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中與攀登者同行

2020-12-17 21CN娛樂

  文/羊城晚報記者 李麗

  2020年5月27日11時整,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全部登頂「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為珠峰「量身高」。在世界最高峰的峰頂上,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就在45年前的同一天,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9名隊員登頂珠峰,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當時的故事,被拍進了2019年國慶檔電影《攀登者》。

  人類對大自然的徵服從未停止,登山運動作為人類生命力和嚴酷生存條件之間的較量,更是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攀登者。即使沒有親身攀登的勇氣和機會,但從電影的影像中,我們還是能一窺這項運動的魅力。

  《攀登者》  

  (2019年,中國)  

  導演:李仁港

  主演:吳京、章子怡、井柏然、張譯、胡歌、王景春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從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挑戰……

  影片由著名導演徐克監製,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阿來參與編劇,演員更是雲集了中國影視界的「夢之隊」。影片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講述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實現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以及1975年再次登頂並勘測出珠峰中國高度的故事。影片展現了中國登山隊挑戰世界之巔的莊嚴使命和熱血情懷,在2019年國慶檔公映時激發了無數觀眾的愛國熱情。

  觀眾評論

  Luc: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完整的珠峰北坡登頂,從冰塔林、北坳到大風口,以及傳說中的「第二臺階」和「中國梯」,身為登山片愛好者,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攀登者》是國產電影在此類題材上的突破,論特效水平和專業程度不輸同類外國電影。偉大的使命感和堅忍不拔精神的傳承,意義更是超越登山運動本身。

  銳利修蕊:兩次攀登的主線一輕一重,開篇光影拉開即懸著一顆心,到最後情緒跟隨人物著陸,這樣的觀影過程也完成了一次「攀登」。這部電影的主角是珠穆朗瑪峰,山下的人物各自帶著心裡的糾結和遺憾,幾組人物關係設置也很細膩。群像敘事,但沒有高大全的架構,是對「山高人為峰」最好的理解。

  《127小時》  

  (2010年,美國、英國)

  導演:丹尼·博伊爾

  主演:詹姆斯·弗蘭科、麗茲·卡潘、凱特·瑪拉

  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2003年5月,登山愛好者阿倫·拉斯頓在峽谷攀巖時,右臂被石頭壓住,被困五天五夜。最終為了逃生,他強忍劇痛,先花一個小時將橈骨和尺骨折斷,再用運動短褲當作臨時止血帶,拿小刀從肘部將右前臂生生切斷。從巖石下脫身後,為與失血搶時間,他以超人的毅力爬過風力強勁的峽谷,緣繩到達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裡後與營救人員相遇,終於成功生還。

  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生命中的「巨石」,在那一刻,你能否斷臂求生,還是無奈地耗盡生命?影片在真實故事背後的巨大寓意令人深思。該片獲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提名。

  觀眾評論 

  LORENZO洛倫佐:拍攝技巧純熟,剪輯凌厲,畫面切換乾淨果斷又過渡自然。雖然是一個求生勵志的故事,卻拍出了新意,配樂也令人耳目一新。能將一個簡單的故事拍得如此吊人胃口實屬不易,只是血腥鏡頭還需觀者自行拿捏是否有承受的膽量。影片立意頗深,詹姆斯·弗蘭科演技超讚。

  MIKA蟲子: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這樣的一塊「石頭」,引領你看見真正的自己。

  《巔峰記憶》  

  (2010年,中國)  

  導演:李嘉 主演:李蘭

  2002年,希夏邦瑪西峰一場突如其來的雪崩吞噬了五個鮮活的生命。經歷了失去隊友之痛的李蘭自此陷入人生低谷,希夏邦瑪西峰那巨大的山體投射的陰影將她籠罩和淹沒,令她久久無法從自責、迷惘和痛苦中掙扎出來。直到2009年,李蘭和朋友們以紀念的方式登頂希夏邦瑪峰,她才徹底走出心靈的困境。

  作為一部紀錄片,《巔峰記憶》以登山者李蘭的第一視角切入,但並不僅僅局限於展現其個人的救贖和回歸,更將視角聚焦在對登山運動的全面認識與理解,當年事件中留下的照片、影像和新聞報導都為影片提供了有用的補充。

  觀眾評論

  Panda的陰影:每個人都要面對無法逃離的記憶。攝影不錯,美麗的自然景色是忍不住打好評的主要原因。

  deus:作為一次司空見慣的商業登山,本身枯燥繁瑣的登頂過程或許並不值得紀念,但當其中的參與者開始講述七年前的死亡記憶時,這次攀登註定要被賦予別樣的意義。登山就是這樣一種運動,最貼近生命的本源,也最貼近死神的面龐。

