,也帶些菜和補品,給三兩百塊的零花錢。
秦爺爺有三個兒子,老大性格暴躁,嗜酒嗜賭,老二是個怕老婆的,只有老么家還勉強待得下去。本來一家一年,後來老大老二都不願意,說老人家一直就偏心老么,乾脆老么養老,他倆負責百年後事。
秦爺爺說他喜歡住在老三家,不用擔心一到年末就被催趕著走。哪怕他自己一個人洗衣做飯,還種菜園,他也十分愜意。有時候下午還就著夕陽用收音機聽一會兒民歌。
反正有人穿鄉賣油賣米賣菜,他一個老人家買一次能吃兩三個月,還不用麻煩子女。衣服差不多一個月一洗,床單被套的半年到一年一洗,至於洗澡就是溼抹布擦一下,沒有幾顆牙齒了就是鹽水漱口。
天黑就睡覺,天亮就起床,每一天都一樣,除非生病臥床暫停幾天。水壺和夜壺都在床頭,只要還有一口氣,就全靠自己。
關於未來,秦爺爺說他什麼都不想,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就希望身體好,不給晚輩添麻煩,就算真到了那一天,也希望是無病無災,一低頭的功夫就去了,不痛苦也不拖沓。他知道兒女們最怕守在床前,許多老人臨終前一拖就是十天半個月,太折磨子女了。
他和老伴拉扯大幾個孩子不容易,老伴風溼病去世二十多年了,她沒享過一天福,一直疼痛纏身。秦爺爺說對子女他盡心盡力,再沒有任何東西能給了。
為子女奉獻了一生,不求回報,但求不添麻煩,不成事端。
三、離群索居的大爺爺
村子裡還有一位83歲的獨居老人大爺爺,他是自己選擇獨居的。
大爺爺有兩個兒子,家裡都是修的四間兩層的大平房,一個女兒遠嫁,一個女兒年輕時喝農藥去世了。老伴前幾年去世了,她比大爺爺大三歲,本來是兩個人住一邊,兩人算是互補,大奶奶話多但是眼神好,大爺爺話少但是耳背。
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大爺爺覺得自己一個人住還好些,聽不清別人說話,自己也不愛說話,更喜歡一個人待著。何況他雖然83了,但是身子骨硬朗,還能挑兩籮筐柴火灰去種菜,自己養了十幾隻雞,逢場就背去集市上賣。
大爺爺不顯老,總是背著手站在田壟邊張望,站得標直的沒有一點彎腰駝背,看起來六十出頭也不為過。他頭上纏著一條青布帽,穿好幾層的中山裝,經常嘴裡叼著煙杆,一手拎著鳥籠,一邊模仿鳥叫一邊往山林裡走去。
兩個兒子都給他零用錢,逢年過節的都接他去吃飯。大爺爺喜歡睡懶覺,日上三竿才會起床,一天就吃兩頓飯,一盤菜一碗飯,偶爾用袋裝合渣粉衝個湯。
大爺爺還喜歡趕集,疫情期間一次出門被人攔回來了,他說沒事沒事他身體好也沒病,他不知道外面的病毒有多厲害。直到跟他說沒有城鄉公交了,街上店子都關了,路上一個人也沒有,他這樣不帶口罩是會被罵的,大爺爺才不甘心地背著背簍回去了。他只是想去買點紙錢,清明節燒給老伴。
與世無爭,獨來獨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詩意生活的背後是獨居老人的孤獨與無奈。
四、結語
三位老人的獨居生活,是中國農村千千萬萬獨居老人的縮影,他們才是真正的不喜歡孤獨卻習慣了獨處。
兒孫滿堂,承歡膝下,終究是美夢一場罷了。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有些路只能自己一個人走,越往後走越孤獨。
兒女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要忙活,孫輩不親有代溝,偶爾來探望一下已經是盡了很大的孝道。辛苦一生,誰又願意晚景悽涼,人生雖難,更多的苦他們都受過。從吃不飽穿不暖的歲月走過來的人,不怕死也不枉生。
這個時代如同從前的時代一樣終將過去,而關於生養,關於晚年,關於親情,關於孤獨,卻是永遠不落幕的時代主題。值得思考的是,身處時代洪流中的每個人,能為他們,能為我們自己做些什麼。
*作者簡介:空中行雲,一個集愛與孤獨於一身的女子,在夢與現實之間自說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