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沒有公廁,打仗時突然拉肚子,將士們該如何解決的呢?

2021-01-14 騰訊網

俗話說人有三急,打仗的士兵們也不例外。在從古到今無論大小的戰場上,士兵解手和糞便的處理問題一直都很受到重視。想想當年的二戰,一場戰爭都要持續一天以上,長一點的可能要持續幾天幾個月,那麼在這幾天裡,人總要上廁所的吧,那打仗時突然拉肚子,士兵們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吃喝拉撒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事情,在戰爭時期,軍隊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吃飯和喝水的問題。在古代戰爭中,誰能夠有足夠的糧食,誰能夠控制水源,誰就可以在戰爭中獲得了極大地主動權。除了吃飯和喝水之外,士兵的大小便也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在古代的時候,軍隊都會在營地中間挖出來一個大坑,士兵們就在這裡解決內急。在現代戰爭中,軍營裡面也會建立臨時的廁所,因為糞便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部隊的環境,還會引發一些傳染疾病,並且往往非戰鬥減員比戰鬥減員的數量還多。

古代打仗,士兵選擇駐紮地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營帳和茅廁,嚴格來說不是茅廁,而是坑,一條長坑,茅廁的位置選擇也很有講究,必須是下風口,這樣不容易被敵人發現。而且對茅廁非常重視,如果茅廁的選址不好,或者不引起重視,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因為糞便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滋生細菌,這樣士兵就很容易被感染,軍隊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汙穢之物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作為武器,有歷史記載,大型戰爭時,士兵排洩的汙穢之物會統一在一個坑內,之後士兵還會將箭頭插在糞池內,第二天再取出,這樣但凡敵人被射中,基本上也就面臨死亡了,可以加速傷口感染。其次還可以作為武器,古人將糞便倒進罐內,之後拋射出去,這樣就可以充當武器,讓敵人自亂陣腳。

戰爭是殘酷的,因此,許多士兵,都養成及時排便的習慣,即便臨時要來了,但戰時危急關頭,精力都集中到戰鬥中去了,就會暫時忘卻三急,都是在殘酷的戰爭中所培養出來的。

在戰火紛飛的陣地戰中,歷來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是不允許士兵脫離戰鬥陣位的,《亮劍》中李雲龍在伏擊中,戰鬥尚未打響時,就嚴格執行了戰場紀律,戰士不得脫離陣位,即便拉屎都得拉到褲襠裡去,可見,真開打的時候,戰場上的紀律有多麼嚴厲。

再則,部隊徵戰是會考慮士兵們的拉撒問題的。一般會在隱蔽的地方或者陣地後方,挖一道深壕用於士兵們排洩!腦補一下那些動不動投入十萬百萬人的戰役,一天能產生多少人造肥料啊,這就對於排洩地有著嚴格的要求!通風、隱蔽、不影響軍隊行動!

