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獨居老人「四件套」,普陀這裡織就了一張「有溫度」的關愛網絡→

2020-12-26 上海普陀發布

今年8月初的一天,長壽路街道「關愛人群信息管理」系統的獨居老人神經元管理模塊突然發出了警報:江寧路1415弄28號某室老年人家中火災煙霧報警。隨即,報警信息發至街道城運中心、居民區、公安等部門接警人員的手機上。

平臺第一時間將信息通知到了相關單位

警情就是命令,街道城運中心隨即提醒居民區相關信息,2分鐘後居委會工作人員已經出現在老人家門口,但敲門始終無人應答,只有室內濃煙不斷冒出。居民區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一面聯繫老人緊急聯繫人,一面協調物業、社區民警等部門人員到場處置。

待進入室內後,大家發現室內已經是濃煙密布,煙味刺鼻,無法進入室內。待驅散煙霧後發現是,老人在家中驅蟲引起大量煙霧觸發報警。儘管是虛驚一場,如果是老人在家中被燻倒,如果支撐的木凳被火星點燃……後果真是不敢設想。

濃煙滾滾原來是老人在家中驅蟲

早在2018年,普陀區就在全區範圍內為獨居老人安裝了煙霧、門禁、可燃氣體、活動狀態等傳感裝置(簡稱獨居老人日常管理四件套),一旦老人或家中出現異常情況,可第一時間將相關信息推送至老人緊急聯繫人或相關政府部門。今年,長壽路街道進一步優化獨居老人「四件套」場景應用功能,將其報警信息管理納入街道一網統管平臺,通過自動發現、派單、處置、核查、結案等網格化閉環管理,實現第一時間自動報警、第一時間上門、第一時間處置。

在獨居老人管理的基礎上,街道全面覆蓋社區獨居老人、失能、弱勢、殘疾、優撫等重點關愛人群群體,積極探索社區老年和弱勢群體幫扶工作應用場景開發,通過「人工+智能+數據可視化」結合:從單一的為老服務向關愛人群全覆蓋管理轉變,從單純的神經元自動報警發現向主動發現、自動發現相結合的前端處置轉變,從分散的紙面的數據統計向立體化、信息化的可視系統轉變。全面打造「有溫度」、有廣度的街道關愛人群服務管理模式。

「人工+智能+數據可視化」相結合

如今,這套「關愛人群信息管理」系統已經初步實現了9大功能 :

數據可視化板塊

將紙面上的數據轉為可直觀、可分析的鮮活動態數據,彌補以往數據採集後人工分析研判滯後、可觀性不強等不足,通過不同群體數據的分布,可直觀展現街道內各群體的分布熱點情況,從而為街道設立幫扶服務場所和提供區域服務提供參考;通過小區內不同樓棟群體數據展示,居民區日常管理和服務可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減輕居民區日常工作量。

獨居老人日常生活監管

通過在獨居老人家中安裝五件套,可採集老人日常生活的部分數據,獲知老人是否有正常室內活動,並可對火災、可燃氣體等安全情況進行監測。一旦有異常告警信息,將直接自動發送至對應居委會、緊急聯繫人手機端,並撒點於大屏上,告警異常顏色,顯示流程,形成閉環。

送餐服務人員板塊

一戶一碼,送餐人員掃碼留下痕跡,確保按時送餐到位,並劃分送餐規定時間,時間內送至為滿意,外為不滿意。實現送餐路徑全展示、送餐過程全監控,確保餐品準點送達,形成處置閉環,切實提升送餐服務滿意度。同時,送餐人員可籤到登記,會同其他渠道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研判,提供相關反饋數據給街道部門參考。

關懷預警板塊

結合居民區走四百工作,設置3天為關懷超期限制,對應超過3天未關懷的人員,姓名上打紅點標籤著重提示,關懷狀態列用3種顏色標識超時10天、超時5天、超時1天的信息。可顯示具體關懷臺帳,如果超時未上門查看,一網統管平臺會在大屏端予以撒點提醒,同時PC端也會有相應提示。

救助項目管理板塊

分為「社區臨補申請」「社區臨補審核」「救助人員信息」「長護險信息」「救助流程配置」五個子菜單,居民可提出要求,居委會代為申請相關救助項目,可實時反饋相關人員以往救助信息,予以比對核實。

五年內老人信息研判板塊

通過研判5年內老人的數量和區域分布,為街道和居民區在制定服務措施、設立服務場所等方面提供參考依據。

服務片區和養老場所板塊

通過對人流量統計和日常監控巡查管理,對片區和養老場所的日常管理進行監督。

地圖板塊

主要通過相關群體撒點,在地圖上實現重點樓宇(關愛群體相對較多樓宇)、不同關愛群體在各居民區分布情況,為居民區在擬定服務方案、側重點、服務時段、服務項目選址等提供依據。

