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人須知:全鎮65個村名的由來,快收藏!

2021-02-12 百木生




湧泉

其由來,有二說:一是宋《嘉定赤城志》記載,鎮東北有延恩寺,舊名湧泉。晉太康中建,蓋因任旭女弟九妹築庵誦蓮花經,有泉自地面湧出,生白蓮花,故名。二是故《湯氏宗譜》記載,鎮東北延恩寺外有一仙人井,其井水自地下湧出,終年不涸,鎮以此得名。二者說法不同,然皆得自地下湧泉。

 


1、涇西      因此地處於湧泉涇(河)的西邊,故稱涇西。

2、涇東      因此地處於湧泉涇(河)的東邊,故稱涇東。

3、前坊     該村前面原有一座「雙進士坊」,故稱前坊。

4、西翁        相傳,在唐代有一翁姓人氏從外地遷居湧泉西邊,故稱西翁。

5、三村    原名大屋,這裡祖輩曾居住在一個很大的屋子裡,故名大屋。解放後,鎮劃定5個村子,此地列為三村。

6、西岙     該村坐落在湧泉西北的山岙中,故稱西岙。

7、巖園     該村有一農戶的庭院中有一塊巨石,呈圓形,故村以巖園為名,圓與園諧音,後稱之巖園。

8、前塘      該村祖先尹後塘,從河南遷移到此地定居,後人為紀念他,將村命名為後塘,1958年為爭先進,改村名為前塘。

9、楊每周     該村以產楊梅著名,村民多數姓周,故名楊梅周。

10、外岙       湧泉鎮有四個岙,即外岙、西岙、中岙、東岙,村莊坐落在最東面(該地習慣稱外方)的一個岙中,故名外岙。



11、夏山      該村後邊有一座山,原稱後山村。村民中多數姓夏,1981年因重名,更名為夏山村。

12、南坑      該村前面有一條溪坑,村子在溪坑之南,故稱南坑。

13、前路      該村前面有條大路直通南坑村,故稱前路。

14、梅峴      該村坐落在梅峴山下,故稱梅峴。

15、店頭      據傳,過去湧泉西岙有「十八家杭州店」,該村坐落在店前頭,故名店頭。

16、橫山前    該村後有座小山,名叫橫山,故該村名稱橫山前。

17、石灶頭    過去曾流傳此地只能限住是十戶,即十個鍋灶,若超過十個就容易發生火災。因「十」與「石」諧音,故名石灶頭。

18、木杓堂    該自然村地處山上,用水困難,常用木村取水,故名木杓堂。

19、西湯      該村地處巖園西邊,最早住著湯氏,故稱西湯。

20、牛屋      該村地形似一隻牛軛(套在牛頭頸上犁田的工具),住房就建在牛軛突出的部位,名洐為牛屋。



21、大嶺頭    該村屬於橫山前的自然村。解放後,直至梅峴水庫、小嶺水庫未建前,橫山前自然村的村民都到這裡的一口水井挑水吃。因此山比後面的小嶺頭山來得高,故名大嶺頭山。

22、岙裡周     該自然村地處山岙裡,最早住戶姓周,故稱岙裡周。

23、蘭田      據《臨海縣誌稿》記載,清朝時已有此村。解放前原稱濫田。

24、上周       該村地處山上,村民以周姓為多,故名上周村。

大爿地  村內有塊比較平坦的地,約有十畝大,稱大爿地,村子由此得名。

25、新屋      該村於1921年失火,村中的房屋幾乎全毀,後在此重建新屋,村名則稱新屋。

26、蘭田張     地處風光秀麗的蘭田山上,因張姓居民遷入,把村莊改名的「蘭田張」。

27、桐峙山     古時稱童峙山,又稱桐樹山,從詞義上理解,童峙均指小山,桐樹表示過去山上有很多油桐樹。不知何時何人,把兩個名字合二為一,稱之桐峙。事實上桐峙山不是小山,而是山脈連綿、山場廣闊的大山。

28、管岙     據《臨海縣誌稿》記載,清代時有大管岙。解放後建置時,去掉「大」字,定名為管岙村。

29、東岙      該村坐落在古村址(磧村)東面山岙中,故名東岙。

30、盤湖      村後有山,名盤龍崗,村前有湖,山行如龍盤踞於湖邊,故村名以盤湖得之。



31、巷弄      據傳,該村與古村磧村靠近,有巷道相通,故得名。

32、灣裡店     據《臨海縣誌稿》記載,清代時已有灣裡,因此地為山灣環繞而得名。直至民國年間,村上建起街道,開設店鋪,遂有灣裡店之稱。

33、石村     晉代時稱據磧村,《陳氏宗譜》亦有「宋光宗元年(1190),始祖陳舜遷居磧村」之語。磧村今已不存在,遺址在靠近靈江板的西匯頭,底層系砂石。可見石村之名來源於磧村,而磧村之名來源於當地之地質。

