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慶樓市給我的印象,是重返剛需為王的時代了。
01
2017年,被很多人稱做是重慶的改善元年。
為什麼叫「改善元年」?因為之前的重慶樓市,是剛需產品主導的樓市。
重慶曾經長期維持低房價,而樓市供應的也主要是低質的高層塔樓,遍地都是鴿子籠式的高層小戶。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石坪橋盤龍一帶,該片區十餘年間,十餘個新盤項目,基本全是剛需小戶型高層,連套內超100平米的戶型都鳳毛麟角。
(石坪橋某盤景象)
但在2017年,伴隨著重慶樓市的大漲,壓抑多年的改善需求也隨之爆發,改善型大戶型突然變得吃香。
加上重慶供地的容積率開始逐年降低,以及限高的要求,促使洋房這類改善型產品增加,越來多品牌開發商把TOP系產品帶入重慶。
於是,2017年被普遍認為是重慶樓市的改善元年。我們都願意相信,重慶樓市由此便進入了改善時代。
02
但當下重慶樓市,卻明顯呈現改善乏力,剛需為王的景象。
年底市場廝殺慘烈,各大開發商使出渾身解數,有借著團購房、工程抵款房等各種噱頭偷偷降價的,也有直接明了大降價的。
但是,高總價的改善類產品,即便是品牌開發商,降價也不太管用。
在悅來,標杆性的品質豪宅棕櫚泉悅江國際,總價大降100萬,也未能掀起什麼波瀾。
但是,一些低總價低首付的極致剛需項目,如巴南魚洞的融堃北麓時代、江北海爾路的財信悅時代等樓盤,卻引爆樓市,成為銷售贏家。
03
位於江北海爾路的財信閱時代,這周開盤,當天售罄,成為日光碟。
而閱時代其實就是一個極致剛需的鴿子籠似的塔樓。其最小的兩房戶型,套內竟然只有37平米。而套內49平米的戶型,竟然做出了3房,這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閱時代套內49平米的3房&套內39平米的2房)
項目雖然套內單價超過2萬,但面積小,總價在85萬-127萬。據傳,中介在該項目報備了2000組客戶,開盤當天推出的1號樓183套房源,當天早早售罄。
因為太過火爆,項目原本實行首付分期的政策,後面也直接取消了。
04
而在上周,巴南魚洞一個小開發的剛需小戶樓盤,融堃北麓雲山,通過五年分期的政策,也創造了熱銷奇蹟。
融堃北麓雲山套內約52平米的是2房,總價57萬起。而套內58平米及以上的戶型,都做到了3房,總價65萬起。而且,項目五年分期,首期只需付2萬,門檻夠低,賺足了眼球。
(北麓雲山套內52平米兩房&套內58平米三房戶型)
算上北麓雲山,這個小開發商在重慶共3個項目,其中港城印象已售罄,另外二郎的彩雲裡為一棟公寓,438套房源。但該盤取得預售已一年多時間,截止目前卻只網籤了17套,預定19套。所以,開發商自身情況顯然很不樂觀。
儘管是處於這樣窘境的小開發商開發的樓盤,北麓雲山首次開盤了兩棟樓,兩天時間就賣完了。
05
在年底開發商廝殺慘烈的環境下,財信閱時代和融堃北麓雲山成為開盤100%去化的樓市明星。
這種極致剛需樓盤,成了當下重慶樓市最能打的產品。
而據我了解,在市場上,大多數板塊領跑的熱銷樓盤都是剛需小戶型產品。
在水土,萬科四季花城以極致剛需高層產品吊打水土一眾改善洋房,其銷售套數佔據水土區域的四成以上。
在蔡家,主打低總價小戶型的融創映湖十裡也屢奪區域套數冠軍。區域小面積低總價的樓盤,也明顯賣得更好。
在中央公園,儘管屢次被維權的中交中央公園,得益於低地價,再憑藉更小面積、更低總價的市場定位,一直是區域熱銷盤。
在各個區域,低總價小戶型大都混得還不錯,那些超低總價的極致剛需產品,則成為市場爆款。而高總價的改善項目卻往往舉步維艱。
當下重慶樓市,似乎已經重返剛需為王的時代了。
06
今年,或許受疫情影響,重慶的改善市場明顯後勁不足。
在重慶,市場對總價是那麼敏感。總價超過200萬的產品,去化速度就會變慢。於是,大家都開始控制產品面積段。
所以,我們看到,即便是高價地,甚至榮安灘子口的地王,為了控制總價,推出的是套內69平米和套內77平米這種剛需面積的小三房。
於是,我們看到,萬科在重慶天地翡翠湖山和觀音橋天空之城這樣的核心地段的項目,套內79平米的小三房成為主力產品。
在中央公園,過去是改善為主。但近期幾個新拿地的高價地項目,融創隱溪曉院、弘陽昕悅棠、榮盛麓山府等等,雖然是洋房業態,但都以套內七八十平米的小三房面積戶型為主。
我們看到,在重慶市場,越來越多洋房項目,只是空有洋房這種改善業態,實際供應的全是剛需面積段的兩房或小三房戶型。
這樣的選擇並沒有錯,而是順應市場的明智之舉。而且這種現象,即洋房改善業態,但產品面積和戶型剛需化的情況,明年可能還會更多。
只是,重慶這樣的市場現狀頗讓人感慨。尤其是和同處西南的成都樓市對比,似乎有些尷尬。
07
雖然重慶普通改善產品市場表現乏力,但深度改善的豪宅市場反倒還稍有活力。
龍湖舜山府下半年推出的19棟千萬級莊園別墅,只剩下6套。水土最內最高單價破5萬的麓溪半島,銷售也還不錯。
今年的重慶樓市似乎在兩極分化,但主要現象是剛需為王。這是在對應財富的兩級分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