手機端

通過建立街道人口信息數據,居民區可通過拍照識別身份證基礎信息(如年齡、性別、出生年月),相關工作人員(賦予權限的),通過手機端地址查詢可以看到此地址的相應人口信息,為居民區提供便攜的居民管理系統,可用於疫情防控、人口登記、救助管理等方面。

一圖看懂所有管理信息

社區有序運行背後,是一張線上線下協同的閉環管理網絡,託住了運行的底座。今後,長壽路街道還將通過線上線下的智能聯動,以線上的數據流、管理流,讓線下業務流程全面優化和管理創新,推動城市治理從數位化、智能化到智慧化,讓社區治理更聰明些、更智慧些。

記者:吳越凡

編輯:陶欽憶

相關焦點

  •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
    關愛獨居老人,這個做法,值得全國推廣!「社區裡的獨居老人都有『一對一』結對子的志願者平日裡我們每周都要上門看望這些老人但沒辦法做到無微不至這些智能設備就派上了大用場把老人的日常細微處都能關照到」張奶奶的結對志願者李春說
  • 馬上評|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地評線】智能水錶「守護」獨居老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澎湃特約評論員 孫欣祺 2020-12-10 18:02 來源:澎湃新聞
  • 12元就能吃飽吃好,還有關愛服務送到家!普陀這裡的老人太幸福了!
    宜川路街道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街道總人口數約42%,獨居老人和殘障老人的數量也不少,屬於老齡化社區。12元的價格,兩葷兩素,這對於生活在宜川路街道的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人和殘障老人來說,是很實惠的福利。實惠的價格、多樣的菜式、均衡的搭配……這裡已然成為許多附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每日「打卡點」。食堂窗口「鍛鍊好吃上一頓飯,葷素搭配,非常實惠。我牙口不好,這裡的菜燒得特別軟糯。」
  • 上海探索為老服務新模式 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
    獨居老人家中有了「智能四件套」  記者走進上海市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眼前就是「一網統管」平臺的大屏幕,上面跳動的數據,實時顯示轄區13個居委會每日接報案件數、案件內容與處理進度等信息。據介紹,從今年6月起,江蘇路街道開始為老服務應用場景試點,提升轄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
  • 獨居老人報假警,原因竟是太孤獨,關愛老人
    現在隨著人口老年化的加重,出現了非常多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這個問題也成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近日,黑龍江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黑龍江綏濱的一位獨居老人報警說她有知道什麼秘密,還說晚上經常有人敲她的門,還往家裡放毒氣。
  • ...日間照料、高頻走訪……普陀這裡為「老寶貝」們送去「蔭涼」!
    全社區動員宣傳7月28日民政幹部開展對居民區獨居(雙獨居)老人地毯式排查,掌握老人動態,形成定期和不定期走訪聯繫制度,每周上報情況和進展,做到老人狀況心中有數。7月31日排查宣傳工作要求升級至2.0版,範圍覆蓋到特殊群體、弱勢群體,對民政幹部再部署再落實,同時在書記群內反覆強調該項工作。
  • 普陀這裡的3.6萬老人如何平穩度過「禁足期」?
    那麼,此時此刻,小區裡的那些高齡獨居老人,他們的生活現在怎麼樣呢?老夥伴 不孤單2月1日上午9點,宜川路街道交西小區的82歲獨居老人張娟娥又接到了「老夥伴」結對姊妹張紅珠的電話。61歲的張紅珠仔細詢問了老人近日的生活狀況,叮囑張娟娥近期儘量少出門,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徵詢老人是否需要代扔生活垃圾……一番家常聊天后,張紅珠提醒老人,如果家裡近期有外省市來人,一定要第一時間聯繫居委會。
  • 武侯區|智慧消防系統「處早處小」 呵護獨居老人居家消防安全
    現在,韓婆婆出門時,這樣的緊張情緒正在逐漸緩解,這一切得益於轄區望江街道辦採取政府管控+科技服務+保險兜底的模式,為轄區182戶年齡較大的獨居老人安裝物聯網消防預警系統,對燃氣、電力、煙霧、溫度等事故苗頭進行實時監控。
  • 95歲獨居老人曬出一張照片,暖了一大家子人
    圖說:一張照片暖了一大家子人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一張被新鮮蔬菜和牛奶食品撐得滿滿的照片,暖了陳令飛一大家子人的心。這是他95歲高齡的老父親陳芝萍發到家庭微信群裡的照片。隨後,73歲的陳令飛將這張照片曬到了自己朋友圈上,「今天,老爸在微信上發了一張照片,那是一堆寶林七村居委送來的蔬菜食品。這張照片引起我們全體家屬的感嘆。老爸發照片的目的,很明顯是為了表達他對所住居委和政府的感恩之情。」95歲高齡的陳芝萍老先生平時獨居在寶山區寶林七村,身體和精神都不錯,生活還能自理,但外出購物並不方便。
  • 因為他們,普陀的老人們倍感溫暖...
