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上下遊協同發力

2020-12-26 海外網

 

7月1日,在柏林一家超市內,一位市民正在將空瓶投入回收機器,以取回押金。  本報記者 花 放攝

 

首爾市一處小區居民樓下的固定垃圾分類投放點。  本報記者 馬 菲攝

 

在首爾市綜合體驗空間「新活用廣場」,一些市民正在參觀垃圾分類相關展覽。  本報記者 馬 菲攝

新加坡城市景觀。  影像中國

垃圾分類是垃圾產生、回收和利用過程中的中間環節。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並對垃圾進行精準處理和有效利用,體現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能力。一些在垃圾分類管理方面做得較好的國家,付出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德國

總體原則「誰汙染、誰治理」

本報駐德國記者 花 放

早在20世紀初,德國就開始試行城市垃圾分類,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從上世紀70年代起,德國政府相繼頒布一系列垃圾處理的相關法規,如《包裝條例》《垃圾填埋條例》《循環經濟與廢棄物管理法》等,從制度層面保障了城市垃圾得到有效分類回收。

在德國,每個州的垃圾分類規定略有不同,但細緻程度都讓人印象深刻。在柏林,每一棟住宅樓都設置有藍、黃、棕、黑幾個顏色和大小各異的垃圾桶,分別投放廢紙、輕型包裝、有機垃圾、其他垃圾等家庭生活垃圾。大件物品、舊衣物、電子垃圾、有害垃圾等特殊垃圾也都各有回收渠道。市民可將舊家具等大件物品自行送到柏林城市清潔公司的指定回收站,或預約上門取件;舊衣服有專門的收集箱;藥品、電池等有害垃圾也有指定回收點。

對可回收的飲料包裝瓶,人們在購買時需額外支付0.08—0.25歐元(1歐元約合8元人民幣)不等的押金,在超市的回收機器投入空瓶後即可退回。

不可回收的玻璃瓶則分為透明、綠色和棕色三類,在住宅區專門的垃圾桶分別丟棄。

從幼兒園、學校到社區、企業,德國的垃圾分類教育無處不在,垃圾分類理念深植人心。為幫助居民正確分類,德國各地市政部門也煞費苦心,不僅開設專門的諮詢熱線,不定期聯合社區、學校等舉辦教育活動,每年還給居民發放本年度垃圾清運時間表,上面清楚標註著每種垃圾回收的頻次和時間。

德國垃圾分類管理的總體原則,是「誰汙染、誰治理」。這既對德國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從生產源頭上提出了環保要求,也需要垃圾分類的主體——每一名居民承擔相應責任。在德國各城市,小區物業和居民需到市政垃圾清運公司開戶,按垃圾種類、垃圾桶容量以及垃圾清理的次數支付費用。據柏林市政府網站統計,2018年,柏林市每個家庭平均需支付約322歐元的垃圾處理費,這個數字在德國城市中還只是中等水平。在德國西部小城勒沃庫森,平均每戶的垃圾處理費高達每年771歐元。

對於垃圾分類做得不好的小區,德國有著嚴厲的懲罰措施。根據德國《循環經濟法》,垃圾不分類或錯誤分類都可能招致數額不等的罰款,具體金額由各聯邦州自行決定,最高可達5000歐元。去年底,記者所住公寓樓有住戶沒有將垃圾放在指定地點,加之垃圾分類錯誤率高,物業公司對公寓樓所有住戶提出警告:若此後情況仍無改觀,所有住戶分攤的垃圾處理費都將提高。垃圾回收人員也有權拒絕處理分類不合格的垃圾箱,或要求住戶額外支付一筆處理費用。

近年來,德國民眾的垃圾分類理念也在不斷變化。越來越多人認為,儘量從源頭減少垃圾,才是更完善的垃圾處理。柏林城市清潔公司也向全體市民提出建議,呼籲以租代購,鼓勵購買二手產品,或使用可循環利用的商品。

(本報柏林電)

韓國

垃圾袋價格包含運輸和處理費用

本報駐韓國記者 馬 菲

每到周五,女兒都要提著一袋瓶子、紙盒、塑料盒等可回收垃圾到幼兒園去。這是老師給每位小朋友布置的任務。老師用這些可回收垃圾,帶領孩子們製作手工作品。潛移默化中,孩子們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和循環利用的意識。

