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智能水錶走的是貼心和善意
「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一網統管」平臺,隱藏背後的邏輯清晰可見——當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時,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會預警。居委會幹部接報立刻上門走訪,確認情況。
-
人民日報點讚的NB-IoT應用: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建議...
昨晚(12月9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了一篇《上海: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的推文,不到3小時的時間,超過500萬人看了這個視頻,收穫了15萬以上的點讚。記者對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走訪時發現,該社區為獨居老人安裝了門磁、煙感報警、紅外監測等系統來促進智慧養老的落地,例如智能水錶會將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設定為預警線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動自動預警,網友邊表揚邊質疑:孩子去哪了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水錶只要在12小時內的讀數低於0.01立方米(長時間不用水情況下)就會自動預警,隨後居委會會在第一時間上門探視。據介紹,街道此次為獨居老人家裡安裝的智能設備將接入「一網統管」平臺,除了智能水錶外,還有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以及紅外檢測,目前該街道已經為轄區內1200餘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四件套」,通過智慧科技讓老人感受到社區的溫暖。
-
「水錶不走自動預警」彰顯技術的情懷與溫度
誰說技術不能照拂老人?一塊水錶透露出社會的溫度。據媒體報導,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此外,江蘇路街道還將新的智能門磁安裝在獨居老人家中,一旦超過設定時間未開門,後臺就會響起預警。
-
科技改變生活,智能推廣公益:上海某街道用智能水錶監控獨居老人
剛翻到朋友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在上海部分地區推行智能水錶,以監控獨居老人健康狀態,如果出現問題會自動報警。底下網友一片歡騰,大家紛紛高度讚揚,「給老人更多的關注是好的」、「應該推廣應用」、「此乃善舉,利國利民」。
-
正在閱讀:被科技拋棄的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能改變什麼
不過近日,一則上海將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 12 小時不走字自動報警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這可能是近期繼老人存款事件、乘坐公交事件以來,讓人感到最為舒心的一件事了,所以事情一經報導也紛紛受到了網友們的肯定。
-
水錶不走自動預警,「智能」也能關照老年人 | 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 「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一網統管」平臺,隱藏背後的邏輯清晰可見——當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時,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預警。
-
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我們看新聞,有獨居老人在家摔倒一天無人知;還有獨居老人去世幾天,有惡臭傳出才被人知道已去世,讓人很心痛。所以,獨居老人,最讓人操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對此,江蘇一地推出了智能水錶,提升轄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即,街道把智能水錶和門磁「一網統管」,獨居老人若12小時用水低於0.01立方米,或者是老人24小時沒開門,後臺就會預警。
-
上海試點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背後是政府用心和企業有心--上觀
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
馬上評|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地評線】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澎湃特約評論員 孫欣祺 2020-12-10 18:02 來源:澎湃新聞
-
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可以在全國推廣嗎?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智能水錶+「一網統管」平臺,24小時守護老人安全,第一時間進行安全救護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 智能水錶的應用得益於上海每個區、每個街鎮都有城市運行中心,城市運行中心是24小時運行,它搭建了「一網統管」的平臺,能夠把這些數據實時傳遞過去。
-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
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m自動報警,智能水錶有「智」更有「情」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老人的新聞總會吸引不少關注的目光。這不,一種為獨居老人安裝的智能水錶引發網友討論。日前,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
-
社區治理|一天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水錶會報警 給老人增加一道...
水錶沒走,意味著老人家裡可能「有情況」。一天之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街道城運中心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自動生成案件,從政務微信上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由居委會安排人員立刻聯繫老人、上門探視,並將探視情況上報給街道。這樣一來,獨居老人有什麼情況,大家第一時間就能知道。
-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做兩頓飯、給魚缸換一次水簡單洗幾件衣服……但對於家住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87歲的張美霞老人來說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我們獨居老人最怕的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街道說要給我裝上這個智能水錶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給獨居老人安裝一個智能水錶實時監測老人的用水情況12小時內用水量一旦低於0.01立方米街道層面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收到報警信息並及時通知社區、志願者第一時間上門查看老人情況
-
新華時評:讓水錶量出敬老愛老的溫度
新華社上海12月10日電 題:讓水錶量出敬老愛老的溫度新華社記者何欣榮、王默玲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系統將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第一時間上門探視。最近,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消息刷屏了。0.01立方米的讀數中,蘊含著社區的溫度、城市的溫情。讓老人享受數位化轉型的紅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這是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應有之義,也是人民城市建設的底層邏輯。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看似一件民生小事,背後卻是城市治理的用心用情。
-
「無生活狀態」自動報警 上海試點為獨居老人安裝「智慧電錶」
上海虹口為獨居老人安裝「智慧電錶」。 康玉湛 攝中新網上海12月21日電 (王子濤 康玉湛)一個小小的斷路器,就可能挽救一位獨居老人的生命。12月21日,一個「智能斷路器」被安裝在了家住上海虹口的92歲獨居老人蔣龍娣家的電錶箱內,這樣一個「智慧電錶」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對老人生活情況進行分析,在老人處於「無生活狀態」時會自動報警告知家屬及社區工作者,保障獨居老人安全。智能安全裝置(「智能斷路器」)。
-
視頻|天寒地凍 為獨居空巢老人準備的助老餐貼心送上門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寒潮來襲,申城氣溫驟降冰點。居民社區裡,獨居空巢老人成了最需要關愛的群體。1月7日下午4點剛過,靜安區青鳳老年生活護理服務中心的送餐員王海辰來到愚園路361弄,為88歲的獨居老人汝兆坤送餐。
-
中國電信廳上海公司推出七大"適老服務"舉措
愛心熱線直連接聽: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為65歲以上老年用戶群體簡化流程,通過將用戶來電號碼與後臺大資料庫進行比對,甄別該號碼註冊用戶是否為老年人。如果該註冊用戶是65歲以上老年人,無須任何按鍵可直連人工接聽。 愛心臺席優先辦理:65歲以上老人前往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自有營業廳,可在愛心臺席優先辦理業務。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已在營業廳設置愛心專櫃,擺放"老年人愛心臺席"臺卡。
-
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真切關懷
近日,兩則關於老人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一則是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另一則,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為一位83歲病患準備了手繪醫囑。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之後他將藥品空盒子其中一面剪下來,在三個圖標後面各貼一排,再畫上圈圈代表要吃的顆數,便於老人理解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因太陽和圈圈看上去像雞蛋,醫囑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