相關焦點

  • 古代那些全副武裝的鐵甲將士,在夏天如何打仗?這要看統帥的水平
    古時打仗,並不是一窩蜂的上去狂呼猛砍,而是有相當多的講究。比如在應對自然條件方面,水流、地勢、風向、天氣等都在考慮之中。舉個例子,如果戰場上有風,那進入戰場是要搶佔上風位;如果是遭遇戰來不及調整怎麼辦?那就先做好防守,等風勢變弱再行出擊。
  • 古代士兵行軍如何解決生理需求?越王這一「損招」,沿用上千年
    我們都知道,在古時候的冷兵器時代,行軍打仗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沙場上鐵甲凜冽,寒光逼人。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戰士們不得不穿上軍裝。作為一個熱血男兒,其基本需要就是在長達幾年的戰爭中,自己的生理需求是無法得到滿足的,那麼在古代士兵行軍打仗的時候,這種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呢?
  • 王近山初入朝鮮戰場,輕敵損失七千人,彭德懷怒罵:打仗不能蠻幹
    王近山在戰場上是出了的不要命,人稱「王瘋子」。先後在戰爭中屢獲奇功,但因為自己愛憎分明,性格衝動的問題也吃了不少苦頭。沒多久,王近山所在的部隊在補給方面出了問題,只能暫時退出戰場。而美軍自然是窮追不捨,將其重重包圍。折損7000人,彭德懷發怒:打仗不能蠻幹,不把將士們的命當回事!在危急情況之下,60軍的軍長讓王近山趕緊撤退。
  • 四野大軍為何名氣最響亮,原來能打仗的將領,能打仗的部隊都在這
    要知道這支部隊,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華東戰場上,可是曾經連創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 然而,在面對四野大軍的追剿時,該集團軍的最高指揮官白崇禧選擇逃避,總而言之,就是拒絕與四野大軍進行正面決戰。一直玩著貓捉老鼠的遊戲,但作為四野大軍的統帥林總,採取了,誘敵之策,逼迫白崇禧與我軍決戰。
  • 坦克在打仗的時候,士兵突然想上廁所怎麼辦?俄羅斯有一招非常狠
    導語:坦克在打仗的時候,士兵突然想上廁所怎麼辦?俄羅斯有一招非常狠內急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況,通常要麼是吃的東西有問題,要麼是胃部消化不好,這種情況下人就會非常想上廁所。在戰場上士兵作戰時,也有這樣的現象發生,一般都是就地解決或者是憋著,實在忍不住的情況下,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了,首要任務是完成作戰。那麼如果是在密封的坦克裡,應該怎麼解決的?大夥都知道,坦克空間非常狹窄,能夠活動的空間有限。假如在內部解決的話會影響到其他士兵的狀態,完全是不可取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坦克停下來讓士兵出去解決。如果是在真實的戰場上就不能這麼做了,十分的危險。
  • 戰場神操作:古代軍隊成千上萬人,打仗時怎麼解決如廁問題?
    反過來說,假設某位將軍帶兵打仗時,並不在意這個問題,而讓麾下士兵隨意解決,那駐紮之地隨處可見排洩物,敵方偵查小隊估算後,將軍情上報,對於己方部隊來說,這就形成了實質意義上的不利因素。那咱們再來看看,古人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這八個字的意思,就是謹慎選擇廁所修建的位置,將排洩物進行系統化處理,而不是隨地解決。
  • 古代將士打完仗,為何汗流浹背也不能脫盔甲?常遇春的死是個例子
    而在很多影視作品或者演義小說當中,想必大家都看到過,那就是古代將士打完仗之後,即便汗流浹背,也是不能脫去盔甲的。可能很多人會奇怪,既然已經打完仗了,那應該啥事都沒有了。這種情況下,為何即便汗流浹背也不能脫盔甲呢?事實上,看一看歷史上的常遇春是咋死的,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 內急不要慌 河北「冀時辦」「智慧公廁」來幫忙
    為進一步提高城市公廁精細化服務和管理水平,解決廣大群眾「找廁難」問題。近日,河北省住建廳與河北省政務服務共同打造「智慧公廁」小程序,並在「冀時辦」APP上線。俗話說人有三急,走在大街上突然內急怎麼辦?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市民們最常規的辦法是去商場、賓館、飯店、寫字樓等解決,實在找不到最常問到的是交警、環衛工人等長期在室外工作的人。
  • 古代將士打完仗,為何汗流浹背也不能脫盔甲?專家:常遇春咋死的
    然而,也正因為鎧甲是由鐵製成的,人背在身上也是受罪,雖然能夠讓人在戰場上保命,可是每次打仗背著幾十斤重的東西能不受罪嗎?所以在當時,很多朝代都開始對鎧甲進行改良,因為背在身上又重又沉,行軍打仗也極為不方便,有些用藤甲代替。然而在古代戰場上有這麼一個鐵律:那就是在打仗的時候絕對不能脫下鎧甲,那麼這是為何呢?
  • 怕死的人上戰場怎麼辦打仗時可不可以裝死,如果裝死反而死得更快
    就是有人在戰場上躺在死人堆裡裝死,還往自己臉上抹些血跡,來逃過一劫。如果真的在戰場上,用這種方法可不可行呢,答案是你反而會死得更快。這又是為什麼呢。首先是會有專門的人來監管的。自古以來都會有想裝死來躲避戰亂的人,更何況有很多時候還會有不想打仗的壯丁被強迫入伍。不管是哪個時代,哪個國家軍隊裡都設有專門監管的人,而且一旦發現有逃兵,或是裝死的人,那麼那些人的下場基本就只有真死了。