  《最狂野的夢想:徵服珠峰》

  (2010年,美國)

  導演:安東尼·格芬

  主演:拉爾夫·費因斯、休·丹西、康拉德·安柯、連姆·尼森

  這是一部傳記式紀錄片。1924年,登山家喬治·馬洛裡與登山新手安德魯·歐文組隊,嘗試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登頂,最終一去不復返。直至1999年,登山家康拉德·安柯才在珠峰的「死亡地帶」發現了馬洛裡的遺體……

  為什麼要登山?「因為山就在那裡。」這句登山者都知道的名言,最早便來自喬治·馬洛裡。影片回溯喬治·馬洛裡一生三次攀登珠峰並最終留在珠峰的經過,也描述了發現他遺體的康拉德·安柯所做的嘗試:他試圖用喬治·馬洛裡的裝備登上「第二臺階」,以解開後者的死亡之謎。

  觀眾評論

  匿名:配音陣容極強,連姆·尼森擔任旁白,尼森的妻子娜塔莎配音馬洛裡夫人,令人感傷的是,娜塔莎後來因滑雪摔傷,導致腦死亡去世。拍出了大片的感覺,模擬登頂線路那個鏡頭真棒,徒手攀巖一段也嘆為觀止。

  沉默的若亞:在高空冒著生命危險拍攝出來的畫面太寶貴了,第一次真正目睹傳說中的「第二臺階」,確實驚險。從珠峰頂鳥瞰的風景美得難以言喻。

  《攀登梅魯峰》  

  (2015年,美國、印度)  

  導演:金國威、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

  主演:金國威、康拉德·安克、納·奧斯託克、喬恩·克拉考爾

  三位登山者在經歷傷心往事後拋下一切,帶著友情,共同前往從未有人成功登頂的梅魯峰。他們用鏡頭記錄下了兩次攀登梅魯峰的過程,其中一次,當他們不得不決定後撤時,離峰頂僅有100米。

  梅魯峰位於喜瑪拉雅山脈的印度一側,海拔6000多米,自然環境非常惡劣。片中三位登山者的目的地是梅魯峰西北壁一個名為「鯊魚鰭」的地方——顧名思義,此處形狀奇絕且異常光滑,攀爬難度非常大。作為一部用生命拍攝的紀錄片,《攀登梅魯峰》帶給觀眾的震撼不言而喻。

  觀眾評論  

  Ron Chan:讓人心生敬畏的一部紀錄片,包含了人類對大自然的敬仰,以及對信仰的堅持和對生命的理解。PS:鏡頭實在太棒了,好幾次都感覺身臨其境。

  噗呲噗呲好多魚:對自然的敬意,對信仰的追逐,隨著鏡頭感受登山者的每一步。還有看似平淡的講述——遺憾的失敗,突然的災難,登頂的喜悅……有一種「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

  彭縈:看過的登山紀錄片裡最好的一部。這不是登山片,是心理片。

  《徒手攀巖》

  (2018年,美國)

  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金國威

  主演:亞歷克斯·霍諾德、湯米·考德威爾、金國威

  這部紀錄片的主角亞歷克斯·霍諾德自2009年便夢想徒手攀登酋長巖。在本片拍攝前,他準備了一年半的時間,藉助繩索攀爬過近60次酋長巖——嘗試不同的巖點,研究如何攻克最難的區域。紀錄片拍下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及酋長巖的壯麗景色,當然還有霍諾德登頂的歷史時刻。影片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影片形象地展現了徒手攀巖這一特殊的極限運動。亞歷克斯·霍諾德在片中進行的是完全無保護的獨自攀巖,即沒有繩子、錐子等任何保護或輔助裝備,也無同伴協助。

  觀眾評論

  Cherry櫻桃之遠:大半的篇幅是在拍前期的準備,低情商直男的日常生活,每次拿個鍋吃飯觀眾席都笑出聲。最後登頂的過程雖然只有十幾分鐘,但還是超震撼,亞歷克斯爬過了最難的兩段都衝鏡頭傲嬌地笑,對話超級耿直,感覺像個沒長大的小孩子。

  徐若風:技術團隊做得非常出色,無論是開場秒入人心的音效處理,還是行至中段看到攝影師們扛著機器與主角一起攀巖,真的都是神人。攀巖段落讓人處於目瞪口呆的驚駭感裡,最後20分鐘對我而言甚至有點「極端影像」了,實在嚇得不行。