34、西管岙     原名小管岙,因其所處山岙與管岙相鄰而小於管岙得名。1961年建立生產大隊時,群眾不喜歡「小」字,因村在管岙的西側,遂改為西管岙。

35、沙渚      該村系江中泥沙淤積的小塊陸地,故稱沙渚。位於靈江中遊,四面環水。

36、西洋     地處戎旗的西面,土地平坦開闊,故稱西洋村。查閱宗譜,陳氏始祖於宋末元初在此開發,距今800年左右。位於靈江中遊北岸,與馬頭山隔江相望。

37、戎旗     是古莊名的沿用。據傳,古代有一元帥率兵過此地,並此豎旗紮營,戎旗由此得名。

38、戴家     村民以戴姓為主,故名戴家。

39、沙巷     村前原是江面,江中有一支沙直通山岙,故取名沙巷。據《翁氏宗譜》記載,其始祖於元天曆年間遷入沙巷。經查,比翁氏還早的為陳氏,已有沙巷之名,現存有陳靈寺遺址。

40、石門     相傳這裡最早住著盧、王兩姓,他們拼用一個祠堂,其祠堂的門用的是石板製作,因此,他們將村民取為石門。



41、前洋     該村處於管岙村前邊,整個地面比較寬闊,因此稱該村為前洋。

42、浦口     該村地處靈江岸邊,又是船隻停泊的口岸,因此稱為浦口。

43、嶺下     此地有座燕居嶺,解放前從石村到邵家渡、大田必經此嶺,嶺上有的嶺上村,此處處於嶺下,就取名嶺下村。

44、章家     村民以章姓為主,故名章家。

45、巖下周   該村後面有一座矮山,山上有一塊疊石巖。同時,村民以周姓為主,故名巖下周。

46、裡山     坐落在大山東北面的為裡山,落在在大山西南面的為外山。該村在大山東北面,故稱裡山村。

47、茶園     約一百年前有何姓氏遷居於此,當時此地為一片茶園,故名茶園村。

48、大山庵     相傳古時這裡有個大山庵,常有和尚數十人在此誦經耕作。後遭遇大瘟疫,三個庵堂的和尚唯有一人逃生,其餘全部喪生。大約在170年前,有幾個農民到此開荒種地,並長期居住下來,村名仍沿用原來的庵名。

49、望海尖    該自然村,是原大山鄉的最高點,海拔625米,登高遠眺可清楚看到海門港,因此,人們稱之為望海尖。

50、長茶園     該村村民一向以種茶為業,茶園隨山行發展,延伸得很長,故村名長茶園。


51、東院      村邊有一祠堂,在大山東面,俗稱東院堂,村以此得名。

52、獨丘田    此村原先只有一丘4分左右的水稻田,其他都是山地,故村名為獨丘田。

53、道臼坤     此村形似以前農民杵米的石搗臼,四周是山,而人住中間,谷村名為搗臼坤,音變道臼坤。

54、吃水坤     此村只有一處供山民汲水用的小水窟,但是水窟冬暖夏涼,常年乾涸,故村名為吃水坤。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將這個水窟擴大,全村都來這裡取水。

55、龍潭坑     此村旁邊有一口深水潭,頗為壯觀,故村名為龍潭坑。

56、谷堆山       此地有一座形似谷堆的山,而村民住在谷堆山的山腳,故得名。

57、後涇        該村後邊,過去有一條河(涇),故村名為後涇。

58、西柯岙     該村坐落在黃石山的西岙裡,三面環山,故名西柯岙。

59、前大岙      該村坐落在山岙裡,原名大岙,為了有別於梓林大岙村,於1981年隨大隊更名為前大岙。

60、新花街      該村原有一條長約300米的街道,街容較美,稱為花街,村以此得名。另據傳,村裡沒有街道,稱街後,白事可穿街而過,百無禁忌。為有別於臨海城東花街,於1981年隨大隊更名,稱為新花街。