從1995年開始,韓國在全國範圍實施垃圾分類,並按照居民的垃圾排放量採取計量收費。這一制度實施以來,韓國積極進行全民教育,民眾的垃圾分類意識日益增強。

韓國的垃圾分類大體分為一般生活垃圾、食物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大型廢棄物四大類。無法進行回收使用的垃圾都屬於一般生活垃圾,必須放入專用的垃圾袋中。以首爾市為例,下轄各個區分別使用不同顏色的專用垃圾袋,不同轄區的垃圾袋不能跨區使用。人們需要到附近超市或便利店購買專用垃圾袋。垃圾袋按容量收費,其中就包含了垃圾運輸和處理的費用。

在首爾,20升容量的垃圾袋售價約為490韓元(約合3元人民幣)。當地政府可根據需要對垃圾袋的價格進行調控,為資源循環部門提供補貼。並不便宜的垃圾袋促使人們注意儘量從源頭減少不必要的垃圾產出。

首爾的不同轄區以及各個住宅區對垃圾投放的場所有不同規定。有的住宅區有固定的垃圾投放場所,有的則規定了垃圾投放的具體時間段以及臨時投放場所。每到垃圾投放日,垃圾投放點都有專人負責指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垃圾。今年6月,首爾市還發布了包括英語、中文等10個語言版本的《首爾市食物類廢棄物分類丟棄標準建議》,標明了8類不可歸為食物垃圾的物質,方便外國居民參考。

對於隨意亂扔垃圾的行為,韓國有著較為嚴厲的處罰措施。不按規定時間和分類規則投放垃圾的民眾,將面臨10萬至100萬韓元不等的罰款。從2000年開始,韓國各地補充實施了「垃圾違法投放舉報獎金制度」,獎勵額度最高可達處罰金額的80%。首爾市則推出了垃圾分類監管體系,各小區的垃圾投放點通常都設置有攝像頭,警察、環衛工人等也參與監管。

20多年來,韓國對垃圾分類的要求和規定不斷細化。從今年7月起,首爾市政府加強了針對透明塑料瓶分類丟棄的執行力度。公共住宅居民需把透明塑料瓶與其他塑料用品分離開,放入塑料瓶專用回收箱,棕色等有色及不透明塑料瓶則不能放入。

垃圾分類只是管理的一端,對廢棄物進行二次利用,儘可能減少垃圾總量,是垃圾分類管理的最終目的。2017年,首爾市建立了綜合體驗空間「新活用廣場」,通過開辦多種形式的展覽、體驗等活動,啟發民眾通過重新設計和改造,對一些廢棄物進行再利用,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在廣場的分類牆上,鉛筆、衣架等廢棄物品分門別類掛在牆上,物體旁的說明告訴參觀者這些物品的分類以及將來可被再次利用的領域。

(本報首爾電)

新加坡

運用3R原則追求「零廢棄」目標

本報駐泰國記者 林 芮

新加坡素有「花園城市」的美稱。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新加坡每年產生大量垃圾。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統計,2019年,該國共產生約723萬噸固體垃圾。一套有效的垃圾收集和處理系統成為新加坡保護城市環境的關鍵。

新加坡以「零廢棄國家」為目標,注重全面運用3R原則(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從源頭減少城市垃圾產生,並努力實現垃圾的重複利用和回收。新加坡教育部規定,從小學起就要向學生教授3R原則,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包裝垃圾約佔新加坡生活垃圾總量的1/3。從2007年起,新加坡政府與工業企業和非政府組織聯合發起籤署「自願包裝協議」。籤署協議的企業需通過重新設計包裝,促進包裝的可循環利用,減少包裝垃圾數量。截至2019年,受益於該協議,新加坡共減少約5.4萬噸包裝垃圾,成為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的典型舉措之一。

在回收利用方面,新加坡主要由政府牽頭,把企業作為垃圾分類處理的主體。新加坡街道上的公共垃圾桶一般是不分類的。在住宅區,人們僅能看到兩種垃圾箱:藍色垃圾箱用於丟棄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玻璃、紙、塑料、金屬4種類別;綠色垃圾箱則用來裝廚餘垃圾等不可回收垃圾。