  • ...打仗「靶心」校準教育「準星」——「紙上留痕」不如「心中有譜」
    原標題:從盯著一紙計劃到瞄向硝煙戰場,南部戰區海軍某大隊用打仗「靶心」校準教育「準星」——「紙上留痕」不如「心中有譜」「你艦未按規定計劃開展教育,但經指導組綜合評估,評定教育開展情況為『優』!」近日,在南部戰區海軍某大隊教育檢查講評會上,機關指導組的一番話,讓撫仙湖艦政委陳修炎鬆了一口氣。
  • 古代戰場上,士兵是如何解決自己的生理問題的?
    這些正值壯年的男子,自然而然會產生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古代戰場戰場生理需求的發洩長期的需求得不到發洩,不僅影響軍隊的戰鬥力與戰鬥意志,引發引發士兵的不滿與逃亡,甚至還會引起「營嘯」,即在極大的精神壓力之下
  • 打仗向來沒有什麼「公平」
    但體育競賽又最不像軍事對抗,它是在同一賽場內,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按固定的規則進行。體育比賽體現公平競爭,而戰爭卻從來沒有公平可言。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發表的評論文章——因而在激烈對抗的戰爭舞臺上,敵對雙方無所不用其極,無不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無不欲將敵手置之死地而後快。如果在戰爭中期望與對手來一場公平對決,那只能是一種天真的幻想,到頭來必至於一敗塗地。被毛澤東稱之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的宋襄公,恐怕是歷史上打仗最講公平的一位。
  • 讀詩疑惑:古代也有《雷霆戰將》,彈著琵琶催人上戰場?
    一些人如此解讀此詩:「欲飲」句是說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上戰場了。按照這種理解,這首詩是這樣的: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琵琶聲聲響起,催人出徵殺敵。即使這樣,我也要先喝上幾杯,那怕醉臥在沙場上,你也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
  • 腸炎,腹瀉,拉肚子,如何破?我有一妙招快速巧妙解決
    慢性腹瀉原因呢基本與急性腹瀉差不多。說到底都是腸胃受損,腸道益生菌群失調而已。為什麼同樣是腹瀉拉肚子,卻又分急性與慢性呢,急性大家都知道,那是疾病突然之間就來了,人體身體素質好,通過治療好的也快。而慢性呢,就是突然得了疾病,通過治療,卻一直 反反覆覆,哩哩啦啦一直似好而不好,稱它是慢性病,最終是因為人體抵抗力低下了,人體細胞與疾病做鬥爭的過程被拉長了,這樣我們就叫它為慢性疾病。
  • 日本古代有女武士,有的還率領軍隊上戰場
    最近無事,重溫了幾部日本武士題材的老電影《七武士》《羅生門》《武士暢想曲》《浪人街》等,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一般來說武士都是男性;那麼在特殊情況下,有沒有女性武士呢? 查了相關資料後發現。在日本古代還真有女武士的存在。
  • 古代打仗時,士兵想家了怎麼辦?最後一種讓人羞恥
    在古代,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通訊技術的,現在的士兵們打仗還能通過各種科技手段向家中報平安,聊天等,但是在古代是沒有這個條件的。可別小看了士兵對家人的思念,古人出來當兵打仗為了什麼?一就是保家衛國,保護自己的家人,保護自己的國家;二就是立下戰功,升官發財或者是賺些錢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好。
  • 為了讓將士拼死作戰,戰前朱元璋會用一陰損招數,劉伯溫也勸不住
    在古代,兵權在某種意義上能夠衡量一個人的權勢,但是手握兵權,並不意味著就能奪得天下,還必須要控制好軍隊,同時激發將士們的作戰能力。古代將士作戰在劉辰的《國初事跡》中記載,朱元璋外出打仗之前,會設置一個營地,用來專門安置那些作戰將士的妻子,這樣會方便照顧她們,可以讓作戰將士安心上戰場。
  • 秦國殘酷壓榨其老百姓,為什麼老百姓卻願意為秦國拼死打仗
    如果秦國軍隊沒有這方面的東西,他們和六國軍隊打仗的時候,其作戰能力肯定是很受限制的。就算他們能夠打敗一個國家的軍隊,並不表明他們能夠打敗所有國家的軍隊。任何時候,意志力在軍隊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秦國的軍隊在和諸侯的作戰中,一直都保持著高壓態勢的根本原因。 那麼,為什麼秦國的將士們受到了嚴酷的壓榨,他們反而還有很好的氣勢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 去趟山西臨汾的公廁,恨不得直接住進去
    第一次在臨汾上廁所,首先要擺脫對公廁的刻板印象,才能順利找到解決方案。不然很可能走到廁所門口都不敢進去,生怕勿入了什麼被保護的歷史遺蹟。到這裡的人再也不用找麥當勞或肯德基的廁所排隊,每個臨汾朋友都能向你保證,要是你拉肚子,五分鐘之內肯定能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