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試點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背後是政府用心和企業有心--上觀

2020-12-15 上觀

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智能水錶+「一網統管」平臺,24小時守護老人安全,第一時間進行安全救護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智能水錶的應用得益於上海每個區、每個街鎮都有城市運行中心,城市運行中心是24小時運行,它搭建了「一網統管」的平臺,能夠把這些數據實時傳遞過去。如果發現了問題,會第一時間通過政務微信端把信息發送給聯繫人,就是這個獨居老人的聯繫人,還有居委幹部,包括他的家屬等等。這些聯繫人一般是所在的樓棟或者是小區裡面的一些志願者等等,他們會第一時間上門,如果發現一些情況,與我們的後臺聯繫, 120或者其他的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想法從何而來?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我們平時有老人一對一聯繫機制,但是後來也發現不可能24小時全天候陪伴,怎麼樣及時掌握動態信息,然後去提供關懷?疫情期間,我們就發現通過安裝門磁可以掌握一些動態的信息,所以我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一種方法對老人的動態信息進行掌握。正好中國電信跟水務部門也在我的駐區單位,我們就和民政部門一起跟他們商量,是不是可以通過這樣一些現代科技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智慧養老智能設備,獨居老人是否都能接受?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隨著這兩年上海推行「一網統管」、「一網通辦」,整個城市的數位化,再加上現在的數位化轉型,上海老年人對於智能化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我們覺得也不能完全依賴於智能化,智能化的手段跟我們傳統的工作方法還是要緊密結合起來的。

深度老齡化社區,社區工作人員面臨怎樣的壓力?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我們社區工作人員平時壓力也是很大的,尤其像我們這樣一個高度老齡化的社區,怎麼樣讓老人首先做到安全,在這個基礎之上更加幸福,生活更加有品質?我們也在想如何能夠給他們提供一種全天候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也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但還是需要整個社會一起來共同參與。

可以在全國推廣嗎?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創新背後是政府的用心和企業的有心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長寧區的個案實際上是智慧養老發展到現在一個實際的運用,它是可以在全國進一步推廣,但智能水錶它的技術並不複雜,也沒有特別重要的一種科技創新,但是這個技術在養老領域中運用,體現了政府很用心,第二個企業有心。它的背後是一個完整的養老服務體系,它從智能水錶發現問題到傳到網上,然後網絡後臺要處理,之後志願者和專業人員上門服務,整個體系是需要建設的,不是光裝一個智能水錶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實現智慧養老,需要政府理念的提升和市場配置的助推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進行試點背後體現了政府服務的理念,要建設服務型政府,特別是利用現在物聯網、網際網路IT的技術,能夠為養老服務創造更好的效益,能夠讓老百姓得到更好的服務和滿足。同時充分利用市場資源配置能力,水錶本身不是政府在做,是市場在做,它是一個養老的產品,但是把企業做的養老產品納入到政府的「一網統管」、「一網通辦」大的網絡和管理系統和平臺中間,它發揮的作用就非常巨大。因此我覺得如果需要在全國推廣的話,可能不僅僅是智能水錶自己的技術,而更多是整體服務體系。

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做好養老?理念比錢重要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各個地方經濟條件會有差別,各個地方都並不一定都要用同一種辦法推廣這個技術,要因地制宜。要考慮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統、生活的居住模式,使服務體系能夠滿足和符合當地養老服務管理的習慣。上海以前也是有互助門鈴、安康通等等,那個時候沒有網際網路,也是可以服務的,只是網際網路這種技術手段、平臺,能夠使原有純粹靠人力服務體系,服務效果更好。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最重要的還是理念,只要理念對了,觀念對了,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從市場中獲得,有的時候也不是說一定要花大錢才能做成這些事情。

未來智慧養老:想像力+理念+富有人文關懷的技術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彭希哲:對於養老,想像力,尤其是理念,最後搭起一個完整的系統才是在各地因地制宜之後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養老服務做到現在,實際上技術是冰冷的,但是加上人文關懷,這個時候技術就會變得有溫度,這就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包括家庭、老人等等共同來推進這件事。共同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就一定能夠做好。