新加坡政府將全國分為六大區域,採用統一招標方式,有資質的垃圾回收企業均可參與投標。獲得政府授權後,這些企業每天為各自的承包區域提供生活垃圾和可回收利用垃圾的收集服務。居民根據房屋是組屋還是私人房產以及房屋的面積等標準繳納相應的垃圾回收費用。

回收後的垃圾將在各自企業的分揀中心通過半自動及人工分揀線完成分類和打包,再被轉運至垃圾末端處理設施。其中,不可回收垃圾被運到全國4家垃圾焚燒廠進行焚化,焚燒中產生的灰燼及建築廢料等不可燃垃圾,將被集中運至離岸的實馬高垃圾埋置場填埋。可回收垃圾則在分揀中心按類別進行分離,部分用於銷售或二次加工,剩餘部分經處理用於制磚、鋪設道路等市政工程。據統計,2019年,新加坡的垃圾回收率約為60%。

近幾年,在一些新建住宅區,新加坡還採用了管道自動化控制系統來收集垃圾。每個家庭都安裝有投放垃圾的專用通道,居民足不出戶就可直接將垃圾投放到回收管道,並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將垃圾輸送至小區的中央垃圾收集站,進行壓縮和密封處理後再送至分揀中心。這一新方式讓垃圾回收更高效,也有效避免了垃圾的二次汙染。

(本報曼谷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0日   第 17 版)