    因為他們,普陀的老人們倍感溫暖......為了讓轄區獨居老人及孤老們過一個溫暖的冬天,近日,石泉路街道工作人員帶著社區志願者親手編織的圍巾來到了老人們的家裡。「這些愛心圍巾是由我們的社區志願者一針針編織出來的,她們挑選了老人比較喜愛的顏色,圍巾雙面都可穿戴,溫暖又實用,希望老人們這個寒冬『圍』系暖意,『巾』致動人。」老人們帶上後連連稱讚說:「生活在石泉這個大家庭,心中充滿了溫暖。」
  • 重慶路一社區:戰疫情 讓獨居老人不「孤獨」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鬥中,「獨居老人」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或因子女無法回家而獨自生活,或因疫情而與親人兩地分離,更是需要關心關愛的特殊群體。  轄區獨居老人徐阿姨,今年88歲高齡,疫情期間,因其子女家住的遠,不方便過來探望,考慮到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社區網格長主動承擔起照料徐阿姨的任務,為其整理家務、打掃衛生,社區網格長定期幫助徐阿姨進行室內消毒防疫的同時也不忘向她宣傳疫情期間個人防護注意事項,還囑咐她有什麼需要就隨時給社區打電話,讓她無時無刻感受到關心和溫暖。
  • 有「巧勁」、有「功力」!普陀這個「最美書記」有點不一樣
    有「巧勁」、有「功力」! 盡心盡力,做好「民心工程」為老百姓謀福利盡職盡責,堅守崗位工作為社區建設助力普陀區評選出居村「最美書記」宜川有四位書記入選哦
  • 獨居老人突發疾病直到去世後才被發現……不願言說的「獨居之殤」!
    獨居老人在突發疾病後的應急方案落地問題亟需有關部門關注和解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宋煜說道,在我國有不少地區都出現過這種現象:獨居老人發生緊急狀況,都是有關單位發現問題後通知家屬,去世的老人才被發現早已病死在家中。
  • 「小老人」關愛「老老人」:上海「寶寶阿姨」在行動
    軟滑的豆腐、新鮮的青菜、香糯的饅頭……志願者們正冒著寒風,把一袋袋精心搭配好的食物,送給社區裡因寒潮天氣無法出門買菜的老人。這是一支由老年人組成的「銀髮」社區志願服務隊—— 「寶怡樂志願者團隊」。團隊成員平均年齡約60歲,最大的83歲。團隊命名來自65歲的發起人孫鴻銀,在這裡生活了63年的她小名叫「寶寶」,因熱心腸被大家親切地稱為 「寶寶阿姨」。
  • 獨居老人的福利到了,家裡水錶12小時不動,立馬就有人上門探望
    我們看新聞,有獨居老人在家摔倒一天無人知;還有獨居老人去世幾天,有惡臭傳出才被人知道已去世,讓人很心痛。所以,獨居老人,最讓人操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對此,江蘇一地推出了智能水錶,提升轄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即,街道把智能水錶和門磁「一網統管」,獨居老人若12小時用水低於0.01立方米,或者是老人24小時沒開門,後臺就會預警。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國家能想到我們這些獨居老人,我是非常感謝的!」她說水錶,這只是「四件套」裡其中之一。現在安裝了『四件套』,也是為了我的安全著想嘛……」上海長寧區以智能服務的方式,一舉解決了轄區內,獨居老人的「安全監測雲管理」問題。
  • 西安東大肛腸醫院暖心舉措為獨居老人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關愛老年人健康,為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是我們當前醫療急需要解決的問題。近期,西安東大肛腸醫院的一例獨居老人就醫案例,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用心溝通 真誠服務  2020年10月10日早上8點,西安東大肛腸醫院肛四診室接診了一位85歲的獨居老人。據悉,老人姓王,子女都在國外,目前獨自居住在臨潼的一家療養院。
  • 夢幻西遊手遊:難以置信,這四件套器靈竟然比六件套厲害?
    自身裝備攜帶的忽視物防效果額外增加60%/100%(2件/4件)。 雖然大多數極品器靈都是六件套,但是有些四件套器靈效果也是極其給力。驚雷碎膽套裝增加忽視物防的效果,能大幅度提升物理門派的輸出能力。 以神威組一名擁有4件忽視物防的物理為例子,在裝備了驚雷碎膽·四件套後,忽視物防能力直接提升到了恐怖的16%!2000物防在他面前直接降低至1680!
  • 愛心帽子送高齡獨居老人
    「開頭要繞10股線,上兩針,下兩針,再挑一挑……」臘八節前夕,滄浪街道萬年社區的三樓活動室裡格外熱鬧,江南騎遊隊的十幾位阿姨聚集在一塊,為社區裡一些高齡獨居老人編織毛線帽、圍巾和手套,給他們送上一份冬日裡的溫暖。
  • 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可以在全國推廣嗎?
    新聞1+1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如何為獨居老人安全增加保障?智能水錶、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上海正在探索一個什麼樣的老年人服務網絡?《新聞1+1》連線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戴濤;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共同關注:智能水錶,怎樣「守護」獨居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