相關焦點

  • 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可以在全國推廣嗎?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如果發現了問題,會第一時間通過政務微信端把信息發送給聯繫人,就是這個獨居老人的聯繫人,還有居委幹部,包括他的家屬等等。這些聯繫人一般是所在的樓棟或者是小區裡面的一些志願者等等,他們會第一時間上門,如果發現一些情況,與我們的後臺聯繫, 120或者其他的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想法從何而來?
  •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智能水錶走的是貼心和善意
    「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一網統管」平臺,隱藏背後的邏輯清晰可見——當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時,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會預警。居委會幹部接報立刻上門走訪,確認情況。
  • 上海探索為老服務新模式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
    上海探索為老服務新模式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 華西都市報2020-12-12 17:44:35.0天下 圖據中新網  網友建議這個做法全國推廣  安裝在樓道裡的水錶,能大大提升獨居老人安全指數?「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一網統管」平臺,背後的邏輯清晰可見。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將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消息一出,網友紛紛點讚,並呼籲全國推廣。
  • 馬上評|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預警。
  • 科技改變生活,智能推廣公益:上海某街道用智能水錶監控獨居老人
    剛翻到朋友的一篇文章,寫的是在上海部分地區推行智能水錶,以監控獨居老人健康狀態,如果出現問題會自動報警。底下網友一片歡騰,大家紛紛高度讚揚,「給老人更多的關注是好的」、「應該推廣應用」、「此乃善舉,利國利民」。
  • 正在閱讀:被科技拋棄的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能改變什麼
    不過近日,一則上海將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 12 小時不走字自動報警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這可能是近期繼老人存款事件、乘坐公交事件以來,讓人感到最為舒心的一件事了,所以事情一經報導也紛紛受到了網友們的肯定。
  • 「無生活狀態」自動報警 上海試點為獨居老人安裝「智慧電錶」
    上海虹口為獨居老人安裝「智慧電錶」。 康玉湛 攝中新網上海12月21日電 (王子濤 康玉湛)一個小小的斷路器,就可能挽救一位獨居老人的生命。12月21日,一個「智能斷路器」被安裝在了家住上海虹口的92歲獨居老人蔣龍娣家的電錶箱內,這樣一個「智慧電錶」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對老人生活情況進行分析,在老人處於「無生活狀態」時會自動報警告知家屬及社區工作者,保障獨居老人安全。智能安全裝置(「智能斷路器」)。
  •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動自動預警,網友邊表揚邊質疑:孩子去哪了
    日前,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水錶只要在12小時內的讀數低於0.01立方米(長時間不用水情況下)就會自動預警,隨後居委會會在第一時間上門探視。據介紹,街道此次為獨居老人家裡安裝的智能設備將接入「一網統管」平臺,除了智能水錶外,還有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以及紅外檢測,目前該街道已經為轄區內1200餘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四件套」,通過智慧科技讓老人感受到社區的溫暖。
  • 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m自動報警,智能水錶有「智」更有「情」
    近段時間以來,有關老人的新聞總會吸引不少關注的目光。這不,一種為獨居老人安裝的智能水錶引發網友討論。日前,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若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
  •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做兩頓飯、給魚缸換一次水簡單洗幾件衣服……但對於家住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87歲的張美霞老人來說0.01立方米的水「能救命」「我們獨居老人最怕的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街道說要給我裝上這個智能水錶87歲的張阿婆在廚房裡刷洗餐具。
  • 人民日報點讚的NB-IoT應用: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建議...
    記者對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走訪時發現,該社區為獨居老人安裝了門磁、煙感報警、紅外監測等系統來促進智慧養老的落地,例如智能水錶會將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設定為預警線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並將核實情況上報街道責任科室。
  • 新華時評:讓水錶量出敬老愛老的溫度
    新華社上海12月10日電 題:讓水錶量出敬老愛老的溫度新華社記者何欣榮、王默玲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系統將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第一時間上門探視。最近,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消息刷屏了。0.01立方米的讀數中,蘊含著社區的溫度、城市的溫情。讓老人享受數位化轉型的紅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這是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應有之義,也是人民城市建設的底層邏輯。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看似一件民生小事,背後卻是城市治理的用心用情。
  • 社區治理|一天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水錶會報警 給老人增加一道...
    早晨,居委幹部和志願者叩開了一名獨居老人的家門。得知老人一切安好,昨天確實出門去了,他們才放了心。獨居老人一直是居民區裡的重點關注對象。但這一次,居委幹部和志願者是收到提示信息後,才上門探視老人的。12月9日,記者從長寧區江蘇路街道了解到,最早發出提示信息的,竟然是街道為老人家裡安裝的智能水錶。老人如果在家,總得用水。
  • 熱評丨0.01立方米讀數的「智慧」用心 應讓更多老人感受到
    據媒體報導,作為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街道,上海江蘇路街道堅持聚焦轄區1200餘名獨居老人,積極探索拓展「一網統管」應用場景,不斷提高智慧養老服務水平,讓居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安全感。什麼是「一網統管」?
  • 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真切關懷
    近日,兩則關於老人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一則是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另一則,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為一位83歲病患準備了手繪醫囑。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之後他將藥品空盒子其中一面剪下來,在三個圖標後面各貼一排,再畫上圈圈代表要吃的顆數,便於老人理解每次服藥的種類和劑量。因太陽和圈圈看上去像雞蛋,醫囑被網友暱稱為「公雞下蛋圖」。
  • 【地評線】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真切關懷
    【地評線】智能水錶和「公雞下蛋圖」都是真切關懷 2020-12-11 19:19:03   一則是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1200餘名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會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會第一時間上門探視老人。  另一則,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王友帆,為一位83歲病患準備了手繪醫囑。由於老人不識字,王醫生在紙上畫了公雞、太陽和月亮,對應早中晚三個時間段。
  • 水錶不走自動預警,「智能」也能關照老年人 | 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  「水錶」和「老人安全」看似沒有關聯,但在「一網統管」平臺,隱藏背後的邏輯清晰可見——當獨居老人家中超過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時,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預警。
  • 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傳感器 可實現「即刻救援」
    新加坡志願福利團體安息日會老人之家(Adventist Home for the Elders)和科技公司Connectedlife合作,為大巴窯金吉道第196座Golden Clover的獨居老人安裝無線傳感器,若傳感器探測到生活作息出現異常,會立刻發簡訊通知家人。參與試驗的78歲黃女表示,「有了這些傳感器,現在安心多了。」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因為他們正面對著「孤獨」最大的關卡:獨自終老、獨自死去……前兩天,「上海長寧區為獨居老人裝智能水錶」的消息衝上了熱搜,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家住岐山居民區的86歲張奶奶,提起社區幫忙安裝智能水錶的舉動,她是打心眼裡高興。「國家能想到我們這些獨居老人,我是非常感謝的!」她說水錶,這只是「四件套」裡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