相關焦點

  • 《攀登者》發布情感特輯
    8月29日,電影《攀登者》發布「最浪漫的同行」情感特輯與「同行」版情感海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組成的攀登者小分隊一一亮相。電影《攀登者》作為中國第一次嘗試登山冒險題材,從故事到視效都是極具中國特色,為了還原珠峰的壯麗奇觀,電影無論是製作規格還是拍攝難度上都刷新了華語電影的創作歷史,為觀眾真實展現珠峰險峻多變的環境地貌。
  • 電影《攀登者》:弘揚永不止步的攀登精神
    作為文藝攀登者的上海電影集團,自1949年成立以來,堅守初心、砥礪前行,以領先的創作生產能量、市場佔有率及國際影響力發展成為中國最具規模和實力的現代電影集團之一。近日,上影集團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推出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精心創作出影片《攀登者》。
  • 鄭州95後女孩出演《雪線》,曾參與電影《攀登者》拍攝
    這已經是她二度高原拍攝,在此之前,她還參演了電影《攀登者》。△李婉媚飾演拉姆據悉,《雪線》2019年9月入選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劇本扶持項目名單。該劇將作為河南、西藏兩地宣傳部門聯合打造的重點劇目,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 攀登珠峰:史詩中的傳奇|喬治·馬洛裡|攀登者|夏伯渝|珠峰史詩|...
    「幾百年來,攀登者們憑藉勇氣、耐力、技能和團隊精神,不斷將自己推到極限,去實現更高、更難、更完美的攀登。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這些偉大的登山者也帶來新的科學發現,改變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軌跡。」上海文化出版社新近推出的《DK人類登山史:關於勇氣與徵服的偉大故事》中,有這麼一段話。
  • 電影《攀登者》原型來了!北科大學生卻哭了!
    電影《攀登者》原型來了!北科大學生卻哭了! 原創 向榜樣們學習的 北京科技大學9月29日北科大來了這樣一群人他們中
  • 《攀登者》:關於信念,關於愛
    同樣,這也是電影《攀登者》所渲染的主題。《攀登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員方五洲、曲松林、傑布成功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因途中不慎遺落相機導致沒有留下影像資料而被外界質疑,時隔十五年之後重新登頂的故事。
  • 《攀登者》:永不止步的中國攀登精神
    據了解,經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組委會確認,產生本屆百花獎候選影片,它們分別是《我和我的祖國》《我不是藥神》《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中國機長》《少年的你》《誤殺》《烈火英雄》《攀登者》《無雙》。想要為喜歡的影片投票的觀眾可通過微信「百花獎投票」小程序、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投票系統網站連結:https://bhtp35.artnchina.com進行投票。
  • 攀登者原型人物都是誰事跡介紹 攀登者最後幾個人登頂
    攀登者原型人物都是誰事跡介紹 攀登者最後幾個人登頂時間:2019-10-06 0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攀登者原型人物都是誰事跡介紹 攀登者最後幾個人登頂 電影《攀登者》已經上映一段時間,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票房成績也是矚目的,這部電影的原型是曾經依靠假肢攀登珠峰的夏伯渝。
  • 《攀登者》眾星雲集,一部愛國情懷電影
    近幾年,吳京算是跟愛國題材的電影槓上了,從《戰狼》、《戰狼2》、《流浪地球》,再到《攀登者》,每一部都是滿滿的愛國情懷,一個正能量的代表,更是激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攀登者》是由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劇情冒險電影。乍一看,這大牌,這場面,那是叫一個壯觀,還以為又是一部圈錢就跑的電影,但細看之下,慢慢品味,驚險中充滿刺激,刺激中不乏溫馨,溫馨中又是愛國精神的洋溢。珠峰是一種精神,登頂珠峰,已然成了上流社會的一種榮譽。
  • 阿來《攀登者》:徵服,永無止境,每個人都是攀登者
    2.阿來,攀登文學高峰的布道者作為《攀登者》的編劇,阿來是整個電影製片的核心人物,《攀登者》的成功,阿來功不可沒。阿來出身藏族,是一個用漢語寫作的藏族人,憑藉《塵埃落定》斬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獲獎作家,後又憑藉《蘑菇圈》斬獲魯迅文學獎,成為文學界裡的雙料王。
  • 《攀登者》:精神的山巔