61、前裡     該村據古官道大路約一裡遠,故稱前裡村。

62、爐頭      據傳,村前有一條大路,路旁有一座廟宇,村民的祖先在此起爐打鐵為生,故稱爐頭村。

63、小爐頭     該村原屬爐頭村,後分開,因該村較小,故稱笑小爐頭。

64、西莊     據傳該村最早是莊氏居住,在今村的西首,稱西莊,此名沿用至今。

65、塘頭     該村過去是海塗,經圍墾成塘田,村莊坐落在圍塘邊上,故稱塘頭。

資料來源於《中國無核蜜橘之鄉——臨海湧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新樂市化皮村名的由來
    化皮村村名,是鄉村的第一張名片,是一個體積雖小但內存巨大的信息存儲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村名也隨之演變。在新樂市西部,有一個人口4326人、耕地2979畝的村落,南鄰正定界、北鄰木刀溝,這就是化皮村。你知道村名的由來嗎?期待您的分享哦!
  • 作為鄢陵人,你知道恁村名的由來嗎?趕緊收藏
    鄢陵縣的名稱由來起源於古鄢國。鄢陵周初封為鄢國,又因古城坐落在一條土崗陵之上,東周平王初鄢國改為鄢陵。縣內村落的名稱,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以姓氏命名    全縣645個自然村,純以姓氏命名的有233個,如張莊、王莊、趙莊、馬莊、許莊、楊莊等。
  • 安兆東:臨朐縣村名中帶「樓」的村莊名稱由來
    臨朐縣村名中帶「樓」的村莊名稱由來 作者 | 安兆東 臨朐縣村名中帶有「樓」的建制村共有18個。自然村有城關街道後樓村所轄的前樓、大譚馬莊所轄的史家樓子,東城街道南相家樓村所轄的北相家樓、西相家樓,冶源鎮鞏家橋村所轄的小樓村,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張佩環村所轄的半截樓村等6個。從《臨朐縣地名志》和《臨朐村鎮志略》看,村名由來基本如下所述。 王家樓村屬城關街道,位於縣城南2公裡,縣城龍泉路與南環路交叉路口西北側。
  • 去了湧泉,海拔500米的高山桔場,見識了可以帶皮吃的湧泉蜜桔,無限接近野生
    這次,我們索性跟著他,驅車300km,去了湧泉蜜桔最最核心的產區:外岙村。這才弄明白,為什麼同樣都是湧泉蜜桔,可偏偏他們家的好吃:湧泉雖然全鎮都在種桔子,可產區略有不同,分平原產區,山腰產區,和高山產區。
  • 雞澤縣各村村名的由來
    相傳該村有位姓田的人於明代萬曆年間在朝中做官,為尊重田姓,賦予村名雙重含意,既表示風調雨順,又表示公正廉明,故把原名「馮鄭堡」改為「風正」。又因其為南北向,該村在中間,故稱中風正。牛莊據查:明永樂年間,牛氏祖奉詔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佔產立莊,故稱牛莊。
  • 柳州融水縣新興村、本洞村、榮洞村等部分村名村史由來
    至村名調查時止,有44戶,190人,壯族居多,餘為漢族。板必【Mbanjbiz】在本洞村公所駐地東南。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建村。「板」即村;「必」是壯語biz同音,意為肥、肥沃。因村的田地肥沃,興旺發達而得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40戶,210人,壯族居多,餘為苗族、侗族。
  • 固安村名由來大全,看看你們村什麼來頭!
    林子裡: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8),此地是一片大樹林,宋軍在此扎過營,後有人在此建村原名董家林,後改村名為林子裡。興業莊(原名蠻莊):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8),宋軍從南方到此駐紮,後有盧、李、鄧三姓氏人遷來定居,因當時稱南人為"蠻。
  • 「中國第一貴」的湧泉蜜橘,這一百年經歷了什麼?
    在晉代高層社會中名聲很大,位列《晉書·隱逸傳》,是見於正史的第一位台州人。你們去台州博物館,看到的第一位名人塑像,就是我們的任大人。資料上寫的很清楚,臨海湧泉人。厲害了,我的老鄉!61個柑橘樣品中,僅湧泉「園夢」牌獲此殊榮。
  • 【太康大美鄉村】馬頭鎮後寨行政村(曹屯村、後寨村),村名由來、姓氏由來、姓氏族譜......
    該行政村轄曹屯村、後寨村二個自然村,總耕地1846畝,總人口1775人。郭姓人員佔絕對多數,血統一脈,都是漢族。以農為主,主產小麥、玉米等。村委會駐地後寨村。南鄰中寨村,北靠張鐵匠村,東連郭老家村,西接立早 張村,一個自然村轄四個村民組。村居住郭姓、李姓、戚姓 三姓村民,總人口880人,都是漢族。郭姓人多,佔95%以 上,總耕地876畝。