責編:周璇、張婧妍

31831989,.垃圾分類,上下遊協同發力,.2020-07-10 09:12:24,.204301,.周璇、張婧妍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時期垃圾分類的機遇與展望
    打造上下遊一體化產業鏈我國環衛行業的設施設備水平、科研技術水平、行業人員從業素質均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以焚燒為代表的一大批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和裝備,已經發展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階段。目前,絕大多數焚燒發電廠都能夠實現安全穩定運行,持續保持達標排放,特別是2014年以後投入運行的焚燒廠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發力末端處置打通垃圾分類「最後一公裡」
    自2017年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福建省福州市強力推進垃圾處理末端設施建設,總投資約42.6億元,建成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園區集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節能環保產業聚集、環保宣教於一身,成為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資源循環利用、汙染物「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可確保福州市今後20年~30年的生活垃圾能得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 蘭溪垃圾分類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共贏
    全品類發力 全鏈條提升 全領域推進| 蘭溪垃圾分類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共贏 全品類發力 全鏈條提升 全領域推進
  •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變遷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歷史(下)
    「百萬家庭低碳行,垃圾分類要先行」市政府實事項目,開創了一種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社會管理工作推進模式,提出要以2010年為基數,逐年減少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到2015年減少20%。分類試點在18個街鎮1009個居住區開展,年底完成了1082個小區的分類工作,全市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降至0.76公斤/人/日,實現較2010年人均處理量減量5%的目標。
  • 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垃圾分類
    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子俊 李鳳祥)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十四五」垃圾分類工作的部署,宣傳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12月10
  • 湖南長沙垃圾分類正式實施,貓先生充分發揮垃圾分類的專業性
    同時,結合「三改」工作,按照垃圾分類運輸處置要求,投資1.5億對垃圾中轉站、環衛運輸車和公共站廁進行改造升級,其中對於公共垃圾站實行提質改造,改建了82座溼垃圾站。今年長沙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0年,長沙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 南京垃圾分類「避實就虛」了嗎?
    南京市城管局表示,年底前,所有小區都要開展定點垃圾分類。同時,六成小區要完成垃圾亭房的建設。目前各單位正在有序推進「定時定點」垃圾分類,對於沒有建好垃圾亭房的小區,情況相對複雜。因此還未開展垃圾分類的小區並不是不開展,而是在優化更合適的方案,方便後期落實。
  • 實施垃圾分類推進精細化管理 垃圾分類帶動垃圾桶銷量增長
    自今年5月東莞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後,一直不溫不火的分類垃圾桶成為「香餑餑」。昨日記者走訪分類垃圾桶生產銷售企業了解到,近兩個月垃圾桶銷量同比增長30%。在政策的助力下,未來東莞垃圾分類帶動「垃圾消費」的市場前景廣闊。
  • 桐鄉以「三鏈」協同,打造校園垃圾分類最美「分」景
    制定《桐鄉市中小學、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標準》,出臺《桐鄉市教育系統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教育系統及學校垃圾分類「三定六員」工作體系,按各級崗位責任要求壓實垃圾分類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 垃圾分類進展如何?46城生活垃圾分類小區覆蓋率已達86.6%
    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例行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活垃圾分類由點到面逐步推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體系進一步完善,為營造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生活垃圾分類進展如何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上海、廈門、寧波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 雨城人「垃圾分類」真的來了!
    27日下午,在雨城區正黃小區(一期)垃圾分類投放點,生活垃圾分類宣導員李曉玲正耐心指導市民進行垃圾分類。從12月16日應聘成為生活垃圾分類宣導員以來,李曉玲每天7:40—9:30、17:00—19:30都堅守在自己負責的責任區,對小區居民拿到投放點投放的生活垃圾一一進行開袋檢查,督促指導市民按要求做好垃圾分類投放工作。生活垃圾分類離不開全民知曉、全民支持、全民參與。
  • 廣州垃圾分類再提速!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最快年底前基本完成
    昨日,廣州地區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大會召開。會議明確,要進一步凝聚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強大合力,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取得新突破,將廣州打造成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廣州地區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大會召開。
  • 垃圾不再多,有分類則靈
    為全面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進一步提質擴面,湖州市開啟了"二定四分"垃圾分類的"時尚新時代"。在今年的6月,南太湖新區龍溪街道也開始了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撤桶提質,二定四分"的新模式,但剛起步的我們看都有些"笨拙",別急,垃圾天天有,分類天天做,只要願意做,肯定能成功。
  • 江幹參與編制垃圾分類省級地方標準!
    ,小屋以綠色為主基調,外牆上印刷了垃圾分類宣傳畫,門口地面設有垃圾分類飛行棋遊戲。小屋依託垃圾分類宣傳,定期舉辦酵素製作,植物堆肥利用,變廢為寶手工製作課堂等活動,為居民開展低價值物品回收和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獲得感。
  • 大棒骨不屬於廚餘垃圾?這些垃圾分類問題官方回應了
    本次印發的《2020年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主要包括了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內容。主要目標確定,我市到年底前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於35%,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
  • 南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垃圾分類執法檢查再發力
    您後廚垃圾桶內的垃圾沒有按照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分類,請您及時整改,按照《嘉興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規定,您需要接受相應的行政處罰。」12月17日上午,南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執法人員在對海鹽塘路上的餐飲店逐戶進行垃圾分類執法檢查時,發現有個別商戶存在垃圾混投現象,於是開具了罰單,並要求商戶及時整改到位。據悉,此次垃圾分類專項執法檢查是南湖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開展的第四輪交叉檢查。
  • 分類在指尖,文明在心間——九江外國語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系列活動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蔡潔報導:為增強全校師生垃圾分類的意識,推動文明美麗校園建設,九江外國語學校政教處、團委協同全校師生開展了一系列垃圾分類活動。  12月7日周一上午,九江外國語學校開展了「垃圾分類」主題晨會,高一(5)班張嬙同學為全校師生帶來了《垃圾分類,造福你我》的主題演講,張嬙同學向全校師生講解有關垃圾分類的小知識,並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闡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號召大家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垃圾分類獻出自己的力量。
  • 「零垃圾」舉措接軌國際賽場 !垃圾分類點亮 2019 上海勞力士網球...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也已百日,閔行區馬橋鎮網格中心和馬橋鎮城管中隊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攜手旗忠網球中心結合運營實際,特制定「零垃圾」垃圾分類理念,融合到世界大師賽事中,向世界展現出上海對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視與成效。
  • 銳明技術助力海澱垃圾分類建設
    市城市管理委一行人首先來到了東升鎮觀林園小區,實地調研了智能垃圾分類情況。銳明技術工作人員現場操作了安裝有身份識別卡的廚餘垃圾桶收運過程以及平臺上的實時稱重查看和數據讀取等環節,並針對垃圾投放中經常遇到的不合理行為,例如垃圾未進桶和破袋垃圾投放,進行了相應演示。