    電影《攀登者》對攀登巔峰的意義完成了熱血的詮釋。影片取材新穎,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登山隊的史實進行改編,講述了一個關於中國人燃燒血性和尊嚴,挑戰世界之巔的故事,謳歌了中國人在艱難時期的家國情懷,同時將亙久的命題融入主旋律的表達中:人為什麼要登山?因為山就在那裡。
  • 電影《攀登者》中李國梁原型人物來自成都這所大學
    最近電影《攀登者》在各大影院火熱上映,影片講訴了中國登山隊徵服珠峰,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而在電影中登山隊隊長李國梁為記錄攀登影像拯救隊友而犧牲,而其實這位李國梁的原型就是成都理工大學1960屆畢業生鄔宗嶽,生前曾任國家登山隊副政委,他在1975年3月至5月,率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英勇犧牲
  • 影評《攀登者》觀後感
    在銀幕上展現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攀登歷程,讓觀眾通過視覺藝術了解這段歷史。作為國內寥寥無幾的登山類作品,影片將北塔林、北坳、大風口、第二臺階全部展現出現,且對於這些地理位置攀登的困難程度,有做詳細的數字展示,讓觀眾一目了然。珠穆朗瑪峰的壯麗景象讓觀眾眼前一亮,不禁感嘆祖國的大好河山。經報導,《攀登者》取景拍攝地在天津、崗什卡雪峰等。
  • 電影《攀登者》中暗藏的教育深意:比起成功,更重要的是這幾點!
    本文轉載自作業幫(ID:zuoyebangapp) 作者:洛秋+亦云白洛秋+亦云白國慶強檔的電影,兒子做主選擇先看《攀登者》,因為他喜歡「英雄」的故事。影片沒讓他失望,從影院裡帶出來的興奮狀態一直保持到了我家樓底下,還依然澎湃。所以,他主動提出要和我一起「登頂珠峰」,而峰頂就是我們位於十五層的家。
  • 《攀登者》個人命運在歷史潮流中的表達
    在王博中,易寫在《馬克思主義生命觀的價值意蘊》:「克服死亡恐懼的唯一方法就是將個體生命融入人類共同體,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事業中將生命的社會價值凝結在永恆的歷史中。」這是《攀登者》上最大的評論。由於時代發展的需要,個體生命不怕死,不怕危險爬珠峰,一代又一代背著國家使命徵服中華兒女,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集體主義時代尤為可貴。
  • 《攀登者》《反貪風暴4》等8部電影獲「無煙影視獎」
    監測顯示,在30部國產電影中,有菸草鏡頭的影片為22部;在30部國產電視劇中,有菸草鏡頭的電視劇為18部。同時,公布了獲得2019年度「無煙影視獎」的電影和電視劇名單。監測顯示,在30部國產電影中,有菸草鏡頭的影片為22部,佔73.3%;菸草鏡頭總個數為389個,平均每部為17.7個;菸草鏡頭總時長為2300秒,平均每部為104.5秒;出現菸草鏡頭最多的場所是公共場所,為53.2%,其後依次為工作場所為31.4%、交通工具為2.1%、家庭為8.5%,最少的是學校。仍發現吸菸場所中有青少年在場的鏡頭。
  • 熱映中的《攀登者》,三個原型人物來自重慶
    電影《攀登者》海報。國慶檔期,作為中國少有的以登山為題材的電影,《攀登者》自9月30日上映以來就受到觀眾的追捧。截至10月6日晚上11點,該片票房已突破7.5億元。你可知道,這部以講述1960年、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挑戰世界之巔為主線的電影,蘊含著不少重慶元素。
  • 電影《攀登者》: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影片中,中國登山隊1960年從被登山者稱為「死亡之路」的珠峰北坡登頂。登頂過程中,惡劣的氣候與複雜而險峻的地形讓人心生畏懼,中國登山隊簡陋的裝備顯得不堪一擊,老隊長犧牲、曲松林凍傷腳掌,但這都沒有讓登山隊員們卻步,他們奇蹟般登上頂峰,只是遺憾地未能留下任何影像資料。1960年登珠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和尼泊爾在「珠穆朗瑪峰」的領土劃分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
  • 《攀登者》:往往選擇再次攀登,命運才峰迴路轉打開天地
    文 | 調侃貧道新版 全世界有關高峰攀登題材的電影與紀錄片有許多,挑戰極限始終是人類的夢想之一。 但《攀登者》這部電影有許多特別之處,觀看點映場時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地方是,電影中的探險隊員們從未料到自己需要面對不斷的峰迴路轉。
  • 電影《攀登者》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事,網友:投資方也太慘了
    說到吳京,想必屏幕前的各位都非常熟悉了,他可以說是電影票房最高的一位演員了,僅用《戰狼2》和《流浪地球》兩部電影,票房就達到了100億,是很多演員在演藝圈奮戰幾十年都達不到的成績,可能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停留在「硬漢」,覺得他最適合拍攝戰爭題材的電影,其實他也挑戰過一些文藝題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