  • 棠張55個村名故事,快來找找你們村~
    轄學莊1個自然村。原名踅莊村。清乾隆年間,從山東來該村的一個和尚名叫踅八。當時該村住戶很少,這個和尚學識淵博,為人處事相當好,威望很高,臨終前有一個老鷹圍著廟轉幾圈,然後老鷹飛走了,和尚也就咽氣了。村人為紀念他,就起村名叫踅莊。1965年,社教運動開始,把「踅莊」改為學莊。
  • 很多唐山人都不知道玉田這些奇葩村名!
    村名前冠以姓氏者特別多玉田縣有行政村700多個,以姓氏冠名的達460個,佔村莊總數的60%還要多。比如楊家套鄉的小套村,原名嚴家小套,系明朝末年嚴氏建莊於雙城河舊河道內而得名,後來,裴、王等姓遷入,而嚴氏絕後,村名也便捨棄了嚴氏二字,改稱「小套」。部分村名加入立莊人的職業如亮甲店鎮有村名為高木莊,潮洛窩鄉有村名為王木莊,為什麼村名當中有個木字?
  • 唐山人:玉田都有哪些奇葩村名?有啥特點?
    比如楊家套鄉的小套村,原名嚴家小套,系明朝末年嚴氏建莊於雙城河舊河道內而得名,後來,裴、王等姓遷入,而嚴氏絕後,村名也便捨棄了嚴氏二字,改稱「小套」。 部分村名加入立莊人的職業 如亮甲店鎮有村名為高木莊,潮洛窩鄉有村名為王木莊,為什麼村名當中有個木字?
  • 博愛歷史--村名的由來
    在孝敬村的四個大十字街口,古時有四個石羊,群眾稱為「石獅」,傳說為司馬卬誕生的信物。一聽說尋找司馬卬的石羊,馬上聚攏了四五個人,指指點點將我帶到一個十字街口的電線桿旁。這隻石羊掉在電線桿下的河溝裡。不是說有四個石羊嗎?怎麼才一隻?四五個老年人七嘴八舌告訴我:「孝敬村與張村相連,很早以前,張村有個年青人叫牛虎,膀大腰圓,力大無窮,他將石羊掂回家一隻,練武功用了,現在還在張村。另外兩隻在大巖村。
  • 拼團丨深山裡長大的湧泉蜜桔,皮薄汁多,甜似蜜
    從金秋盼到初冬,終於等來了我一直心念念的水果——湧泉蜜桔 成熟了。正好是水潤豐盈的鮮美程度,迫不及待地撕開那緊貼果肉的外皮,一顆晶潤通透的果肉就此驚豔亮相。4.8-5斤家庭裝¥54起 湧泉蜜橘一大特點,便是汁多。
  • 如何準確尋找湧泉穴 湧泉穴位位置圖
    經常聽說按湧泉,說經常按摩湧泉穴對身體好,那麼什麼是湧泉穴呢?湧泉穴位位置圖?湧泉穴在哪?
  • 山河地理——灤河下遊有些村名與原籍村名藕斷絲連
    解放前,每個村都有村廟,廟裡一般都有一口大鐘,上面鑄有村名的來歷,一般都追溯到明朝「充實京畿[jī]」的大移民時代。包括昌黎縣在內的灤河下遊地區的明朝移民村,會不會有村名和原籍村一樣呢?這種情況應當是有的。
  • 臨西299個鄉村村名來歷(全齊了)
    喬屯據喬氏家譜載: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始祖由山西洪洞縣奉詔遷此立莊,始稱喬家莊。清初,嫌「莊」字俗氣,更名喬家屯,簡稱喬屯。東高莊明初,高姓人家由山西洪洞縣詔遷至此,佔產立莊,取村名高家莊,簡稱高莊。在1982年4月地名普査中,為與今呂寨鄉的同名村莊相區別,經縣政府批准,加方位改稱今名。東常莊明初,常姓由山西洪洞縣詔遷至此,佔產立莊,取村名常家莊,1961年簡稱常莊。
  • 陝西省鹹陽市禮泉縣石潭鎮所轄村莊具體位置及典故由來
    俗話說,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我特意查閱石潭鎮主要村莊地理位置及村名由來,藉助谷歌地圖逐一找到村莊的衛星圖片。在禮泉旱腰帶上,石潭熠熠生輝。石潭鎮地理位置:石潭鎮位於禮泉縣西北部,鎮政府駐夏侯村,距禮泉縣城17公裡。
  • 邢臺部分村莊名字由來,看看有你知道的嗎?
    元朝末年,元順帝被朱元璋追殺,逃進村西玉泉禪寺避難,因此後來玉泉禪寺改稱皇寺,村名改為皇寺村。元順帝避難玉泉寺,是六百多年的事。傳說元順帝被朱元璋一路追殺,行至玉泉寺人困馬乏,飢餓不堪。適值麥子正在灌漿,無食可就,順帝祈求上蒼,傳旨許願,頃刻間強勁的乾熱風迎面撲來,麥田剎時一片金黃。黃寺店村民消穗、打場、磨麵、生火、上籠,以最快的速度給這個落魄皇帝呈上熱氣騰騰的饅頭。
  • 艾灸湧泉的3大好處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第一個穴位,《黃帝內經 》有云:「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就是說:腎經之氣來源於足下,並湧灌向全身各處。湧泉,顧名思義就是水如泉湧。水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水有澆灌、滋潤之能。據現代人體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穴位的分布結構獨特,功用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